APP下载

菜户营古村落溯源

2024-03-28黄永顺

北京纪事 2024年4期
关键词:营村蔬菜

黄永顺

菜户营古村落地处北京老南城(原宣武区)西南角。民国时期的《京都古地图》载:城西南护城河外有南河泡子,沿着河泡子的河流往南是鸭子桥。从鸭子桥再向南,便是菜户营村了。

上世纪80年代前,菜户营地区是一片绿洲,也是距北京城区最近、最有名的蔬菜种植地,故也称之南菜园。如今,该地区已被西厢工程的道路所替代,沿路是林立的商业大厦、住宅楼,历史上的菜户营古村落已从人们视线中彻底消失了。

京城古城的历史过往

辽时期,北京城称之“南京幽都府”,简称:燕京,为辽代陪都(辽五座都城分别为:上京、中京、东京、西京、南京)。侯仁之先生《北平历史地理》有:“辽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虽然较为简略,但不应该忽视:‘南京,又曰燕京……坊市、廨舍、寺观,盖不胜书。”菜户营位于辽陪都南京城以南,处于原宣武区南接壤的丰台区境内。

辽陪都城设有外城和内城,内城也成为宫城(或皇城)。孙承泽著《春明梦余录》卷之三:“辽太宗于南京建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高8.85米),衡广一丈五尺(顶宽4.43米),敌楼战橹具。”

辽宫城位于都城内西南角,四周由宫墙围起,宫城墙设四座城门和两座旁门,城门分别命名:西门称显西门(皇城西墙与大城西墙重合,皇城与大城则公用一个西城门)、北门称子北门、东门名宣和门、南门曰南端门(也称作启夏门),南端门是都城的正门。南门两侧设旁门:左掖门和右掖门。辽陪都外城有八个城门,南面两门:丹凤门、开阳门;东面两门:迎春门、安东门;北面两门:通天门、拱辰门;西面两门:清晋门、显西门(此门与宫城共用门)。辽陪都皇城南端门与城南的丹凤门在同一轴线上,菜户营村就在丹凤门外。

菜户营存在不晚于宋代

有见资料,菜户营地区宋时期已存在。要说菜户营的历史有多古老?(清)刘敏中著《日下旧闻考》卷九十载:“广恩寺在右安门外西三里菜户营,旧名清胜寺,俗呼:周桥寺,寺有燕山府清胜寺慈慧大师塔幢一,宋宣和七年建。按宋史……此幢是宣和七年二月立,彼时地犹属宋。”以此为依据,菜户营在宋代即已存在。今广恩寺虽已无存,但《北京百科全书·丰台卷》菜户营介绍中有证:“广恩寺为该村的一座古刹,已无存。”而《文物春秋》杂志之《畿辅续志金石目》更加清楚记载着:“燕山清胜寺慈慧大师塔幢,八面刻,前经、后记、正书、宣和七年二月十三日。京师右安门外广恩寺。”

明代的菜户营是北京城郊的重要村落。《北京百科全书》之丰台卷载:这里“明代成村,辽南京启夏门及于越王廨、永平馆、万胜殿均曾坐落在附近,宋宣和四年(1122年)金兵攻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从菜户营村入辽南京南门,在丹凤门球场(在今菜户营南)接受辽国投降,并入万胜殿(今菜户营偏东)接受百官朝贺”。菜户营于明代归属于嘉蔬属(即皇宫御膳房蔬菜供应地)后,即改为一片菜地。《北京百科全书》载:“明崇祯十五年(1642),崇祯帝命在菜户营附近建九莲慈阴(应为荫)寺,其地为嘉蔬署所辖之地,面积达100亩,由内官监太监王德化奏请归寺征租。寺庙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万德殿、地藏殿、敏慧殿、善法殿等,均已无存。”

菜户营的历史变迁

明代以前,菜户营这里并无村落。从辽南京城相关资料可见,菜户营地处辽城南部地区,这里有:王廨、永平馆、万胜殿均曾坐落此地。到了金代,菜户营是金中都广阳坊的南部。元时期这里是金代中都城南故地。

至明时期,因这里距皇宫较近,成为专门供应给皇家御膳房蔬菜的产地,同时也是周转进贡蔬菜的临时囤积之地。各地运到北京的蔬菜均在此周转,然后再转至菜市口西侧广安市场,由那里的菜商(早年称:菜牙)批发销售,如同今日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的功用。久而久之,这里就有了菜户营的地名。

菜户营地区为种植蔬菜,与南部的鸭子桥相连,引入水源,便成为皇家种菜聚集的村落,因菜户营的蔬菜供应皇宫,这里也有“御菜园”称呼。《北京百科全书》载:“明代为皇家种菜聚集的村落,其种菜的农户多从山西迁居而来,所种蔬菜直接供应宫廷和官府,明政府设嘉蔬署对其管理。”由此计算,这个古村落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菜户营早年是北京城的郊垧,为一片开阔的黑黝黝、湿润润的平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民国时期,菜户营属于北平市郊四区,那时的郊四区东面是大兴县,西面原称宛平县(原河北宛平县包括今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

1952年宛平县归属北京后,菜户营为丰台区部分。郊区和城区相衔接而命名,丰台区被列为北京第十二区,设立了三路居村后,菜户营并入该村。1953年,农村行政村改为乡建制,三路居村为乡,菜户营便跟随并入。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取消了乡建制,乡与街道办事处合并,建立人民公社,三路居乡划归卢沟桥人民公社,随后菜户营又从三路居分离,成为独立的“菜户营大队”。1983年3月,撤销公社建制后,菜户营归属卢沟桥农村办事处。

198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实施“打通两厢、缓解中央”和“建设二、三环快速路”的城市道路建设部署。1989年建成东厢工程后,西厢工程1990年8月破土,北起复兴门立交桥南,再经过西便门、天宁寺、广安门、白纸坊到菜户营,南接京开公路。工程占地建设需要,菜户营村开始了动迁。菜户营村民迁入附近新建楼房,他们享受着城市化美好生活的同时,仍留恋着曾经那田园耕种的幸福。

如今的菜户营村已成为西南二环路和商住圈。昔日菜户营村:春季一片嫩绿茵茵、夏时满目遍野菜蔬、秋至处处果实累累、冬后遍野宽阔的景色,农田和老旧低矮的村民住宅被林立的高楼替代,菜户营村落随着现代化市政建设已逝去。

“菜户营”一名的由来,

仍是悬念

史书中对菜户这种现象内容描写较多。明初,宫女无子者,各自选择太监为伴侣,这样的结合方式称为“对食”,也称“菜户”。有资料介绍说:明英宗朱祁镇的奶娘曾恳请明英宗做主,将其许配给当时的大太监王振,结为菜户。而王振夫妇则选择了今菜户营这个地方作為居住地,从此,因王振“夫妇”选择在今天城南菜户营这个地方作为居住地,菜户营这一地名由此而来。

对结对的太监、宫女被遣返出宫后,基本集中居住在菜户营一带,这个说法是否确切?笔者至今未查找到佐证史料,但可知王振为明英宗最赏识的大太监,在任时就死在土木堡之变战役中,对上述说法不太认可。

如今一般介绍菜户营地区是皇城种菜之地,其实,这都是后话。该地名与蔬菜种植户是否有关联?或是出宫后的太监与宫女以菜户为伴,而生活聚集地之说?笔者曾多次前往今菜户营村与村委会有关人员交流过。交流中得知,他们以及一些村民也都知晓菜户营村名是与“菜户”有关之说,也曾查找过史料,但都没有看到具有权威性的文字予以证明。菜户之说现为悬念,有待更多史料发掘后予以判定。

猜你喜欢

营村蔬菜
过年育苗忙 播种新希望
辛集市前营乡前营村
蔬菜“涨疯”,咋了?
张秀林:从“虎书记”到“拓荒牛”
心系群众冷暖 助力重建家园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冬奥会迎宾大道384盏路灯绽放华光
给力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