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羽山下豆腐飘香的古村庄

2024-03-28端木东舸

北京纪事 2024年4期
关键词:清官爱民城门

端木东舸

第一次接触柳沟,是在延庆山里工作的那段时间,当地同事带着去过,为的是村子里享誉京城的火盆锅豆腐宴。那种半乡野的味道总是让人念念不忘,事后还会时常想起身藏延庆山里名声却远播在外的柳沟豆腐,难免勾连出那冒着热气的浓郁记忆。一盆架在炭火炉上的热锅子,下面铺满了柳沟特色的酸浆豆腐,混合着蔬菜、粉条、炸丸子,最浮头儿点缀上一片片肥瘦相间的五花熏肉,咕咕嘟嘟冒热气带香味的浓汤把所有食材煨到软烂入味,还别说吃在嘴里,光是看着闻着,就已经极大满足。配起柳沟各家会做的小油饼,再加之几十样端上桌来让人眼花缭乱的配菜吃食,怎么都能感受出一分实惠和充足。

可是,到柳沟如果仅仅为了一顿豆腐,那就绝对不划算了。因为不论怎么说,作为一个很有历史背景的古村庄,这小地方还是有点儿东西,值得仔细品一品看一看的。因为具备历史底蕴,今天村里还能看到一些有年头的“古物”,来了柳沟,时间如果富余,那就不妨四下里走走看看,吃过美食之后怀个古,也是挺惬意文雅的事情。

在众多古时遗留中,最显著的就是那座略显孤单的北城门。北城门之所以能留下来,也是无意之间的事情。原因是当年的百姓们,忽然有一天想出来一个储藏粮食的奇招。平时把粮食堆放在仓库里,时间一长很容易发毛霉变,终究让人心疼。有人就提议,那城门洞里冬暖夏凉的,为什么不用它做仓库来储存粮食呢?于是,人们就把北城门围了起来,当成了粮仓,使用了好多年。如今的北城门经过一番修复,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顺着城门边的步道登至城顶,秋日清风拂过,放眼观望远山近村,云雾间野意幽幽天高水低,夕阳下炊烟袅袅人来人往,好一派田园情怀。

穿过城门进了村,村里头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城隍庙,清朝时候进行过整饬维修,到了2007年的时候,又进行过一次大修。修旧如旧的手法还算比较到位,从仅存那座三开间大殿的外观来看,依稀还含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殿内神像早已不知所终,只有清灰的墙砖、生草的瓦垄、精美的砖雕与褪色的彩绘,还依旧在向每一个来客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烟火旺盛。故事和历史,在建筑的倔强之中得以流传。按着村里人的说法,早年间的柳沟城里,寺庙加在一起有十几座,但是各种因缘造化,如今只剩下了这座大殿。能够留存下来,得益于从前曾作为村里小学校的课堂。殿前有一棵三百年的古樹,年深日久已成参天之态。艳阳里围坐树下抽袋烟喝杯茶聊聊天,可能是很多柳沟人的真实生活吧,随性、自在,和信仰。

还有一件古物,是柳沟很有名的一块“迎恩”石匾,当年镶嵌在东城门上。这块匾的来历得回溯到明朝。嘉靖年建柳沟城,朝廷派来两位官员,一个是姓赵的武官,另一个是姓杨的文官,武官驻守军营,文官掌管衙门。自古以来老百姓渴望清官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听说这两位官员一个人称“赵清官”,一个雅号“杨爱民”以后,村里人可谓喜出望外,于是就各家集资刻了这块“迎恩”石匾,嵌在了东城门上。赵大人和杨大人也是不负众望,“赵清官”从严治军,多次击退来犯劲敌;“杨爱民”执政廉明,严厉惩治贪官污吏,柳沟百姓在两位官员的护持下过了不少年享福的日子。东城门虽然消失了,石匾却被知恩感恩的柳沟人保留了下来,如今收藏在村史展览馆里。

有了时间,不妨去那里走走,吃吃乡味,看看风景,听听故事。不需要刻意的路书攻略,带着恬淡信步而行,便是对它最好的尊重。

猜你喜欢

清官爱民城门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清官廉吏(一)
——狄仁杰
李爱民美术作品
触摸俄罗斯
城门城门几丈高
虞山城门
城门苦荞
东汉城门校尉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