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麦新品种保啤麦28 号的选育

2024-03-23赵加涛刘猛道付正波字尚永孙利娟

中国种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啤酒大麦保山市锈病

赵加涛 刘猛道 付正波 字尚永 孙利娟

(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山678000)

大麦是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人类农业、文明、遗传学、育种学、麦芽制造学和酿酒学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大麦在云南省种植历史悠久,2018 年云南省大麦种植面积达25.50 万hm2[2],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大麦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基本维持在20.23 万hm2左右,居全国首位。20 世纪90 年代为解决大、小春两季作物争节令矛盾,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开展啤饲大麦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工作,为后作烤烟、水稻赢得了最佳种植节令,至今常年种植大麦3 万hm2左右。2006 年开始引入啤酒大麦进行种植,引进的YS500、云大麦2 号、82-1 号等品种在生产中对产量的提高发挥了较大作用,特别是云大麦2 号曾创造了最高单产10800kg/hm2的全国纪录[3]。保山市啤酒大麦主要用途是饲用,啤酒大麦大部分种植于高肥力水田,要求示范推广中单产达7500kg/hm2左右,对生育期、抗倒伏性、丰产性、品质等要求较高。2017 年以后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育成了高产啤酒大麦品种保大麦6 号、保大麦22 号、保啤麦26 号,均表现出高产、抗病强等特性,为保山市大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品种基础。

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啤饲兼用的大麦新品种一直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麦的育种目标。2010 年以82-1 为母本、保大麦6 号为父本,经多年系谱法选育出了高产、优质、千粒重高、抗倒伏、适应性广的啤饲兼用大麦新品种保啤麦28 号,并于2023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 大麦(青稞)(2023)530030,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300~2100m 冬播大麦产区中、高肥力田块种植。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母本82-1 为春性二棱皮大麦品种,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引进,2020 年定名为矮思82 秆1 并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大麦(青稞)(2020)530026,表现高产,千粒重高,矮秆,抗倒伏,株型紧凑,早熟,感白粉病、锈病。父本保大麦6 号为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的春性二棱大麦品种,2017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大麦(青稞)(2017)530010,表现高产,优质,高抗白粉病、锈病,中抗倒伏,千粒重低,晚熟。

1.2 选育过程保啤麦28 号是以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的早熟啤酒大麦新品种为目标,于2010 年春在保山以82-1 为母本、保大麦6 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1-2016 年以杂交后代为基础材料,经系谱法连续6 代进行优良单株选择后育成的大麦新品种。2016-2017 年度参加保山市新品种鉴定试验,表现高产、抗病、早熟、高抗倒伏;2017-2018 年度参加保山市多点试验,表现高产、抗病、早熟、高抗倒伏、适应性强,定名为保啤麦28 号。2020-2022 年度参加云南省啤酒大麦区域试验,综合性状表现较好。2023 年11 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大麦(青稞)(2023)530030。具体选育过程见图1。

图1 保啤麦28 号选育过程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保啤麦28 号为啤饲兼用的春性、中早熟二棱皮大麦品种,生育期155d 左右。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单株穗数4.6 个。叶深绿色,叶片蜡质较少,叶姿直立,叶耳白色。株型紧凑,矮秆,株高75~85cm,高抗倒伏。穗水平、柱形,穗长6.8cm左右,穗层整齐。芒尖端花青甙不显色,长芒、长粒,籽粒黄色、卵圆形。抗旱、抗寒,高抗白粉病、条纹病,抗锈病。每hm2基本苗数250 万左右,茎蘖总数1275 万~1500 万,有效穗数840 万~1050 万,成穗率68%左右;穗实粒数24~26 粒,千粒重50g 左右,大粒型。

2.2 品质特性经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酿酒技术中心检测,籽粒指标:蛋白质含量16.51%,发芽率98.00%,饱满率88.30%,麦芽指标:出炉水分6.2%,浸出物80.4%,a-氨基氮含量293mg/100g,总氮含量1.97%,可溶氮含量1.21%,库尔巴哈值53.60%,黏度1.59mPa·s,色度9.5EBC,糖化力含量392.0WK。除蛋白质含量外,麦芽指标达国家1级标准,但蛋白质含量远超国家1 级饲料标准。

3 产量表现

3.1 比较试验由表1 可知,保啤麦28 号在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较好。2016-2017 年度参加保山市新品种鉴定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325.0kg,比对照82-1 增产1800.0kg,增幅27.6%,居第6 位。2017-2018 年度参加保山市多点试验,6 点每hm2平均产量7835.5kg,比对照保大麦8 号增产602.5kg,增幅8.3%,居第3 位。

表1 2016-2022 年试验产量表现

3.2 区域试验由表1 可知,保啤麦28 号在2020-2022 年度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出较强的增产优势,增幅均在15%以上。2020-2021 年度每hm2平均产量5379.9kg,比对照YS500 增产854.0kg,增幅18.9%,居第2 位,增产点率75.0%;2021-2022 年度平均产量6551.1kg,比对照YS500 增产895.8kg,增幅15.8%,居第1 位,增产点率87.5%;2 年试验平均产量5965.5kg,比对照YS500 增产874.7kg,增幅17.2%,居第1 位。

3.3 示范推广由表2 可知,保啤麦28 号在大面积连片示范中也表现出较强的增产优势,比临田对照增产8.7%~35.0%。2021-2022 年度在隆阳区板桥镇打造了6.87hm2的示范样板,经市级专家实产验收,每hm2平均产量达9821.4kg,比相邻田块对照82-1 增产2546.4kg,增幅35.0%。2022-2023 年度在腾冲市固东镇打造20.00hm2的保啤麦28 号新品种示范样板,每hm2平均产量8551.5kg,比邻田对照保大麦6 号增产682.5kg,增幅8.7%;同年度在龙陵县镇安镇、隆阳区板桥镇打造33.33hm2的保啤麦28 号新品种示范样板,平均产量7899.9kg,比邻田对照腾云麦4 号增产739.5kg,增幅10.3%;在丽江市玉龙县黎明乡打造6.67hm2的示范样板,平均产量9547.5kg,比相邻田块对照S-4 增产1008.0kg,增幅11.8%,最高产量达10829.9kg,比相邻田块对照S-4 增产2290.4kg,增幅26.8%。

表2 示范推广产量表现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d,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20~25 倍液拌种对防治蚜虫能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且防效持续时间长[4]。

4.2 整地播种前作收获后及时清除杂草和秸秆,每hm2施腐熟农家肥15~30t 或商品有机肥6~9t;施肥后深耕耙细,保持土壤疏松、土地平整;耕地后挖沟分墒,保证排灌方便。一般在10 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播种量180~225kg/hm2,基本苗270 万/hm2左右,盖种厚度以2~3cm 为宜。

4.3 水肥管理保啤麦28 号分蘖强、抗倒伏性好,应根据土壤肥力、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要求施足底肥,早施、重施分蘖肥,适时补施拔节肥,不施穗肥。播种前每hm2施复合肥(15-15-15)300~330kg、尿素300kg 作种肥;分蘖期结合灌水施尿素300kg 作分蘖肥;拔节期长势弱的田块适当补施尿素75kg 左右作拔节肥。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根据旱情适时灌水2~4 次,出苗水和灌浆水必灌,以增加田间出苗率,保证足够的茎蘖总数。要求大水灌入、淹近墒面、表潮里湿、速灌速排。

4.4 病虫草害绿色防治麦苗3 叶1 心、杂草2~3叶时,使用5%唑啉草酯乳油500~600 倍液+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500~3500 倍液喷雾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防效较好[5];麦田早熟禾需使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180 倍液喷雾防治。保啤麦28 号高抗白粉病、条纹病,抗锈病,除锈病外其他病害不用防治。在大麦灌浆期即锈病发生初期,可使用30%醚菌酯悬浮剂1000 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 倍液喷雾防治[5-6]。如未进行种子处理,蚜虫百株虫量达到200 头以上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27.4%噻虫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7500~10000 倍液喷雾防治[6]。

4.5 适时收获留种田在蜡熟期进行机械收获,收获前需去杂去劣;用作青贮的在乳熟期收获,以保证生物产量、饲草品质和适口性。

5 选育体会

保啤麦28 号中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好、品质优,属啤饲兼用的大麦品种,结合了骨干亲本82-1和保大麦6 号的优势性状。其产量优于两个亲本,抗病性遗传了保大麦6 号高抗白粉病、条纹病的特性;千粒重遗传了82-1 粒大的特性;株高、株型遗传了82-1 的优良特性,表现高抗倒伏。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大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引进、创制和利用,重点开展早熟、高产、优质、多抗啤饲兼用大麦新品种的选育。

猜你喜欢

啤酒大麦保山市锈病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甘肃与欧洲、北美啤酒大麦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保山市布朗族音乐习俗
谷子品种耐锈病性试验初报
小麦锈病的防治
泸西县啤酒大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