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14 的选育

2024-03-23曹金霞朱俊凯张艳琼王汝琴杨德祯何震天朱艳港陈士强刘晓斌

中国种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中筋扬麦赤霉病

朱 莹 曹金霞 朱俊凯 张艳琼 王汝琴 杨德祯何震天 朱艳港 陈士强 刘晓斌

(1 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扬州225012;2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7)

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区是我国第二大麦区,也是我国中筋和弱筋红皮小麦优势种植区。现阶段我国优质专用小麦需求凸显,对产量、抗性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小麦黄花叶病及倒伏等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单产和品质的同步提升。因此,在小麦育种上,要求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以适应国家粮食作物安全、高效生产的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

辐射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射线诱发作物产生变异,根据育种目标在后代中筛选新材料并直接选育或间接利用获得新品种的过程。辐射诱变技术具有突变频率相对较高、突变谱宽、后代性状稳定快、育种周期短等优点[1]。已有研究表明,杂交与辐射诱变相结合对重要品质指标的连续定向跟踪检测的育种体系是可行的,为加快选育优良高产小麦新品种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2]。

扬辐麦14 为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结合辐射诱变和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共同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多抗国审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以镇麦8 号为母本、扬辐麦7091 为父本,杂交F1种子经60Co-γ 射线300Gy剂量辐照,再经过7 代自交选育而成,参试名称为扬辐麦4188,审定定名为扬辐麦14。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扬辐麦14 的选育过程见表1。2008 年春配置杂交组合,母本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广适、优质小麦品种镇麦8 号[3],父本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麦11/苏麦6 号为亲本杂交后自交多代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优良新品系扬辐麦7091。杂交后F1种子经60Co-γ 射线辐照(辐照剂量为300Gy),后于2008-2009 年度进行粒播、混收;2009-2010 年度F2种植小区,选收单穗210 穗;2010-2011 年度F3种植成穗行,选收单株60 株;2011-2012 年度F4和2012-2013 年度F5分别种植成株系,并选择优异单株各50 株;2013-2014 年度F6种植于鉴定圃鉴定,结果显示中抗赤霉病且丰产性优异;2014-2015 年度F7(扬辐麦4188)开展多点适应性试验,综合评价产量、抗性和适应性等;2015-2017 年度以扬辐麦4188 为名参加长江中下游麦区品种比较试验;2017-2020 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0 年9 月进行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CNA033373E);2023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012,定名为扬辐麦14,同年9 月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证书(品种权号:CNA20191006267)。

表1 扬辐麦14 选育经过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根据表2 可知,扬辐麦14 为春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195.67d,比对照扬麦20 早熟1.38d。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3.38cm,株型松散,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红粒,籽粒半硬质、饱满度较好。扬辐麦14 穗粒结构协调,平均有效穗数472.50 万穗/hm2,穗粒数37.62 粒,千粒重41.87g。

表2 扬辐麦14 区域试验部分农艺性状表现

2.2 品质分析2017-2019 年度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扬辐麦14 连续2 年品质检测指标均达中筋小麦标准要求,各项品质指标如表3。经中心判定,采用2018-2019 年度品质检测结果,即粗蛋白(干基)含量13.27%,湿面筋含量28.30%,吸水率55.40%,稳定时间6.40min,达优质中筋小麦品种水平。

表3 扬辐麦14 主要品质指标

2.3 抗病性分析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扬辐麦14 表现为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叶锈病及条锈病(表4)。扬辐麦14 高抗小麦黄花叶病,抗病基因来源于父本扬辐麦7091,在其2DL 上可检测到抗性标记,田间小麦黄花叶病表现出较强抗性。扬辐麦14 携带白粉病抗性基因Pm4a,近年来随着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变化,Pm4a白粉病田间抗性逐渐减弱,但在实际生产中,该品种仍表现出一定的耐病性。扬辐麦14 虽未能检测到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Fhb2、Fhb4,但实际大面积推广应用中,田间赤霉病发生轻,推测该品种中可能含有其他赤霉病抗性基因。

表4 扬辐麦14 区域试验抗性鉴定结果

3 产量表现

扬辐麦14 丰产稳产性较好。2017-2019 年度参加国家小麦品种试验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2 年每hm2平均产量为6501.53kg,较对照扬麦20 分别增产5.75%、6.78%,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分别位居13 个参试品种第5 位和第2 位;2019-2020 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3.00kg,较对照扬麦20 增产6.01%,位列第三(表5)。

表5 扬辐麦14 参加试验产量表现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优化基本苗扬辐麦14 分蘖性中等较强,成穗率高,在长江中下游麦区适宜播期范围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不宜过早,防止冻害发生。适期播种田块基本苗以15 万~18 万苗/667m2为佳,缺肥、迟播田块应适当增加基本苗。

4.2 合理运筹肥料,协调群体生长扬辐麦14 需肥力强,肥料利用率中等偏上,在肥料运筹上应掌握前促、中控、后攻的原则。据中筋小麦生产管理模式[4-5],适期播种田块纯氮量一般控制在230~275kg/hm2,基肥约占总氮量的70%,冬春平衡肥10%,拔节孕穗肥占20%,对于缺磷、钾的土壤应补施磷、钾肥。在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期,应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加喷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输的同时增强小麦抗逆性。

4.3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在秋播及早春阶段,抓好麦田化除工作,控制杂草滋生危害。麦田中后期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测报,及时做好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及蚜虫等病虫害防治工作。

4.4 及时收获扬辐麦14 熟期早于对照品种扬麦20,在蜡熟期应注意及时收获。

5 结语

扬辐麦14 是以镇麦8 号为母本、扬辐麦7091为父本,F1经辐射后再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筋小麦新品种,延续了其亲本的优点,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农艺性状及抗性较好等特点。该品种生育期较早,比对照扬麦20 早熟1.38d,利于茬口调节,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河南省信阳市与南阳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地区推广种植,尤其在赤霉病重发区能更好地发挥其抗病增产作用。

猜你喜欢

中筋扬麦赤霉病
常州市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2020年—2021年高邮市中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甜蜜的家庭烘焙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用色彩调动胃口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