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 产教融合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2024-03-15

职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龙岩高技能技师

202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谈话时强调,“要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本期《职业》杂志“校长对话”栏目邀请龙岩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生分享学院在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Q 我们了解到龙岩技师学院建校至今已经有45年历史,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学院的发展历程。

A 龙岩技师学院前身系创办于1979年的龙岩地区技工学校,1997年更名为龙岩市第一技术学校,2002年经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升格为龙岩市高级技工学校,200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龙岩技师学院。

龙岩技师学院凤凰校区占地142亩,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第二校区占地441.7亩,现有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未来城校区现有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87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1872人,连续三年突破万人,是全省唯一一所突破万人的技师学院,也是全省办学规模最大的技师学院。学院设置7个专业系,开设42个专业,与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年培养高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学院打造了全省首个职业技能提升中心,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单位,两次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单位的技工院校。学院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单位、福建省文明校园。

Q 2023年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指出,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请您介绍一下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有哪些做法?与哪些企业进行了合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A 龙岩技师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成效显著,亮点突出,在全省技工院校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创新精准对接园区培训模式。依托学院第二校区在福建省率先建立职业技能提升中心,为企业生产一线员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园区内“一企一策”精准对接培训,这一经验在全省推广,并连续两年在全省绩效评价中荣获第一。二是创新精准对接产业校政合作机制。学院强化与各县(市、区)和龙岩经开区交流合作,在福建省职业院校中率先实现区域、县域政府合作全覆盖,建设全省首个校内人力资源服务(数字)产业园,与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和新罗区人民政府等共建产业学院,精准服务区域和县域主导产业。三是创新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了县域学制教育专班,与各县(市)区工业园区36家企业建立了协同育人教学实践基地,与企业共建课程体系,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建立工学交替常态化机制,同时,开设“京东班”“龙钢班”等,引进上汽集团、京东集团等优质企业,实现了企业经营与学生实习、入职培训、技能考证、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首创“抖音数字技能学习中心”,开展“一村一企一网红”互联网营销师培训,每年培训至少2000名互联网营销师,孵化直播达人300人、直播企业10家、直播团队20个,支持带动就业3000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岩样板”。与中国龙工、福建龙钢、紫金铜业等重点企业开展“招生即招工、入企即入校”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训,每年选派3000多名学生到企业开展跟岗实习,缓解企业一线用工短缺的难题。

Q 学院作为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在专业建设方面有哪些成功范例,取得了哪些成果?

A 学院紧紧围绕龙岩市产业发展布局,确立了专业建设紧贴地方产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形成学院特色的办学体系。对标龙岩市“2+4”工业产业,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形成了传统专业工匠化、新兴专业智能化、三产专业精准化的专业发展布局,整体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一是动态调整专业,与产业匹配度高。常态开展区域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匹配度达93%。二是完善建设机制,推动专业群发展。成立校级智能制造学院,协调机械、电气专业群建设;建立专业群教研室,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整合校内资源,重点建设数控加工、烹饪2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并带动汽车维修、电气自动化等5个校级专业群协同发展。三是完善专业标准,提高建设质量。开发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与字节跳动等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电商专业第三方评价,建设第三方职业技能培训包和技能等级认定标准,打造精品专业。

Q 党的二十大要求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建设我国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学院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创新做法?

A 作为龙岩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院坚持服务产业发展的办学宗旨,全面推动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内涵建设,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始终坚持以党对学院建设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思政教育教学实际,注重多维度同向发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學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视特色文化育人工作,充分利用闽西红色资源优势,结合学院各专业特色及学生特点,将红土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融入课堂,积极构建红土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三化”育人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二是促使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赋能”红土工匠。充分发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进技能竞赛机制化、常态化,所有专业借鉴世界技能大赛选拔标准和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教师陈晓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荣获美容项目铜牌,入选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是龙岩市唯一入选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的选手。培养全国技术能手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级专家教练29人。三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新罗区未来城产业学院、长汀产业学院、漳平产业学院、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数字产业学院、消防技能学院等建设,把学校办进工业园区,把专业建进产业链,把课堂搬进车间,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双方深度对接、跨界融合、多元办学。牵头组建“闽西北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技工院校联盟”并代表福建省入选全国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建设院校。与龙岩市总工会合作建设“工匠学院”,学院获批首批“福建省工匠学院”,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技工院校。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重点建设单位,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提出了适应当前新形势,以培养技能工程师为目标的3.0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初步框架。学院3个专业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及建设专业名单,是福建省入选专业最多的院校之一。

Q 优秀的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团队,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創新举措?

A 一是构建“三力铸师德”长效机制。建立党建、文化、制度“三力铸师德”长效机制,实施“党建优师”工程,发挥“优师”工程带动作用,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树立师德典型,全面提升师德建设水平。二是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培养;持续实施名师、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制定《龙岩技师学院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试行)》,教师发展得到保障。三是增强“四高”人才引进实效。创新机制,大力引进“四高”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2021年以来,学院共引进研究生36名,现有研究生以上学历92人,在读博士2人,研究生占比达31%;聘请高素质兼职教师 53名,有效补充了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占比达88%,改善了教师结构,增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实效。四是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出台《龙岩技师学院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龙岩技师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制度,将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完善教师负面清单与绩效挂钩机制,突破教师评价瓶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Q 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技能人才,尤其是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请您围绕如何坚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给广大技工院校的学子送一句鼓励的话。

A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技工院校的学子们,百业技为先,文明匠而为,技能是你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你们战行天下的利器。希望你们执着笃定地传承千古技艺,耐心精进地迭替崭新技术,踔厉勤耕地刷新创造纪录,勇毅日新地扩展人生维度,以工匠的气度和智慧,在各行各业展现高超技艺,赢得出彩人生。

猜你喜欢

龙岩高技能技师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童迷黑白秀
龙岩:“三色”发力 崛起提速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