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小军生态文学风格简论

2024-03-13刘维嘉

北京纪事 2024年3期
关键词:绿影塞罕坝文学创作

刘维嘉

运河边儿的杨柳总比旁的地方绿得早一些。站在春水微波,细柳摇曳的春风中我不由得想到刚刚读完的《裁一片绿影送给你》一书,想到书中《柳暗生烟》那诗一般的美文:“一种韵致,一种消息。柳条依依,条条垂挂。春风里它的芽苞一闪一闪,数不清的一树枝条,多少棵柳树集合,那连缀在一起的树梢便升腾起轻烟浅雾。我认定,它就是人们常说的‘柳暗模样。”触景生情中我回味着冯小军笔下细腻灵动的文字,想到冯小军长期从事绿化事业的客观优势和主观努力,还有他对创作风格的理性追求。

冯小军在生态文学天地里深耕多年,先后创作出版了《林间笔记》《绿水青山看中国》《绿色奇迹塞罕坝》《白色的海  绿色的海》《八步沙的故事》《草木葱郁》等著作,主编过《碧水青山——首届羡林杯生态散文作品集》,此外还有《延伸的绿色长城》《绿色奇迹》《地球卫士塞罕坝》等英文著作在国内外发行。

记得2017年春天,应上饶市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之邀,河北采风学会组织30名作家到江西上饶采风。在那次活动中我们相识,谈及年龄竟是同庚,而且经历相似,以后我们联系不断,成了接触颇多的文友。回到通州不久我读到了他发表在文汇报上的《四月山香》,那清新的笔调,生动的语言一下子感染了我。直觉告诉我,生态书写是他的拿手,他的文笔不枝不蔓、简洁明快,三笔两笔就带领读者走进森林,与他一起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多少年来冯小军一直从事造林绿化的工作,还多次去巴丹吉林、腾格尔、乌兰布和、科尔沁和毛乌素等沙漠考察采访,路上经历过很多危险。被蜱虫叮咬发烧直至病情恶化,被同事送到医院急救;在燕山和太行山里多次从山坡上滑倒摔伤;还发生过在山里错过饭点儿饿到虚脱的事。这样的经历让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实践品性,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冯小军总是把自己对森林的理解、对森林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凝结成文字,创作了大量生态文学作品。在他看来:“不仅人类需要森林,还有更多的生命依赖森林得以繁衍生息。”阅读他的生态散文和报告文学,“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不变的主题,培植公民生态道德是他创作的永恒理念。

冯小军先生是一位较早书写塞罕坝的作家,也是深入生活最深,出版作品比较多的一个作家。他说:“自从走进它那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写它,从此我没有停止收集资料,思索把它的传奇故事转化为优秀文学作品的路径。” 在谈及确立自己写作方向时他说:“我的生态文学创作从最初漫无边际的有感而发,到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綠色和生态方面,与自己有限的精力有关,更与当下生态危机的暗影投射到我的内心有关。”他的这番话是不是对我们从事写作的人有所启发呢?

冯小军先生在《生态文学创作前景广阔》(《裁一片绿影送给你》跋)中写到:“地球环境到了今天这种地步不是旁的什么物种造成的,人类已经走到该掂量自己今后应怎么规范自己欲望的时候了。”冯小军坦言:“生态环境恶化一次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使人们不得不在危机中反思自身过于贪婪的行为,开始搜寻和解决应对危机的途径。”

冯小军的生态文学创作风格深沉而厚重,我认为这样的特点能让他的创作道路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绿影塞罕坝文学创作
美术作品欣赏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仲夏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
几根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