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绘葫芦里的大千世界

2024-03-13金克亮

北京纪事 2024年3期
关键词:葫芦冬奥文化

金克亮

葫芦,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植物,极普通。不过,这种简单的葫芦,经过葫芦艺人的选材、去皮、烫制、着色等一系列的工艺制作,给我们展现了极富文化底蕴的一个大千世界:人物、动物、禽鸟、花卉、自然风景、器具、建筑等,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您的面前,让人不由得吃一惊。

这小小的葫芦,里面竟会藏着包罗万象的乾坤。而这一切,都出自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牛成果之手。

牛成果,(业内人称葫芦牛),北京顺义人,“牛氏火绘葫芦”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头上的光环可谓不少:民间工艺美术家、吉祥八宝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全国乡村文化旅游能人、全国能工巧匠、北京首都文化旅游“紫禁杯”先进个人、北京榜样、北京市高级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称号。

葫芦渊源

葫芦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清康熙时,就命人在丰泽园里种植范制葫芦,以供把玩。至雍正、乾隆更是把葫芦艺术推向高峰,乾隆曾亲临现场指导艺人制作特形葫芦,收藏把玩葫芦已成了京城皇室贵族权贵的象征。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一锤定音》栏目展示的一件雍正时制作的精美瓠器,竟拍出了207万元的高价。

牛氏火绘葫芦始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是牛国和随京城文三(其名不详)在隆福寺设摊卖艺。牛国和:镶黄旗满族人,生于承德木兰围场,其火绘风格和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牛国和作艺不墨守成规,利用无烟香进行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其作品艺术感染力不断增加,很多京城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社会名流慕名前来购买牛氏火绘葫芦赏玩、收藏,以此为荣。

牛成果自幼随父学习火绘技法,同时拜师关国珍、李婵学习工笔国画,后又求师中央美术学院退休蒋慎教授学习艺术画像,深得老师们的真髓,受到了各位老师的一致好评,书法艺术同步得到了提高。在继承先辈技艺的基础上,他又结合现代审美意识,并把这些应用到火绘葫芦制作中,推陈出新,使牛氏火绘葫芦走入一个新的天地,艺术效果更加鲜明。

牛成果先生对火绘葫芦情有独钟,多年来的艺术实践、研究,他掌握了近30種新技法,在火绘艺术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以葫芦自然天成之体质,美妙之色泽,制成文化底蕴厚重,观赏和收藏价值极高的葫芦艺术品。牛成果先生还喜爱钻研佛学、道学、诗经、诸子百家等经典,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为中国传统文化增色不少。其人品、修德,都可在其精雕细琢的作品中得到体现,其很多优秀作品被国内知名人士及国际友人收藏。

葫芦制品被赋予“招祥纳福”“福佑吉祥”的美好寓意,形成了独具中国元素的葫芦文化。许多外国人看了后,认为一个小小葫芦,却承载了那么深的文化意涵,认为不可思议。

葫芦作品

走进火绘葫芦展室,如同进入一个多彩的葫芦世界,中间一条长桌,桌上摆着制作火绘葫芦的工具。正面的展柜上,摆满形态各异、尺度不一的各类葫芦作品,说琳琅满目一点不为过。陪同的工作人员小王向我讲述着火绘葫芦从种植、选材、加工、烫制、上色等一系列工艺过程。

她说,举凡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琐事、器具、人物、用品、生肖、道佛二教人物、福禄寿星图、自然中的万物等皆可入画。葫芦作品有着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又有着休闲娱乐的作用。葫芦烟斗、葫芦鼻烟壶、葫芦茶壶、葫芦鱼缸,带有时代元素的葫芦手机链、葫芦U盘、打火机,凡此种种,让人目不暇接。传统的“福禄寿”三星,画面上,寿星凸起的额头,浓密的须髯,和善的面容,曲弯的手杖还挂有一个葫芦,他脚下的鹤则衔着一朵花,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古色古香,有着浓浓的和谐意味。“松鹰图”,画面中的雄鹰,傲然立于苍松之上,目光如炬,虽静犹动,蓄势待发,尽显苍劲雄健。

而生肖作品,更让人忍俊不禁。牛、马、兔、龙、蛇、虎……在这些作品里,您尽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喜悦。雄鸡,五彩斑斓的羽毛,尾翼翘起,目光炯炯,雄视天下,似可见到天边跃动的红日;而两只黑白相间的小兔,目光温顺,正在花间徜徉,憨态可掬;调皮的猴子,脚爪做跳跃状,目光灵动,尾巴翘起,似要从画中一跃而出;而鼠的形象更吸引人的目光,两个圆耳朵,昂着鼠头,两只眼睛目空一切,夸张的是那条尾巴过了头顶,让人想到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一只前爪还举着一只葫芦。小王不无骄傲地对我说,您问我们的作品有多少种,几百种,上千种,不止,随着作品的不断出新,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

而作品又紧扣时代脉搏,2021年,建党百年,为展现举世闻名的长征,牛成果先生又创作了“弘扬长征精神”系列火绘葫芦作品。对面的展柜上,摆放着“长征从这里出发”“遵义会议旧址”“长征路上”“突破乌江”“娄山关”“爬雪山”“过草地”等作品,弘扬了红军经历的艰苦岁月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传奇故事。同时,还创作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肖像。看到这些作品,会把你的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你回味历史,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对青少年起到了解历史、继承优良革命传统的作用。

作品的创新

小王随手拿出一个小把件,告诉我,这个是打火机,机身修长,还带有底座、压盖,她打开上盖,吹了一下,里面立刻出现了红光。让我纳闷的是,葫芦是8字形,怎么会长成这个模样?小王笑了,这个是我们的范制作品。范制葫芦,又称模子葫芦,是以范模使葫芦依照人的意愿而自然形成。方法是把幼小的葫芦放入刻有阴文的范模中,随着葫芦的生长而把范模填实,待葫芦木质时再取出。然后进行裁刻、漆黑等工序,成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而绾结则更具难度,所谓绾结,其实就是“系扣”。在葫芦花落三天时开始操作,葫芦没长成前,要把葫芦的颈部挽绕在一起,并时时进行调整,极需耐心、细心和手上功夫,几个葫芦不一定能出一件成品,很不容易的。“九如图”出自《诗经·小雅·天保》,九如: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每个如字都寓意吉祥如意。九如图又名九鱼图,寓如鱼得水,每条鱼都有着很好的吉祥祝福之意。让人称绝的是,九如图这件作品也是双绾结葫芦,即作品颈部细长,至颈部两个葫芦绾结在一起而成,让人啧啧称奇。

清雍正时期绾结葫芦为皇家贡品,至乾隆帝始宫廷收藏,清嘉庆以后就难觅踪迹,原因是绾结技法太难,耗工耗料多。现代农业科技发达的今日,有人可将十几把葫芦绾结在一起,盘结交错,让人叹为观止,艺术价值极高。

牛成果还研习佛学、道學、《诗经》,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细细品味他的作品,有着很深的厚重感。“老子出关”,老子须发飘然,横坐在牛背上,前面是一位童子牵牛前行,头上一朵紫云,正走向不可知的未来世界。而“千手观音”则是观音直立,袍带飘逸,双手合十,目光直视,身后的双手向上捧着一尊佛像,其余的有的握莲花、有的执法器,千姿百态,让人肃然而生敬意。古代典籍中,山神、老虎被誉为山君,“礼佛图”画面上则是一位须髯偾张,作礼佛状的山神,而凶猛的老虎,则温顺地匍匐在他的脚下,带有很深的禅意。“十八罗汉图”,里面的罗汉各具形态,似引领人走向佛世界。

细细品味牛先生的作品,觉得牛先生不仅是火绘葫芦技艺的守望者、传播者、创新者,同时他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加工技艺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创作出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元素的各类作品来。

社会责任

“火绘葫芦”作为一项民间技艺,既弘扬了民族文化,还承担了深深的社会责任。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期间,牛成果创造的被誉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入选奥运会和冬残奥会。在北京冬奥村、延庆冬奥村和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摆放有300件牛氏火绘葫芦,成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官方的伴手礼。

2022年1月25日,北京冬奥村迎来一位特别的客人——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小萨马兰奇。小萨马兰奇参观了北京冬奥村,同时收到了一份特别礼物:顺义区非遗传承人牛成果使用火绘技艺绘制的葫芦艺术品。接到这份礼品,小萨马兰奇爱不释手,他说:“非常感谢,我会珍惜这份来自北京冬奥村的特别礼物。”奥运会结束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还给专业合作社发来了感谢信。信中说:贵单位为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设计制作了精美的非遗礼物……深受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的喜爱。“火绘葫芦”作为北京地区传统技艺代表和中国吉祥文化符号,成为了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弘扬奥运精神和文化传播的载体,为奥运健儿送上赛场好运和温暖的祝福。为此,我们向贵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清华大学校庆,学校特意找到牛成果,定制了一批以人物、动物、花卉、禽鸟内容的葫芦。

牛成果先生还把当地农民组织起来,从事葫芦种植,葫芦手工艺品加工、销售,发展特色的乡村农业休闲旅游。北京吉祥八宝葫芦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300多人,这些人都是附近村里的村民,他们中间还有一些残疾人。他们从社里学到手艺后,自己在家里制作火绘葫芦,而后交到社里,领取加工费。2021年合作社实现社员人均收入32000元,通过传承带动一方百姓实现共同富裕,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而在年终结算后,还能领到第二次分红。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笔者又叮问一句:真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小王肯定地回答。

北京葫芦艺术庄园是我国唯一一家以弘扬中国葫芦文化艺术为主题的特色观光园,集文化艺术、观光休闲、文化体验、文化娱乐于一体,已经成为京郊特色文化旅游新亮点。

猜你喜欢

葫芦冬奥文化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年味里的“虎文化”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谁远谁近?
宝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