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粹女子图鉴:京剧中的女性形象

2024-03-13张永和

北京纪事 2024年3期
关键词:木兰京剧

张永和

到了3月8号这一天,各个国家都在纪念本国为人类、为本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女性。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历朝历代出现过许许多多优秀的女性,不仅在史册上留名千古,而且其中有一部分还被披之管弦,推上戏曲舞台。作为京剧,虽然只有200年的历史,但是她继承了从秦汉以来所有形成戏剧形式的根脉,所以许多优秀的女性出现在京剧的红氍毹上。有披肝沥胆教育子女成人的贤母、有抵御外侮的巾帼英雄、有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女性,更有为了建设新中国、新社会踔厉奋发的女英杰。下面,笔者就介绍几出表现我国杰出女性的京剧。

四大贤母

在中国历史上,有所谓的四大贤母,即先秦战国时的大教育家孟轲的母亲仉氏,东晋大将军陶侃的母亲湛氏,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和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姚氏。当然。历史上中华民族的贤母,还有很多很多,这四位不过是更突出些。

其中的陶母湛氏在陶侃担任浔阳县渔场官吏时,将陶侃差人送来的鱼干全部退回,并修书一封教育陶侃做一个公私分明、严于律己的好官。陶母秉公忘私,一身正气,故被后人称为贤母。

欧母郑氏早年丧夫,家境贫寒,为了教育欧阳修,以沙滩作纸,以荻花秆儿作笔,用大自然的无限资源,终于把儿子教育成宋代最大的文学家,政治家,故也为千古贤母。这两个贤母的优秀事迹,可惜沒有被推上舞台。去年我们编写了一本了解京剧、鉴赏京剧的小书《开蒙》,把二位编成了小京剧。余下的二位贤母,都是上了京剧舞台的。

孟母仉氏是一位善于动脑很有思想的母亲。丈夫病亡以后,遗下年幼的儿子孟轲,她单人负起育儿的责任。她注意到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她不惜三次搬迁,从距离亡夫坟地很近的原住宅,搬迁到集市,又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又集中到做生意上,第三次搬到学宫附近,这次学习环境好了,孟轲确也没有较前那么多干扰,但仍然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还是玩耍不止,仉氏一怒之下,断了机杼,将一匹即将制成的绢报废了,也就是断了娘儿俩吃饭的来源。这一事件深深触动了孟轲,终于在老师子思和母亲的帮助下,幡然悔悟,发奋读书,成为古代的贤圣。这个故事,曾在京剧舞台上呈现过,剧名为《孟母择邻》,富连成科班演过。可惜也只是昙花一现,没有留下来。笔者于本世纪初执笔创作了京剧《孟母三迁》,主要围绕着两个中心事件:孟母三次搬迁和孟母断杼教子来开展全剧,该剧的主题是学习环境虽然重要,但作为家长还要呕心沥血因材施教方能奏效。旅日京剧艺术家吴汝俊扮演孟母,联合了李长春、寇春华、徐莹、安云武、凌柯、朱宝光、吕昆山等众多京剧艺术家共同创作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不仅在北京,同时赴上海及日本巡演,并拍成同名京剧电影。

另一个贤母岳母,她的事迹被推上京剧舞台最著名的是《岳母刺字》。这出戏本来是一出传统老戏,当年老旦名宿李多奎就演过,但流传不广。1955年,中国京剧院创作室的老编剧们,整理改编了这个剧目。讲抗金名将宗泽病故,继任者杜充是个投降派,军中的岳飞非常不满,便私自归家。岳母面对儿子,晓以大义,要以国家百姓为重,并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使岳飞更加坚定了抗金的决心,并立即转回军营抗击金兵。这是一个历史的真实故事,《宋史》上几次提到岳飞背上的刺字。岳飞在大理寺受审时 “飞以裂裳(撕破衣裳)示铸(何铸,审判官),背上有旧涅‘尽(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而岳飞的孙子在他的名著《金佗粹编》中,记载他的祖父“奉母至孝”,是他的老祖母命祖父“以从戎而报国,辄不忍”,而老祖母“屡趣之,不得已,乃留妻养母,独从宋高宗渡河”。可见历史上岳飞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深明大义赤心爱国的母亲。京剧改编本正是根据这些史实,更加突出了岳母的家国情怀,使形象更加鲜明。首演的岳母由李金泉扮演,设计了许多激昂慷慨又悦耳动听的唱腔。既揭示了老人的赤胆忠心、一意抗金,同时又表现出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疼爱。唱腔[西皮][二黄]交替运用,感情冷热刚柔不断变化,一个可亲可敬的贤母跃然而出。这出戏首演后一炮而红,也成了李金泉的拿手杰作。并且王晶华、赵葆秀及她们的弟子,也均以这出戏享名梨园。

巾帼英雄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老少咸知。文学作品《木兰辞》,最早见于《乐府诗集》,这是一首叙事诗,生动地叙述一个古代劳动人民的女子,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者的故事。此诗传留下来,可谓家喻户晓。到了明代著名文人徐渭写了《雌木兰》杂剧,木兰姓了花,他的父亲叫花弧,故事更加完整。根据考证,木兰是北魏时人,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建战功,无人知晓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木兰退还女儿身,不慕功名,仍做普通人的女儿。《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为国人学习。20世纪20年代,梅兰芳大师创作演出了京剧《木兰从军》。前数场以花衫应工,后半部改工小生,在与突厥兵将征战时,开打稳健边式,技艺颇见功底。集生旦于一人,兼文武于一戏,还有新颖的戏装、道具。木兰卫国、孝父、清白自持、蔑视名利的诸多高贵品质,更感染了万千观众,所以这出戏从首演就红,并被几代梅派弟子继承在舞台上。

2023年年底,中国评剧院又推出原创评剧《木兰从军》,可见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花木兰是多么深入人心。还有就是宋代杨家将中的众女将。宋国备受外族如契丹族的辽国、党项族的西夏国,女真族的金国的侵略,在抗辽、抗西夏的战争中,两个杰出的女将,老的是佘赛花即佘太君,年少的是少帅穆桂英。这是祖媳三代人,都是刀马娴熟、百战沙场的战将,一般的人都认为这两个人是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不对,这两位女英雄,其实还都是有原型的。从清乾隆年间始,便有许多地方志记载佘(折)太后的事迹。原来太君姓折,西北党项族人,西北人读折为“蛇”,音转为佘。其家族是西北望族,几代都是抗击西夏和契丹入侵的名将,是宋代西北边疆的保障。折氏其夫为杨业,抗辽殉国后,反遭潘美及宋太宗亲信监军王侁等诬陷,是折氏“上书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潘美和王侁),除名为民”(见《岢岚志》)。岢岚今山西岢岚县。又据清人康基田所写的《晋乘略》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梁红玉)之亲执桴鼓然。”可见折(佘)太君是一位很有武勇更富有坚毅魄力的女子。这个“太君”就有统帅的意思。她确也上阵交锋,“折姓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在京剧中,佘太君的戏很多:有《雁门关》《四郎探母》《洪羊洞》《太君辞朝》,新编戏《佘赛花》《雏凤凌空》《六郎探母》《杨门女将》,等等。

佘太君的孙媳穆桂英,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人,此人也不是空穴来风。在历史上,穆桂英是杨延昭的第三子杨文广的妻子,读者一定认为笔者讲错了?他不是杨宗保的妻子杨文广的母亲吗?其实杨宗保倒是虚构的,杨文广有其人,而且官做得很大,远远超过他的父辈们,最高时,被封为步军都虞侯,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杨文广为国家守边疆数十年,他和他的父亲杨延昭相差50岁,他父亲逝世时,他才7岁,是一个幼童,这岁数是没法编出故事的,故此民间只好又在他们的父子间多增出一代,编出了一个杨宗保。杨文广的妻子慕容氏在《保德州志》上有记载:言其“雄勇善战”,这四个字肯定了慕容氏武艺超群,并帮助其夫杨文广行军作战的。有专家言穆桂英之穆为慕容音转,为鲜卑族人。保德州即现在山西保德县,在今山西忻州一带。她的事迹虽然被记录下的不多,但这个巾帼英雄从古至今是爱国保民的鲜明符号,是人民希望的寄托,故此才能在民间广泛流传。京剧舞台上诸多穆桂英的剧目,最突出的是梅兰芳大师的《穆桂英挂帅》,几乎所有宗梅派的没有不演这出戏的。近数年程派继承人李佩红,又邀请笔者将梅派《穆桂英挂帅》经过三次修改整理改编成程派的《穆桂英再挂帅》,风格独特,为广大观众心目中所敬爱的爱国英雄献上了另一首赞歌。

举世闻名的杨家女将,还有柴郡主,杨家七郎八虎的妻子,八姐九妹,甚至烧火的丫头杨排风等,都是能征惯战的女将,所谓杨门12寡妇,都在京剧舞台上呈现出她们的风采。

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是在正史上出现的高官女将。《宋史》虽然没有为她本人立传,但是在她丈夫韩世忠的列传里,还有《续资治通鉴》、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及南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很有几笔提到了她。一是巧计平叛苗傅、刘正彦扣押宋高宗的叛乱。梁红玉策马离开临安,纵马疾驰昼夜兼行,一日一夜跑了数百里,到了韩世忠驻军的秀州,说服韩世忠立刻率兵救援,一战成功打败了叛军,并且追到福建,将苗刘捉拿归案。韩世忠不但封了高官,连梁红玉也封了有俸禄的“安国夫人”。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大兵十万杀向临安,宋高宋仓皇逃往海上,建康(今南京)不战而失,金兀术将珍宝掠夺一空,在他准备返回金邦时,韩世忠、梁红玉以八千水军封锁了长江,与金兀术的战船在水面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时的梁红玉在做什么呢?《宋史》是这样记载的“……战将十合,梁氏(梁红玉)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也就是说战斗在江面上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站在中军大船的最高处,拿起鼓槌冒着飞蝗一般的羽箭,亲自指挥战舰的进退, 这给宋营将士极大的鼓舞,以一当十猛烈冲锋,一战而将金兀术赶到一条死港黄天荡内,而且将金兀术困在这个死港中四十八天。从此以后,金兀术再也没有敢渡江作战,起到了阻挡金兵再度南侵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女英雄,这样的好题材,京剧人当然不能放过,四大名旦中的梅兰芳、尚小云,两位艺术大师都有不同版本的京剧《梁红玉》问世,重点都在擂鼓戰金山一场。头几年国家京剧院又创编了京剧《安国夫人》,把梁红玉数百里奔驰搬救援和抗金兵都写进去了,梁红玉的事迹在京剧舞台上更全面了,由著名梅派演员董圆圆扮演梁红玉,还拍成了京剧电影《安国夫人》。

少数民族女英杰

远在20世纪30年代,尚小云创造的新戏《相思寨》,就是以一个苗族少女云亸娘为女一号的。这也是个真实人物,见明人邝露《赤雅》所载。云亸娘是广西田州独秀山中苗族相思寨土司云英的女儿。她倾慕中原文化,协助朝廷规劝苗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遭专以残害百姓为乐的土司岑猛的忌恨,放毒虫毒害苗民,云娘为苗民行医治虫毒,并用巧计化装成瑶女,混入岑猛寨中,与官军合力擒住恶魁岑猛,保苗寨一方平安。这出以少数民族生活为大背景的新戏,在当时的京剧舞台上还从来没有过,为了形象真实,展现这一独特题材的环境与氛围,尚小云不惜工本 ,添制新颖服装,购置可表现广西大山环境的道具布景和灯光,因此这个戏在当时很受观众的欢迎,成为具有鲜明尚派特色的一出好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在20世纪80年代创编了许多表现少数民族英杰妇女的新京剧,如表现契丹国杰出皇后萧绰(即俗称的萧太后)如何与汉人大臣韩德让协力同心治平内乱、发展国家的事迹。由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袁慧琴扮演萧太后,关栋天扮演韩德让,这个戏在当时很火了一阵。本世纪初,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又创编了新京剧《庄妃》,演清初庄妃(后来的孝庄太后)在皇太极猝死后,如何抑制狂傲的多尔衮而确保福临(顺治)上位的故事。由著名旦角刘京扮演庄妃。

革命女性

京剧《红灯记》中李奶奶、李铁梅,《沙家浜》中阿庆嫂、沙奶奶,《海港》中的江水英,这些令人钦佩的英雄人物,虽然是虚构中的人物,但也都是在真实生活中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真实的人物也不乏其人。如京剧《赵一曼》中的赵一曼、京剧《江姐》中的江竹筠,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骄傲。从以上笔者所介绍的优秀的中华女儿,无论是贤母还是英烈,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继承性、连续性和包容性,看京剧舞台上的这些可歌可泣的女性,更加强了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木兰京剧
木兰剧片段展示
京剧表演开始了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关于京剧穿越历史传唱不息的思考
Mulan Mulan
若是木兰能网购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