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师背后的大师

2024-03-13陈彦泽

北京纪事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师妻子

陈彦泽

京城光阴,如年轮流转,承载着记录着,京城京人,也在用自己的努力,为这年轮之痕,蕴藏无数或是婉转悠扬,或是可歌可泣的故事。非常喜欢这座城市文人的风骨、书家的潇洒,当然更有博学者、慷慨者、奉献者在不同时代留下的华光溢彩。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启功先生,我心中不世出的俊彦。他的故事我们大伙儿早已听过不知多少遍了,可启功先生背后的女人却是鲜有人知的。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启功大师背后的这位优秀的女人。

启功先生是名副其实的“老北京”。1912年7月26日,启功出生在北京的什锦花园胡同,他曾祖溥良的宅第里。启先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的第八代孙。

当然启功先生从不希望别人将他与皇室血统挂钩,他是个充满幽默感的国学大师,曾开玩笑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饭。”

启功先生在中国当代的教育、书画、鉴定等方面都有涉及,而且都是行家。另外对古典文学、诗歌等也很有研究,可谓全能型的学者。但启功先生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除了他自己的刻苦努力、性格恬淡等优势之外,更与他的妻子——章宝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到底给了启功先生以怎样的帮助呢?

话说启功的童年并不容易,他在革命年代出生,父亲早逝,使母亲不得不一手抚养他。这种坎坷的成长经历锻炼了启功的性格,使他充满感恩之心。然而,当母亲和姑姑开始为他物色妻子时,启功内心却感到矛盾。虽然他对于婚姻并没有太多期待,但出于感恩之情,他最终答应了这个提亲。就這样,启功在20岁时迎娶了章宝琛,一个看似与他并不相配的女子。

启功博学多才,而章宝琛却没有什么学识。虽然章宝琛一过门儿便每日里忙前忙后,打理家务。但在成婚之初,启功的眼里仍然没有妻子。

据启先生回忆,自从章宝琛过门后,启功便再也没有为家里的事操过心。每天早晨一睁眼,启功就看到章宝琛在没完没了地干活。启功的母亲和姑姑上了年纪,又常闹病,不免会发些脾气,不管遇上多么委屈的事,她从来不顶一句嘴。

启功有时在外面碰上不顺心的事,回到家也冲她发脾气,可是每次妻子总是不言语,想吵也吵不起来。可即便如此她的沉默寡言,在启功眼里,那是木讷。章宝琛依旧不是他理想中的伴侣,她不懂诗词书画,更不懂启功的精神世界。

但是,在母亲和姑姑的培养下,启功深切体会到女性的不易,于是对这位清贫的姑娘产生了一些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1937年,随着北平的沦陷,启功也失去了工作,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时间吃喝都成了问题。

一天,启功看到妻子正在补一只破了几个洞的袜子,不由得心中一片酸楚,于是他就想到了卖画赚钱。但当启功背上画好的画卷准备出门叫卖时,突然在门槛前迟疑了片刻,善解人意的章宝琛立刻明白了,那是文人的面子,于是立刻接过启功装好的字画,跨出家门,“从今天起,你只管作画,我上街去卖。”

那天傍晚天降大雪,启功去集市上接章宝琛,远远看见她坐在马扎上,全身是雪。看见启功来了,章宝琛挥着双手兴奋地说:“只剩下两幅没卖掉了。”启功看见妻子如此乐观,他心疼地哭了。

这样困苦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最困难的时候,章宝琛便把珍藏的首饰拿出去典卖,换得钱做点好吃的,留着启功回来吃。

她知道启功经常需要添置新书,每月生活再紧,她也总要留出一部分钱给启功买书用。

1938年6月,日伪政府成立了教育局,一位过去的同事来拉启先生去那里工作,遭到启功的严词拒绝。同事不死心,准备先说动章宝琛,谁知章宝琛态度更加坚决:“我们就是饿死,也不给日本鬼子和汉奸做事!”启功知道后,感叹道:“知我者,宝琛也!”直到1952年,启功被北京师范大学任命为副教授,他们的生活状况才开始有所改善。

然而,夫妻俩这好日子才刚尝了个甜头,启功的母亲和姑姑又相继病倒。整整五年期间,章宝琛终日衣不解带,尽心侍奉床前从无怨言,直至二位长辈相继离世。

此时的章宝琛,也早已熬得脱了相,憔悴不堪。启功想到妻子为这个家做的一切,深感无以回报,便请妻子端坐在椅子上,叫了一声“姐姐”,又给她磕了一个头。

可以说章宝琛是生活领域的“大师”,她用实际行动教会了启功生活的真谛,更用实际行动为一代书家守护着文化的瑰宝。

在那个特殊时期,细心的章宝琛偷偷地把启功宝贵的藏书、画和文稿用纸包了一层又一层并打上捆,放在一个缸里,在后院的墙角下挖了一个洞,然后把这些书埋在土地的深处,只有她自己知道。

为了可以让启功安心搞创作,通常是章宝琛独自一人在院子里,以忙活计做幌子来放哨。只要有个风吹草动,她就以咳嗽为暗号,来警示屋子里的启功。

1975年,章宝琛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她临终前示意启功附耳过来,声音微弱地道:“你的那些宝贝物件,都没丢,我早都埋在后院了。”

?

启功挖出来发现,凝聚着他多年心血的文稿用一层又一层的纸包裹着,连一张也没少,看到眼前的情景,启功号啕大哭,他感激妻子为他所做的一切。

章宝琛临终之前,除了告诉启功文稿的密藏之处外,她还嘱咐启功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再找个人照顾你!”她和启功结婚43年,一直寄人篱下,她希望能在自己家里住,哪怕住一天也是好的。

可解放后的启功每月只有30元的生活费,一直居无定所,借住在亲戚家。他们夫妻先是借住在杨姓姨母家,一住就是三年。时间最长的是借住在内弟家,竟达20年之久。听妻子唯一的愿望是住上自己的家,启功很伤心。他决定马上搬家,以完成妻子这个小小的心愿。

第二天傍晚,当他收拾好东西赶到医院时,章宝琛已经咽了气。

章宝琛走后两个多月,启功搬进了学校分给他的房子——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但这时候,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了。

妻子病逝后,启功长久地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写下了催人泪下的《痛心篇二十首》,以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他与老伴之间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结婚四十年,从来无吵闹。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年少。相依四十年,半贫半多病。虽然两个人,只有一条命……”

宝琛不在的日子里,启功常住单人房,常卧单人床,继续粗茶淡饭,安静生活了30年。想她了,就去她墓前找宝琛说说话,吃一份她爱吃的饭菜,还给宝琛也盛上一碗。正所谓“何谓相思苦,离人心上秋”。

2005年,饱尝相思苦的启功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如他生前遗愿,最终与妻子章宝琛合葬在了一起。

章宝琛虽无民国时期那些鼎鼎大名的如林徽因、冰心、陆小曼、潘素等等奇女子著名。但有时我却在想,看似平凡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伟大的呢?她所做的一切,在那个时期可能是很多女性一生的真实写照,但如果没有这些伟大女性的默默奉献,又怎能成就一批大师,又怎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呢?

斯人已逝,故事永存。

我仅以粗鄙之文以示这位“大师背后的大师”故事,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知还有多少伟大、坚强、令人动容的女子!而在今天,可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着这样值得敬佩的女人吧!

猜你喜欢

大师妻子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大师剪我也剪
大师画,我来做
女儿要富养 妻子要暖养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最应该富养的,不是孩子是妻子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宣讲大师”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