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 例

2024-03-11李柯莹李家春

安徽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亚段右肺空洞

李柯莹 李家春

1 病例资料

1.1 第一次住院(2021-11-15至11-25) 患者,男性,71 岁,因“咳嗽、咯痰半月”入住我科。患者半月前出现咳嗽,夜间咳嗽、咯痰加重,痰色白质浓、量多,2021 年11 月3 日我院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斑片影、空洞,考虑感染性病变(图1)。遂拟“右上肺空洞查因”收入我科。入院患者咳嗽、咯痰,痰色白质浓、量多,食欲、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既往高血压病、2 型糖尿病1 年,现血压、血糖控制尚可。近半年体质量下降4 kg。查体:体温36.7℃,呼吸21 次/分,脉搏96 次/分,血压146/88 mmHg(1 mmHg≈0.133 kPa)。完善检查,血常规:红细胞总数(red-blood-cell,RBC) 3.95×1012/L; 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 concentration,HGB)127 g/L;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21 mm/h。肿瘤筛查:癌胚抗原(定量)(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6.04 μg/L;痰培养、血(1,3)-β-D 葡聚糖试验、血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结核感染T 检测、结核菌涂片等均为阴性。2021年11 月3 日胸与双肺CT 示:1、右肺上叶后段见少量斑片影,边界模糊,病灶旁见小空洞,空洞直径约16 mm,壁厚,不规则,考虑感染性病变(图1a)。2、双肺下叶后基底段见少量斑片影,边界模糊,考虑炎症(图1b)。2021 年11 月19 日胸与双肺CT 示:1、右肺上叶后段见少量斑片影,病灶旁见小空洞,空洞直径约16 mm,与11 月3 日胸部CT 病灶相仿,考虑感染性病变(结核并空洞)可能性大(图2a)。2、右下肺病灶较前稍增多,考虑炎症(图2b)。11 月19 日行气管镜检查,镜下右肺上叶后段及亚段未见异常,根据CT 提示予刷检右肺上叶后段B2b 亚段刷检,右肺粘膜刷检物病理结果:柱状上皮及组织细胞(病理号240197),肺泡灌洗液mNGS:肺炎链球菌(序列数11),马尔菲尼篮状菌(序列数31)。

图1 首次入院CT平扫肺窗

图2 复查CT平扫肺窗

根据11 月3 日肺部CT 考虑右上肺空洞感染性病变,予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静滴经验性抗感染治疗,3 天后患者咳嗽、咯痰等症状无改善,多次痰细菌、真菌培养、结核菌涂片等阴性,肿瘤指标中仅CEA 稍高,11 月19 日复查肺部CT 病灶无好转,予行纤支镜检查,取肺泡灌洗液行mNGS 检测,11 月20 日根据气管镜病理、mNGS 结果排除肺结核、肺癌等,考虑肺部马尔菲尼篮状菌病,予加伏立康唑200 mg,静滴,q12h。11 月25 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门诊抗真菌治疗,口服伏立康唑片200 mg,q12h,治疗3 个月,咳嗽、咯痰等症状均缓解,病情稳定。

1.2 第二次住院(2022-02-21至03-16) 2022 年2 月14 日患者咳嗽、咯痰加重,咯白色清晰(稀)痰。予2 月21 日因“咳嗽、咯痰半月,加重7 天”收入我科。查体:体温36.5℃,呼吸20 次/分,脉搏93 次/分,血压137/89 mmHg(1 mmHg≈0.133 kPa)。完善检查,血常规:RBC 3.52×1012/L; HGB 119 g/L。肿瘤指标:CEA 8.43 μg/L;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20.78 ng/mL; 细胞角蛋白19 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 6.30 ng/mL。多次痰培养、血(1,3)-β-D 葡聚糖试验、血半乳甘露聚糖检测、PPD、结核感染T 检测、结核菌涂片等阴性。2 月21 日胸与双肺CT 示:1、右肺上叶后段见小片状高密度影,其内小囊状透亮区,大小约18 mm×12 mm,壁较薄,空洞性病灶较前增多,与肺癌相鉴别(图3a)。2、双侧肺下叶肺内见许多斑片状及斑点状淡薄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考虑双肺下叶感染(肺炎)(图3b)。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阴性,气管镜下右肺上叶后段及亚段仍未见异常,根据CT 提示予刷检右肺上叶后段B2b 亚段,右肺上叶后段亚段刷检物免疫组化病理结果:(右上叶刷检液快速细胞学制片)少量异型细胞,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肺腺癌细胞。

图3 第二次入院肺部CT

结合患者各项检查结果,考虑患者肺部马尔菲尼篮状菌病已治愈,但患者肺腺癌诊断明确,转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可,3 月16 日患者病情稳定,予出院。

2 讨论

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属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TM 从感染到发病,持续时间长[1]。肺部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marneffei,TSM)原因未明,大多数HIV 阴性患者发病与免疫缺陷或功能障碍及基因突变有关[2-3]。TSM 无典型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是发热、皮肤和软组织病变、淋巴结肿大、咳嗽和呼吸困难[4],肺部影像学可见结节状、团块状、斑片状阴影,有时见空洞,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5-6],确诊标准是真菌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检查[7]。

本病例是一名非HIV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2 型糖尿病,无竹鼠等接触史。患者表现为咳嗽、咯痰,第一次住院多次痰细菌、真菌培养、结核菌涂片等阴性,肿瘤指标仅CEA 稍高;肺部CT 考虑右上肺空洞感染性病变,右上肺气管镜病理阴性,肺泡灌洗液mNGS 检测出TM,排除肺结核、肺癌等,考虑是TSM。我国HIV 患者感染TM 初始治疗方案是采用两性霉素B 联合伊曲康唑。但两性霉素B 会导致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发热、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若患者无法耐受,则选择伏立康唑[8-9]。患者高龄,有高血压病、2 型糖尿病病史,肝肾储备功能差,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症状改善。但3 月后咳嗽、咯痰反复,胸部CT 右肺上叶后段空洞性病灶较前增多,肺癌指标较前升高,mNGS 结果阴性,气管镜右肺上叶后段空洞性病灶病理示:肺腺癌细胞。考虑患者为肺癌合并TSM。患者两次在支气管镜下行病理刷检结果差异显著,考虑患者病灶较小且位于外周,气管镜不能直达病灶,只能根据CT 定位予右肺上叶后段B2b 亚段盲视下刷检,病理易出现假阴性。后期病灶增大,病理刷检阳性率增加。患者高龄,长期吸烟史,属于肺癌好发人群。虽然经伏立康唑治疗后患者咳嗽、咯痰症状有所改善,但不能排除合并肺部其他疾病。所以即使气管镜病理结果阴性,也要充分评估气管镜病理活检的可靠程度,避免病理结果假阴性。

从这份病例报道中总结出患者病原学确诊肺部TSM,仍要警惕是否合并肺部其他疾病。TSM 合并肺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肺结核等病例虽然较少见,但文献也有所报道[10-12]。即使确诊TSM,仍要动态观察肺癌指标、病原学检测结果、胸部影像学等,关注是否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减少误诊误治。

猜你喜欢

亚段右肺空洞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
空洞的眼神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右肺四叶变异1例
锦州20-2N构造东营组二下亚段浊积体系特征研究
臭氧层空洞也是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