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察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的思考

2024-03-11李天昊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24年1期

李天昊

摘 要:检察培训课程是检察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要始终坚持“从政治上着眼”。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本在“政治”,要在“着眼”,在严格遵循政治要求的基础上,对政治理论、政策主张进行论证阐释,实现坚定理想信念、服务工作大局、传递为民價值、培育职业精神的目标。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选题是基础,研发是核心,教法是关键。选题要根据党的政治要求、检察业务需求和培训调研诉求进行选题,做到即时、应时、实时。研发要严守精准性、形成体系性、体现深刻性、遵循务实性。教法要有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引导力。

关键词:检察教育培训 从政治上着眼 课程选题 课程研发 教学教法

检察机关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从政治上着眼”是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检察教育培训是培养造就高素质检察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检察培训课程是检察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在课程讲授中必须把讲政治与讲法治有机结合,始终坚持“从政治上着眼”。

一、检察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的基本内涵

检察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检察工作“从政治上着眼”,要在推动检察事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讲政治落实到监督办案、司法为民全过程。检察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就是要坚持以政治统领课程选题、研发和讲授全过程,把提升检察人员政治能力作为培训目标,把政治效果作为检验培训课程的重要标准。

从理论逻辑来看,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本在“政治”,要在“着眼”。根本是要突出培训课程的政治性,要站稳政治立场、突出政治功能,实现培训被寄予的政治期望。“着眼”强调宏观考虑、战略考量,指把关注点聚焦某处。“眼”对应视觉,研究分析某项事物,往往是从“看”开始,其次才能听、嗅、尝、触,故着眼还强调工作顺位上的优先性。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要求研发讲授课程首先从政治上进行思考和谋划,再此基础上实现培训课程的其他要求。

从实践逻辑来看,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要坚持守正创新,在严格遵循政治要求的守正基础上,对政治理论、政策主张进行能动的论证阐释。一方面,干部教育培训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课程要遵循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政治工作的要求、原则和做法在干部教育培训中都适用,在课程选题、研发、完善、讲授全过程中都适用。另一方面,培训课程不能满足于守住政治立场“不出错”,还要创造性发挥教育培训的政策传导、理念传递、价值传播和业务传授功能,把书本上、文件中党的政治主张、检察工作政策要求根植于培训对象头脑中、内心里,落脚点是提升政治性和专业性都极强的检察业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就是政治业务融合培训,要把政治主张融入检察监督办案。

二、检察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的总体目标

(一)阐释政治立场,坚定检察人员理想信念

培训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要解决的是立场问题。立场是关系到心所向、志所趋、功所属的根本问题,政治立场是界定同志、朋友还是敌人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解决立场问题,让检察人员矢志不移跟党走,从思想上、根源上自觉反对和抵制西方错误法治观点,确保队伍信仰坚定、思想稳固。当前要阐释清楚的最重要立场,就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紧贴中心任务,服务保障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培训课程要教育引导检察人员自觉将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中去谋划落实。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检察事业发展全局确定授课主题和具体内容,坚持党和国家事业、检察工作需要什么就传递什么,引导检察人员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一方面,要向检察人员讲清楚当前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新时代形势任务,以及在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过程中,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落实如平安中国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党和国家重要政策要求。另一方面,要讲清楚把检察工作融入“两个大局”和中心任务的具体举措,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推进落实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深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等,讲清楚如何从落实党和国家政策要求的层面理解、把握和推进这些部署要求和改革。

(三)传递为民价值,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检察培训课程要培养检察人员践行检察为民理念,把为人民司法、让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是为民情怀的培训,让检察人员心中有群众,真心为民爱民护民,真诚热情耐心对待群众,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是办案能力的培训,培训课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具体的,要培养提升检察人员服务保障民生的业务工作水平,提供更多更优可感受、能体验的司法检察产品,让群众切实得实惠。

(四)培育职业精神,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铁军

司法机关掌握的权力大,关乎当事人各项权利、大额财产、人身自由甚至生命,面临的考验诱惑多,出现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后果严重,将导致人民群众不相信政法机关,也不会相信党和政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强化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作为必修课,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觉。”[2]检察培训课程要勤动“婆婆嘴”、常念“紧箍咒”、重锤敲响鼓,让检察人员认识到不公不廉是最大的耻辱,坚守法治信仰,树立浩然正气,坚决抵御权势、金钱、人情等方面的诱惑和干扰。

三、检察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的难点问题

检察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绝非易事,难点问题包括内容相较政策滞后、结构存在拼凑、表述不够严谨等,突出的问题是课程让听者感觉“无感”“无用”和“无味”。

1.政治理论培训让听者“无感”。有的培训课程停留在读讲话、念文件的层面,“从政治上着眼”的讲授浮于政策表面。实际上,检察人员对于政策要求不是知不知道的问题,而是理解几成、信仰多深的问题,检验政治培训效果的标准是检察人员对政治要求的理解有没有更加深入、思想层面是否切实发生积极变化。培训课程需要传播政策,但不是简单复读。复读政策让听者接收到就是完成任务,而传播政策要求听者接受政策。从“接收”到“接受”,需要更加深入全面、言之有据的论衡阐释。

2.培训内容让听者感觉“无用”。有的培训课程对政策要求的阐释深入透彻,让检察人员的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但解决实践中突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检察人员听后有感触,但仍然不知如何运用,由理论到实务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党的政治主张、政策要求是航标,让检察人员看清楚航标的同时,还要引导大家向着航标高速驶进。检察人员参加培训的问题导向非常明确,关注的是想解决的问题,政策理论教学要紧密联系检察业务实际、直接指导检察监督办案。

3.培训方法让听者感觉“无味”。学习是辛苦的,也可以是快乐的,快乐地学习记忆更深、效果更好。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检察人员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的责任。有的培训课程缺乏吸引力,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满堂灌”、学员“被动听”的情况仍然存在。好的培训课程是一门艺术,要引人入胜,让听者感觉上课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内心的强烈意愿。培训课程需要技巧,包括创新的内容、严谨的逻辑、生动的诠释、鲜活的案例、新颖的教法、饱满的状态、流畅的表达、精美的课件等。追求的效果是让培训对象感觉错过就是损失,课程结束意犹未尽,对教师的其他课程有期待。

四、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的实践要求

检察教育培训属于教育学中的干部教育培训范畴,是一门科学,既有教育的属性,又有培训的功能,旨在一体提升检察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的选题、研发和教法都要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

(一)课程选题是基础

课程选题决定课程想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目的,是基础性问题。检察教育培训“从政治上着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定,有专门的教材来规范,授课主要是执行和落实。检察教育培训要根据党的政治要求、检察业务需求和培训调研诉求进行选题,一方面由培训的主管和组织实施部门进行统筹部署,一方面也要教师积极能动履职自主发掘题目。选题是培训课程实现“从政治上着眼”各项目标的前提。在落实党的政治要求方面,要围绕党中央的政治主张和检察机关贯彻落实的部署要求进行选题,各地检察机关还要落实好党委及政法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要求。在落实检察业务需求方面,要处理好“从政治上着眼”与“从法治上着力”的关系,保证检察培训课程服务法治建设、保障检察履职。一方面要让政治培训选题“向下沉”融入检察业务,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和检察办案实例,体现检察履职实践落实政策要求的内在逻辑、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让学员感到切实管用。另一方面,要让业务培训选题“向上提”体现政治要求,检察工作部署体现党和国家政治主张,司法办案要求体现检察机关政策部署,提升业务培训课程的政治站位。在实现培训调研诉求方面,要针对性进行课前调研,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岗位、从检年限、年龄结构、区域特点等调整题目设置,把学员诉求融入到政治要求、业务需求的阐释中。教育是改变人思想的科学,人的思想具有细腻性和差异性,最好的方式是一对一的针对性教育,例如谈心谈话、教育子女、心理咨询等,培训也要针对个性化的情况进行。

课程选题有具体的实践要求。一是要即时。政策传导的时效性很强,选题要结合当下的政治要求、业务需求,错过时效性的“补课”效果会减弱。二是要应时。新政策新要求一般分普及培训和深化培训两个阶段,普及培训的选题可以宽泛一些,深化培训的选题则要聚焦。三是要实时。课程走近课堂、报告厅后,同样面临主题调整的问题,要结合党的最新政治要求与时俱进更新完善,不能“一招鲜吃遍天”。

(二)课程研发是核心

课程研发指课程研究和在研究基础上的开发成课。课程研发决定课程主要观点、逻辑框架、论证方式、基本结论等,决定课程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厚度。好的培训课程,即使以讲义形式呈现,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教师提升“从政治上着眼”的研究能力,要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和检察业务的学习,广泛收集、深入研究各项政策文件和参考资料,论证时多问“为什么”,把政治要求背后的国内外形势、初衷考虑、理论条件、实践基础和目标任务等研究清楚,才能对政治要求进行深度支撑论证。

课程研发有具体的实践要求。一是严守精准性。培训课程传递政治要求是非常严肃的,要务必搞准,有关论述应有权威出处。二是形成体系性。培训课程要强化检察人员的政治立场、法治信仰和业务技能,把问题讲清楚说明白必须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各级标题要层层递进,逻辑上要自洽有说服力,不能漫谈,更不能生搬硬套。阐释政治立场、服务工作大局等培训目标,不是说每门业务课程都要全部体现,而是可融入才融入、可融入即融入。三是体现深刻性。政治要求是检察人员都熟悉的,而检察人员不熟悉的是背后的政策理论和形势,检察人员从知道到要做、从要做到去做可以依靠行政命令实现,但从去做到用心做就要内在动力。课程深刻才有说服力,需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阐释和引导,要讲到检察人员心坎里。四是遵循务实性。检察人员培训诉求多为完成办案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政治培训实际上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价值判断、政策依据和法理阐释,培训课程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言之有物。

(三)课程教法是关键

广义的教法指教育教学中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学组织实施、学习动机激励和学习效果检验等。培训教法包括讲授、讨论、展示、参观、实训等,这里讨论教学组织实施中课堂教学教法,主要是讲授、讨论、展示、实训四种方式,可在课程中综合运用。培训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性就体现在教法上。检察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目的不是“输出”而是“输入”,以最有利于学员接受的方式展示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恒定的情况下,培训效果等于课程内容常数乘以课程教法系数,教法与内容、学员的锲合度越高,培训效果越好。

课程教法有具体的实践要求。一是有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掌握一定的脑科学和心理学,善于抓住学员关注点、增加学员参与度、激发学员求知欲,提高课程生动性。在抓住关注点方面,可设置结构化悬念、解析新近热点问题、安排答疑环节等。在增加参与度方面,可通过提问增加师生交流,设置研讨强化学员交流,采用情景模拟、实训演练等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翻转。在激发求知欲方面,成人学习目的很明确,要把花时间听课的意义特别是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介绍清楚,也可通过访谈、与谈等实现课程内容的非预设性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在提高课程生动性方面,可旁征博引用典、以案释法说理,讲学员熟知的人事案包括教师自身的经历增加听课代入感,还可通过生动精美的课件把课程内容展示得更加饱满,恰到好处的幽默也可以提高课程生动性。二是有感染力。宣传阐释政治理论和政治要求,可通过理论逻辑进行说服,还可通过情感共鸣进行感召。例如,传播为民情怀,可以讲人性的真善美、讲当事人可亲可敬可爱可怜的经历,激发同理心。又如,讲求真务实、担当实干,可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宣讲展示检察英模事迹,让学员由感动到行动。图像影音作品的课堂呈现是强化教法感染力的有力方式,教师应主动学习掌握,让课程精益求精。三是有亲和力。检察教育培训不同于高校教学,高校教学的师生关系清晰,而培训教学的师生关系是暂时的,本质上是同事关系。教师不能有高人一等的认知,而要表现出同事间的共情和亲和。教态上要精神饱满、教姿端正、形象得体,站着授课的效果比坐着讲课的效果更容易让听者接受。表达上要谦逊,多用谦辞、敬辞,朴实“接地气”的语言也可以拉近与听者的距离。要根据课程时间准时下课,因为拖堂實际上是教师对教师主导地位的不当运用,应当杜绝。四是有引导力。一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要启发引导学员思考解决同类问题。好的教法让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结构和“授之以渔”的效应。最主要的启发方式是提问,通过问题设置启发检察人员思考并独立得出结论。例如,在深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后,可启发检察人员思考检察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内涵、要求、实现形式和制度优势等,在讲检察建议推动溯源治理时,可启发检察人员思考其他推动溯源治理的检察改革以及工作原则方法的适应性。可把思考问题的时间留在课后,也可以现场讨论,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意见高效汇总起来再由教师点评。

*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102206]

[1] 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页。

[2]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