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耦合关联研究

2024-03-09邓寒王茂春

物流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物流业

邓寒 王茂春

文章编号:1002-3100(2024)03-0069-05

摘  要:物流业与产业结构及城镇化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分别梳理构建西部地区2008—2020年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三者间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利用ArcGis10.2软件从空间视角测度三者间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观测值期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程度日益加深,从2008年的极度失调衰退渐渐转换为2020年的优质耦合协调,三者之间正在稳步实现协调发展并将持续保持一个协调发展关系。

关键词:西部地区;物流业;耦合关联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3.017

Abstract: The dynamic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rbanization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western region from 2008 to 2020 was sorted out and constructe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and the VAR model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level between the three was measured from the spatial perspective by ArcGis10.2 software. The study found that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three system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rbanization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western region was deepening, and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from the extreme imbalance and recession in 2008 was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high-quality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2020,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hree was steadily achieving and will continue to maintain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Western China; logistics industry; coupling correlation

城镇化能调节区域发展差距,弥补先天城市所具备的不足,在扩大内需和产业优化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镇协调发展是社会需求升级的要求,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有助于提高农村和城市地区发展水平,加速城镇化进程。相反,城镇化建设能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两者之间紧密相连却又相互制约。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能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必定会对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优化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中国欠发达地区之一的西部地区,其现有经济基础和发展空间都远远不及发达地区,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且差距越发明显。当下西部地区最急迫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持续不断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合理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向中东部地区靠近。因此,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物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业朝高质量方向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

1  文献回顾

1.1  產业结构与物流业。通过整理现有文献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产业结构对物流需求、物流效率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物流需求方面,张可明和乔丽探究城市中各产业对物流需求的关联关系,工业在物流需求数量、质量、结构方面对物流的影响最大[1]。物流效率方面,冷俊峰和刘泳宇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对产业聚集与物流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聚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物流效率的大小,且两者呈现出边际递减规律[2];Bai Dongling, Dong Qianli等通过构建Super-SBM-underdesirable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物流生态效率(LEE)进行计算,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对地方LEE有正向影响且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最显著[3]。沈江和张婷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得益于物流业自身发展,其能重组企业内部资源并进行合理分配,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大同小异,即产业结构与物流业是一种平衡的发展关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1.2  城镇化与物流业。国内外学者在城镇化对物流业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即城镇化对物流业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稳定的长期协整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且城镇化是物流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稳步推进为物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相较于城镇化对物流的推动作用,物流业对城镇化建设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不同物流业聚集模式也会对新型城镇化呈现不同的关系,有时是先促后抑的“倒U”型关系,也会出现先抑后促的“U”型关系,还可能出现“N”型关系[5]。总体而言,物流业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均衡作用。

综上,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物流业的研究已取得颇多成果,但仍有许多有待改进的方面:(1)忽略了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物流业之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定量和实证分析不够深入透彻,缺乏全面性和严谨性;(2)现有研究更多是以全国或某个省份为研究对象,缺乏对区域的关注,即使有也是对中国三大城市群或经济发达区域展开研究,缺乏对中西部地区或东北老工业区的关注。

2  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自身概念和产业结构优化具体表现,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体系,从合理化、高效化和高级化三个方面出发选取8个指标[6];参考梁雯等对城镇化的研究,选定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和环境五个方面的14个指标构建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7]。参考梁雯等的研究对物流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投入、物流规模三个层面的8个指标[8]。具体如表1所示。

按照对系统发展效益贡献的大小,将初始数据归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为减少由于指标性质、量纲等带来的差异,本文采用归一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操作如下:

2.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可以反映不同事物间是否紧密配合与联系,具体如下:

关于耦合协调类型及划分标准,大多数学者使用了廖重斌所规定的统一分类标准[9],并推演出协调发展度D的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

3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西部地区2008—2020年12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份)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物流年鉴》和西部地区各省份统计年鉴及各城市统计公报。缺失原始数据已通过Stata统计软件进行完善补充,确保建模过程的顺利进行。

3.1  耦合协调度分析。上文已构建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三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可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求得三系统间的协调度T、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整体来看,根据协调度结果可知,2008—2020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物流业的协调度逐年上升,提升幅度较为显著,说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物流业三者之间正在稳步实现协调发展。这是因为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物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城镇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但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政府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寻找解决措施,积极推进产业向绿色高效、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倡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使得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物流业朝协调方向发展。

从耦合度结果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物流业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程度逐渐上升,三者之间逐步实现动态关联,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三者之间互相依赖和制约程度加深。由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西部地区越发意识到物流业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巨大贡献,开始寻求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与城市建设共进退的方式,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逐渐走向协调。

3.2  空间差异分析。因各省份地域分布、资源禀赋、先天产业结构和具体政策支持等的不同,对耦合協调程度的分析还是过于单一和片面,而且不能得出某个具体的省份在某年的耦合协调程度,使结果不具备信服力。因此,本文还利用ArcGis10.2软件,从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层面出发,依各省份的实际情况分析各省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关系,但因篇幅限制,本文重点探讨变化较大的3个省份的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关系。

由图1可知,在2008年、2012年、2016年和2020年几个关键年份中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差异变化并不显著,均为六个状态,但西部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差异明显,呈梯度分布。

四川省除在2012年表现为中级耦合协调外,其余年份均为良好耦合协调,这可能是因为四川省从2000年开始,合理引导产业升级,提高二三产业比重,重点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四川省也在交通运输、通信和邮政业平稳发展,且高度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2014年以后,四川省物流业的发展得益于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三者逐渐步入相互依存与促进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

贵州省2008年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物流业处于勉强耦合协调状态,但从2012年起其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2020年显示为初级耦合协调。这可能是因为1979—2008年以来,贵州省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变化快速做出响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比重,引导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水平相适应,三者逐渐呈现勉强耦合协调状态,贵州省产业在发展中追求平稳,为城镇化进程加快提供了不竭动力。且随着贵州物流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物流需求量不断上涨,因此贵州省加大了对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所以三者耦合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

甘肃在2012年呈现濒临失调状态,其余年份均为勉强耦合。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自然禀赋的约束,甘肃在产业结构和劳动者就业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二元状态,城镇化进程缓慢,2012年城镇化率仅为37.15%。又因其所处地理位置,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落实,其区位优势和国际物流流通优势不断显现,物流业因此而释放出极大的需求潜力,在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物流业耦合协调程度又呈现濒临失调状态。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2008—2020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度发展演变,并从地理空间视角结合各省份实际发展情况具体分析重要年份耦合协调状态,基于上述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三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极度失调衰退渐渐转换为2020年的优质耦合协调,三者之间正在稳步实现协调发展。

宁夏、青海、西藏3个省份发展最为滞后,耦合协调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增强,在轻度失调衰退阶段上下波动;四川省耦合协调度在西部地区所有省份中一直保持领先水平,基本处于良好耦合状态;陕西省和重庆市紧随其后,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同时,城市间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物流业几乎维持在中级耦合协调状态。

根据前文分析结果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第一,产业结构赋能物流业发展,其优化升级能不断提升物流的运作效率。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是西部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不仅要依靠市场的内部驱动,还需政府从外部出发,按照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财政补贴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财税政策,以优化和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发生战略性转变。第二,物流业发展依托城市便捷的公共交通建设,城镇化进程会改变人口、地区空间、产业、社会文明及地区功能结构,加快产业、资源的汇聚过程,从而对物流业发展产生正向的作用。因此,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深入解读国家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刺激国内外力量,加快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公共服务的融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走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强人们的城市归属感和幸福感。第三,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物流业发展参差不一且差距显著,部分省份耦合协调程度在地区平均水平之下。因此当地政府应积极转变其政府职能,同时强化市场化运作手段,削弱人为贸易障碍,打通各资源要素在城市或区域间的堵点,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以进一步释放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加速构建区域城市网络动态系统,缩小各城市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度现实情况与理想状态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张可明,乔丽. 城市产业结构对物流需求的影响[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7):30-32.

[2] 冷俊峰,刘泳宇. 产业集聚对物流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J]. 价格月刊,2019(12):47-54.

[3]  BAI DONGLING, DONG QIANLI, KHAN SYED ABDUL REHMAN, et al. Spatial analysis of logistics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 Based on super-SBM-undesirable and spatial Dubin model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1,29:1-19.

[4] 沈江,张婷. 物流業发展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状况的影响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2(5):147-150.

[5] 温婷,张凡,张晓雪.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2021,37(20):62-66.

[6] 刘淑茹. 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5):66-69.

[7] 梁雯,孙红. 基于PVAR模型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动态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4):9-19.

[8] 梁雯,孙红,刘宏伟.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同发展问题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38(8):69-80.

[9] 廖重斌.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热带地理,1999(2):7.

收稿日期:2023-03-24

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21GZYB15);贵州省研究生科研基金课题项目(黔教合YJSCXJH【2020】042)

作者简介:邓  寒(1997—),女,贵州习水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王茂春(1968—),男,贵州织金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贵州大学波罗的海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

引文格式:邓寒,王茂春.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耦合关联研究[J]. 物流科技,2024,47(3):69-72,79.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物流业
物 流 业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西部地区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物流业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