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视角下不同维度课时问题设计的“同”与“不同”

2024-03-07杨盼徐杨杨

体育教学 2024年2期

杨盼 徐杨杨

摘  要:为深入解决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转型中所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让更多一线体育教师充分了解转型方向、转型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衢州市体育课改研修团队积极探索转型“四化”上的新举措。本文以深入“问题化研讨”为要点,结合优秀课例,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不同维度课时问题设计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多角度剖析,提炼出一系列问题设计的小妙招,以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转型质量。

关键词:问题化;不同维度;转型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2-0004-03

2017年出版的《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确立了“必学、限学、自选”三类课程内容,提出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1]。本文通过对“技术、体能、运用”三者关系的解读,从不同维度课时问题设计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并探寻策略,为一线体育教师设计问题提供新思路。

一、厘清关系

“三维度单元构建”在一线体育教师群体中已被广泛知悉,但多数教师仅从字面上理解,如“体能”就只想到“体能课”和“如何发展体能”,看到“运用”就只能想到单个技术的运用和比赛,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因此,厘清“技术、体能、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教材内容往往是由一个个技术动作构成的,因此技术本身就是构成教学内容的一个维度。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角度出发,衍生出了“体能”和“运用”维度,故“技术”维度可解读为让“学生学会动作”,“体能”维度则是为巩固技术动作,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方法,提升学生学练兴趣,以此实现体能上的飞跃;“运用”维度则更多关注“技战术”的实际运用,通过真实情境下的各类比赛,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022版课标课程理念第二条即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2],这与三维度构建中的“技术、体能、运用”高度匹配,其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

二、多维比较

不同维度课时,问题设计有何区别与联系?依据课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不同项目不同维度课时问题设计的比较

根据表1中的三节课例,从横向对比问题设计及问题关键词:“搭桥—控制球—获胜策略”可以清楚地发现,动作方法课问题设计更具体化,如何搭桥,学生脑海里马上就会有桥梁的画面,很形象。练习方法课问题难度更进阶,控制球,即为了不让球跑偏、不被人抢走,进而想到摆脱防守等。运用方法课问题更开放,获胜策略有哪些,实战中方法很多,更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去发现。

(二)同一项目不同维度课时问题设计的比较

以表2为例,对问题设计关键词一栏对比分析:从连续自垫球的“如何做”到准确垫至目标区域的“如何准确”再到选择进攻时机的“如何得分”,问题设计呈现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递进过程,解决每一个当下的问题离不开对前一堂课问题的理解和渗透。例如,要做到将球准确垫至目标区域,首先得把垫球技术掌握到位,明确“插、夹、提”动作要领,会灵活降低重心,快速移动脚步,提前预判球的落点等。要寻找进攻时机为本方队伍得分,就必须将之前所学的内容全部整合,解决前面技术、练习方法课上容易犯的错误,解决教师预设的那些问题,同时,还要与同伴进行磨合、协作、配合,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获胜法宝。

如此对比发现,同一项目不同维度课时问题设计除了更进阶之外,还有本质上的区别,即技术方法课更多指向解决学科事实问题,而练习方法课和运用方法课则更多指向解决大概念问题。

(三)同一课时问题设计比较

以表3为例,从纵向角度对比,同一课时问题设计可从多角度进行切入,可依据整节课的情境主线设计问题,可依据核心任务、子任务链设计问题,还可依据整个运用比赛的真实情境设计概念性问题,并上升到大概念层面。其设计的方向、思路多元,关键要与三维度学习目标、与学情匹配。

通过不同项目不同维度课时、同一项目不同维度课时以及同一课时不同环节的问题设计分析比较不难发现,技术方法课的答案指向性更强,而练习方法课的问题设计更进阶,其答案不唯一。运用方法课的问题设计则方向更大,要深度实践和思考,其答案也不唯一,最终指向的目的意义也不一样(图2)。但它们之间又有着不可剥离的联系,技术维度的课,在“学练三个一”环节需要融合练习方法和运用比赛环节的设计,那练习方法和运用比赛的提问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练习维度、运用维度的课也时刻离不开技术维度问题的回顾和追问。因此,三者之间互为融合,不可割裂,也不能割裂(图3)。

三、策略举隅

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又有哪些小妙招呢?根据表4标准,厘清问题设计的大方向很重要,不管上任何维度的课,问题设计都需高度匹配学练内容且有层级化的递进,要有内在的逻辑性。部分问题的答案需具开放性,能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有挑战欲望,最终能解决关键问题,达成教学目标。以桂老师的《排球垫传球及综合运用方法1:垫球+传球》为例,整堂课所贯穿的基本问题为“‘学、练、赛中获胜的策略是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在练习时不断寻找获胜的方法,并设计一连串子问题引导,垫球怎样才能保持连续性?什么样的球才能更好地进行二次处理等几个概念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摸索,在学生给出答案时桂老师也没有判定对错,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检验自我的发现,提升知识的反思与运用效果。

在基本问题的设计上,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喜欢情境化的课堂,因此可依据情境化的主线设计基本问题。初中阶段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更加多样,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越来越强,因此可根据任务链主线设计基本问题。高中阶段学生更喜欢比赛、运用类的场景,那么可多用发散性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设计理解力更高的基本问题。在子问题的设计上,可依据不同维度课时难度来对应设计子问题,技术方法课上可设计直观易理解的问题,指向技术方法层面,解决学科事实问题。练习方法课上可以从动作的节奏性、流畅性、人—球关系、传球与脚步的匹配、重心的控制等层面去设计需要学生合作解决的问题,指向解决核心任务。而在运用方法课上,则可从动作的美观性、稳定性和攻击性等角度,设计有难度、有思维碰撞、有判断任务,需要层层追问的问题,指向大概念(表5)。

四、结语

坚持大单元教学很有意义,如何把握时机,适时提出好问题;如何关注学生情况,敢于追出新问题;如何总结得失,深化拓展子问题等,都需要一线教师在常态化的教学中一步步落实、反思、沉淀和总结。问题驱动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也能让教师在问题化的思维中提高課堂的把握能力和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配套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