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在校园里生长

2024-03-07陈丽萍

体育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访谈

陈丽萍

关键词:戴文胜;访谈;特级校长;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2-0051-02

戴文胜校长从事中学教育工作三十四载,从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成长为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长、校长,他始终饱含灼热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激情,把中学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与热情智慧献给了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交大附中)。在他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下,“幸福教育”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一、以德育人,埋下幸福的种子

1990年7月,戴文胜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工作,曾任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长、党总支青年委员。作为一名德育主任,他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教学为中心,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两个重点。

交流中,他回想起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时他初为德育干部,在校门口晨检,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检查学生的发型。有一天,他发现一位男同学头发有些长,就在人来人往的校门口指着那位同学,大声地喝道:“那位男同学请过来!”学生充耳不闻继续向前走,他当即飞奔过去想“抓住”他。没想到,学生竟然右手一挥,重重地甩开,扬长而去。于是校门口的小广场上就“上演”了这样的场景:一名学生在前面跑,一位老师在后面追,追上后被甩开,然后继续追,继续被甩开……那天事后,他就想,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学生没有遵从学校规定,不服从管理?难道学校教育就仅仅是管理和约束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追问,再遇见此类事件,戴文胜改变了策略。他以用一种委婉而幽默的方式对一位头发长的男生说:“同学,我猜你将来的发展方向是搞艺术的吧?”学生自然意识到自己的头发太长,在和谐融洽的互动气氛中,学生主动作出决定:“我周末一定去理发。”

处理事情方法的改变,也是戴文胜以德育人的实践。在他看来,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学其实就是人学。正如泰戈尔在诗中所说:“教育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他坚信教育是尊重的艺术,有了尊重才能实现成长!教育不仅仅眼中有“人”,更要以爱育人。那个时候的德育理念为后来重新回到交大附担任校长和为幸福学校的创办悄然埋下种子。

二、“捕捉阳光”,探寻教育的幸福感

2006年12月,戴文胜担任北京市万泉河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担任万泉河中学校长时,还有一段“阳光教育”的插曲。

当年的万泉河中学是一所纯初中学,更是一所基础薄弱学校,生源以打工子弟为主,他们毕业后要回到原籍学习,老师们感觉迷茫和失落。有位教师曾直言:“教师长期面对小升初入学的‘失意者,缺乏成就感,心态易变得消极,更谈不上职业幸福感。”

面对现状,戴文胜沉思良久,教育应该让每一个人充满阳光和希望,学校应明确发展目标,树立师生的自信心。三年多的时间,通过阳光学校的创建,万泉河中学教师们的心境打开了,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步入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万泉河中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开学典礼,全校教师做出阳光承诺:“对学生微笑,任何学生都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学生交流,每位学生都能和教师平等对话;教学生求知,能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帮学生明理,让学生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这些点滴反映出教师们从迷茫失落走至阳光向上的转变。

戴文胜认为,语言是有营养的,教育需要一种独特的视觉,教师心态积极就能捕捉到孩子们最阳光的一面。学校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也是一個寻找伙伴的地方,更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地方,这几个元素有机地组合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学校。而学校的文化建设不能操之过急,做教育就是做人和培养人的过程,如果能够把人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那么他的成长和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教育有时候需要去看,需要去思考,需要去践行,是一个且行且思的过程。在这个且行且思的过程中,“阳光教育”为幸福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奠定了基石。

三、明确办学理念,推开教育的幸福之门

2010年10月至今,戴文胜任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原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回到交大附中担任校长,戴文胜发现几乎读不懂这所学校了。他离开交大附中时,学校的规模、历史、文化和样貌一直还留在印象中,与三年之前对比,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校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1层的教学大楼已经投入使用。惊讶学校变化巨大之余,戴文胜也有着很多的不适应,但学校的教师和学校文化给他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干下去的勇气。

戴文胜在梳理学校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找到了办学智慧,在进一步学习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中找到了办学策略,自然也有将近两年的时间对交大附中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和学校发展的全面思考,然后开始真正进入角色,重点做好四件事,即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样的理念、崇尚什么样的文化。

2012年,学校当时两个校区,每个校区都设有初中和高中,都有一套领导班子,针对这个现状,戴文胜着手对学校的单一管理体系进行变革,建立起“一室六中心”的管理体系,即党政办公室、教学管理中心、课程建设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和毕业指导中心,推动学校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学校的全部工作分为若干个管理项目,既有学校发展的大型项目,又有某部门主管或两个部门合作的项目,还有年级组、教研组甚至备课组的“微项目”,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激发了教师们的潜能,并在后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干部。

正所谓“理念改变天地无限,结构变化柳暗花明,路径清晰彰显特色。”2013年,交大附中学生在学业和个性多元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戴文胜不满足于此,仍在不断思考。在梳理学校办学理念和校训精神的过程中,戴文胜发现学校发展还缺两样关键的东西,一是学校将来要走向哪里始终不明确,二是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是很清晰。这一年的教师暑假培训,戴文胜带领教师们在思考和讨论中,谈到大美育创造的和谐,谈到了人生的成功,也谈到了幸福的体验,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地一致认为——要建立一所幸福的学校。

四、“建一所富有生命动力的幸福学校”,让幸福被看见

如果说2013年交大附中“推开幸福之门”,那么随后的几年则是“幸福之路与我同行”。2019年,学校提出了“创建一所富有生命动力的幸福学校”,要构建以幸福学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体系,探寻幸福学校实现的路径——幸福课堂是核心、幸福课程是载体、幸福班级是氛围、幸福环境是保障。这被称之为“幸福学校的2.0”。幸福学校是一所生活自在、个性自然、拥有精神追求和教育使命感的学校。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选择,也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这是高瞻远瞩的胸襟和高屋建瓴的洞见,也是戴文胜的实践探索和教育追求。他带领交大附中师生创建幸福学校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与创新的过程,并逐渐走向成熟与深刻,使得戴文胜具备了一位名校长的素养和能力、境界与智慧。

对于什么学校能称得上是幸福学校,戴文胜说:“通过我们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调研,认为幸福学校是能为学生成长、教师成功提供丰富体验的时空,是富于科学研究精神与文化生活气息的学校。”幸福学校就是一所个性自然、生活自在的学校。戴文胜认为幸福学校建设的核心是“人”,而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主体。他说:“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中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腰。如果说小学是打下扎实的根基,大学是成长的繁茂枝叶,那么中学就是至关重要的‘主干。中学生要想‘挺直腰杆幸福成长,学校的办学思路就要给予支撑。”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戴文胜认为中学生要有阳光健康的“三觀”才能径直向上生长;要有有容乃大的胸怀、精准敏锐的感知才能深广地汲取养分;要有独立创新的人格、感恩重责的情怀才能成为具有生命动力的参天大树。交大附中就要培养“感恩重责,阳光包容,博学笃行,健康雅趣”的幸福学子。

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交大附中逐步形成了“德、心、智、美”四位一体的幸福课程体系。通过丰富的课程,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发现、保护、支持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特色课程的培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舞台。学校的环境、课程、课堂、班级,是支撑交大附中这所幸福学校的四大载体。与美偕行的征程,是交大附中人始终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奋斗旅程。

至此,交大附中已经成为三个校区、三个分校、三个盟校的新型教育集团,学生总人数超过10000人,教职工总人数超过1000人。面对如此庞大的规模,戴文胜还在进一步思考,在凸显各个校区原有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前提下,怎样使其“从行到心”地融入到“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的“幸福教育”中,从而使幸福不断向外辐射。

猜你喜欢

访谈
近20年国内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研究综述
刘再复访谈录
第二语言教学中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调查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方法
访谈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研究
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医疗保健:一个定性分析的研究
自主学习中心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动机:一项访谈研究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问题研究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教育研究中访谈法应用技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