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亟需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2024-02-27

农民科技培训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广校高素质培育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1997年在福建工作时,就曾寄语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此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其中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党的十八大后,中央财政在2014年将原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2020年进一步转型为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持续增加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为深入了解各地对中央农民教育培训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做法,查找存在问题,研究政策措施,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落细,在全党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期间,部科技教育司(以下简称“科教司”)会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中央农广校”),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河北、黑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西、陕西等8个省(区),开展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专题调研。总的看,各省(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以政策为支撑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但也存在很多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各地重视程度不一、投入与需求差距较大、培训效果和机构建设区域性反差明显、规划引领和监督管理存在缺失、资金分配方式和绩效评价有待改进等方面。调研认为,乡村振兴关键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人才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劳动力现代化;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培养乡村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的根本途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存在巨大差距的背景下,必须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上升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予以重视和加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次调研是二十多年来首次由司校联合开展,时机关键、组织严密、了解情况深入真实,并有意外重大收获

专题调研由科教司发函、科教司与中央农广校联合开展,这既是二十多年来首次,也是司校聚焦主责主业,密切配合,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生动之举。司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调研前,共同研究制定调研方案,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多次作出部署、专题召开行前培训会。调研期间,4位司局级领导分别带队,司校和全国农业农村科教系统共20人,分赴8个省(区)24个县(区、市)实地走访农民教育培训机构34所、农民田间学校24家、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31家,与地方政府、培训机构、高素质农民学员代表1000余人面对面交谈,深入了解真实情况。

(一)本次调研注重实现“三个转变”

为确保调研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马观花、不蜻蜓点水,真正做到了解农民教育培训实情实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本次调研重点做到以下转变。一是转变调研思路。调研注重深挖细节,针对地方政策落实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农民培育情况、工作建议等多问几个为什么,下功夫把问题搞清,干得好的总结经验,干得不好的分析其原因。在沟通的同时,也把调研当做是宣贯国家农民教育培训政策的重要机会,帮助解答地方疑惑,解读最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二是转变调研方式。出发前,调研组提前与相关省级农业农村厅联系,收集省、地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有关汇报材料,系统了解地方基本情况,梳理8个省2020—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资金和任务数统计表,带着问题调研;临行前,调研组深入研究调整地方安排的调研行程,在时间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走村入户,多看基层;调研中,根据调研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调研路線和对象,实地走访村委会、合作社、培训机构,临时寻找当地参训过的农民了解学习情况,掌握一手信息;调研后,通过电话随机跟踪参训过的农民学员,刨根问底、追本溯源。三是转变调研作风。本次调研为求真实情况,不怕吃苦、连续奋战,采取“四不两直”调研方式,一杠子插到底,力求摸实情、挖问题、寻对策;坚持求真唯实工作作风,广西、福建调研组顶烈日、冒酷暑,中午也不休息,每到一地,都马不停蹄直奔基层,查民意、看实情,到最后调研组全员中暑依然坚持完成调研任务;河南、河北调研组坚持每日复盘,梳理相关情况到夜里12点。

(二)本次调研了解到地方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上总体做到了“三个落实到位”

从调研总体情况看,8个省(区)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确保培育资金顺利下达,实现培训管理规范有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政策落实到位。8个省(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位推动农民教育培训政策落地,将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写入本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省委一号文件、省委人才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2020年以来,8个省(区)共培育高素质农民87.99万人,占全国培育总数36.47%。二是资金落实到位。2020年以来,8个省(区)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1.22亿元,占全国资金总量33.94%,每个省每年中央财政经费长期保持投入五千万至一个亿。8个省(区)中有 6个省配套了省级培训经费,除了用于开展农民培训之外,还用于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核心技术攻关、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三是管理落实到位。一些省份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列入省委省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农业农村系统绩效考核等考核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另外,还结合本省实际,分别就培育规范、农民田间学校、师资队伍、信息管理、档案管理办法及绩效评估办法等出台一系列规范性制度文件。

(三)本次调研了解掌握到“一个重大收获”

本次调研的一个重大收获是,此次調研意外了解到,1997年,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曾为《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英才谱》撰写序言。获此信息,调研组紧追不放,终于收集到序言原文。调研结束后,中央农广校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开展内部深入学习,深感序言中的寄语字字千金,虽然已经过去了26年,但仍然具有极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农民教育培训和农广校工作的重要遵循。精髓要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刻把握。一是“一个重大规律性判断”。序言开篇即讲: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这一重要论述是严密逻辑思维所得出的规律性、真理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在2022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强调乡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总书记后来的这些重要论述与当年的寄语一脉相承,也可以说,当年序言开篇所做的规律性判断,是这些重要论述的思想源头之一。二是农广校“两面两为办学方针”。在序言的第二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广校要坚持面向农村基层、面向农业生产,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方针。这一“两面两为”的重要要求思想内涵丰富,“两个面向”指引的是方向,“两为”明确的是目标,综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农广校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是农广校办学需要长期遵循的重要方针。三是农广校“三结三多教学格局”。总书记当年在序言中指出,农广校把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精心耕耘,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的农村远距离教育新格局,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干部学科技、学文化的重要阵地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是总书记当年对农广校所发挥作用的高度评价,在当前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任务更加艰巨,各级农广校的地位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四是农广校“五大办学特色”。总书记在序言中高度概括和充分肯定了农广校办学的五大特色,即初具规模,形成网络;设施先进,办学灵活;专业齐全,覆盖面广;学用结合,快出人才;英才辈出,实效明显。这五个特色是农广校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本质不同,也是根脉所系、生命力所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和巩固发展,不能动摇。五是对农广校寄予的厚望。总书记在序言中认为,农广校面临新的任务与机遇,今后将更有作为。提出,要不断总结经验,更加讲求办学质量和效益,为广大农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力争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要求体现了总书记对农广校的殷切期望,在现在仍是重要的激励。

二、各地农民教育培训都有一些特色亮点,在面、线、点上分别形成了一批先进典型,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推广

通过调研发现,8个省(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特色。从面上看,省级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抓好工作统筹推进;从线上看,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条件建设、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等某一项领域工作亮点纷呈;从点上看,夏邑、石家庄等实现农业农村部门和农民教育培训机构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形成很好的经验做法。

(一)从面上看,8个省(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各具亮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农民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河南省印发《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要求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大力培养现代农民。河北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把“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列为措施的第一条。江西省把培养高素质农民写入《江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连续多年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列入省委一号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立足服务“农业强区”建设,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广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作出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黑龙江省、湖北省连续多年将高素质农民培育纳入省委一号文件、省委人才工作要点。陕西省建立了以“一份《意见》为引领、两个《规划》推动落地、六项制度强化保障”的政策制度体系。一份意见是省政府201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两个规划是《陕西省“十四五”高素质农民培育发展规划》《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六项制度分别为培育规范、田间学校、师资队伍、信息、档案管理办法及绩效评估办法等。

二是配套省级资金。河南省在中央财政资金基础上,加大省级资金投入,2020年以来共配套省级培训经费9500万元。福建省2020年以来累计安排3.5亿元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其中省级配套资金1.8亿元。江西省累计投入4.5亿元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以来,中央累计支持资金2.77亿元,自治区配套资金0.18亿元。湖北省2020年至2022年,中央财政每年下达湖北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8000万左右,省级配套3098万元,与中央资金捆绑下达各市县,培育高素质农民;2023年省级配套资金全部调整用于核心技术攻关。

三是支撑稳粮扩油。2022年,河北、河南、陕西省将“科技壮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列入专项培训,抢抓空档期开展技术培训,围绕稳粮扩油和“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开设的班次比例高于60%,为夏粮丰收提供了科技支撑。河南省开设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主题班占培训总班次83%。河北省2022年全省共开设稳粮保供、扩油料和“菜篮子”专题培训班507个,占总班次的66.7%,其中粮油班占专班总数的70%,有力保障了粮油生产及小麦稳产。河北省出台冬小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资金“先训后补”政策,2022年全省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大豆播种面积任务,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功不可没。

四是突出育人导向。陕西省提出2025年前高素质农民“组组有”目标,并在政策文件、培育方案、绩效管理中部署、落实、考核,各市县深入开展摸底调研,梳理高素质农民村组分布,制定精准培育方案,挂图作战,逐步消灭空白村组。目前陕西省70%行政村组已实现至少有一名高素质农民。河南省围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以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为重点,培训、评价、颁证“一条龙”服务,推进“培育合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证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推进构建“培育培养+技能认定+农民职称+政策扶持”技能人才选培机制,组织119名农业经理人通过四级农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认定。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持续举办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大赛和农业行业技能大赛,培养和选拔农村优秀人才。湖北省武汉市评选首批高、中级职称“土专家”68名,宜昌、荆州、荆门和恩施四地674名农民取得高中初级农业技术职称。福建省联合六部门印发《福建省高素质农民认定和扶持办法》,目前已有4批160名农民获评中级职称。

五是助力组织振兴。陕西省培育的高素质农民学员中,3000多人担任了村“兩委”干部,86%的家庭农场主、76%的农民合作社负责人、73%的农业企业负责人是高素质农民学员。湖北省坚持“锁定对象、系统培训、跟踪指导、政策支持”培育路径,按照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目标导向分层分类开展系统培育,30多名高素质农民担任全国、省级“两代表一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按照“产业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农民”的要求,坚持高素质农民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农民素质素养协同提升,高素质农民中有230多人次荣获国家、区级表彰。

(二)从战线上看,部分省份重点行业工作独具特色,拓宽了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路径,提升了农民教育培训条件水平

广西自治区的农业院校由农业农村厅直接管理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不脱钩。广西与其他省份最大的区别和优势在于,农业农村厅共负责管理11所直属院校,确保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农业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本次调研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系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农业职教本科学校。广西农职大学科专业体系以农类学科专业为主,围绕优质粮食、特优水果、特色蔬菜、优质家畜等广西千百亿元产业集群,建设了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现代养殖等19个专业群,目前在校生达3万人。调研广西的第二所院校钦州市农业学校,建校90年来坚持开设涉农专业,有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园林技术等8个专业,再加上中餐烹饪、幼儿保育等11个“热门”专业,每年招生报名火爆,人数远高于教育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数,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职能将招生人数控制在2000人左右。

江西省十年如一日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全省充分发挥涉农院校办学优势和主体作用,于2011年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采取政府出钱、大学出力、农民受益的方式,重点培养村“两委”班子成员、高素质农民学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退捕转岗渔民等。2019年,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把“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中的大专生计划纳入全省高职扩招,实行免费高职学历教育。2020年江西省启动了新一轮为期5年的培养任务,每年计划招录1000名本科层次和4000名大专层次的乡村大学生。依托“工程”,全省共培养7.2万人,其中本科层次8840人,每个行政村平均有4名“不走的农民大学生”;累计培养村“两委”干部1.9万人,种养大户1.3万户,创办农业企业2232家、农民合作社3914个、家庭农场4969个、带动25万多群众增收致富。

陕西省依托政府投入资金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中央每年给陕西省下达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9000万左右,省农业农村厅自2014年起列支农业专项资金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支持范围从最初的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扩展到农民田间学校和师资队伍建设,全省共有10所市级农广校、44所县级农广校获得50万到200万不等的资助,支持改善培训软硬件条件,建设配备远程教学设施设备的标准教室。陕西从2021年起,按照每所80万元的标准行资助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为高素质农民实习实训提供了优质资源。

湖北省着力加强培训条件能力建设保障教学质量。农民田间学校是农广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学技术、强本领的最直接的场所,是基层农广校的重要抓手,有农广校的地方就有农民田间学校。湖北省农广校自2016年起开始打造农民田间学校,分5批挂牌农民田间学校396所,其中,省级农民田间学校44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3所,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现场教学和实训场所。湖北省农广校把宜昌、荆门、襄阳等25个县市的209个优秀基地串联成现场教学路线,并正式对外发布,形成农民教育培训“网红打卡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此外,湖北省自2014年起开展全省优秀农民培训教师轮训,组建农民教育培训导师团,2020年确认600余名农民教育培训名师。

(三)从基层点上看,部分市县部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突出,在基础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河南夏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位推动政策落实。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建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农广校主体作用,建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大力支持河南夏邑农广校争取财政投资1.1亿元,建设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公共实训夏邑基地,拟于2023年10月建成使用,农民教育培训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将农民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作为全国优秀典型,夏邑县农广校将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围绕市场选产业,根据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以村室为固定教室,根据农民生产特点,设计“半天理论+半天实践”的教学模式,保证农民干什么、学什么,培养了大批现代农民。二是将农民培训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河南夏邑县农广校将农民培训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探索实施了“把农民培养成高素质农民,把高素质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的高素质农民“四步培养法”,培养了一大批农村优秀人才,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带头致富本领。例如,北岭镇35个下辖村中,12个村的支部书记是农广校学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三是将农民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夏邑县农广校推动农民“培训—中职—高职”衔接培养,每年从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中招收中职学员近300人,积极利用高职扩招政策与河南农职院联合设立夏邑教学点,推荐优秀中专毕业生参加大专学习,近三年累计培养农民大专生150余人。

湖北石首市实现从没围墙到有围墙,石首市农广校迎来新发展。湖北石首市农广校以石首市与长江大学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为契机,与长江大学联合成立乡村振兴研究学院,争取到政府投入1200万元,新建教学场所2.8万平方米,建设试验示范基地300亩。长江大学派出专家教授驻校指导,为农民提供持续教育和深度培训机会。石首市农广校实现办学条件媲美围墙学院,师资资源稳定升级。农广校培养的学员屡获各级荣誉表彰,“徐锋西瓜”“徐锋黄瓜”“五彩鸭蛙稻”“金晏鸭蛙香米”“御稻山再生大米”“曾威再生香米”等学员打造的品牌已成为知名品牌。一批高素质农民学员被评为高级农艺师。

福建省龙岩市、三明市在完成农民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发展。福建省龙岩市和三明市落实和创新高素质农民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服务、项目支持、教育培训、技术指导、激励表彰等优惠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龙岩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连续10年每年补助7个县贴息资金10万元,引导各县实施高素质农民农业生产贷款贴息补助政策,累计3500余名农民获贴息补助2000余万元。三明市建宁县农广校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建宁支行,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规模经营者给予10万元以下无担保贷款。龙岩市上杭县对通过资格认证的高素质农民,可以申请享受贷款贴息补助等。

三、8个省(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虽然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省际间差距巨大,特别是暴露出的一些面上和趋势性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调研走访,我们认为,8个省(区)农民教育培训政策落实有力有效,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有声有色,农广校体系有为有位,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农民和乡土人才。特别是农民朋友对农广校和农广校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有的农民朋友自豪地跟我们讲,他们一家三口都是农广校学员;有的说,农广校把自己从一个种地的培养成了有中级职称的人,“农广校是挖掘人才的地方。”但是,调研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趋势性问题,如一些地方社会性培训机构承担任务比例逐年增加,农民教育培训公益性机构弱化、主体力量分化、管理机制虚化,农民培训资金整合甚至拖欠等,严重影响农民教育培训质量,严重制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效能,这些问题与农民朋友的期盼与信任相比,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的要求相比,亟待研究解决。

(一)各地重视程度不一。调研中确实遇到了像河南夏邑这样从党委政府层面就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的典型案例,但是走过的其他一些地方也存在市县级主要领导和分管农业的领导不了解农民培训情况,甚至不了解农业农村基本情况,连农广校为何物都不知道。农民教育培训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宣传,中央有关农民教育培训部署要求只是在各地的综合性文件中写上一两句话,农民教育培训专项文件很少,专题会议也很少,没有形成全面支持农民教育培训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资金投入与需求差距较大。8个省(区)每年高素質农民培育资金在8.2亿元左右,部分省级有资金配套,市县两级基本没有配套,每年培训任务约为20万人,但与8个省1.1亿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相比,每年也就培训了不到0.2%,全部轮训一遍也要花550年,严重拖了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的后腿。有数据显示,2020年,发达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普遍在13年以上,而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9年,2010年至2020年十年时间仅增长了0.69年,差距明显,增长缓慢。如果农民受教育年限和素质素养没有上去,就算完成农业强国建设,成色也是不足的。此外,目前国家层面支持农民教育培训的仅有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在一些地方还存在资金整合挪用情况。由于疫情影响,加上地方财政紧张,黑龙江、湖北、广西等省(区)存在资金截留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尤为普遍,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央财政资金到县财政后,优先用于“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虽然培育任务不减,但用在培育上的资金却减半甚至拖欠。

(三)培训效果和机构建设区域性反差明显。调研发现,河北、河南、陕西省等省农民教育培训公益性主体力量发挥有成效,陕西省九成以上农广校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承担任务量占全省总量70%,河北省农广校体系承担全省61%的培育任务。河北、河南、湖北、陕西省农广校体系全面承担农民普及性培训、“头雁”项目以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任务,全面参与本区域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制定,过程管理、师资培训、质量评价等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农民教育培训效果。但是,在黑龙江、福建、江西、广西等省(区),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以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社会机构承担的情况相当普遍。2022年,福建省社会机构承担培育任务比例高达74%,从全国范围看,社会机构承担任务比例已达36%。这其中,与有的地方财政对培训资金超过一定金额必须招投标的制度有关,也有基层农广校弱化无力承接培育任务有关,更与有的地方主管部门为规避风险、省时省力的不担当不作为有关。

(四)规划引领和监督管理存在缺失。一省一市一县农民培训经费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过亿,虽然每个省份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或乡村振兴战略等规划计划文件中提到了培养高素质农民这一句话或一段话,但除了少数地方以外,大部分地方没有农民教育培训全面的战略规划,也没有长期计划。不少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多的八九人、少的三四人,却承担了科教环能大量工作职能,主要精力都在环保、转基因等上面,农民培训项目如果农广校依托好的还能全面支撑管理,依托不好的就是分钱分项目。越来越多的地方为项目而项目,资金任务来了就发包,审计能过关就行,没有长远考虑,导致的结果就是以利益为导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培训机构小散杂,公益性培训机构越来越弱化,长期性工作干成了短期行为。一位基层农业局长坦言,现在的基层干部拿到财政经费,如果没有招到第三方承担,仿佛不会干活了一样。

(五)资金分配方式和绩效评价有待改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采取因素分析法切块下达,绩效结果占比权重较低,各地干好干坏一个样,前些年黑龙江、广西等省(区)存在资金整合或挪用问题也还是一直拨付经费。对各地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完成效果仅有绩效评价一个途径,许多存在的问题无法通过指标打分反映,如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不熟悉农业农村,育前的需求摸底转交他人代劳,育中的培训实施疲于应付,育后的跟踪服务难以胜任,正如电话追访的农民所说,“培训结束了就结束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翻阅培训档案时,甚至出现连续几页学员签名均由同一个人代签,字迹相同的情况;福建省社会机构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参差不齐,都是书商上门推荐的,没有看到全国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教材,意识形态审查更无从谈起,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通知和绩效管理有关要求成为摆设。

四、意见建议

从调研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的地方,公益性培训机构就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就干得有声有色,反之,农民教育培训就无声无息;科教部门和农广校协作密切的地方,对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支撑就有力,工作就有条不紊,反之,农民教育培训就逐步弱化为分钱分项目,为完成任务而干工作;注重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的地方,培养的学员对当地产业、基层组织、示范带动等支撑力度就大,反之,培训就像一阵风吹完就散了。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这一目标,在组织领导、投入力度、机构建设、管理方式、评价制度等方面全面协同发力,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补齐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短板。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力度。坚持高位推动,从国家层面就要把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大范围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纳入乡村振兴重大任务、农业强国规划统筹安排,明确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农民教育培训。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农民教育培训指导性文件,研究出台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优化国家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建立系统化、进阶式培养路径。坚持考核评价,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制度,按年度开展考核评价,存在问题要及时通报整改,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宣传,正反两面促进激励。坚持多方协同,建立农业农村、财政、教育、人才等多部门一体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国家农民教育培训投入力度。继续加大投入,健全多渠道經费筹措投入机制,逐步形成财政资金为主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政策推动,健全更加公平普惠的培训政策,推动创设非全日制农民中高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构建技术培训、职业教育相衔接的农民终身学习体系。坚持项目带动,国家层面继续组织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专项工程,谋划实施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工程,面向小农户启动实施普惠性培养项目,大规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实现务农农民愿训有训、想学能学,有关财政经费可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统筹安排。整合扶持政策,加大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信贷担保、金融保险方面的对接服务,建立高素质农民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有机衔接的保障机制。

(三)加强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加快健全机构,力争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前部级层面出台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推动各地建强独立办学的农广校,夯实合署办公农广校职能,挂牌恢复撤销的农广校,引领各级农广校有序转型、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发挥作用,优先支持农广校承担各级各类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在工作体系、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发挥好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作用。有效提升能力,把农广校等公益机构办学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强条件能力建设。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大轮训大提升,把中央关于农民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农业农村部工作要求及时宣贯到人。

(四)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协同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头雁”项目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以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分层分类、长短结合开展培训。培训管好项目,重塑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协同推进重点人群系统培育和农民素质素养提升。研究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育标准体系,完善培育规范,加强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教材管理,明确通用教材使用清单。管好社会机构,要尽快出台社会机构承担农民培训财政项目的参与标准和评价办法,推行资质认定和分级管理,确保优胜劣汰。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社会机构的负责人、师资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切实关系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落实效果。

(五)改革项目资金分配和绩效评价制度。明确奖优惩劣,改变传统因素测算切块下达的资金分配方式,防止干好干坏一个样,资金低效甚至流失问题,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大财政培训资金使用情况考评。优化指标体系,重点围绕基层出现的经费挪用、发包项目、效果不佳等情况,进一步优化部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保绩效得分能够真实反映基层实际工作水平。抓实评价管理,把农民教育培训考评管理具体执行工作交由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及省、市、县三级公益性机构承担,确保活有人干,责任落实到人。

猜你喜欢

农广校高素质培育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