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显著夏邑县典型经验最为突出

2024-02-27

农民科技培训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广校高素质培育

编者按:2023年,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首次会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专题调研,4个调研组分赴河北、黑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西、陕西等8个省(区),实地走访24个县(区、市)、17所农广校、12所培训机构、24家农民田间学校、2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地方政府、培训机构、高素质农民学员代表千余人面对面交谈,掌握各省农民教育培訓政策落地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本刊将继续刊发,供学习参考。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调研组

根据工作安排,调研组一行于2023年5月23—26日,前往郑州市、焦作市温县、商丘市夏邑县、濮阳市濮阳县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1所农广校、2家农业科研院所、2所农民田间学校和4个实训基地等,召开4次座谈会,与当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及培训机构负责人、学员代表等50余人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农民教育培训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整体表现为“政策实、资金足、实力强、服务优”四个显著特征

(一)有政策支持,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尚方宝剑。河南省深入贯彻中央及农业农村部关于农民教育培训的有关文件精神,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高位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落实落地。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现代农民。”2023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孙巍峰在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强调,“要培育各类农业农村人才,大力开展农业从业者技能培训,培训高素质农民6万人以上”。夏邑县委县政府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全县综合管理目标,与重大任务、行动、项目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印发《关于建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意见》,就充分发挥农广校主体作用,建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出明确要求。

(二)有资金保障,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高素质农民培育方面,河南省在中央财政资金基础上,加大省级资金投入,2020年以来共配套省级培训经费9500万元。2022年河南省培育资金总数达1.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3亿元,省级配套资金5000万元,全年共培育高素质农民10万余人;夏邑县每年投入上百万资金用于农民教育培训,2022年经费总额为48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13万元,省级配套资金3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44万元,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余人。在农民职业教育方面,河南省每年招收农民中专学员5000余人,其中依托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项目招生3000人,由农广校、职业院校、中职学校、职教中心等共同承担,项目提供办学经费每人6000元,被省财政厅列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夏邑县财政每年用于农民职业教育经费80余万元,由县农广校开办农民中专、大专班,为当地农民学历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三)有实力支撑,为农民教育培训打造优质品牌。河南省农广校体系整体实力较强,每年承担全省近50%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体系建设相对完善,80%的市级校、70%的县级校独立设置。其中,夏邑县农广校办学实力最为突出,作为县政府直管部门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有专职教师58人,是全国农广校体系专职教师人数最多的单位;县政府投资1.1亿建设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公共实训夏邑基地,将于2023年10月建成使用;多次在全国农广校体系工作会议上分析典型经验,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面对表扬和赞赏,原县农广校校长王留标回应到:“有为才有位!要想受重视,先要干成事。只要路子正、主意新、效果好,就一定能赢得公众信赖,获得政府支持。”多年来,夏邑县农广校探索形成的教学模式得到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为推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科教融汇。将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围绕市场选产业,根据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进村办班,农学结合,以村室为固定教室,根据农民生产特点,设计“半天理论+半天实践”的教学模式,保证农民干什么、学什么,培养了大批现代农民,有效带动了全县粮食、蔬菜、食用菌、西瓜、中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注重教培并举,做好衔接培养。将农民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实现农民“培训—中职—高职”衔接培养,每年从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中招收中职学员近300人,积极利用高职扩招政策与河南农职院联合设立夏邑教学点,推荐优秀中专毕业生参加大专学习,近三年累计培养农民大专生150余人,有效促进了农民学历与能力的双提升。三是创新育才机制,助力组织振兴。将农民培训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探索实施了“把农民培养成高素质农民,把高素质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的高素质农民“四步培养法”,树立了正确的人才培养导向,创新了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农村优秀人才,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带头致富本领。例如,北岭镇35个下辖村中,12个村的支部书记是农广校学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有力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四)有跟踪服务,为农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濮阳县农广校带领几个中专班学员成立了“濮阳县绿色农业发展联盟”,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在联盟中实施,让学员在项目实施中得到了实惠,宣传带动更多农民参加中职教育,逐步扩大农广校招生影响力。濮阳县农民李民杰为持续提升技能水平、扩大朋友圈,两次报名参加了不同专业的中职班。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积极帮助参训学员争取各项政策支持。例如,帮助周口市红火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600万玻璃温室项目,180万元连栋大棚项目;联合太康县人民政府,签订科技服务协议,辐射带动50余名培训学员及周边农户200余人。温县农科所帮助下石井村太极庄怀药基地制定“紫油菜+怀菊花”种植方案,2022年冬季种植紫色油菜300多亩,2023年五一假期正好与油菜花期重合,日接待游客达1万人次,实现种植文旅双丰收。

二、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扎实有效,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

(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市县级配套资金投入不足。调研了解,除夏邑等个别县外,其他市县大部分无地方配套资金支持,仅仅依托中央和省级资金开展培训。二是政策掌握不到位。部分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最新政策和规范理解不准确,导致在学员遴选、培训组织上存在一些误解。比如,提出60岁以上学员无法参训,同一学员不能跨年参训等问题,实际在培育规范里已明确说明。三是农广校体系职能逐渐弱化。县级农广校机构改革情况不容乐观,两极分化严重,有的县领导高度重视,农广校工作红红火火,但有的县农广校已被合并或撤销,农民教育培训职能弱化。比如,调研所到温县,县级农广校合并到科教部门,只有1人负责农民培训工作,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一是培训覆盖面小。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业者初步估算600万人左右,每年培训10万人,不到总数的2%,接受规模化培训的人员比重偏低。二是年度培训任务下达时间过晚。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大多在年中左右从省级下达到县级,并要求年底前完成,下半年正处于农忙时节,学员参训积极性不高。三是项目资金用于后续跟踪服务受限。按照培育规范要求,高素质农民培训将开展跟踪服务,但当年的培训经费有使用期限,不足以支出后续的跟踪服务费用,影响服务深入开展。

三、思考建议

(一)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一是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在现有中央、省级财政资金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地方配套资金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二是加大广谱性培训。实施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工程,重点聚焦小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同时注重素养提升,增加“红色教育”内容,引导广大农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爱农情怀和内生动力。三是加大农民职业教育。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并向农广校倾斜,支持农民参加“送教下乡、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非全日制中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素质。

(二)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强化统筹协同。一方面,借鉴夏邑县经验,出台关于加强农广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农广校承担更多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任务,不断巩固和强化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阵地地位。另一方面,以农广校为主体,联合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农业企业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每年定期对各级农民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开展培训,解读最新政策要求,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对普遍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答疑解惑,确保管理人员政策明、工作清,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培训任务。

(三)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效。一是优化培育设计。针对培训任务及经费下达较晚情况,借鉴外省经验,可制定“先训后补”政策,充分利用上半年农闲时间,开展综合素养及技术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农民培训积极性。二是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云上智农”App等农民教育培训在线学习管理平台,积极开发适用于省内的区域和特色文字教材及在線教学资源,有效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三是总结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各地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事迹、好典型,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更多农民教育培训品牌机构,推动各地互学互鉴,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全社会主动支持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农广校高素质培育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