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潭瀑布(外一篇)

2024-02-26杨学文

壹读 2024年2期
关键词:周先生山谷丽江

杨学文

刊于乾隆八年的《丽江府志略》及八卷本的《光绪丽江府志》两本史志中,都有瀑布的记载。但名称却各不同,多称为玉山瀑布。我推测这里所说的玉山瀑布,可能指的是玉龙山西南面玉龙村西山上的那条白色大瀑布。

我在此谈的是位于我们村西,芝山福国寺北的那一瀑布。我从小就多次听到过村里老人说,芝山八景中,海潭瀑布景最著名,是芝山八景中唯一一道瀑布美景。

关于瀑布一词,从小祖父就给我讲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诗歌,但瀑布真正的科学概念,是我在读初中学自然地理时才知道的。从老师的讲述中,知道我国贵州有黄果树瀑布、世界有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等瀑布。从自然地理关于瀑布的知识中,我自然的联想到家乡的海潭瀑布。

关于海潭瀑布这一名称,有的人也称寒塘瀑布,因为瀑布下落之地,后来已形成一水塘。

虽然早知其名,但直到我小学毕业后,在芝山下放牧牛马时。有一天,有位一同放牧的大人说,我们所在的地方,离海潭瀑布不远,要不去那里看看。我们都欣然同意,翻过两座小山坡,便看到坡度很高的一座大山,在长满大松树的高山之间,又形成纵横交错的峡谷。这些峡谷逐渐又汇集成一条。

我们云南有句话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意思是说高山上,仍然有水流淌。这种自然现象,在芝山上也存在。芝山的不少沟壑之间,长年有谷水汇合,如山谷里有石头阻挡,便形成大小不同的瀑布。在海潭之上,就有一列几丈长的横形石头,从各高山谷汇合来的谷水,到此便形成横长丈余直冲入海潭里,这就是自然形成的海潭瀑布。这一自然景象,被录入两部丽江史志是有道理的。

那天,我们三四个人跟随那位姓李的大人到海潭瀑布时,正逢火把节后的雨季,各山谷都有水流的响声。离海潭较远的路上,便已听到巨大响声,李大叔说那声响就是瀑布下落时发出的声音。当我们走到离瀑布几丈远的地方,大家坐在巨石上,面对瀑布下落的景象,只见一大片洁白的、两三丈宽的大瀑布,从高高的峡谷上落下来,周围布满雾蒙蒙的水汽、同时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我们都走向前去,但只能离瀑布落水较远的地方观看,这是我少年时见过的海潭瀑布盛景。

这瀑布的水流,像一条大河流入北面自然形成的大山谷里,从山谷又流入丽江著名的青龙河上游的大罗可河里。

我们所坐的巨石周围,是较宽广的草地,边上栽着各种灌木丛林。其中我最熟悉的是每年春季采摘、晒干加工后可待客及全年都可食用的龙须树尖叶及厥菜。

自那次见到如此壮观的海潭瀑布以后不久,我去了县城读初中。此后近半个多世纪里,我离家在外几十年,见到过包括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在内的国内大小不等的各种瀑布,但只要看见瀑布,就会很自然的想到家乡芝山的海潭瀑布。

当我退休后,有一年初春,村里一位朋友,种了一大片梅树,那时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邀我去赏梅花及采摘龙须菜。还说他的果园离我多年没去过的海潭瀑布很近,可前去观看。我自然很高兴去。坐上他家的手扶拖拉机,不到一小时便到了果园。大约四五亩地的梅树及其他果木正在开花。那些红白梅花让人赏心悦目,这真是一片别开生面的山野自然景象。果树下的土堆里,还套种了芋头和洋芋。他陪我翻过一小山坡,便到了海潭瀑布前。

海潭瀑布及其周围的景象,再也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仅只留下这一名称。首先看到的是水流,只是山间普通常见的一条水,从原来的巨石上散开流下而已,这种现象在芝山不少处都存在。有的山谷里长年有水流,后者遇到谷中山石,也会有哗哗的响声。其次,原海潭瀑布之上的百年大松树及其他大树都不见了。我的这位朋友讲,这些大树早在被砍伐了,其后又因老百姓建房而被砍。有些周围的杂树,每年也被找柴的人砍了。几十年来,各山谷里水也逐渐減少。只遇到下暴雨,才有几天的水流。所以海潭瀑布成为现在这样子了。不过他也说到自从八十年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以来,芝山又逐渐出现各种树木。

我想,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与号召,也是为后代着想的宝贵指示。

观周霖先生画作

1963年秋,周霖先生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办画展时,绘画的题材,幾乎全取自丽江常见的花鸟与山水,更可贵的是周先生用精湛的笔墨,把丽江城乡人民生活劳动的场景融入了画里。把我们平时不注意不起眼的东西,也用画笔赋予了美意。那年,光明日报记者许兆焕先生在报道周老的画展时,特别刊发了一幅描绘丽江农村特有的防冰雹焰炉的画。在我们村的吉祥桥边,也建有一座塔形的大焰炉,内装柴草。点燃后可发浓烟。我见过夏秋季天气要变化时,村人常及时点燃,一股浓烟直冲云天,消散了上空的乌云或冷气,起到了防雹防霜的作用。周先生在选择焰炉入画时,由一位披着七星羊皮的纳西妇女来点炉火,突出了特点;另一幅是纳西人打酥油茶的器皿。周先生选的这些题材, 和当年白石老人把酒具及农村习见的物件入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让观者感觉别有一番情趣。

在观赏周先生画集时,我也发现多幅特有的题材,其中,周先生描绘纳西族妇女勤劳的场面最具独特。这一题材,据说是准备画系列的,但后来未能如愿。但现能见到妇女拉松毛的一幅,使我回想起母亲和村里的妇女,每年冬季,黎明时分就互相邀约上芝山拉松毛,太阳出东山时便背了回来的场景。周先生画集中的《架涧槽》及《山寨春回》两幅,同样也让我想到在丽江东部龙山公社等山区下乡时,遇到过画中描绘的相似情景。其中《山寨春回》中,整幅画的构图及典型细节的选择安排,笔墨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至于《架涧槽》画面表达的内容,我也曾在龙山公社山区,见到过为了引水,山民从水源处,经山谷接连架设木槽,分流到各村各户的情况。还有一幅题为《雪鸠促春耕》的花鸟画,同样也让我想到料峭春寒时节,我家地边的蔷薇花刺蓬里,斑鸠声声中,在蚕豆地里套种黑秆大苞谷;在菜园里,也在斑鸠筑巢鸣声中,开始栽种换季蔬菜。周老画的题词及画上那只正在鸣叫的斑鸠,自然也就能让熟悉农事的人引发美感的联想。

凡认真观赏过周老画的人,都认为周霖先生是位诗书画三绝的杰出画家。周老画中的题款书法,及行世的诗作,其鲜明的独特风格,已为云南画坛所公认,曾已有不少中肯的评论。这方面,我记得曾翻阅时,见到1988年北京画院出的第4期《中国画》杂志上,有篇专谈中国画与诗的评论文中,特别提到周霖先生的一首诗。那首是周老画《霜柯鹪鹩图》时,发现违反自然真实而纠正画面的一首四言诗。作者认为,有了这首诗的点化,似乎突然出现一种奇迹,因画作者的反思而使全画含有另一种新意,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还具有绝处逢生的感觉。能让国画评论者从周先生的题画诗中,发现如此深刻的道理,从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周先生深厚的诗文修养。能如此恰当巧妙地处理画面,这不能不让人佩服。

对于周霖先生,我在童年时,因先生挚友、先祖友三公的关系就知其名;后来又在非同寻常的岁月里见过几面,无论在生前和身后,一直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崇高形象。他是丽江古城里一位值得永远怀念的文化长者。

责任编辑:包成秀

猜你喜欢

周先生山谷丽江
山谷里的居民
丽江三朵节
睡吧,山谷
丽江的荒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叫一声丽江
岁月如歌,师恩难忘—纪念周小燕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绽放的丽江
细腻不等于多情
诡异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