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评述

2024-02-18惠禹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动因绩效评价战略

□文/惠禹琴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 近年来,战略联盟成为全球学者关注以及研究的热点话题,因此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战略联盟动因、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内涵以及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趋势,力求为未来战略联盟企业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向前迈进,战略联盟成为各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企业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企业的战略联盟有助于形成共赢的有效的竞争模式。然而,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企业战略联盟失败的概率非常高,也就是说只有少数企业可以获得成功。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研究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要研究企业战略联盟绩效,首先需要对其评价体系进行研究,这样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非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的阶段。

(二)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量的国内外与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相关的论文,并对其进行梳理、总结与评述,对战略联盟的动因、企业战略联盟的内涵以及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在企业战略联盟的内涵中,着重强调非预期收益的重要性,它是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系统介绍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战略联盟绩效的指标体系,对其评价体系进行了讲解与梳理,以期为未来进行战略联盟的企业提供理论指导。

二、文献综述

(一)战略联盟的动因。经济全球化不断地向前发展,因此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发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只有通过合理恰当的手段进行战略联盟,并且适度利用多方力量,企业的竞争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目前,已有的研究从多种多样的理论角度出发对战略联盟的动因进行研究。张新华、徐静以及任佩瑜(2003)第一次从价值创造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同时他们提出了战略联盟的动因,并将其分为了三个部分:一是提高现有资本回报率;二是降低现有资本成本;三是规避风险。巫景飞(2007)立足中国的实际情景,选择了大量的中国企业作为其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证研究的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企业实行战略联盟的动因,为我国战略联盟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无比厚实的经验基础,同时他们也检验了国外的战略联盟理论是否适合我国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关于战略联盟的理论体系还不太完整,他们的研究为我国企业的战略联盟提供战略指引,并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江鹏伶和孔令强(2016)通过奇瑞汽车的案例,对跨国并购企业的战略联盟动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们将其动因概括为:一是全球化竞争加剧;二是分散投资风险,增强技术创新;三是获得规模效应;四是实现规模效益。其研究丰富了战略联盟动因的理论研究体系。陶金元和陶秋燕(2017)将战略联盟的动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动因,内在动因包括基于战略目标的宏观动因以及基于具体目标的微观动因;二是战略联盟的环境因素,他们用比较成熟的传统工具对企业所在的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陈欣(2017)提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成为科技领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生产力的支柱,社会各界对科技小微企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然而,因为一些硬性条件难以达标,比如规模以及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他们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实现战略联盟可以使这些科技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时提升能力,降低其风险以及成本,最终实现优势互补以及双赢。

(二)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相关研究源于企业绩效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战略联盟的绩效下定义,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战略联盟进行研究,并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联盟绩效与联盟关系的时间长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有其他学者认为所谓战略联盟绩效就是联盟的企业对战略目标的完成程度;还有一部分学者借鉴企业绩效的相关定义,认为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预期目标的绩效,另一部分是管理活动的绩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理论研究对战略联盟绩效的认识仍然有相当大的差异。综合上述学者的结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对企业的战略联盟绩效进行定义:第一,对于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我们不应该去关注联盟关系的时间长短,而更应该关注的是该联盟给企业带来的变化,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指的是该联盟给相关企业带来的业绩,这些业绩有的发生在联盟期间,有的则发生在联盟结束以后,因此其与联盟关系的时间长短关系并不大。第二,战略联盟的绩效还应该包括非预期的收益,因为战略联盟企业在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同时,还会有一些非预期收益的出现,有时候即使预期目标未实现,它的非预期收益也会相当得显著,因此我们不可以忽视非预期的收益。其中,预期目标指的是,在联盟之前联盟企业想要实现的目标;而非预期收益指的是在联盟过程中或者联盟之后获得的一种附加价值。

(三)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1、影响联盟绩效的因素。田增瑞(2007)关于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几个观点:(1)建立感性信任更有利于企业提高战略联盟绩效;(2)利用关系控制的方法更有助于提高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3)合作的双方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之后,其主要的工作就是明确双方的合作规则。蓝海林(2009)对影响战略联盟的各种类型的因素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得出,战略联盟的绩效与战略联盟的目的以及类型有关系,即不同的目的或者类型会产生不同的绩效,同时他还发现母公司特征以及联盟特征均会对联盟绩效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李运河(2011)将知识转移的概念与战略联盟绩效结合起来,他认为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逐渐成为提高联盟绩效的关键因素,该因素对联盟绩效的提高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他运用203 份调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对于战略联盟绩效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还表明该影响是通过经济型和理解性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张学文和赵惠芳(2014)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之上,他们以两素的联盟为实证研究的对象,提出影响战略联盟绩效的四个因素,包括联盟的关系、联盟的能力、联盟的机制和联盟的平台,为将来联盟绩效的研究提供了比较新颖的思路。蒋兴华(2016)运用实证研究分析对其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剖析,表明联盟建设自身的投入、联盟建设的外部环境等方面都会对其战略联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并且他还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战略联盟绩效的方法对策。

2、联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张坚(2006)根据联盟绩效的指标体系的差异,将企业战略联盟的评价体系进行分类,同时根据其评价方法的差异将企业的战略联盟评价体系同样也进行分类,并比较了这些评价体系之间的异同,指出其现存的缺陷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丰富了战略联盟的相关理论体系,为之后的研究指明了较为清晰的方向。宋东林和孙继跃(2012)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员的具体组成,并构建了一整套有关运行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相关领域战略联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提升相关领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并且为进一步加强战略联盟建设提供了方针指南,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李海燕、吕焕方和曹蓓(2013)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价的模型,依据此模型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该套评价体系可以评价不同等级的创新联盟的绩效水平。该研究对该领域创新联盟绩效评价的研究进行了初探,为之后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潘东华和孙晨(2013)指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增强我国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对该战略联盟构建评价体系刻不容缓。他们对战略联盟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总结了该领域战略联盟的特点,最终构建了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但是其体系构建主要是依据国内环境中的指标,现如今国际竞争越来越强,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我们要站在更加宏观的国际视角来对该领域战略联盟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黄文川和路世昌(2008)指出战略联盟逐渐成为全球各大企业提升竞争能力以及加强其竞争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同时他也指出战略联盟失败的概率远大于成功的概率,他从企业的动态的核心能力视角出发,对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得企业的动态核心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企业的战略联盟绩效也能相应地得到提升,为将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是该研究的可行性需要后续的实证研究以及一些数据来证明,所涉及的范围未达到理想的状态,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地优化以及完善。

三、研究展望

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大量的理论成果对联盟企业评价联盟绩效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关于战略联盟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理论体系虽然已经成型,但是仍然需要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来充实它的结构。

(一)总结。现有研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对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进行解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联盟关系绩效、目标绩效以及联盟管理绩效等。总之,目前对于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所谓企业战略联盟绩效,主要是指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而获取的各种收益,其中不仅包括目标收益,还包括额外的收益。所以,将来关于战略联盟绩效内涵的研究应该更多的去关注目标绩效以及非目标绩效,构建一套更加客观完整、可行性较高、明确且具体的企业战略联盟绩效概念理论框架,不仅为战略联盟企业提供相关可靠的理论指导,也为相关实证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对企业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更多地去关注联盟的运行过程对联盟绩效的影响,现有的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是在直接有形的投入以及成果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研究,并对战略联盟绩效进行评价,他们更加关注联盟的产出以及联盟的构建对联盟绩效产生的影响,对联盟的运行过程关注度显著不足,因此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非常匮乏。联盟绩效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关注最终结果,更应该关注的是过程,比如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联盟管理控制等方面都会对联盟绩效起到非常巨大的影响。关于联盟绩效评价主体方面,现有文献不仅从企业角度进行评价,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政府以及高校的角度来进行评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也有不少学者从社会效益的层面来对企业联盟绩效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于联盟绩效的评价体系方面,当前有非常多、非常丰富的研究从联盟目的视角来对其进行理论探析,同时又根据评价的对象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然而,战略联盟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的联盟目的一定会更加多样化,未来我们应着力构建能够衡量多元化联盟目标绩效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展望。经过对国内外已有文献的整理,尽管现如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就,但是其改进的空间依旧很大。第一,合理地界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不断丰富其理论框架;第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联盟绩效的影响,而非仅仅从单一视角对其进行分析;第三,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将主客观评价方法进行结合。

猜你喜欢

动因绩效评价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战略
战略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