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共同富裕建设路径探究

2024-01-31中共镇江市委党校镇江市行政学院课题组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县域建设

中共镇江市委党校 镇江市行政学院课题组

摘 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县域涵盖了全国大部分面积与人口,没有县域的共同富裕,就没有全国的共同富裕。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Y市为案例,进行县域共同富裕建设研究,希望能够总结出可供推广的县域建设路径。

关键词:县域;共同富裕;百强县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更加突出的发展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县域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目标的基本执行单元,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有县级行政区2 844个,县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约93%,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约74%,县域GDP占全国GDP 约53%。由于涵盖了全国大部分面积、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以及过半的经济产出,可以说,没有县域的共同富裕,就没有全国的共同富裕;理顺了县域共同富裕建设的有效路径,便破解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密码。

本文选取江苏省Y市(县级市)为案例进行聚焦观察,Y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27位,有较好的共同富裕建设基础,虽是以管窥豹,但期望能够见微知著、以点带面,以更贴近实际和实践的视角,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同富裕建设经验。

一、Y市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行动基点

Y市是一个位于长江之中的小岛,地处上海和南京都市圈交会点,总面积33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8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在苏南模式中发展起来的工业小城。改革开放之前,与很多小岛一样,封闭、贫瘠、落后是Y市的关键词。人多地少的自然条件,使得农民的温饱问题十分突出(全岛人口27万,耕地仅16万亩)。对绝大多数群众而言,“麦子吃不到栽秧,稻子吃不到下霜”是常态,全县贫困人口高达80%,“高产穷县”全省闻名。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Y市从“五匠营生”到强企林立,从穷乡僻壤到“花城绿岛”,发展成就令人瞩目。1984年费孝通先生在该地区考察时,曾这样总结“(Y市的)乡镇企业要把工业犹如撒沙般地扩散到乡间,直至进入农户的家庭,使整个乡镇范围内的居民都得到实惠。对此,我在加以概括时用了一句话,要使千家万户富起来”,“千家万户富起来,不仅仅是Y市发展工业的目标,而且是Y人正在实践着的现实”。可以说,Y市的起飞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与乡镇企业的发展血脉相连,与百姓富裕同频同步,Y市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富民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Y市有着良好的建设基础,成为该地区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的县(市)。2022年Y市人均GDP达18.54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 310.2元,其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9%,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8.0%)。Y市还积极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全面落实稳岗返还、就业创业等各类补贴政策,202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不到2.01%。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图书馆建成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并且在下辖的6个镇(街、区)文体服务中心都设立了市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全市建成农民体育小公园46个、户外健身点255個、健身路径261个、健身步道36公里、室内乒乓室105间、篮球场83个、健身广场55个、村级健身房79个,设置晨晚练点224个,十分钟健身圈全市覆盖率达96.3%。自从2003年跻身全省首批“社会治安安全县(市、区)”行列,Y市连续17年被命名为“平安县(市、区)”,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法治满意度连续多年达98%,位居全省前列。

二、Y市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挑战

总的来说,近年Y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富民政策成效较为显著。但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Y市要全面实现区域共同富裕仍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发展质效仍需提升

一是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Y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比重在全省县域层面名列前茅,但其中“高技术产业占比”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三大主导产业仍属于“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状态。在发明专利、PCT专利等高质量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仍然处于市场劣势。二是财政收入占比偏低。地区经济实力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但Y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速明显放缓。三是人才要素制约初现。作为电气制造名城,Y市的制造业一线近年频现“一工难求”的局面,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有500多名毕业生,但是留在当地就业的不足20%。

(二)发展不平衡较明显

一是镇街区发展差距明显。以2021年为例,Y市所辖乡镇中,GDP最高与最低地区之间相差有190.05亿元,发展不平衡较为显著。二是城乡收入仍有不小差距。Y市常住人口34万,城镇化率65.23%,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迅速,但从绝对值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居民的一半左右,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三是中等收入群体扩面问题。由于劳动力人口持续下降与农民增收手段不足,尤其是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不足,严重抑制了Y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有效增长。

(三)民生共享机制有待完善

Y市存在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不足的问题,对照《江苏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相关要求,Y市2021年建设达标率仅80%左右,其中幼儿园、农村文化礼堂等项目尚未达标。同时,Y市也存在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的问题,例如,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省水平;医疗服务不优,检查科目多、收费高;企业社保缴纳基数仍然偏低,职工退休养老金不高等等。

三、促进Y市共同富裕建设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Y市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建设目标、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立足实际,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实现路径。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大财富蛋糕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Y市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打造支撑产业竞争力的科创载体,吸引高端创新要素,培育产业创新主体,加快建设长三角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科创城市。

一是提升地区融合力。立足产业基础及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商务服务及现代物流等产业承接平台。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产业链,主动承接优质企业及项目转移,打造长三角地区生产制造协作基地。

二是升级产业创新力。要加快壮大主导产业规模,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发展量质双提升。围绕主导产业遴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专利的后备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集“产学研合作项目、新产品、专利技术、专家团队、研发平台”于一体的企业集群。重点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业突出、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企业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积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高升规”,加快中小型企业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转型。

三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强化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引进大院大所建立分支机构和研究中心,推动高端研发机构集聚,着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形成“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大院大所支撑”的创新格局。鼓励企业通过“驻点、挂牌、合作、自建”的方式,在高校院所、地方孵化器、重点产业园区布局离岸研发基地。

四是放大人才助推力。紧盯重点产业,坚持人才项目与产业建设匹配结合的招引路径,推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相互提升。要绘制招引地图,结合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确定用人目录,由人社部门通过政府网站、专业招人用人网站等官方网站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外发布信息,定期组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人才招引活动。

(二)打造全域文明高地,筑牢精神家园

Y市要把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放在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使广大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中,得到精神升华、气质提升、文化熏陶。

一是传承文化资源根脉。系统性地做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设维保,利用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红色文化、地方传统文化、美食文化相融合,彰显文化魅力,打造Y市文化名片。

二是发扬新时代地方精神。Y市是“四千四万”精神发源地,要充分挖掘这一精神的科学内涵,弘扬其时代价值,将“上善若水、自强不息、勇闯新路、止于至善”的城市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相融合,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完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推进共建共享

民生福祉的不断增进是通往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要坚持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促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制度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一是加强全民基本健康服务。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强化医保、医疗、医药制度间政策统筹与配套,建好人民健康共同体。建立健全院前急救体系,强化120与110、119、122联网联动和院内救治的协同机制。加强各类薄弱专科医疗服务建设,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拓展业务范围,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升基层首诊率。

二是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支持发展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推行以按病种分值和区域点数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规范“互联网+医疗”“云医保”等新服务模式发展。加大新建商品住房项目配建租赁住房力度,规范发展公租房,健全以政府为主、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

三是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有序扩大城区学位供给,优化城区教育集团布局,持续推进高品质学校集群发展。加快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新时代产业工人培养,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加强特教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三大中心”合作,为有特殊需求学生提供专业康复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引进优质民办学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多元发展。

(四)建设现代化社会基本单元,激发微观活力

社区作为现代社会基本單元,是推动共同富裕从宏观到微观落地的重要载体,既是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的“细胞”,也是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的缩影。

一是推进城镇未来社区建设。推动城镇社区服务向专业化、公司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社区养老、学前教育、医疗健康、特色文体、智慧物业等服务。组织实施未来智能社区行动,以未来社区理念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综合体”。探索建立物业管理公司、居委会、社区服务组织“三位一体”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要以未来社区理念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多功能、复合型、亲民化社区精致生活场景。

二是推进乡村示范新社区建设。推进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使矛盾问题、治安隐患、民生事项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打造平安乡村。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建设城乡一体的乡村新社区,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全覆盖。搭建村(社区)议事协商平台,全面推行“两组两会”村民小组自治制度和“契约式社会治理”工作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示范性乡村新社区。

参考文献:

[1]何晓斌.以县域为基础的现代化和共同富裕[J].探索与争鸣,2021(11):24-26+177.

[2]费孝通.小城镇新开拓,强国富民:中国城乡与区域发展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207.

[3]Y市统计局关于2022年关于国民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EB/OL].(2023-06-25)[2023-06-25].http://www.yz.gov.cn/yangzhong/tjxx/202306/c1f68ba28765445dbbfa799e522df9d3.shtml.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县域建设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