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2024-01-31高家芳阜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家教世界 2023年32期
关键词:家务劳动习惯

文/高家芳 阜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好习惯。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就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习惯有好坏之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但同时也会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所以好习惯与坏习惯是并存的。

如果您希望孩子出类拔萃,将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那么你就必须明白一点,习惯决定未来。

关于好习惯的小故事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浪费时间,他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就是每天要挥笔作画,一天至少要画五幅。虽然他已经90 多岁了,但他还一直坚持这么做。有一次,齐白石的家人、朋友和学生来给他过90 岁生日,在喜庆的气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

这时他想,今天五幅画还没有完成呢,应该做完画再睡觉,于是他拿起笔坚持作画。好习惯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书画家。

才女武亦姝的父母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言传身教,培养她阅读、背诵的好习惯。而这样的好习惯不仅让她在诗词大会上一举夺魁,也让她以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好习惯成就了一个有才情、有涵养的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时,要时时注意的一个概念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由教育心理学家列夫·维果斯基提出,指的是“孩子现在能做到的”和“孩子通过教育激发潜力后能做到的”之间的能力范围。

我们期待培养孩子生活习惯,一定要落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有意义。孩子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没必要再去要求和强调,孩子再怎么努力也暂时做不到的,就不用太着急培养。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给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与任务,习惯的养成才会有意义。

具体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小建议

第一,家长看似容易的收拾玩具、刷牙、洗脸,如果孩子没有经过细致的学习过程,他很难做得很好。

尤其是如果孩子还没到学会某项能力的年龄,加上父母也没有给孩子做过细致的讲解和模拟演练,那么,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总是做不到位就一定是必然的。

所以,选择能够匹配孩子当下最近发展区的行为要求,并做好模拟演练,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允许孩子求助,并告诉孩子爸妈时刻准备给他提供帮助,而且也非常乐意帮助他,这样孩子觉得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是可以帮助他的,他就有信心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三,认可孩子,不仅认可他做的事情还要认可他本人以及他做事的态度。一定要有具体的细节和具体的鼓励,给孩子一个方向上的指引,让孩子能够有信心越做越好。

第四,家长还要试着让习惯变得有趣,好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很多生活习惯不好培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习惯太无趣了,激发不了孩子的兴趣。

第五,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的行为成为群体行为的一部分。

因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让行为具有社交共振会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行为动机,所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起摘菜,一起出门都是不错的选择,刻意给孩子当榜样的效果远比不上带领孩子进入一场大家都扮演着特定身份的互动来得更好。

总结一下,我们期待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落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有意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给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与任务,习惯的养成才会落到实处,也更有意义。

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位家长给老师写过这样一条短信:“老师,我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特别不专心、不认真,每天都着急把作业写完,急着去看电视,我帮他检查作业的时候就发现他的作业写得很潦草,而且错误很多,我也很着急,我讲孩子,孩子也烦。老师,你有没有好的办法能够教一教我呢?”有这样烦恼的家长可能不止一个,其实这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

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确定目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具体的情况和孩子共同商量,选择其中相应的内容,在一定阶段进行培养,当每个阶段都确定了培养目标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培养习惯。

第二步就是形成惯例,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计划表,把每天的时间规划起来,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有规律,一般三个星期左右,孩子就能够养成习惯,就会自觉地在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了。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要从小抓起。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才两三岁,可以通过日常对话教孩子认识时间,形成对时间和时间顺序的大概认识,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让孩子感知时间,比如沙漏、钟表。

第三步,要求一定要明确细化,明确每个阶段培养的目标,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每个目标进行细化,把要求具体明确地告知孩子,比如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学会倾听,明确告诉他倾听时不要做其他事,眼睛要看着对方并能做一些回应,不打断他人,在他人说完话后再说话等,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第四步,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持之以恒地去坚持。很多家长都说要坚持可太难了。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自控力是比较弱的,需要家长长期的陪伴和鼓励。 这个鼓励不是“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话语,鼓励也是有秘诀的,通过具体描述孩子的行为和你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我们喜欢或不喜欢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同时告诉孩子你的期望,让孩子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这就是我们言语上的正向激励法,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孩子奖励小星星,一朵大红花等,过一段时间,还可以让孩子用这些小奖品换取更好的奖励,这也能激发孩子持续向上的力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是绝大多数家长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却让很多家长感到难度很大,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我喜欢,我要学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要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要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这个兴趣不单单指学校学科学习的兴趣,而是让孩子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征,将现阶段学校里传授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把学习的空间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去。

我快乐,我能学

积极的情绪体验是维持行动的能源,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和满足会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中我们更应该关注过程,而不只注重结果,当孩子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与探索,和他们讨论在过程中收获的快乐比单纯地问孩子考了多少分要有意义得多。孩子看完了一本书,我们可以跟他交流,问一问孩子喜欢书中的什么故事,什么人物,哪些地方让他感触很深。

当孩子做了一个小实验,我们可以问问他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新的发现,这个实验的成果带给我们怎样的喜悦。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和他们讨论一下要如何克服困难,要称赞他们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学习是快乐的,孩子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自然就愿意主动享受。

我坚持,我能行

成就感是源源不竭的动力。学习的道路不总是一帆风顺,也不是每一处都有美妙的风景,偶尔的挫败可能令人消沉,这时候我们要以成就感来激励孩子坚持下去。帮他们制定一个在现有能力范围内稍加努力就能达成的小目标,每次达到目标就给予鼓励和适当奖励,给孩子信心,用事实让他们感受到“我能行”。

偶有失败,也不用打击批评他们,可以帮助他们调整目标,和他们一起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直到成功。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小目标,循序渐进,持续给他们成就感,获得坚持下去的动力,不知不觉,我们会发现孩子离最初那个要求进步的大目标更接近了。

学习带来了信心,孩子觉得努力了一定能行,他们就真的变得很棒!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要等到不同的花期才绽放光彩。有的是梨花,春风拂过迎风招展;有的是梅花,大雪纷飞傲立枝头。但不管是哪一种花,在生长发芽的阶段,都需要我们用耐心、爱心、细心、精心来浇灌。

劳动习惯的养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要让学生牢固确立“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即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

劳动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是一切创新和进步的基础。培养劳动习惯对孩子获得一生的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要做热爱劳动的好榜样

现在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自己都不做家务,不劳动,那怎么给孩子树立一个劳动榜样呢?所以,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永远是家庭教育中不变的真理和制胜的法宝。劳动最光荣的理念以及家长参与劳动的状态,都会对孩子的劳动意识产生重要影响。

一项关于儿童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研究发现,在全家共同分担劳动的家庭中,有超过七成的孩子表示非常乐意做家务,远远高于那些以家长老人为主或聘请家政做家务的家庭。所以,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热爱劳动的家庭氛围。

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陪伴上

很多忙碌的家长常常说实在没有时间,没有精力陪伴孩子。其实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就是最有意义的陪伴。衡量家长是否尽责尽职没有统一的标准,关键是当家长有时间的时候,是否愿意把时间留给孩子,哪怕每天只有很少的时间,哪怕只做一件事。家长不妨利用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做做家务。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既拉近了亲子的关系又共享了劳动的喜悦。

为孩子提供劳动的机会

如果家长改变一下观念,孩子可以做的劳动有很多:自我服务是劳动,例如洗脸、刷牙、穿脱衣服、洗澡等;种植饲养是劳动,例如我们照顾小动物,种植植物;服务他人是劳动,例如在家里做家务,到外面去参加社区服务或者一些公益性的活动等;就连一些美术活动,其实也与劳动密切相关,例如折纸、剪纸、茶艺、插花等。最初的劳动主要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随后开始尝试承担一些服务他人的劳动。

激发孩子劳动的热情

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懒,觉得不爱做家务是现在孩子的通病。

其实不然,当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走路,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就有了要自己做事的强烈愿望。他们经常跟在大人的身后,模仿大人做事情。

在他们的眼里,做事情可不是辛苦的工作,而是像做游戏一样有趣的事情。

假如这个时候家长能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劳动,并给予具体的指导,那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反之,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太小了什么也做不了,让他站在一旁不要添乱,那么就会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小时候的经验对长大后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影响。

一个孩子如果总是不成功,体验的都是挫败感。那么久而久之,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丧失继续尝试的信心和勇气。

所以,在培养孩子劳动习惯时,不仅要让孩子劳动,更要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

家长应对孩子的劳动进行指导。孩子们因为年龄小,不知道怎样使用劳动工具,家长们可以适当进行帮助或者指导,同时还要肯定孩子的贡献和进步。

教会孩子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醒孩子安全第一。实践持之以恒的劳动计划。

有研究显示,在有家务劳动固定分工和计划的家庭中,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意愿明显高于没有分工和计划的家庭。

孩子劳动获得成就感会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刺激与反应的连接。

如果这一连接反复地出现,就会形成习惯。倘若生活环境缺乏稳定性,不时发生与原有连接不同的刺激,就会令孩子无所适从,不利于形成期望中的观念与行为。

人们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影响人的一生。

孩子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思想、举止都是由父母、环境、教育决定的。

家长若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人生,就必须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孩子要养成好习惯,家长更要拥有好习惯,家长要努力成为好习惯的范本!

猜你喜欢

家务劳动习惯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上课好习惯
我们的家务,我们的家
一起做家务,一起建设一个真正的家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爱她就让她学做家务
好习惯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