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吉林省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2024-01-27乔原杰

中国市场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吉林省

乔原杰

摘 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吉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以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长影世纪城、长春电影制片厂等为代表的六大产业园区作为吉林省未来文旅重点发展区域,带动吉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吉林省加快全域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完善省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到2025年年末,全省主要景区达到4A级以上品质,完成知名度高、影响力强、游客满意度高等旅游建设目标。在此背景下,文章详细论述了吉林省文旅融合现状,剖析了吉林省旅游人才需求特征,以期提出人才供需结构平衡发展对策,助推吉林省旅游业迈向高速发展进程。

关键词:文旅融合;吉林省;旅游人才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1-007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1.017

实现“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支撑点在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着重强调的目标规划。以此为导向,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十三五”规划》,规划指出“深度挖掘省域旅游资源,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原则,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底蕴,创设优势旅游项目”。“十三五”期间,吉林省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经济得以高速发展,旅游企业及相关单位若想稳固这一发展势头,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亟须大量兼具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旅游人才。以此为基础,吉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加快推动全省旅游向“文化+旅游+体育”“生态+旅游+农业”“体验+旅游+消费”升级转型,由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型等“六大趋势”。吉林省政府还将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示范市(县)。就吉林省旅游人才需求现状来看,旅游人才的层次性特征及多样性特征并未得到切实满足,现有人才未能顺应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人才缺失、供需结构错位等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优化人才缺失等现状问题,吉林省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着力引进高级管理人才、组建人才培养团队、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以此培养大批高素质旅游人才。文章基于文旅融合背景,结合吉林省文旅融合现状,以吉林省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为着力点,分析了造成旅游人才供需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论述了针对性优化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吉林省文旅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助推吉林省旅游业提质增速。

1 吉林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

1.1 职能机构基础

文化和旅游部于2018年3月正式成立后,吉林省委、省政府遵循国家部委所提倡的发展路径,开始着力推进机构体制改革。基于《吉林省机构改革方案》,融合原吉林省文化厅、原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两个机构的管理职能,挂牌成立了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成为文旅融合战略背景下吉林省首个省级文旅管理机構。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成立以来,落实贯彻“兼容并蓄、能融尽融”的发展原则,实施“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方针,全面实施“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逐步实现了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

1.2 政策基础

步入21世纪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予以了极大关注,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政策用以助推旅游业稳定发展。基于国家层面,2009年9月,文化部、旅游局联合印发《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建议》,提出要推进建设文化旅游示范县,因地制宜构建特色文旅产业集群,以满足文化旅游发展需求。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在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中要体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1]。由此,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得以提至国家发展层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再次指明强调,要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同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更是进一步阐释了国家对于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就吉林省文旅融合发展现状来看,《吉林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于2017年4月出台,提出了“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侧重于开发冰雪旅游、边境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核心旅游产品,结合吉林省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实现从绿色生态到红色传承全覆盖,用冰雪丝路赋能冰雪产业,以此形成吉林省特色文旅融合符号。除此之外,随着《关于加快推进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的出台,吉林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进程得以逐步加快,各项体制机制得以健全优化,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已然成为吉林省文旅发展的目标导向。各项政策的落实贯彻,无疑为吉林省文旅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

1.3 资源基础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自然景观资源极为丰富,省域内涵盖长白山景区、伪满皇宫博物馆、净月潭风景区、长影世纪城风景区、六鼎山文化旅游景区等旅游资源;悠久的人文历史使得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距今约五万年前,这片土地便有人繁衍生息,吉林省幅员辽阔,土地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超2198.5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有208.76万人,约占吉林省人口总数的8.67%。作为多民族省份,回族、朝鲜族、满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这些自然、历史、民族文化资源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吉林省文旅融合资源基础,为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4 产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体制的改革推进,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得以提质增速,已然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首要着力点。国民经济统计发展公告数据显示,吉林省2012年文化产业增值为352.2亿元,约占全省GDP的2.95%;至2018年,吉林省文化及相关企业超13500家,相比2012年增加5500余家,文旅产业接待游客总数超2亿人次,文旅产业收入逾4210亿元,同比增长21.13%。随着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吉林省文旅融合正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文旅产业增值将再创新高。预计到2025年,吉林省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0000亿元,“长春经济圈”及“区域经济体”将建成落实,文旅产业结构将得以优化完备,就业问题将得到切实解决。经由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吉林省充分发挥出了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指向性作用,旅游产业发展同全省发展战略实现了深度融合,从而推动了全省旅游业蓬勃发展。遵循全域旅游及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吉林省文旅产业鼎盛时期正式到来,旅游产业凸显出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真正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点[2]。

2 吉林旅游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2.1 需求目标分析

从整体上讲,吉林旅游人才需求应实现四个首要目标:一是应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二是应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综合素养。旅游专业本科学历人才、职业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技能人才在旅游产业中的从业人数占比显著提升。三是要求人才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旅游产业新业态人才占比也在逐年攀升,岗位结构、岗位职能、区域分布亟待调整优化。四是要切实改善旅游人才发展环境。若想提高旅游产业从业人才职业素养及职业荣誉感,必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规划人才就业路径,从根本上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着力提升旅游产业社会影响力及社会认可度。为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应着力培养一批高素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统筹规划组建旅游人才队伍[3]。

2.2 需求特点分析

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程度与发展速率,从根本上决定了地区人才需求结构。2021年,吉林省旅游收入超3274亿元,吉林省游客接待量达2.11亿人次,同比增长38.21%,各项经济指标均得以完成实现。就2022年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尽管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波及影响,但总体经济数据指标仍呈上升趋势。结合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局发展规划,至2030年,吉林省将有十多家旅游企业跻身全国百强。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计划到2025年,在全域范围内推进旅游特色化、旅游品牌化发展,落实建成20个特色旅游小镇、10个避暑名城以及10座滑雪场。预计到2025年,吉林省年接待游客数将超4亿人次,由此驶入文旅融合提至发展快车道。吉林省旅游产业已从传统密集型发展转向了知识密集型发展路径,旅游人才需求结构也实现了从单一结构向多层次结构的改革调整。就当前旅游人才需求现状而言,吉林省计调人才、导游人才、营销人才等方面缺口巨大,亟待补足优化。

3 文旅融合背景下吉林旅游人才供需结构失衡原因分析

引发吉林省人才供需结构失衡的主要诱因较为复杂多样,吉林省旅游专业人才就业渠道较为受限,尽管绝大部分毕业生得以顺利就业,但仍有少数人才对外流失,未能弥补省内旅游产业供需空缺。当前,旅游人才专业素养低、人才培养投资力度不足、人才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逐渐衍生出现。

3.1 旅游产业内部问题

受旅游产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制约,旅游产业人才供需结构出现严重失衡。主要原因大致可分为四点:一是旅游产业及相关企业任职要求相对较低,受教育程度低,甚至未经受系统培训的人员均可从事旅游行业工作,专业旅游人才未能占据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因而导致专业人才就业率低,此外,由于外界对旅游行业的轻视认知,也极易引发专业人才对旅游产业产生抵触心理。二是基于旅游產业的服务特征,劳动强度相对较大,薪酬待遇未能满足专业人才心理预期,因而造成人才流失。三是旅游企业未能设立健全完备的人才鼓励机制,使得员工未能领会到企业的人文关怀,导致员工跳槽现象频发。四是旅游产业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旅游淡旺季之间存有明显的人才需求差异,也从侧面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就业选择倾向[4]。

3.2 旅游职业教育问题

吉林省旅游职业教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变革,时至今日已形成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融合的办学体制,各类教育问题不断出现。一是未能实现课程结构的顶层设计,旅游专业缺失办学特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趋于统一,因而造成人才供需结构不平衡。二是旅游专业课程设置背离行业发展需求,就吉林省旅游院校开设的学科专业来看,大都涵盖旅游管理、导游、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市场营销、会计经济与管理等专业,专业设置极为相似,未能顺应行业发展路径进行优化创新。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产生了一定影响。当前,吉林省内各大旅游院校未能开设诸如定制旅行服务及管理、民宿管理与运营等在内的新兴专业,课程设置缺失科学性、实效性,专业人才素养未契合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三是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欠佳。从业培训偏重于岗位培训,忽略了学历就业培训。部分旅游企业未能正确认知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因而制约了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3.3 旅游人才市场机制问题

造成吉林省旅游人才供需失衡的另一原因在于旅游人才市场机制尚未健全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人才供需管理系统存在缺失漏洞,人才供给情况未能对标人才需求信息,导致旅游企业未能招聘到同岗位职能相适的旅游人才,毕业生也无法顺利就业。二是人才市场缺失社会化服务功能,招聘代理、薪酬咨询、择业辅导、资质评估等功能未健全完备。三是人才信息渠道、人才信息库以及人才配置体系未能实现融合协作。当务之急是建立毕业生、旅游院校同旅游企业的三方协作机制[5]。

4 文旅城融合背景下吉林旅游人才供需结构平衡发展对策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路径,着力培养符合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将人才培养工作同需求发展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出人才的价值潜力,推动人才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以此杜绝人才资源的损耗浪费[6]。应将推动人才正向发展置于首要战略地位,实现人才培养同吉林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密切结合。要着力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晋升机制,创设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的行业环境。未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人才培养观念,导致教育理论背离教育实践,是造成旅游专业人才流失、就业率低下、人才供需失衡的关键因素。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其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技能未能满足岗位职能所需,行业发展速度远超课程改革进程。为顺应国家指向的“互联网+旅游”产业发展形势,旅游专业院校亟须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要正确认知旅游专业定位、调整教育方向、优化课程结构、结合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创设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深刻领会旅游产业新态势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实质要求,遵循“为产业服务”的教育理念,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1 加大旅游教育改革力度

吉林省政府部门应充分领会国家所提出的政策理念,结合吉林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现状,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统筹全省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制定旅游专业规划,编制旅游教育资金规划,从根本上杜绝旅游人才培养背离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出现,健全完备专业教育结构,提高教育内容科学性、针对性。助推旅游企业同旅游院校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改进当前表层式合作模式,引导企业主动吸纳高质量专业人才,用以满足企业发展所需,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素养。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应协助推进“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专业教育落到实处,将校企融合协作贯穿人才培养始终,以此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此外,也可鼓励旅游企事业单位参与共建旅游专业,旅游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可充分借鉴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建议;旅游院校应组建专业教师团队,聘请从业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参与教学工作,此外,也可多措并举吸引国内外高层次文化旅游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入驻吉林,通过项目合作、智力引进、人员交流等形式引进更多专业型、复合型文化和旅游行业领军人物来校组织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7]。引导旅游专业师生积极参与行业实践,例如,鼓励教师参与省内外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参与学术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实地探访旅游企业,深化学习认知。

4.2 优化现有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模式

吉林省旅游教育应以以下维度为切入点,着力培养高能力、高素养的旅游专业人才。一是拓宽旅游教育发展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顺应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应用型旅游人才。旅游院校应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融合吉林省旅游发展规划,致力于構建彰显自身办学特色的旅游专业,面向社会输出岗位适应力强且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着力建设旅游本科专业,优化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兼具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杜绝各级院校教育目标分层化专业教学现状,以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用以适应变化莫测的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二是加大旅游产业内部人才培养力度,避免教育培训形式僵化,为在职员工创设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发展机遇,借此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从而催生出大批高端旅游从业人员。三是大力发展吉林省旅游产业,政府部门应加大建设投资力度,着力打造旅游强省的教育背景。旅游人才培养不能仅依靠旅游院校的教育指引,而应实现多方协同培养,旅游院校也应着力同国内外院校实现沟通协作,积极拓宽旅游人才培养教育路径,致力于提高专业教育内涵,提升专业人才综合素养。

4.3 规范旅游人才市场建设

人才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价值效用,因而应着力推动吉林省人才市场规范化建设,基于市场化、科学化原则实现人才精准配置。具体实施路径如下: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服务机制。统筹规划信息发布、人才招聘、市场监管、权益保护等人才配置流程,着力创设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市场环境,为专业人才及旅游企业搭建深度沟通的基础平台。二是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创设虚拟人才资源平台,加快吉林省旅游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步伐。梳理分析旅游企业人才需求、人才供给及国家出台的政策信息,以此创设资源信息高度开放的信息化旅游人才市场。三是强化政府监管。政府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对人才市场进行监督把控,对人才市场内部存在的信息不实、资源滞后等危及市场公平竞争氛围的问题漏洞进行查处。巩固加深市场主体的有序竞争意识,引导市场主体遵循市场竞争规律,发挥内在竞争优势,促进旅游企业同人才市场实现互利双赢。从根本上解决优化人才缺失等问题现状,满足吉林省旅游人才需求现状,为吉林省文旅融合提供了人才支撑,助推吉林省旅游业持续向好发展。

5 结语

文旅融合不仅为吉林省旅游产业创设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人才挑战问题。吉林省作为传统资源型省份,若想在新一轮旅游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获得更大优势,就必须紧握文旅融合创设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进程,现今已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有利地位。文旅融合是国家为落实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所提出的有力举措,以此为背景,旅游产业得以迈向深层次、高质量发展进程。就当前吉林省文旅融合现状而言,影响制约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人才供需结构失衡,现有旅游人才未能满足文旅融合背景下所提出的发展要求。以此为基础,必须着力分析吉林省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特征,剖析造成人才供需结构失衡的主要诱因,以此提出各项针对性解决策略,助推吉林旅游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维亚,汤澍,高泽扬.基于产业学院视角的文旅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J].南京开放大学学报,2022(3):51-55.

[2]蒋艳.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对策[J].旅游纵览,2022(8):28-30,34.

[3]王格.文旅融合数字化视域下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策略[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9(3):81-85.

[4]张朝枝,胡婷.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对旅游人才需求特征的影响[J].旅游论坛,2021,14(5):26-33.

[5]王格,赵金霞.文旅融合视角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29(3):55-60.

[6]冉爽,蒋水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重庆市市属高校的调研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5):75-83.

[7]白长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业人才培养——实践需求与理论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36-42.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