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研究
——以麦积山石窟为例

2024-01-26王涛徐丽华

现代英语 2023年15期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模态

王涛 徐丽华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 西安 710018)

旅游文本是具有强烈目的性的综合性文本,主要目的是将旅游风景区的自然风光、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传达给游客,其与文化传播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旅游文本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语境、意义、形式等诸多要素,而不只是单一的语言转换,这些因素也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重要内容。 因此,文章以多模态话语视角为出发点,分析研究麦积山石窟的旅游宣传文本,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天水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文化底蕴,被誉为伏羲的故乡。 天水麦积山石窟是全国四大石窟之一。 特殊的地域位置和大自然的神奇创造,造就了麦积山及其周边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景名胜区。 因此,1982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首批44 个风景名胜区之一。 后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 级景区,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通过知网检索麦积山旅游文本词条发现,学界对麦积山石窟的宣传文本翻译的研究目前依旧较少。 因此,文章以麦积山石窟标识牌和导游词为主要材料,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麦积山石窟旅游文本中的旅游形象与其表达的文化内涵,期望对提升其旅游宣传文本的实际传播效果有所帮助。

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强调不同媒介之间的互动和互补,是一种涉及言语、文本、图像、视频等媒介的研究方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表达和传递也是一个涉及多种模式的过程,因此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始关注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 美国语言学家Harris[1]于20 世纪中叶率先研究了话语分析这一领域,此后国外学者先后提出了不同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2]。 LeVine & Scollon[3]主要研究在教育、社会等不同语境下的多模态化话语分析。 在三大纯理功能理论的基础上奥图尔、克拉申和勒文创立了图像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4]。

国内学者最初认为多模态是指能够传达现实意义的多种编码符号[5],如文本、音乐、图表等。 张德禄[6]认为“多模态话语”是个体多种感觉(听觉、视觉等)的融合,是人体多个感官在接收到刺激源后,对接收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语言、声音、图像等)进行处理之后得出的结果[7]。 随后,研究者利用韩礼德的功能系统语言学将单模态语篇分析方法拓展到多模态分析[8]将语篇分析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其他领域。 模态是指传播的渠道和手段,包括语言、技术、图像、色彩、音乐等符号系统[2]。

综上所述,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学术领域来研究,通过梳理文献得出多以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为切入点对多模态话语进行分析。 文章通过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浅析麦积山石窟的旅游宣传文本。

二、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麦积山石窟旅游文本

(一)文化层面

从文化层面来看,作为文化产品的旅游文本的重要作用是传递信息。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准确地传达景点宣传文本表达的信息,也要留意受众对所接收信息的理解程度以及主观反应。翻译过程中更多采用直译音译、归化异化、增减译法等翻译策略及方法,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区出现,缩小中西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例1:Tianshui(天水)、Maiji Mountain(麦积山)、the Niu'er Hall(牛儿堂)、the Kaihuang, Renshou Period(开皇、仁寿年间)、the Kaiyuan Period(开元年间)、Sakyamuni(释迦牟尼)等典型词汇。

分析:对一些专有名词,直译不充分时,音译更好。 但对不熟悉汉字或汉语拼音的外国游客来说,信息难以接受。 译者必须通过解释或添加更多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信息来传达词汇意义和文化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 例1 可以改译为:Maiji Mountain (Because it looks like a huge wheat straw pile from afar); Niu'er Hall (Named the Heavenly King stood on a magical calf); Sakyamuni (the founder of Buddhism); the Buddhism Nirvana Grotto(涅槃窟named was given 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Sakyamuni's Nirvana); the Kaihuang, Renshou Period(the Sui Dynasty from 581~604); the Kaiyuan Period(the Tang Dynasty from 713 ~741)。 旅游文本翻译应尊重译语文化,不可一味遵循忠实原则而忽视翻译目的和译语文化环境而导致翻译失败。 基于功能目的论,音译可以有效地传递景区的文化。 英文版容易被外国游客理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语境层面

语境,其在语言学中是指语言片段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或者其外部社会环境。 旅游文本可以借助图像和声音来传递信息,突破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和文化交流的限制。 因此,景点应该制作二维码,方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收听语音、观看视频讲解,增加其游玩趣味性,留下深刻印象。 陈述句因其建构陈述与提供信息的言语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旅游文本中。 主要起到了准确传达景点历史文化,陈述的文字信息使游客能够准确地接收信息,也使游玩经历更加丰富。

例2:周围群峰环抱,麦积山一秀崛起,峰奇林秀,四处松竹丛生,山峦叠翠,人称“秦地林泉之冠”。

译文:As a single and distinct peak, Maiji Mountain is reputed as “the first mountain in Qinzhou” because of its green and luxuriant vegetation.

例3:第16 号造像碑浮雕,描绘释迦讲经说法,构图严谨,刻画细腻,人物各具神态,表情自然,非常传神。 壁画中无论是描写从容的马匹、凌空翱翔的仙鹤,或是表现骑马作战,追逐野兽的场面,都善于掌握动势,充满着活力。

译文:The No.16 Stone Sculpture depicted the picture of Sakyamuni's spreading scriptures. The murals in the Maiji Mountain Grottoes are also very vivid and full of energy.

分析:以上导游解说词形式对称,修辞优美,虚实融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但如果逐字翻译成英语,势必干扰外国游客的理解。 他们所关心的是一种现实的感觉,而不是梦境,因此译者应该将其描述为一种符合西方文化观念的语言结构模式。 同时根据受众的接受和认知要求,可以将一些修饰词省略,传达出中文导游词的基本信息部分。 此外,例3 中将壁画内容省译,导游可以在现场指导游客扫码观看视频,播放音乐,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肢体动作,更好地融入语境的同时丰富游客的体验。

(三)内容层面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多模态语篇分析首先要实现源语言信息的完整准确传达,其次要具有可读性。以游客为导向的文本应该尽可能容易理解,景点名称的翻译应该平衡文化异质性和信息。 在传达相关信息的同时,还应保留源语言的文化意义和身份认同[9]。 因此,旅游文本的翻译应在形式上与观众的语言使用习惯一致,并传达历史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增强景区的旅游体验。

例4: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风景区里突出的景点,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是丝绸之路上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以“麦积烟雨”的壮丽景观列居秦州八景之中。

译文:The Maiji Mountain Grottoes is the most famous scenery in the Maiji Mountain Scenic Spot. It is one of the four biggest grottoes in China.and the famous scenic spot on the Silk Road known by all over the world. The grand scenery,named “Maiji's Misty Rain”,is listed as one of the Eight Famous Scenery in Qinzhou.

分析:由于思考方式的差异,英语用直线思考,使用演绎推理。 汉语的思维是螺旋式的,并且使用归纳推理。 而且汉语习惯将重要信息后置,而英语习惯将重要信息前置,导致翻译过程中应该简化非必要信息。 中国丰富的山水古文化使得旅游文本总是引经据典,文化让中国游客加深了他们对旅行之地的印象。 翻译地旅游文本应注重客观描述、连贯推理、明确目的,减少穿插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传递关键信息,加深游客印象。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调整原文的结构,使之符合西方游客的习惯。

(四)表达层面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包括口头和非口头层面。在翻译旅行文本时,传统的正式语言是主要工具,而非语言层面是指在信息技术如此先进的时代,通过非传统因素传达信息的物理和非物理因素。 大多数旅游文字宣传卡使用工具来表达信息,以便全面地传播景点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5:它们(指石胎泥塑佛像)喜怒哀乐神情各异,或抑或扬,或智或愚,栩栩如生。

译文:They have different facial expressions respectively, and are all extremely lifelike.

分析:当游客游览至石窟时,可借助二维码中的视频和音频更好地观赏形态各异的泥塑。 现代科技应用于旅游文本中辅助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传递信息,加深游客印象。

三、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中国与世界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交流更加密切。 中国是一个旅游大国,跨国旅游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让跨文化旅游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旅游翻译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使其他国家的人们能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另一方面,旅游翻译研究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宣传材料的恰当翻译会使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享受中国之旅。

旅游翻译对文化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求专业人士不仅要充分掌握旅游翻译经验的基本原理,还要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方法。 其次,以传统的文本表达为基础,辅助融合感官、听觉和视觉形式及多媒体工具,与时俱进,能够使游客了解历史和景点的深层文化内涵,丰富游客的旅游行程。

文章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浅要分析了麦积山石窟的旅游文本译文,意在探究多模态形式下旅游文本翻译的优点,并讨论该翻译文本的可改进之处,以期帮助完善旅游宣传文本,助力麦积山石窟的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麦积山石窟模态
油画《麦积山》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晒经石、麦积山石窟
夜宿石窟
麦积山
夜宿石窟
麦积山石窟第123窟造像服饰研究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