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兵团第七师产业发展探析

2024-01-22孙玉莲庄桂芳于子棋刘卿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产业振兴合作社

孙玉莲 庄桂芳 于子棋 刘卿

[摘要]乡村振兴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产业不仅是职工增收的现实基础,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连队稳定的长效措施。当前,兵团第七师(以下简称第七师)全产业链发展缓慢、产业集聚效应较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机制不完善、人才匮乏和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等瓶颈,需要进一步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方面着力,推进第七师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兵团第七师;产业振兴;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6—0137—07

[作者简介]孙玉莲,女,第七师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庄桂芳,女,第七师党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科学;于子棋,女,第七师党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刘卿,女,第七师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社会科学。

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对“三农”工作的总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环,产业兴,百业兴。只有实现产业振兴,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第七師产业发展现状

第七师产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产业整体增速明显

近年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七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总量逐年呈上升态势(如图1)。以2022年为例,七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6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0.2亿元,增长10.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9.3亿元,增长10.6%,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44.7亿元,增长2.1%;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4.6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1.1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38∶35。1

(二)一产发展稳定,占比较高

农业是第七师支柱产业。近年来,七师在保证粮食安全基础上,积极探索“棉花+小麦+(大豆、白菜、萝卜、油菜、青贮、鲜食玉米等)种植模式,提升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提高职工收益。同时对低产低效果园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对畜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证了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一产整体发展比较稳定,在产业布局中占比达35%1(图2)。

(三)二产呈增长趋势,产业板块初步形成

七师在产业发展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其中工业增速明显,产业板块初步形成。2022年七师工业增加值4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2。调研中了解到,七师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精细化工产业、重油深加工产业、能源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等五大产业板块。202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7亿元,增长15.6%。其中:工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16.5%,占七师比重49.4%;工业总产值101.5亿元,增长44.6%,占七师比重45.3%,对七师工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四)三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主要内容。2022年七师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呈上升趋势。其中交通运输业增长17.9%、对服务业贡献率40.8%3(图4)。随着七师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和以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为主的新兴服务业产业体系逐步完善。2022年七师旅游业实现旅游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14.6%4。

二、第七师产业振兴的制约瓶颈及原因分析

(一)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压力大,全产业链发展缓慢

1.一产结构单一、后延链条不长。第七师一直是棉花种植为主的农业大师。各团场一产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且种植结构比较单一。近几年虽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但受地理环境、经济效益及市场因素影响,各团种植结构变化不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甜菜、西红柿等农产品的种植占比不高。原因主要是经济效益不高、产品销路不畅。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玉米平均收益与棉花相比低260—400元/亩。小麦利润加上200元/亩的国家补贴后,差距不大,但也略低于棉花种植收益。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多为自产自销。番茄、甜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不稳定,种植态度主要取决于市场行情。另外,产业后延也不充分。目前七师在体现农产品效益最大化的深度开发、加工制作以及生产环节领域比较薄弱,农副产品销售更多还是停留在初级产品层次上。现有的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多是停留在对初始产品的简易包装或简单粗加工层面上,缺乏有技术含量的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比如:第七师2022年一产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1.75∶11,距离兵团2.5∶1的比例还有一定差距。

2.二产层次不高,经济带动引领力不强。二产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引领者,是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力量。目前七师工业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普遍存在缺少主导产业支撑、现有产业发展阶段较低、产业链延伸不足、产业效益不明显的现象。近年来七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招商效果。但是大多引进项目连接两头不紧密,对当地经济尤其是农业产业拉动能力不足,不能起到龙头带领作用。突出表现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加工转化率较低,导致农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例如2022年兵团三次产业结构为21.2∶39.8∶39.02,而第七师三次产业结构为35∶38∶27。从产业结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一产比重偏高,二、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贡献度不够突出。另外,当前很多团场还存在二产的产业科技赋能较弱,“链主”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3.三产发育不足,产业融合层次较低。第三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七师团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房地产、商贸物流等传统领域,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教育培训、健康养老、便民服务等仍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市场化进程缓慢。人口规模和聚集效益还未形成。七师城区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仍居主导地位,尚未形成档次品质较高、配套服务较好的核心商圈和商业综合体,城市活力还没有完全释放。虽然团场陆续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技术服务、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农旅(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农电融合(农业+电商)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其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够充分,融合层次也较低,规模和影响力都比较小,拉动当地整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还较弱。

(二)产业集中度不够,集聚效应较低

七师产业普遍存在着集中度偏低、集聚效应不显著、集群发育不足等问题。虽然近几年成立的胡杨河经济开发区和天北经开区集聚了不少的企业入驻。但实际上多是从地理位置上实现了不同产业由分散到集聚的转变,园区内、园区间仍缺乏基于产业链的实质性联系与合作,资源集聚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产业集群;而且园区在承接产业发展上存在着趋同现象,产业层次低、管理较弱,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机制不完善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工合作社已经成为团场农业转型、连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逐渐成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切入点和促进产业振兴、职工群眾增收的新途径。当前七师农工合作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机制不健全,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近几年农工合作社的数量虽然呈增长态势,普遍机制不健全,运行不够规范。有关部门在农工合作社管理上缺乏有效监管手段。主要是合作社注册登记门槛低、手续简便,且不进行验资、考察,造成注册登记数量虽多,但实际运营和服务农户发展,真正发挥合作社功能的不多。[1]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最少的只有一个人)、经营项目繁杂、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等特点。“僵尸社”(只挂名字没有具体运作)和“空壳社”(只有架子没有内容的)依然存在。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呈现“多、杂、小、弱”的特点。在实际运营中,由于牵头人能力以及职工入社意愿等原因,导致很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比较松散,责、权、利不明晰。多数合作社对社员行为缺乏约束力,存在社员随意退社现象。

2.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目前,七师农工合作社种类基本分为种养业,农机业和其他,其中超过80%的农工合作社都是以种养业为主,农机合作社占比10%左右。在这些合作社中,种、养业基本都是从事初级农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业务类型相同或相似,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在市场经营方面,更多地体现在市场主体意识强,但开拓市场能力不足,尤其是特色产品的品牌意识和质量维护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服务层次低,合作功能不明显。目前农工合作社中大多是顺应形势而仓促注册的,还有的是跟风注册,合作功能大多不够明显。多数合作社只停留在团购农资,统一销售,技术咨询等方面,缺乏拓展合作业务的能力。比如有的合作社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团购农资,稍微加价卖给社员。差价收益一部分作为年底给社员的分红,一部分留作合作社的运转管理费。甚至有的合作社只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抱团”,没有其他的共同合作业务,不能充分发挥合作功能。以社员出资为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成员的出资通常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以成员出资作为组织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明确组织对外承担债务责任的信用担保基础。目前七师合作社社员入社虽然缴纳了入社保证金,但多数是象征性的缴纳1000—2000元/户,大部分农工合作社没有实际运营这部分资金,甚至有的农工合作社社员连基本的入社保证金都没有缴纳,只是挂个名字而已。

4.农工合作社缺乏凝聚力,社员共同发展信心不足。多数农工合作社社员入社动机简单,主要是为了以较低的价格团购农业生产资料或者是抱团销售农产品。但是由于农资的质量和标准缺乏权威技术鉴定、社员对合作社信任度不够等原因,购农资时难免会产生分歧和怨言。在销售农产品时也表现出只能共赢,存在共担风险意识不足的现象。问卷显示,87.3%的职工因为收益不能保证而不愿意加入合作社(如图5)。尤其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的时候,社员思想行为波动比较明显,缺乏凝聚力。另外,社员之间以及社员与合作社领头人之间信任度不够,对合作社的发展缺乏热情和参与度,共同发展的信心不足,多数农工合作社缺乏长远发展规划。

(四)带动产业振兴的人才力量不足

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团场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

1.人才机制不完善,人才总量不足。七师在人才机制完善和人才政策的开发上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人才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合理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七师团场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较低,缺乏技能型和实用性人才以及具有基层管理能力和带领职工致富的市场能力人才。尤其是能引领团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领军人才严重短缺。引进的多数人才集中在院校、机关部门、事业单位等地方,偏远团场和基层连队人才明显不足。连队“两委”中,科技创新型、产业发展型、市场开拓型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职工多元增收、连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人才开发政策相对滞后,缺乏引人、留人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团场环境及经济发展无法承载新进大学生和年轻人发展的需要,导致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一些青年人才,尤其是考学等方式出去的本土青年人才不愿意回团场,更不想回连队下基层。留在各团场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老职工和内地农村引进的新职工,这种状况导致连队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不仅缺乏内在发展动力,而且缺乏发展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2]有些团场连队还存在着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结构偏低、带领连队发展能力不足等现象,制约了连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政务环境与市场主体期盼仍有较大差距。一是政府服务效率仍有待提高,办事流程尚需规范,“主动”靠前服务意识仍需加强,市场意识不足,政府与市场角色错位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二是涉企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还需完善,城市人文和法治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七师胡杨河市的政府诚信建设还需完善,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服务性行政执法机制,健全商事纠纷机制等仍处于探案阶段。作为年轻城市,胡杨河市的城市人文环境建设还需加大,辐射带动能力还未充分激发。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教育、醫疗、养老、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年轻城市活力还未充分体现。

(六)与产业振兴相关的要素资源承载力有限

水、电、土地等资源要素有限,也影响着产业的振兴。一是目前团场各连队耕地承载力基本已经饱和,土地资源使用有限。一方面是收益空间的饱和。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棉花、小麦等作物产量上升空间不大(棉花均产已达450公斤/亩左右,小麦亩产最高已接近700公斤)。产量再提高的上升空间不大。另一方面是与职均五十亩身份地匹配度的饱和。现在许多连队存在耕地不够分的情况,只能是以退老补新的方式吸收新职工,而且建设用地的使用活力还未充分释放出来。二是水资源瓶颈问题凸显。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推进,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目前,七师团连饮水水资源保证率为97%,而现有的集中供水工程用户满意度为91%。近十年第七师河道年均来水6.3亿立方米,距离正常需水量为6.6亿立方米,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电力供给亟需加强。七师年发电量与用电量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影响了作为七师重要产业承载平台的天北经开区和胡杨河经开区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充分发挥。

三、加快七师产业振兴的思考

(一)加快全产业链建设,挖掘产业振兴潜力

1.打造新型经营模式,加快全产业链建设。要树立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活的产业理念,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以“龙头企业+”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通过社企合作,积极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农工”等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利益联结,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可以扶持引进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龙头企业引领农副产品向工业化转化,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推进全产业链延伸。比如:奎东农场党委调优3个农业连队产业结构,通过突出抓产业发展,以“党建+经济+产业+合作社+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团场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多措并举,推动了团场产业的快速发展。

2.树立品牌意识,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加工的精度、深度,争取把能够带动职工群众长期稳定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做成知名品牌,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比如兵团第十师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一粒瓜子带动一方经济”,建成了种子研发、种植、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闯出自己的知名瓜子品牌市场。七师也可以参照这种模式,依托本地优质棉花资源,聚焦棉纺织业等重点产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棉花带动的纺织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能够带动就业,还可以推动餐饮、医疗、卫生、物流等三产的发展。七师各团场要提升棉花品质,打造稳定的棉花种植基地。同时结合当地状况和市场需求扩大规模,以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为重点,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整、产品质量过硬、联农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农业全产业链。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融为一体,以此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产业振兴活力

1.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合作社建立、发展的全过程全方面。推动在具备条件的农工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由党组织主导合作社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能动性,带动合作社发挥合作优势,走党建引领、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共同富裕的振兴之路。比如:针对种粮收益低的问题,七师在一二五团十四连探索“豆+草+畜”的种养结合模式,通过党支部带领50名职工集资650万元创办农合聚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并由合作社在本连队及周边连队流转3000余亩土地种植小麦,麦后复播青杵或大豆,将麦草做饲料,种豆改土壤和牛类作肥料有机结合起来,从单一种植小麦到麦+豆使土地综合效益从每亩600多元提高到1250元,相当于每亩450公斤价格7.5元/公斤的种棉效益,几乎和种棉效益持平。同时,养牛又为社员带来额外的畜牧养殖收入,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种粮积极性。

2.从政策上对农工合作社加以引导和扶持。七师推动农工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扶持。一是在注册登记、服务指导、运营发展等方面加强管理。二是加强规划引导,加大对农工合作社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农工合作社的生产条件,切实维护合作社的合法利益。三是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要加强对农工合作社在用地政策、用地审批程序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在资金和金融政策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拓宽农工合作社的融资渠道。

3.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农工合作社高质量提升。七师要以解决农工合作社存在的“小、散、杂、弱”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加速职工小户经营向现代新型经营主体转型,走创新、绿色、特色发展之路,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农工合作社高质量提升。鼓励农工合作社加大开放办社力度,强化与本领域、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化的农业服务公司等合作,逐步提高农工合作社订单生产、订单服务的业务比例,[3]延伸产业链,增强农工合作社的带动能力和辐射功能。比如一三〇团九连裕农合作社与一二八团二连前鑫合作社都是由连队党支部牵头、“两委”领办,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工厂+职工”的模式,与七师农发集团合作,租赁棉花加工生产线,实现了由卖籽棉向卖皮棉的转变,为发展连队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推动农业转型,形成产业振兴动力

积极推动农业向休闲农业与文旅综合农业转型,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和文化产业。以“军垦文化之乡”为主题,全力支持胡杨河市打造水韵之城、园林之城、健康之城文化品牌,围绕“一团一品”打造区域文化特色,重点推进田园小镇、百葡庄园、西风古道等项目建设。支持胡杨绿洲文旅产业园、龙虾美食文化产业园建设,积极构建兵地智慧旅游一体化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景区联运,完善兵地旅游发展,互利共赢。同时以生态化的乡村环境为导向,推动农业向休闲农业与文旅综合农业转型。一方面持续进行“七彩奎东”、风筝文化、“戈壁母亲”等一批文化旅游艺术节日的开展,提升七师及各团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加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各团场可结合本地优势,打造一批诸如一三〇团九连“80后回忆”、一二三团九连“红柳公路”、一二六团十连冬季“雾凇”、奎屯河跌水瀑布等人文自然景观,吸引更多的人到七师团场、连队旅游观光。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康养农业,包括田园综合体、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等。引导职工发展庭院经济,开办兼具观赏、采摘、娱乐、休闲、饮食综合功能的农家庭院。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等资源,创办观光采摘园、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最终形成农业产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等一体化发展。

(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振兴竞争力

1.发展特色林果业,补齐产业短板。特色林果产业是目前第七师的短板。七师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种类。一方面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补齐林果业在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发展特色林果业,坚持质量、绿色、生态的林果发展理念,培育优质果种,规范栽培模式,同时坚持林果业从种植向贮藏、加工、包装、运输和管理销售等方面转化,充分发挥出林果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比如:一三一团九连党支部认准形势,清晰定位,充分利用城区近郊交通便利的优势,鼓励、引导职工走特色种植之路。其中榛子的种植从2019年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亩,产品也开始往榛子油、榛子仁、榛子碎、榛子酱等方面的深加工发展。

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从增产向提质转变。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正确处理粮食安全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挥本地优势,坚持按照区域化布局、特色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坚定不移、全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同时积极探索“一连一品”“几连一品”或“一团一品”工作,目的是形成规模优势和团场特色。例如一二三团可将重点放在生猪养殖上;一二九团可以重点发展辣椒种植,一三一团可以利用临近城市的地域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农产品采摘和农家乐等。同时结合七师地域气候特点和市场、种植技术、规模效益及产业链延伸等因素,推动农产品种植向特色、绿色、标准品牌等转型。树立从增产向提质转变的鲜明导向,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

(五)大力集聚人才,增强产业振兴能力

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七师产业振兴需要集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团场实用人才队伍作为支撑。

1.拓宽人才渠道,既要“引人”又要“育人”。拓宽引人和育人渠道。一是要积极主动“引人”。就是有意识地吸引疆内外高学历人才或有志到团场创新创业的青年创业者、企业家等,借助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激活基层团场的发展新动能;二是要注重“育人”。就是积极培育和留住本土人才。比如将团场需要的人才与高校知识资源和科技力量相结合,借助高校培训平台的智力支持,培养留得住的高质量人才。尤其要重视培育在基层团场连队能带领职工致富的本土化人才。三是要从创业帮扶、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税收减免、子女教育、技能培训、政治待遇等方面吸引团场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回归团场。充分激发他们的兵团情结,使其成为引领乡村振興的新力量。

2.创新人才体制、完善人才政策。一是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强化各级党组织在推进人才制度创新上的主导作用,对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激励和评价等方面体制机制进行优化,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活起来。二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放宽人才选拔渠道,建立和完善公开荐才制度。在公开推荐上坚持能力导向,打破身份和体制界限,突出群众性和广泛性,大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选拔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三是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和激励、晋升机制,为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支撑。同时营建良好人才环境,做到“扶智”又“扶志”“留人”又“留心”。

(六)培育“互联网+”电商,汇起产业振兴合力

电子商务的特性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和当地特色产业连接更加紧密。这种新的电商模式能大大地推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对打造当地知名品牌、吸纳剩余劳动力及推进工业化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各团场要加快“互联网+”电商产业的培育。一方面着力于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生态,集中搭建平台,搞好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相关支持。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对职工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引导,打造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鼓励职工个人、单位、合作社等进行电商创业,积极协助解决电商直播的技术、场地资金等问题,力争形成完整电商产业链,以电商销售带动物流、仓储等相关服务业,促进三产发展。

(七)优化营商环境,增加产业振兴引力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干预,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完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开放,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营造公平、务实、透明的高效政务环境。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合法经营的保护力度。优化顶层设计,保障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及在市场准入和退出、获得资源要素、享受优惠政策、接受行政监管等方面平等待遇,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务诚信是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七师要加强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设,严查损害市场公平交易、危害企业利益等政务失信行为,为七师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结语

产业振兴目前仍然是七师推进乡村振兴的短板。七师要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客观看待自身产业中的优势和不足,在稳粮仓、防返贫基础上,聚焦七师产业振兴的痛点、难点,切实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罗丹.新时期合作社对长安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影响[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2(3):67-69.

[2]李渊,赵康.乡村振兴 人才是关键[J].河北农机,2023(13):12.

[3]苑鹏.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1(4):38-39.

责任编辑:彭银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兵团维稳戍边智库项目课题“兵团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瓶颈和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2BTZK16)阶段性研究成果。

1第七师胡杨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第七师调查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第七师胡杨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第七师调查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第七师胡杨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第七师调查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第七师胡杨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第七师调查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第七师胡杨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第七师调查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第七师胡杨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第七师调查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第七师胡杨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第七师调查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猜你喜欢

产业振兴合作社
关于远安县乡村产业振兴的调查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论如何促进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振兴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产业振兴
关于新型农业营销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贱利抑或高利:抗战时期川省农村合作贷款利率研究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