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研究综述

2024-01-20朱权辉魏志奇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主动精神学者中国共产党

朱权辉,魏志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历史主动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清醒的历史自觉、坚定的历史自信、强烈的责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和精神密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首次将“历史主动精神”提升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高度,并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增强历史主动”作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发力点,突出强调其重要作用[2]1-2。当前,历史主动精神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同时,该命题已从大历史观的视角被纳入“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与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叙事与宏伟蓝图中,成为其中的核心话语和关键表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神力量。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史主动精神研究视角的系统梳理和主要论点的分析总结,提出对后续研究的思考与展望,以期能够推动历史主动精神研究的新发展。

一、学界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视角

党中央提出并高度重视历史主动精神这一科学命题,学界对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也是步步跟进和深化。当前,学界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渐趋形成以下三种研究视角。

(一)唯物史观视角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以唯物史观作为方法论展开对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是当前学界的主要切入点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考察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准则,是理解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从“剧中人”向“剧作者”转化的新视域。有学者从理论传承的角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是对唯物史观主体方面的创新与发展[3]。还有学者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出发,认为历史主动精神厚植于唯物史观之中,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历史规律性与历史选择性、历史开放性与历史实践性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和创新成果[4]。例如,贾英健[5]从实践立场、现实遵循、价值自觉等三方面,深入挖掘历史主动精神在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内涵深蕴及其对唯物史观的原创性贡献。

(二)自我革命视角

从中国共产党勇于开展自我革命的视角出发阐述历史主动精神是当前学界研究的另一视角。对此,学者们围绕“实事求是、不断追求真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跳出历史周期率、勇于开展自我革命”等方面,指出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强大精神力量,勇于开展自我革命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结果和基本前提[6]。还有学者从历史主动精神与自我革命的辩证关系切入,认为党开展自我革命与掌握历史主动在理论基础、根本动力、精神力量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和互动性。一方面,自我革命能使党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赢得历史发展的主动权提供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掌握历史主动能够准确把握所处历史方位、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为开展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战略定力与政治勇气[7]。

(三)时代新人视角

历史主动精神既是党百余年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主要内容。围绕培育时代新人视角,学者们从实现向度、实践路径和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向度,阐述怎样实现以历史主动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系统工程[8];二是从“运用历史方法、树立历史思维、掌握历史经验、认清历史方位、洞察历史大势”等方面入手提出时代新人提升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路径,指出要着力提升新时代青年在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方面的主体精神、担当精神和创造精神[9];三是突出强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对时代新人的价值意义,认为激发新时代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气,是“两个大局”背景下平视世界的骨气,也是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行的底气[10]。

另外,还有部分学者从“大国外交”“精神谱系”“思政教育”“文本研究”“党史党建”等视角开展对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学者们认为,中国共产党积极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11];党百余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精神谱系中不断汲取力量,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实践[12];历史主动精神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要增强历史主动把“大思政课”书写在祖国大地上[13];党的历史决议和二十大报告中内含有党弘扬和践行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轨迹[14];从党史党建角度来看,历史主动精神对于新时代开展党史和文献工作也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15]。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

对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界定是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做好学术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准备。在党和国家权威文献中并没有对“历史主动精神”给出确切的阐释和界定,关于其科学内涵的研究,业界学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精神品质说

把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看作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是当前学界阐释其科学内涵的主要观点,具体界定多围绕“精神”这个内核,并集中体现在“精神品质、精神品格、精神风范、精神面貌、精神风尚、精神状态”等话语中。有学者对此作了总体性阐述,指出历史主动精神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回应人民主体需要和坚持自我革命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品格,是通过社会历史实践活动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自觉的精神状态。例如,侯衍社[16]认为,历史主动精神是历史主体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伟业的一种精神品质,其具体内涵包括尊重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尊重人民的主体精神、清醒自觉的主动精神、未雨绸缪的预见精神和勇毅前行的担当精神。

(二)政党自觉说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其自身发展的政治逻辑,政党自觉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弘扬和践行主动精神的必然结果。当前,把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一个政党在政治、经济、思想理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自主自觉意识,已成为学者们理解其内涵的另一维度。以此观之,业界学者大多围绕“政治自觉、思想自觉、理论自觉、行动自觉”展开论述,并把历史主动精神看作是一种自主意识,体现了一个政党已具备必要的行动自主能力和执政自主地位[17]。王玉棠[18]认为,历史主动精神是一个成熟政党的基本品格和精神标识,体现着一个政党主动承担历史重任、创造历史伟业的自觉意识。还有学者从政党的属性定位出发,认为历史主动精神是一个党对自己的初心使命、执政地位、性质宗旨的清晰认知,是政党政治自信的基本前提和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19]。

(三)探寻“三大规律”说

“三大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总结,当前学者普遍认为历史主动精神蕴含探寻“三大规律”的逻辑必然。对此,有学者认为历史主动精神就是牢牢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适应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进步趋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赢得历史主动[20]。例如,汪亭友等[21]认为,新时代的历史主动精神需要我们洞察历史大势、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另外,还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把历史主动精神理解为历史自信和历史创造,并从纵向的历史长河中、横向的世界发展中、未来的蓝图勾勒中剖析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刻意蕴[22]。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

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一种全新政治话语,它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这是当前学界探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生成逻辑的基本遵循。

(一)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基础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2]16。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基础,业界学者普遍认为其形成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并将其细分为两种观点:一是立足经典著作探寻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渊源。马克思在著作中谈到对法国革命的看法和态度时指出:“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23]在谈到德国小资产阶段的软弱性时指出:“它连表面上的一点历史主动性也丧失了”[24]。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25]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学者们认为历史主动精神具有尊重客观规律、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品质,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革命发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开展民族复兴工作的[26]。

(二)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渊源

关于历史主动精神历史逻辑的研究,学界各有侧重和不同,学者们主要从“历史过程梳理、历史经验总结”和“历史文化沿袭、历史文明传承”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方面,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是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蕴含着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价值,可以在百年党史中深入挖掘历史主动精神形成的历史依据和历史逻辑[27]。另一方面,有学者从历史文化沿袭和文明传承的角度出发,认为历史主动精神借鉴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核和优秀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化和中华五千年文明积累的时代化[28]。孙冲亚等[29]认为“刚健有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等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简言之,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渊源就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以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基因。

(三)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依据

一切理论都是实践基础上的升华与凝练,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有其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近年来,学者们从历史呈现与精神结晶相统一的视角出发,认为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依据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历史实践和伟大成就,是在社会主义运动、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发扬与践行历史主动精神的结果[30]。韩振峰等[31]认为,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百余年来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有学者从“历史决议”的微观视角出发,认为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是党百年来立足实践主动总结历史经验、凝聚历史智慧的结果[32]。概言之,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依据是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历史实践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在社会主义运动、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四、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意蕴

历史主动精神作为党在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全新政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精神密钥和深层动因,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和当代启示。

(一)理论价值: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历史主动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具体形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对此,有学者从价值取向层面出发,认为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价值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33]。例如,洪向华等[34]认为,要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在尊重历史主体、增强历史自觉、运用历史经验、培养历史思维、强化历史担当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还有学者把历史主动精神看作是中国共产党激发无产阶级历史自觉性、增强发展道路自信心、掌握历史发展主动权的精神力量,可以通过弘扬真理的力量掌握精神主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35]。

(二)实践价值:是共产党人的制胜法宝,对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涵养青年担当具有重要价值

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价值,业界学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一是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程和创造的百年辉煌出发,认为历史主动精神是把中国共产党锻造成先锋力量的精神武器,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动能,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法宝[36]。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不仅有利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育提升青少年的历史主体性,增强担当意识;还能从认知层面深化唯物史观素养,从态度层面提升历史自觉,从信念层面构建历史自信,从实践层面培养历史担当,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7]。三是从涵养青年担当的实践价值来看,历史主动精神能够激励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勇担历史责任、勇挑历史重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38]。

(三)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精神动能

学界对历史主动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多围绕政治、经济、民生、精神谱系、理想信念等展开,普遍认为历史主动精神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发展的主动权等方面发挥了自主意识,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精神武器,为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了精神动能,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之路”“赶考之路”“复兴之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时代价值[39]。朱宏强等[40]认为,历史主动精神是支撑人、鼓舞人、凝聚人的主体力量,并从激发人民历史创造者的主体意识、凝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共识、自觉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等方面阐述了历史主动精神之于党和人民的时代价值。

(四)世界价值:在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历史能动性

历史主动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实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学者从理论主动、实践主动、战略主动等方面出发,认为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新篇章[41];部分学者围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出我们要不断增强历史主动,加强对于外部环境的塑造能力,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42];还有学者从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出发,认为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能够打破历史决定论和宿命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外部环境[43]。

五、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弘扬路径

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我们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精神主动。当前,业界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弘扬路径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看,要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

有学者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认为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破解各种难题中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威力,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44]。还有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指出,新时代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还要践行“两个结合”原则,按照时代的新要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积极推进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话语创新[45]。例如,白茂峰等[46]指出,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在践行“两个结合”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二)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看,要注重运用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主动精神本身蕴含着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主动担当历史使命的深刻内涵,我们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要运用历史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对此,有学者从唯物史观视角出发,认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总结历史经验,面向现实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47]。还有学者从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与一般规律出发,认为只有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才能在实践中赢得历史主动[48]。胡庭恺[49]将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问题与青年学生的历史观念对照后指出,青年学生应在坚定历史自信、融入历史发展、把握历史规律中感受和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三)从政党与群众相结合的维度看,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新时代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相统一。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秉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因此,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被激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担当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得以夯实[50]。还有学者从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取向出发指出,需要在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勇于承担历史重任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更好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成为掌握历史发展大势的“掌舵者”[51]。张跃胜等[52]认为,中国共产党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应统筹于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之中,即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与激发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统一起来,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四)从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维度看,要在立足中国立场、顺应世界潮流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学者们非常注重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世界影响和弘扬,并认为中国与世界相结合是发扬和践行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面向。对此,有学者认为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要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准确研判国际形势和时代发展大势,积极主动地对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交往策略作出调整[53]。例如,朱文琦[54]认为,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要坚持将立足中国与面向世界相结合,既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又要放眼世界,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在增强道路自信中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权。持相同观点的学者认为,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要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动向和行进趋势,在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解决共同面对的全球性挑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逐步实现从世界发展潮流的跟随者、参与者向倡议者、引领者的角色转变[55]。

六、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评价

整体而言,当前学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研究的主要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研究者学科背景和研究方法不同,在内涵阐释的深度和研究视角的广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宽和挖掘,与之相关的议题仍有必要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研究特点

从研究的实际成效看,国内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研究内容的覆盖面较为广泛。从研究范围看,现有研究成果广泛涉及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弘扬路径等多个方面,并在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内容、发展历程、基本经验、显著特征等多个方面均有拓展。另外,还有少数学者把历史主动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党的自我革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联系起来进行了研究。

2.研究者具有较为开阔的研究视野。从研究视角看,理论界大多数学者从“唯物史观”“自我革命”“时代新人”等三个主要视角展开研究;也有部分学者从“大国外交”“精神谱系”“思政教育”“文本研究”“党史党建”等视角展开研究,具有较为广泛的研究视角。

3.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从当前研究成果看,学者们除了在研究中使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多学科交叉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外,还尝试引入了哲学与逻辑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理念,以新方法透视之。

4.研究对象涉及广泛,呈现多样化、多学科的研究趋势。针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议题的研究不仅有学界德高望重的资深学者,也有大量中青年教师、学者和在读博士参与其中,且研究者的知识背景呈现多学科样态,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等学科领域,还有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档案学、影视学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予以了关注。

(二)研究局限

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一个新兴议题,在一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研究内容看,现有研究呈现同质化研究趋势。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弘扬路径等传统领域,其成果也主要是对原有论题的再挖掘,而在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内容、发展历程、基本经验、显著特征等方面涉及较少,挖掘不够深入。

2.从研究视角看,在微观和宏观的研究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现有研究基本是从历史主动精神这一命题本身出发,使用阐释其概念内涵与基本理论的传统视角,既缺少将其纳入新时代框架内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党和国家宏观战略视角的研究,也缺少从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具体事件、个人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等微观视角的研究。

3.从研究创新性看,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研究的新论题有待挖掘和创新。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界对历史主动精神科学内涵的研究并未取得较为一致的认知和概念界定,也缺少针对其概念的溯源研究;二是对历史主动精神与历史自觉、历史自信以及政党自觉之间关系阐释的比较研究较少;三是历史主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研究有待开拓;四是针对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是如何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这一重要“历史呈现”研究较为匮乏。

(三)研究展望

总体来说,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历史主动精神”这一重要论断以来,理论界围绕历史主动精神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在内涵阐释的深度方面和研究视角的广度等方面均有待加强,未来强化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可以着重沿着如下几个思路展开:

1.加强溯源研究,即对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内涵进行哲学和历史的溯源研究。一是将“历史主动精神”这一科学命题置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和思想框架内,考察其概念形成的哲学原理和思想源头;二是纳入中国共产党百余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长河中,探究中国共产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动因和历史呈现。另外,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概念解析,还可以尝试从其词组构成角度来进行阐述,即对“历史”“主动”“精神”逐一解读,特别是从对“主动”一词的专门论述中窥探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内涵。

2.加强基础研究,深化旧课题研究,增强新论题挖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强化对历史主动精神基本内容、发展历程、基本经验、显著特征等方面内容的深入研究,不断加强新论题的挖掘,深化对历史主动精神相关议题的思考。例如,加强历史主动精神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研究,深入思考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把历史主动精神与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等重要文本、党史和文献工作、文艺工作者及党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联系起来进行深入挖掘。

3.加强专题研究,深化对历史主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在逻辑关系的专题研究。现有研究成果中,有少数学者将历史主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系起来进行简单阐述,并未做深入的专题研究。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可以将历史主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结合起来做专题研究,分析历史主动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革命精神等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深入挖掘历史主动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研究。

4.加强比较研究,阐明“历史主动”与“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担当”“政党自觉”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当前研究中,“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担当、政党自觉”常以特定的话语形式出现,多用于党和国家的政治阐释和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中,几者之间既存在整体性的内涵交叠,又有自己独特的内涵阐释和语义倾向。但在具体研究论述中,这几者的语义阐释和内涵界定还不够明确,各自所指的核心话语和关键表述尚不清晰,个别存在交叉使用、混淆不清的情况,特别是“历史主动”与“历史自觉”两者之间。而且,这几个概念的源流考究与话语流变如何?这几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5.拓宽微观与宏观研究视野。微观层面,可以尝试从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具体事件和个人视角出发,探究先进个人或优秀共产党员是如何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例如,把历史主动精神与“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相结合,挖掘时代楷模、脱贫攻坚模范、抗疫志愿者等是如何以个人事迹发挥并践行历史主动精神的。宏观层面,可以将历史主动精神纳入新时代框架内,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党和国家宏观战略要求与目标前进方向进行结合研究。也可以尝试从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出发,考察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是如何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例如,开展对“毛泽东的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习近平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习近平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的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等。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学者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以“三原色”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