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海洋渔业数字化转型对策研究*

2024-01-18樊宇薇田辰玲柳存根林忠钦

海峡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船水产品

樊宇薇 田辰玲 柳存根 林忠钦

(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2.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上海 200240)

1 概述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部,海域面积13.6万km2,水深200 m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km2,占全国海洋渔场面积的4.5%,浅海滩涂可利用养殖面积达15万km2[1],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中包括鱼类、虾蟹、贝类、藻类、海参等多种海产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对各行各业产生的影响,数字技术正渗透福建省海洋经济的各个领域。数字赋能海洋渔业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海洋资源利用,有效优化渔业生产和管理流程,同时也能够实现对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有效监管。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福建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2 福建省海洋渔业数字化发展现状

2.1 福建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作业渔场主要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台湾浅滩等区域,渔业资源丰富。2010年以来,福建省渔业总产值稳步提高(图1)。2022年,全省渔业产值1675.4亿元,保持全国前列(图2)。从细分产业来看,海水养殖产值占比最高,为63.7%,其次是海洋捕捞、淡水养殖、远洋渔业和淡水捕捞。作为我国水产业重点发展地区之一,福建省在水产养殖领域也一直处于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列。据农村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福建省水产养殖面积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势头,到2021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增长至2507 km2。从水产养殖面积构成来看,2021年福建省海水养殖面积远超淡水养殖面积,占总面积的65.7%(图3)。从产量来看,福建省水产养殖总产量持续提升,2022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862.4万t,大黄鱼、鲍鱼、牡蛎、江蓠、海带、河鲀等养殖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水养殖产量548.9万t,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福建省海水养殖结构经数次调整,逐步形成了多品种、高效益养殖的新格局[2]。其中,以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城市的海产品贸易最为活跃,福州烤鳗、宁德大黄鱼、福清对虾、霞浦海参等特色水产品加工区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已形成藻类、鱼糜制品2个百亿市场和11个年加工产值2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县,海水养殖已成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图1 2010—2022年福建省各年度渔业总产值

图2 2022年全国渔业产值前10省份

图3 2021年福建省水产养殖产量

2.2 福建省海洋渔业数字化应用现状

当今,数字化渗透各个领域,数字赋能无处不在,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作为数字经济大省,福建省积极推动海洋渔业数字化发展,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渔业深度融合,以智能管理、智能捕捞、智能预警、智能决策作为增收降本手段[3],提升水产养殖、水产品流通、渔业渔政管理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促进渔业提质增效、渔民持续增收。

2.2.1 水产养殖数字化

在养殖生产方面,福建省部分养殖平台通过搭载各类智能养殖系统及检测系统等现代化渔业生产设备,实现了实时水质监测、智能控制、智能投喂等渔业生产功能。在养殖尾水治理方面,福建省建设了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水产养殖入海排放口开展业务化监测和监管。目前,全省37家规模以上海水养殖主体和213家规模以上淡水养殖主体全部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2.2.2 水产品流通数字化

福建省建立了“一品一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通过扫描商品外包装的二维码即可获得相应的生产单位、产品名称、规格、批次等商品基础信息和质检信息(质检报告)等多维度信息[4],有效发挥了数据驱动作用,帮助企业、消费者、监管人员了解并掌握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目前,全省4000多家养殖主体全部纳入系统监管,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99.7%,已连续16年保持97%以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2.3 渔业渔政管理数字化

渔业渔政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对“人、船、港”的精准化、信息化管理。一方面,福建省为1.3万艘海洋渔船配备了固定式北斗示位仪(定位终端),创新研发了渔船“插卡式AIS”(防碰撞设备),全省6000多艘大中型渔船实现“插卡式AIS”设备全覆盖,并依托公众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将渔船信息接入海洋与渔业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省市县应急指挥中心、数据中心、卫星和渔船的实时连接。另一方面,福建省建成了渔船动态监控管理系统和福建省渔港视频监控系统,整合汇聚全省沿海的“人、船、港”信息,形成“一张网”,渔港部署的5G高清摄像头与渔船数据库连接,基于影像智能识别船舶类型、是否在册等信息,实现渔船渔港动态监控和管理,并在渔业防台风、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福建省海洋渔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3.1 优势

3.1.1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为渔业数字化提供政策保障

近年来,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先后制定《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福建省“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福建省“十四五”渔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等,积极推动海洋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海洋经济。此外,福建省发挥自贸区和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支持海洋企业和机构开展数字化转型,鼓励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和创新,推进海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海洋产业中的应用,促进海洋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2年,福建省数字经济规模2.6万亿元,占GDP比重近5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位列全国第三[5],数字经济带动福建各产业飞速发展。

3.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渔业数字化提供基础支撑

数字福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福建省一直走在全国数字化发展的前列。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目前福建省已建成的5G基站达7.1万个,实现所有乡镇和74%以上行政村5G网络覆盖[5],数字底座不断夯实。数据资源方面,福建大数据交易所上线了福建大数据交易平台,实现了确权、登记、结算、交易、撮合、流通等支撑数据场内交易功能,为福建省建设数据要素流通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20多年来,福建省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不断完善,出台实施了《福建省海洋观测网规划(2021—2025年)》。目前,137套海洋观测系统在位运行,近岸海洋预报分辨率提升至500 m,已形成“空—天—岸—海—潜”一体化的立体观测网,总体规模、精细化水平、智能化水平等处于国内领先。此外,北斗、宽带卫星等国产卫星系统得到应用,实施了渔船“宽带入海”工程,在全省大中型海洋渔船中推广应用高通量卫星终端。目前,已在省内5000余艘大中型海洋渔船上安装高通量卫星终端,实现岸上指令直达海上,破解了海上通信不便、岸—海互联互通的短板。

3.2 存在的不足

3.2.1 渔业数据汇聚共享体系尚未形成

福建省渔业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渔业、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气象等部门间缺少共享机制和政策,海洋观测设施共建共享程度不高,许多数据库只是限于本部门、本单位使用,利用效率低,且容易出现数据重复建设的情况[6]。此外,现有的数据标准不一致,技术规范不统一,存在“数据孤岛”“数据烟囱”现象,无法实现渔业数据资源的充分汇聚和高效利用。目前,国家关于海洋数据管理利用、安全规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尚不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等存在一定风险,容易产生数据侵权、滥用、误用等问题,这也制约着渔业数据汇聚共享体系的形成。

3.2.2 渔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不足

渔业数字化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的驱动,福建省目前投入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数字化技术较少,大多数渔业生产装备未实现数字化转型[7],渔业数字化的应用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例如,福建省大多数大水面经营者重养殖轻设备,养殖和管理更多依靠观察和经验判断,缺少对水质和鱼群健康状况等相关的信息数据监测,渔业养殖环境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不足[8]。此外,海洋渔业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薄弱,加之渔业集约化程度低,以各自经营为主,导致渔业数字化建设开展困难。

4 福建省海洋渔业数字化转型对策建议

4.1 加强政策引导

围绕数字中国、海洋强国、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各市县级海洋渔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包括数字化技术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领域、渔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渔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渔业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创新等方面。此外,建议落实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渔业融合发展有关政策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调动远洋渔业、海水养殖、渔政执法、渔船渔港、休闲渔业等相关单位或机构的积极性,推动海洋渔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4.2 推广渔业数字化应用典型案例

积极落实《福建省“十四五”渔业发展专项规划》“智慧渔业”的发展目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渔业融合发展,将物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水产养殖、加工、冷链物流等渔业生产过程中[9]。一方面,加强对海洋信息产业的支持,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智慧海洋”建设当中,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另一方面,引导渔业经营主体采纳数字化应用场景[10],培育数字化渔业龙头企业,不断探索“N个”渔业数字化示范应用场景,以典型示范推动渔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化与海洋渔业的融合发展。

4.3 推动水产品贸易数字化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信息,对市场信息进行监测和分类整理[11]。在渔业品牌建设方面,通过线上渠道增加品牌内涵的曝光度,引导消费者了解水产品流通各环节,提高品牌效益。支持发展“渔业网红”、渔业直播基地等产业生态,加强产销对接和品牌建设,实现渔业养殖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创造更大增值增效增收空间[9]。在电子贸易方面,依托现有的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连江宏东水产品交易市场、厦门国际水产品交易平台等,打造福建省水产品电子信息平台,利用电子平台收集原料、生产、销售环节的数据,实时提供水产品供需情况和交易信息,减少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7],推动水产品贸易的数字化发展。

4.4 推进渔业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面向渔业主管部门、海洋与渔业执法部门、涉海涉渔企业、公众等群体,依托现有的渔业数据库、渔业管理平台、海洋灾害实时监测平台等,推进福建省渔业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汇聚渔船管理、海洋观测、安全生产、水产品流通、海上执法等信息资源,形成覆盖省、市、县、乡的海洋渔业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促进海洋渔业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释放“数字红利”[10]。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全流程数据收集、实时分析、智慧服务方案的数字化管理。在养殖端,实现养殖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鱼类病害监测预警等,推动传统渔业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转变[7];在水产品流通过程中,实现从渔业资源投入产品流通各环节的追踪溯源,保证水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在渔船管理方面,实现渔船进出港实时自动记录、渔船在港数量实时自动统计、渔港渔船流量实时自动计算等功能[3],保障渔船航行畅通。

猜你喜欢

海洋渔业渔船水产品
渔船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千舟竞发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变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内容价值的海洋渔业生产管理视频数据压缩方法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渔船惊魂
《海洋渔业》荣获第一届中国水产学会期刊集群(联盟)优秀期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