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研究

2024-01-11张珊姗

福建茶叶 2023年3期
关键词:茶盘雪水红楼梦

张珊姗

(信阳农林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100)

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流传最为长久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人民生活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俗语中将茶列为与“米”、“盐”同等重要的生活必备品,由此可见茶文化渗透到了人民生活之中。《红楼梦》中有大量对于贵族饮茶的描写,以此来表现古代贵族的闲情雅致。茶文化在《红楼梦》的大部分章节都有提及,从饮茶的礼仪习俗,到品茶的感受过程,作者将茶文化融入到了整部作品之中,也体现了对古代茶文化的推崇。

1 《红楼梦》中的茶名称翻译

1.1 暹罗茶

暹罗茶在《红楼梦》中出现次数不是非常多,此茶是凤姐赠送宝玉、宝钗、黛玉三人的,其中黛玉对暹罗茶更加偏爱。暹罗是古代的泰国地区,也是产茶丰盛的地区,暹罗茶受到东南亚国家的一致喜爱。据药典记载,暹罗茶能够调理脾胃虚寒等问题,适量服用可以改善脾胃疾病。在《红楼梦》二十五回中出现了暹罗茶一次,从暹罗茶的炒茶过程到泡茶饮用都被详细描写。译者将暹罗茶翻译成自暹罗进贡的茶叶,这种直译可以让读者对茶叶品种有更直面的理解。

1.2 千红一窟

从字面上看,千红一窟可以拆解为两个层面。第一,千红一窟的茶叶原产地在遣香洞,由于采摘及保存方式复杂,因此价格昂贵。第二,从《红楼梦》的内容上看,贾府中的女性角色构成了本书的主要情节,千红也可以泛指女性角色;而一窟音似一哭,则是对其中女性角色无法逃脱的悲剧结尾作出最好暗示。在《红楼梦》前几回就出现的千红一窟贯穿着这个故事的情节,有衬托、暗示主题之意。关于千红一窟的翻译有几个同的版本。一是按照字面意思对千红和窟两字逐词翻译:山洞中的千朵红花,这种比喻手法会给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虽然能够引发读者的更多思考,但对流畅阅读起到阻碍作用。二是根据《红楼梦》的主旨来改写翻译词汇,引申为女性的眼泪之意,这种改写能够更好地概括写作中心,对读者予以启发。

1.3 老君眉

老君眉出现在《红楼梦》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妙玉利用老君眉来维系与贾母的情谊。贾母的肠胃时常出现问题,而妙玉知道老君眉有消食解腻的功效,因此在贾母进食后为她呈上老君眉,以此来得到贾母的青睐。妙玉对茶文化颇有研究,懂得各种茶叶的功效,还能因地制宜地使用茶叶来帮助贾母,可见妙玉细腻的心思。清朝人们把老君眉称作寿眉,是对其延年益寿功效的一种概括,因此为年长者呈递老君眉同样可以带来长寿的心理暗示。老君眉的翻译各有千秋,有人将老君眉翻译成老者的眉毛,有人将老君眉翻译成家主的眉毛。两种翻译都可以看出译者将老君眉等同于长辈所饮用的茶品。而在《红楼梦》贾府里面,能够担当这个角色的长辈便是贾母,因此老君眉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贾母的出现。

1.4 普洱茶

普洱茶是中国最具盛名的一种茶叶,以云南种植为主,《千金方》中也有关于普洱茶药用的记载。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吃面后噎食,就是服用了普洱茶有所缓解。除了健脾消食的功能,普洱茶还能解酒、抑制食欲,对肝起到保护作用。女儿茶是书中普洱茶的别称,为了解释女儿茶的含义,部分译者会将其翻译为“草药茶”,意为能够治疗疾病的茶叶,这种翻译能够对应故事情节,让读者不会跳脱到情节之外。反观将普洱茶直译的读本,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会跳脱出来考虑为什么是“女儿茶”,非常影响阅读体验感。

2 《红楼梦》中的茶具翻译

2.1 小茶盘与盖碗

《红楼梦》中大观园宴请众宾客的描写中,黛玉就使用了盖碗上前斟茶,而译者对盖碗的翻译不尽相同,从覆盖住的茶杯或者茶碗两个角度进行翻译。茶文化中盖碗的功能就是冲泡茶叶、防止洒漏等。茶碗的翻译不能体现出盖碗的茶杯性能,对读者的理解有影响。而覆盖住的茶杯则能完整的体现出盖碗的功能,也能展现黛玉斟茶细节的描写,进而反映出她的一丝不苟的个性。在《红楼梦》中小茶盘的变化并不大,贾府的饮茶区域相对固定,小茶盘的选择就是根据地点来定,因此将小茶盘翻译为装载茶具的容器更加符合茶文化的特点。

2.2 填漆茶盘与小盖钟

在《红楼梦》的关键情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提及了关于填漆茶盘、小盖钟的问题。根据古典记载,填漆茶盘是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古法技术,在烧制的茶盘上填充漆画,以此来表现茶盘主人的经济能力以及贵族地位。填漆茶盘象征着对品茶者地位的认可与尊重,因此当黛玉用填漆茶盘敬茶时,就表现出荣国府的贵族地位。如果将填漆茶盘直译为涂漆的容器,就会缺少填漆工艺所代表的身份象征意义,也让情节过度不自然。而将填漆茶盘翻译为内嵌的烤漆茶盘,就能很好的囊括复杂的工艺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对情节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小盖钟是茶文化中的辅助工具,重点在与对工具的用途的表达。在翻译盖钟的功能时加上“small”来形容工具的功效,可以让读者直接分清楚不同茶具的作用,让阅读更加简便。

2.3 茶筅

在第二十二回书中,元妃将一柄茶筅作为灯谜的奖励,贾府二人将这柄茶筅赢入手中,可见古代茶具的超高价值。作为天下最为尊贵的阶级会将茶具作为赏赐,可见皇宫中对茶文化也是十分推崇的。茶筅是由竹子打磨而成的扫茶工具,可以起到清洁茶壶、分散茶叶的作用。优质的茶筅需要经过数道工序制成,价值不菲。对于茶筅的翻译,有几种说法:有人将其功能作为翻译内容,认为它“for cleaning”;有人将其使用动作当作翻译内容,认为它可以“whisk”;有人将其形状当成翻译内容,认为它形似“broom”。不同的翻译都有其长处,但选择用whisk来表现其使用方法更与事实接近,便于读者想象。

3 《红楼梦》中的茶水翻译

3.1 经年的雨水

《红楼梦》中有一回专门讲述了妙玉用经年雨水为贾母泡茶的故事。妙玉向贾母献茶,贾母一向对泡茶有很深的讲究,问了妙玉是用何水泡茶后半信半疑地品尝了经年的雨水所泡的茶叶味道,却在品尝后对其大为称赞,并且邀请了姥姥共同体验。一种翻译方式为“last year’s rain”,这种直抒胸臆,表明了经年雨水的来历以及储存时长,对理解有所帮助。还有一种更隐约的翻译方式,翻译为“储存过的雨水”,这种翻译则没有明确表明雨水的经历,对读者来说很难体会经年雨水的含义,也就不能了解茶文化中雨水泡茶的习俗。

3.2 无根的雪水

茶圣认为优质的茶叶需要配以上等的饮用水,才能发挥茶叶最原始的清香。贾府三人饮茶之水多来自于妙玉的采集。妙玉是府里采集雪水的第一人,她会在冬日采集新鲜的无根雪水,并用上好瓷器收藏起来,雪水经过几年的沉淀,最后成为泡茶之水。古人以饮茶作诗为乐,而梅花正是诗歌中高傲淡雅的象征,因此采集梅花上的雪水泡茶更能凸显古人的高雅品质。梅花上面采集的雪水不仅可以当下泡茶,还可以储存在地窖中等到夏日使用,是用途广泛的无根之水。对于雪水的翻译,就需要考虑文人志士对于梅花的情感寄托,如果只是将其翻译为梅花上集聚的雪水,那么翻译就失去了灵魂。只有把傲梅挺立与雪水珍稀一同表现出来,才能让无根雪水的翻译更具艺术性。

4 《红楼梦》中饮茶文化的翻译

4.1 茶文化诗歌的翻译

在中华文化中,诗歌与时代共进退,承载了历史的记忆。而在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中,诗歌不仅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还记录了茶文化的斗转星移。在《红楼梦》的茶文化体系中,诗歌以其优美的韵律以及文雅的语言成为了茶文化最好的传承者。茶诗歌往往是押韵完整、对仗工整的,因此想要完全表现出茶诗歌的独特魅力,就要在用词上多加斟酌。例如《红楼梦》中引用白居易的“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一句,如果将其直白翻译为“Sitting in the cool water watching the rusting dust”,虽然没有过错,但也丧失了音韵之律。如果将其翻译成“Where there sitting in the cool water,there watching the rusting dust”,借用头韵来填补翻译的艺术性。这种方式既保留了诗歌的原有含义,又增加了英语阅读的流畅性,为《红楼梦》的翻译增添文采。

4.2 茶文化礼仪的翻译

东西方人民对对方的生活习俗存在认知差异的情况。由于中国古代茶文化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茶文化礼仪的细节之处会有不同约定,因此想要阐释茶文化礼仪,就需要译者对茶文化的基础礼仪熟知。《红楼梦》是明末清初时期贵族的生活描写,因此茶文化礼仪遵循贵族传统。贾府中用茶招待客人、用茶祭拜先人、用茶敲定亲事、用茶表达谢意,这是最常见的几种茶文化礼仪。在不同章节里对饮茶的过程有不同要求,要根据当时的情景来选择礼仪描写,如有必要,可以增加翻译的补充内容,将基本习俗补充在正文之后,这样有利于国外学者补充学习。对茶文化礼仪的学习能够让国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读懂《红楼梦》有所裨益。

5 《红楼梦》中茶文化的翻译策略

5.1 不同视阈相互结合

从互文的角度来看,将《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成英文不应该只关注茶文化的输出情况,而是应该在文化交流大局中看待翻译问题。例如在提及“茶”时,东方文化往往联想到人际交往与性情修养,而西方文化往往联想到休闲娱乐与贵族生活,这就是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在面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区别时,翻译家需要借助通俗的语言来让一种文化渗透到阅读之中,避免因习俗不同而产生的歧义联想。从大局的角度来看,民族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需要学者进行反复的探究,无论是哪国文化,都不能被忽视。这就表明即便《红楼梦》等中国名著被翻译成英语流传世界,也不能抛弃汉语的独特魅力,更不能滥用其中的茶文化。还原文章的真实内容,是翻译首先要遵循的准则。互文与大局的视阈是相互补充的两种观点,将二者结合可以为翻译探索更多出路,为《红楼梦》茶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条件。

5.2 发挥翻译的艺术性

在中国茶文化传播到美洲、欧洲之际,西方人对优美的茶具、清香的茶叶有更多喜爱,而对茶文化缺乏学习,也因此导致茶文化在西方文化中变化颇多。这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宣扬非常不利。但茶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积淀,记载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的全部历史,其中内容繁多、不易整理,西方人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学习兴趣较低。《红楼梦》中茶文化的描写是润物细无声的,如果翻译得当能够大大提高作品的艺术性,从而吸引更多外国学者进行翻译研究。由此可以得出,在《红楼梦》中对茶文化的翻译需要结合英语诗歌的韵律,在保持内容真实的情况下增添艺术感,从而让《红楼梦》成为翻译界的艺术品,留给后人研习。

5.3 以目的为导向进行翻译

因为不同版本的翻译是有不同用途的,面对大众的翻译版本需要遵循简单、易读的原则,先让读者对《红楼梦》产生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中国茶文化。而面对专业学者的翻译版本应该更加严谨,不能出现类比的词汇,要将实际的茶文化完完整整的展现出来。在上世纪的《红楼梦》翻译版本中出现了很多基础错误,这就导致中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大打折扣。想要扭转这种错误,需要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在两种语境中流畅交换,让双语读者都能实现文章阅读流畅。在对《红楼梦》的翻译工作进行归类时,我们应该建立完整的茶文化系统,从整体上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从细节中表达作品的主题与思想,让作品翻译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

5.4 提高茶文化的美学感受

从现代能达到的翻译水准来看,翻译的最终目的在于让读者与书中人物共情、在书中世界翱翔。无论是文字所带来的押韵美学,或者是段落所带来的整齐美学,都是翻译文采的体现。想要整体提高茶文化的美学感受,就需要译者建立完整的《红楼梦》世界,让读者在《红楼梦》中真切感受到茶文化的存在。我国诗歌、词曲等艺术都能让文人志士感受到韵律之美,从而对文章内容增加美学滤镜。例如,在翻译“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这句诗歌时,需要加入人的感受,利用人的情绪来渲染孤寂氛围,从而提高整体艺术水平。对于字词的斟酌可以延展到对于句式的选择,例如在翻译茶文化的内容时,可以引用道家、儒家的思想,以此来诠释《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渊源。“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多数文人志士在品茶时所追寻的境界,虽然《红楼梦》中的人物没有将这种追求表现在外表,却在内心也有对“和”的追求。因此对于《红楼梦》的翻译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翻译,更应该揣摩人物内心、分析时代环境,进而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5.5 宣传茶文化的养生概念

无论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身体健康都是人类的终极愿望,因此,在讲解《红楼梦》的内容时,应该加入中国茶文化的养生理念,宣传中国茶文化的健康体验,以此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人们会在饭后饮茶,普洱茶、铁观音等茶都可以强健脾胃、降低胃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红楼梦》中贾母饭后、宝玉噎食时都会饮茶来促进消化。根据科学家的检测,茶叶中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增强人们的体魄,古典中也有各种以茶代药的病例。因此,以茶文化的养生作用为切入点进行翻译,可以增加读者对《红楼梦》内容的关注度,也可以翻译的系统性更完整。

6 结语

综上所述,《红楼梦》是一部描写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经典著作,值得国内外学者反复研学。在翻译这部作品时,译者需要掌握茶文化的基本内容,对茶文化翻译用词有所学习,并且要用最准确的用词去翻译每一回合。虽然商务用途和学术用途的英语翻译有本质差别,但并不能因噎废食,妄自改变正确用词。目前,已经有诸多翻译家对《红楼梦》进行翻译,但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进行翻译学习时要学会辨别词语选择,对待茶文化中的茶名称、茶具、茶诗歌、茶礼仪等拓展额外知识,扩充历史知识库。翻译《红楼梦》中茶文化的内涵时,更需要译者为读者创建读书世界,让读者沉醉其中、感受到东方意境之美。

猜你喜欢

茶盘雪水红楼梦
凹凸 · 茶器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河豚主题文创产品设计
别样解读《红楼梦》
茶盘里停靠着一座飞机场
梨花凝雪水东流——读王毅的《眼儿媚·重访簰洲》
雪水在养殖业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