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上最长的T台

2024-01-11蒋巍

小说林 2024年1期
关键词:哈尔滨人中央大街哈尔滨

只要乐曲响起,没有谁能拒绝哈尔滨的风花雪月。

不必选择哪个夜晚,而是所有的夜晚。当浩瀚银河壮丽地倾泻进这座浪漫之城,哈尔滨就像白雪公主,从童话中一跃而出。那是一朵雪花的怒放,一朵浪花的怒放,一簇紫丁香的怒放,一曲欢乐颂的怒放……

哈尔滨不需要时尚,因为她就是时尚。

这里的孩子先学会了歌唱和舞蹈,然后才学会了走路和奔跑。

这里的少年坐在飞驰而下的雪爬犁上,尖叫也成了冬天的欢笑。

这里的欧式建筑栉比相连,尖顶高耸,门高窗宽,沿街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那叫一个绚丽纷呈。

说不清多少次回到家乡哈尔滨了,每一次都是亲切的陌生。欣欣然踏上中央大街,目光所及,仿佛一节抽屉从时光深处拉了出来。小时挂在脖上的钥匙串,还有口琴、铜哨、冰球、红色证书等等,都是我装在抽屉里的快乐。比如那只冰球,是我在哈三中参加冰球队,一举夺得全市中学冠军的纪念。那本红色证书,是我在全校国庆征文中获得三等奖的证明。这个荣誉给我的打击很大,当时我倒抽了一口凉气,到现在肚囊里还凉嗖嗖的。

这里的黑土地肥得流油,插根筷子都发芽。这片沃土人杰地灵,怀珠抱玉。多年前网上有过“民调”,都称哈尔滨姑娘最美。只要上了街或出现在公共场合,她们一定把自己打扮得赏心悦目,如花似玉。也因此,她们敢爱敢恨敢臭美,总让天下男人找不着北!她们的零食很多时装更多,今天玫瑰红,明天杏花黄,端的是一夜东风花千树,看谁上街能“惹祸”!

哈尔滨男人天生就虎(俗称“虎啦吧唧”),重交情,讲义气。说话当当的,喝酒咣咣的,为人处事敞敞亮亮的。在哪儿摔倒了就在哪儿睡一觉,第二天从头再来。他们不在乎钱也不在乎命,认准的道理死不回头,认定的事情一往无前。他们特别喜欢见义勇为,愿意当英雄好汉,但凡路遇不平就挺身而出,吼一声“你想咋的?找 啊!”

哈尔滨人天性幽默,有话不好好说。即使领导批评人,也是先把你说哭,再把你逗乐,让你一辈子感恩戴德。

哈尔滨人天生好玩,夏天游泳,冬天滑冰,下班打球,有闲工夫就“上江沿儿”。但有一个现象让外地人瞧着很纳闷,那么多市民溜达到江边,人挨人往台阶上一坐,谁也不理谁,就是默默瞅着松花江发呆。这到底为的啥呀?看久了,外地人才知道自己也发呆了。当然,也有很多人家或年轻情侣喜欢去公园或太阳岛,草坪上铺一块塑料布,面包、烧鸡、红肠一摆,大杯啤酒一灌,地球上的事情就和他们没啥关系了。

哈尔滨人天生喜欢艺术。因此这座城市的艺术氛围极为浓厚,酷爱音乐、美术、戏剧、舞蹈、表演的青少年特别多。走在街上,常见背着乐器匣子或画夹的学生从身边经过,女孩一脸傲娇,男孩一脸高冷。全国各文艺团体(包括军内)如果没几个哈尔滨招去的帅哥靓女,其水平一定有待提高。

这些气质秉性,决定了哈尔滨人天生就是个爽,为人做事贼热情、贼敞亮、贼大气,从不算计别人也不算计自己。因此,哈尔滨男人一向性情刚烈,点火就着,敢说敢闯,再难的事情也是小菜一碟;女人则绵里藏针,柔中有刚,懂得吃小亏占大便宜,总能化为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正都是惹不起的货。

在我看来,全国各大城市没有一个像哈尔滨这样,是在琴弦上长大的。只要你走上中央大街,就意味着走过历史的五线谱。只要你走过一块块圆润的长方街石,脚步就会化成一串串回响的音符。上了中央大街,一朵雨花或雪花就会照亮一个姑娘。她们回头一笑百媚生,吸引了所有目光却又目中无人。她们知道,她们就是光芒,这座城市的光芒。在中央大街走上一遭,她们就等于当了一回模特,手机里的留影全是九曲十八弯的千姿百态。

于是,哈尔滨成了地球上另一个“好望角”。

于是,一千四百多米长的中央大街,成了世界上最长的T台,每天都走着来自五洲四海的时装秀。

于是,每天那些纤巧的高跟鞋响过一排排齐整的街石,中央大街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钢琴。

于是,在月光如水的夏夜,由百年老店马迭尔宾馆举办的“阳台音乐会”,让俄罗斯和欧美大陆的艺术家们闻风而至,让中央大街人山人海,时而凝神静听,时而欢声雷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授予哈尔滨为亚洲第一个“音乐之城”的美誉,他们肯定被中央大街的旋律倾倒过。

正是百年哈尔滨,开拓了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史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听到交响乐,第一次看到芭蕾舞,第一次读到俄文版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次在俄国贵妇的沙龙中听到犹太诗人忧伤的歌唱,第一次在马迭尔旅社老板的客厅,看到毕加索惊世骇俗的画作——女性裸体被画成七扭八歪的管子,第一次听说拿破仑那头狮子把中国称为不可惊醒的“睡狮”……

这个夜晚,我再次漫步在中央大街上,成群结队的中外游人望不到头。很多是老少三代全家游,更多的是年轻情侣携手游。灯光中,每个酒吧都传出轻柔的旋律,每块街石都闪耀着绚丽的光彩,每扇橱窗都显示着独特的风格。我清晰地记得,1997年,哈尔滨市率先决定,把中央大街改造成中国第一条步行商业街,并在多个街口设立了各具风采的艺术雕塑。时任哈尔滨市文联主席的我参与了这项决策。这是哈尔滨的首创,此后全国各个城市争相效仿,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步行商业街。中央大街从此成为哈尔滨的“金手指”,巨厦林立,商号云集,游人潮涌,时装逶迤。无论年轻人还是白发人,无论是怎样的肤色和怎样的言语,在这里,全是携手相伴的欢乐和爱在行走。

世界,在这里欢聚一堂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哈尔滨。丰姿绰约,风情万种,一座富有艺术情调的城市。

作者简介:蒋巍,满族,1947年生于哈尔滨,1968年上山下乡,赴黑龙江边境的嘉荫农场。1970年调兵团政治部(原农垦总局)秘书处任秘书。1975年返城,先后任哈尔滨《新晚报》副主编、哈尔滨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副社长、创作研究部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评中国文联全国最美志愿者。先后当选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出版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散文集、话剧三十余部,先后获得全国第二、三、四届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等。

猜你喜欢

哈尔滨人中央大街哈尔滨
艺术作品
家乡的中央大街
作品赏析(1)
Making Use of Facilitative Teaching and CLT in SeniorMiddle School English Courses in China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为你撑伞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我家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