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景物特征

2024-01-07董问博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45期

董问博

记叙文中关于景物的描写,可分为自然之景和社会之景。前者侧重于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后者带有人的行迹,侧重于人间烟火气。不管是哪种景物描写,我们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观景点的移动性、定点性

对于观景点的表述,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移步换景”,一个叫“定点观察”。

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而是按照地点的转移和视角的变换把所看到的不同景物描写下来。具体写作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然后把移步中或移步后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令读者看到一幅幅流动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如《小石潭记》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到“伐竹取道”再到“下见小潭”,在地点的变换中引导读者领略各种景致,具有动态的画面感,展现了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

定点观察则是指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对眼前的景物进行观察。如《春》中的“春花图”就采用了定点观察的方法,先写桃树、杏树、梨树的花,然后写花下的蜂蝶和树下的野花,观景时并没有写明地点的转移,反而更注重景物的层递性。

二、抓住景物的方向感、层次性

摹写景物就像画一幅画,画上景物单一,画面的美感就会降低;画面景物多重,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方向感、层次性,也会显得凌乱。我们在写景的时候,要注意景物的方向感和层次性,使景物的美清晰而不凌乱。

景物的方向感具体表现为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景物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里到外(由外到里)等。如《济南的冬天》中写雪后山景,便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层层铺叙,将山的色、态细腻地展现出来,突出了薄雪覆盖下小山的娇美情态。

三、抓住景物的独特性、动人性

景物要想吸引人,就需要抓住其特点进行生动描摹,这样才能把耳熟能详的景物摹写得深入、细致,这种独特性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换句话说,细致观察,捕捉景物特点,并尽可能用贴切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景物才富有感染力。如《济南的冬天》中写到“山上的矮松”,描绘的画面是“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新奇的比喻抓住了头顶白雪的“矮松”的秀美风姿,流露出作者对矮松的喜爱之情。

抒发情感是文章的目的和旨归,写景文章也不例外。在摹景过程中,描写性词语可以适当含情,这样的文字才更能打动读者。如《济南的冬天》中,“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太秀气”三个字写出了济南冬天小山的美丽和“娇弱”,使这一句既有怕山被大雪压垮的担忧,又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山水的喜爱之情,虽没有直接抒发情感,却能让人读出情韵。

四、锤炼写景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景物描写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语言的准确性需要我们把眼前所见之景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能真实地还原景物环境。增强语言的生动性,首先可以借助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能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排比、反复能增强语言气势,引用能够丰富文章内容等等;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成语、俗语、拟声词、叠词等,达到美化语言、增强感染力的目的。

如《孤独之旅》中的“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一句,看似平常,却表明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已经很远了,从侧面衬托出杜小康失落的心情,表现出他对家的留恋,“树烟”一词则把南方雾气迷蒙的远景写得非常贴切;还有文中对暴风雨的描绘,“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用了拟声词“呼呼”“咔嚓”,写出了暴风雨来势之猛烈,衬托了杜小康和父亲抢救鸭群之艰难。

五、抓住景物的烘托性、渲染性

写景往往不是单纯地描摹景物,景物内容的取舍,景物描摹到何种程度,其实都是为了烘托人物形象,更好地表达情感和主旨,所以单纯地描摹景物,会让景与人物、情感脱节,让景物显得肤浅晦涩。只有将情、景融合,让景物烘托人物形象,恰切地传递情感,才能让景物更加灵动,内涵更加深刻。

如《孤独之旅》中对暴风雨前的景物描写,“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一句,四个“黑”字连用,前三个“黑”渲染了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景象,体现出天气的恶劣,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了杜小康和父亲抢救鸭群之艰难;最后一个“黑”生动地表现出在杜小康眼里,世界全是黑的,表现了杜小康内心的恐惧不安。

再如《壶口瀑布》中,“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一部分,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出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这种并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的写作思路,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以下写作误区需要大家避开:

1.观察不细致,抓不住景物特征。

不论是远观还是近看,不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在描摹景物的过程中,都需要抓住其特征。如果一笔带过,就无法真正走进读者内心,写出来的景物千篇一律,自然无法吸引读者的眼球。要想让景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季节特点,就需要小作者独具慧眼,捕捉到别样的景物特点,这样的景物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语言平淡晦涩无美感。

如果平时不注重语言积累,即使眼前有美景,也不知道该用何种词语描绘出来。同学们平日里要加强日常语言学习,将佳词丽句积累下来;也可以有意识地活用修辞手法来增添语言的美感,这样描摹出来的景物才更具有可读性。

3.单纯去写景,景中无情显空洞。

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景是抒情的载体,所描写的景物都应该赋予它思想情感。单纯写景,文章会显得空洞,读来自然觉得索然无趣。而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或者一段环境描写,只有渗透了作者真實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

综上所述,想写好景,首先应用心观景,观景入心才能写好作文,这也需要我们平时悉心观察,用心感受,把眼前所见之景尽量用生动优美且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写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