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圣母肖像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2024-01-05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黄桂娥

艺术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玛利亚圣母耶稣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田 娇 黄桂娥

西方绘画历史中,女性题材尤其是圣母题材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时期,圣母题材尽管描绘的是同一个人物——玛利亚的肖像,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们赋予了圣母肖像不同的特征,圣母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如果从女性意识转变的视角去看西方绘画史中的圣母玛利亚形象,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人们投射其中的女性意识一直在发生演变。在基督教早期与中世纪时期,圣母玛利亚的形象是远古时期的女神形象的延续,怀抱圣婴的形象也可以追寻到远古时期的女神母亲的形象,但圣母肖像已被烙上了性别和宗教的烙印,带有宗教神权的缩影,这一时期圣母肖像几乎都以纯圣像的形式出现,圣母肖像有着固定的程式化创作手法,圣母只有神性,不具备人性,她仅仅作为神的代表供人们祈祷和崇拜,是宗教强化神权的工具;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崇,艺术家们开始追求自然和平等,女性恰好可以成为他们宣扬人文主义的创作对象,于是这一时期的圣母充满了世俗的烟火气息;文艺复兴之后,西欧经济快速发展,女性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圣母所代表的形象变成了大众女性的缩影,会生老病死,会饱受生活疾苦。从神圣、人性、世俗化,再到个性化,圣母玛利亚肖像艺术中女性形象的演变折射着历史中女性地位、身份等的演变。这一演变历程恰好体现了西方社会对女性意识、女性身份、女性角色等的不同看法。

一、早期肖像绘画中的符号化呈现

在基督教早期,宗教讲道中对圣母只字未提,原因主要在于诞生初期,女性地位低下,不被重视,门徒只关注耶稣的救赎和复活,到了1 世纪,圣母玛利亚的地位变得重视起来。“万福玛利亚,你充满圣宠,主与你同在,你在妇女中受赞颂,你的亲子耶稣同受赞颂”。①这是天主教关于圣母玛利亚的祷告词中最为主要的一段。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4世纪这一阶段,社会都不兴圣母崇拜,由此可以看出代表女性身份的玛利亚在当时并不被社会重视,尊重玛利亚仅仅只是因为有着耶稣母亲的光环。《圣母子与先知》(如图1)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幅圣母像作品,创作于3世纪中期,画中描绘的是圣母与耶稣。画面的左半幅,一位先知用手指着圣母头上的星星说:“一颗星将在雅各出现。”因年代已久,画面不是很清晰,但可以探讨出画的寓意揭示着耶稣作为救世主,暗示耶稣就是这颗星星,耶稣降生将背负着拯救世人脱离苦海的使命。

图1 《圣母子与先知》公元3世纪

中世纪前期的圣母像都带有程式化的特征,圣母玛利亚给人感觉总是肃穆和庄严且严谨刻板的,身上没有生动之气。4世纪以后,圣母崇拜兴起。新约称玛利亚还是处女时受圣神感召而怀孕,是上帝特别为诞生耶稣而派到人间的,不同于其他凡人。因此玛利亚广受教徒们崇拜,奉她为圣母,为女神,是慈祥、庄重、高贵、纯洁、神圣的化身。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初,随着圣母地位的提升,教堂的镶嵌壁画中出现了不少刻画圣母形象的作品,圣母玛利亚成为了基督教艺术中重要的女性题材。但这一时期,圣母题材作品虽然有很多,但圣母通常都是作为陪伴幼年耶稣而存在的辅助角色,艺术家们在刻画圣母时依旧把她置于耶稣的地位之后。6世纪,教会指定8月13日为圣母升天节,这一天也是女神阿尔忒弥斯的节日②。在此之后,社会对圣母的崇拜进入高潮阶段,以圣母子图像为题材的教堂镶嵌画,壁画等随处可见。玛利亚开始以头戴光环,怀抱圣婴的“升座圣母”形象出现在教堂和宗教器物中。“这一时期的圣母身上带着‘天国皇后’和‘上帝之母’的意味,表明了当时圣母地位的提升”。从这以后,出现了一种新的圣母像绘制手法,圣母具备了神性,描绘圣母像总是与王权分不开,圣母总是以怀抱圣子,端坐于王座上的形象出现,圣母和圣子都总是正面朝向观者,表情严肃呆板,母子之间没有交流。

中世纪中晚期,随着教会势力的不断兴盛,立足为教会和神权服务的圣母肖像画变得更加流行和普及。格里高利大教皇曾经说过:“文字对于识字的人起什么作用,绘画就对文盲起什么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会就是想借艺术来宣扬教会权威,教会为了教化民众,利用圣母玛利亚来强化百姓的宗教信仰,宣扬圣母玛利亚高居于尘世之上的威严,教育人们要背负着赎罪的心理生活,臣服权威。意大利画家杜乔14 世纪初创作的祭坛画《圣母子荣登圣座》(如图2)的主体部分是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子在天使和圣徒的簇拥下登上宝座的场面,这个部分整体是一个三角形构图,受拜占庭程式化风格影响,构图比较拘谨,画面调子主要是以金黄色为主,尤其是宝座一块的金黄色调,让宝座看起来似闪着金光,圣母正坐于宝座之上,身披黑色斗篷,圣婴坐在她的膝上,天使和使徒对称地分布两侧,宝座花纹精美,圣母歪着头,神色淡然,整个画面看上去肃穆而又精美,展现了一种天国的荣耀之美。

图2 《圣母子荣登圣座》1308年公元3世纪

早期关于圣母肖像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手下创作的圣母身上并没有多少人性光辉,也没有突出艺术家创作的个性,更多的是赋予了圣母肖像神性,赋予圣母神圣性的行为。同样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妇女相比早期基督教时期地位有所提升。早期基督教时期人们对于女性是有歧视心理的,人们认为是夏娃诱惑了亚当,夏娃是有原罪的邪恶的代表,夏娃代表着女性形象。而中世纪中后期,对待女性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强调男性和女性在婚姻中是平等的,教会不再一味地贬低女性,教会人士开始传播婚姻自由的观念,世俗政府也出台规定保障女性的婚姻自由权和财产权,赋予了女性平等性。这是引起圣母崇拜,赋予圣母不可亵渎神性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变得更加自由,积极参与宗教和社会活动,在中世纪兴起的神秘主义运动中,女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圣母崇拜思潮的兴起,女性地位的提高,给了艺术家创作圣母肖像艺术更广泛的空间,艺术家思想随着社会思想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艺术家手下,圣母玛利亚不止是神权的代表,还是真善美的化身,神圣不可亵渎。

二、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人的神性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国家经济复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从中世纪的黑暗统治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世俗享乐,倡导人性解放。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介于神性与世俗化之间的,即达到了“世俗性与精神性的完美折中”。这一时期绘画作品中的圣母形象开始从饱含宗教神权统治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转变成体现现实世界的人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了圣母的母性,形象也更加温柔亲切、平易近人,偏向于普通人类的母亲形象,充满了人性色彩”。圣母玛利亚开始从神圣母亲形象转变为一位具有丰富内涵的女性。

15 世纪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的《岩间圣母》(如图3),此画是三角形构图,圣母居图中央,人物背后是山洞流水,人物和背景由近拉远,呈透视关系,运用了科学写实手法,人物与环境有机融合,光的巧妙利用使得圣母身上看起来有一种高尚美。这幅画展现了圣母带着耶稣在山林中玩耍的情景,圣母温柔地注视着耶稣和约翰,一脸慈祥,眼里满是爱意,在这幅画中,耶稣和约翰不像神,就像两个单纯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嬉戏玩耍,玛利亚的一只手轻轻的护着约翰,另一只手悬空置于耶稣头上方,作护佑耶稣状,体现出了圣母的人性美和母性美,现实生活气息浓郁,整个画面有一种朦胧美感。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画家们笔下创作的圣母形象有了世俗气息,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不像中世纪一般只有宗教色彩,圣母形象被注入了女性的柔美和细腻的情感。

图3 《岩间圣母》1483-1485年

15 世纪,意大利画家拉斐尔也以圣母题材创作了不少作品,例如《草地上的圣母》一画中(如图4),圣母服饰鲜艳,眼睛深情地望着圣婴玩耍,充满爱意,就像是一位端庄优雅的少妇。圣母把耶稣放在两腿之间,小心地用手揽护着他,好似怕他因走路不稳摔倒。这个场面同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母亲带孩子玩耍的情景并无分别。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16 世纪创作的圣家族作品的局部《圣母玛利亚》这幅画中(如图5),对圣母肖像的整体造型、色彩的处理都很自由大胆,圣母似生活中寻常母亲一般袒胸露乳给圣婴喂奶,约瑟在一旁关切地看着,在这里,画家格列柯将圣母一家人完全刻画成了寻常普通的一家三口,身上不再具备神性。圣母头上包裹着寻常农妇的头巾,袒胸露乳给孩子喂奶,神色温柔,身上穿的衣服也不是华服,且色彩鲜艳,不似中世纪那般厚重沉闷。由这些画我们可以看出这时期画家的创作都很大胆,突破了以往对圣母神性和程式化的刻画,以前的圣母是绝不可能袒胸露乳出现在画作之中的。

图4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1507年公元3世纪

图5 《圣母玛利亚》1590年

由上可见,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在思想上冲破了教会的束缚,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人本身。画家笔下的圣母肖像艺术虽然仍是描绘的耶稣与圣母玛利亚,立足宗教题材,但在人物的表现上注入了世俗的情感,摒弃了过去的神秘色彩,圣母有喜怒哀乐,衣着或华丽或朴素,有时是贵妇形象,有时是贫苦农家妇女形象,圣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她身上体现着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一切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反对神权统治,借助对圣母形象的改变反抗教会的转化。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大肆鼓吹,人们对教会不再像中世纪一般忌惮,艺术家们创作的圣母形象转变为重视表现人物内心感受,传达世俗情感,圣母是伟大母亲,无私母亲的模样,圣母的形象体现了这一时期人们对女性的看法。女性在这一时期地位得到更进一步提升,不仅是生殖女神,受人尊重,还具有高贵、善良、纯洁、慈爱等人性特征。总而言之,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人们对女性地位的接受与认可导致在心理上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女性美好一面的宗教形象。但文艺复兴时期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并没有多大程度上提高女性的地位,女性仍被排挤于作为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创作者之外,依旧是被表现和被凝视的对象。

三、文艺复兴之后的世俗与个性呈现

17、18 世纪,经历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洗礼,艺术家们以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世界,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古典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各种风格相互交织,各领风骚。艺术家们的想象力不断得到解放,在创作时更注重个性创作,同自己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绘画不再千篇一律,这一时期艺术家创作的圣母肖像皆可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具体形象。

荷兰画家伦勃朗创作的宗教画《带天使的圣家族》中(如图6),圣母同样是现实生活中母亲的化身,圣母坐在摇篮旁,一边读书一边照看着摇篮中熟睡的圣婴,看起来温柔而慈爱,圣子耶稣的摇篮和她们的住所看起来都很朴素,没有富贵之气。伦勃朗创作的圣母也是将生活中大众的最真实的母亲形象引入了画作,展现了女性的淳朴和善良,表现了真实的世俗情感。这一时期,对于女性的认识是片面的,“妇女被视为道德和精神的监护人:因为她们具有‘护士的天性’,国家道德的健康依赖于妇女道德道德健康”。对女性的认识观念是母亲、妻子和女儿这样的角色,职责就是围绕着家庭、男性和孩子服务,仅局限于家庭范围之中。

图6 《带天使的圣家族》1645年

19 世纪,西方艺术领域出现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为代表的全新艺术风格。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把目光转向了身边的现实生活,而宗教题材开始减少。英国画家约翰·埃佛雷特米莱斯的油画作品《基督在父母家》(如图7),将圣家族刻画成普通人一样在约瑟的木匠房里劳作,画中圣母和圣子衣着寒酸,圣母十分消瘦,充满敌意地盯着金发少女,少年耶稣手掌被钉子刺伤,鲜血滴落在脚背上。

图7 《基督在父母家》1849年

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人们饱受战争的创伤,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艺术思潮踊跃。艺术家们用更新颖的艺术形式表达着自己对社会、对女性形象的看法,借助代表女性的圣母形象宣泄内心情感。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将内心的荒诞都融入了画作之中。他创作的圣母题材作品《利加特港的圣母》(如图8),画中背景是利加特港,前景是圣母和耶稣坐在祭坛上。圣母看上去温柔而又神圣,她双臂抬起,双掌作屋脊状,罩住圣婴。圣母的胸腔是空的,圣婴置于圣母胸腔部位,圣婴的心也是空的,圣母的座椅是残破的建筑石块堆砌成的。整幅画上的所有事物都不是完全写实的,有种残破、悲哀的空灵感,很不协调,这正是画家情感的宣泄与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战争,工业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感到无所适从。

图8 达利《利加特港的圣母》1949-1950年

文艺复兴之后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圣母肖像画时,充分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宣泄和时代审美。女性地位在文艺复兴之后得到进一步提高,绘画创作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画家们笔下的圣母所代表的形象就变成了普通平凡的大众女性的缩影,她们会生老病死,会饱受生活疾苦。艺术家都按自己的风格,融入自我情感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圣母形象,借圣母表现女性,借女性作为艺术审美和社会思想转化的象征符号。这一时期的圣母不似文艺复兴时期那么完美典雅,而成为现实的人的再现。

四、结语

在经济、政治和社会进步发展的影响下,西方艺术史上圣母肖像画从神性到人性到个性的演变历程传达出了女性在历史上地位和形象的转换轨迹。对圣母的形象刻画从“神”到“人”到“个性”的转变是人本精神的体现。圣母玛利亚的肖像艺术史恰好是一部反映女性艺术史的史书。女性作为绘画题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史,从原始时代开始,从洞岩壁画到女神雕像,从圣母肖像到女性裸体绘画,女性与艺术发生关系,女性是艺术家手下最常见的题材和表达意象。从把女性作为具有强大生殖能力的女神来崇拜到现今女性能顶半边天的男女平等社会,女性一直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介人到人类社会。女性形象作为艺术创作符号也一直都在介入艺术史的书写之中。在圣母肖像艺术的演变史上,圣母所代表的女性作为创作符号是被欣赏的物体,但是“圣母肖像”直接映射了女性意识和女性地位的演变。圣母肖像从基督教早期到文艺复兴再到文艺复兴之后的漫长演变史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圣母肖像代表的女性形象的变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女性意识表现。

注释:

①引自《圣母经》,《圣母经》是天主教,东正教以及英国圣公会等教会的主要祈祷经文。

②阿尔忒弥斯:又名辛西亚,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被称为“野兽的女主人与荒野的领主”。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亦是宙斯和勒托之女,阿波罗的孪生姐姐。

猜你喜欢

玛利亚圣母耶稣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千眼圣母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在白宫的童年
——玛利亚·奥巴马
玛利亚重现
印度 圣母节
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