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有效策略
——以沪教版小学英语4A Unit12 Weather教学设计为例

2024-01-03安徽省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板块语篇天气

安徽省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 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理念从原来的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应从以往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转变为对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育。[1]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的教学要从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零散的教学板块,转变为关注单元主题意义和语篇的整体设计,关注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逻辑性和递进性。教师须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围绕单元核心语言设计教学。以沪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为例,该套教材以“模块—单元—板块”的形式呈现,教师在教学时应围绕单元主题,明确单元目标,合理划分单元课时,设计单课教学活动,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笔者结合沪教版教材4A Module4 Unit12 Weather这一单元,具体分析如何在单元视域下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一、为什么要在单元视域下设计教学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更加关注语言知识的传输,忽视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相对孤立,忽视知识结构的建立。随着课程目标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传统的基于“课时”和“知识点”的教学设计难以匹配素养目标,素养目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单元整体设计来实现。[2]

单元通常是围绕一个概念、一个主题或者一个问题设计的教学内容,站在单元的视角设计课堂教学,是将离散的知识和技能相互关联,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将语言、文化和思维的发展融为一体。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设真实语境,设计语用任务,通过调整语篇内容将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化整合,将单元核心语言在不同课时中不断复现,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多模态的语篇学习和多层次的课堂活动,对所学语言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力求解决语言与文化、文本与思维割裂的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二、依据板块性质 规划单元内容

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基本都由自然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中包含几个板块,每个板块的功能和性质不同,有的板块包含了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单元教学的重难点都在该板块中呈现,可以定义为核心板块,是教学的重点;有的板块则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如故事阅读、听力语篇等,可作为次核心板块,学生通过该板块的学习逐步提升语言技能;还有一些板块提供了相关练习活动,比如歌曲、游戏、手工制作等,为了操练语言或者培养语言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板块可以划为非核心板块(或辅助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重新加工或者替换。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如课时安排、学情等)将单元内容重新划分为三个部分:核心板块、次核心板块和非核心板块。沪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三至六年级共八册教材,每册教材包含四个模块(Module),每个模块下有三个单元(Unit),每个单元包含5—6 个板块,各板块分别包含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文化知识等内容。以4A Module4 Unit12 Weather这一单元为例,核心板块对应教材中的:Look and learn,Listen and say,Review the sounds。核心板块主要呈现了单元的重点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内容。教学设计和实施时,教师应将该板块贯穿在单元的不同课时中展开教学,不同课时的教学要求逐步递进。次核心板块对应Say and act,该板块主要功能是训练语言技能,包括听说技能、读写技能等。本单元的Say and act 部分呈现的是一个对话文本,主要是让学生在语境中能够表达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并简要叙述理由,这篇对话比Look and learn 的对话内容更丰富,更富有生活气息。辅助板块是手工制作和一首歌谣,分别是Make and say,Listen and enjoy.一个是手工制作转盘用于操练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儿歌非常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巩固所学句型,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教师依据单元中各个板块的不同功能,划分本单元三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核心板块在每个课时中不断复现。并且,围绕单元主题和课时教学目标,教师为每一课时设计了不同话题:Period 1 Different cities,different weather;Period 2 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weather;Period 3 Weather I like。将该单元的核心知识融入每一个课时教学,但教学目标逐步提升。

三、依据单元主题 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是制定目标的依据。教师要先明确整个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总目标、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以及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具体的学情制定每个单元和单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能只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与单元的主题、实际学情以及学科课程总目标相匹配。教学目标要紧扣单元主题,考虑学生的持续发展。本单元所属的模块主题是The world around us.属于“人与自然”范畴,单元主题是Weather,功能是Introduction(介绍),即运用核心句型How’s the weather? It’s ...询问并描述天气情况。单元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实际学情的基础上的。制定目标时,教师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策略、文化与情感几个不同维度进行描述,形成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制定要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单元实施过程中,各课时之间的关联、学习内容的划分、单元目标的细化落实等要素,使课时目标和单元目标有关联、有递进,同样也要从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清晰、准确、可评、可测。教学目标要从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方式(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行为程度(Degree)几个方面叙写。[3]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指引,目标的达成度是评价一节课的重要依据,单课目标要与单元目标匹配。教师对单元目标做了如下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晓5 个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在静听、仿读后运用发音规律,正确迁移运用到其他单词。

2.在Kitty 谈论旅行相册的情境中,能正确理解、朗读和熟练运用核心词汇rain/rainy,cloud/cloudy,sun/sunny,wind/windy 以 及 核 心 句 型:How’s the weather?It’s...I can...

3.在Kitty 和Uncle John 的对话中,了解如何运用It’s...I like/don’t like...;It’s...I can/ I can’t...等句型描述天气情况、表达感受、阐述喜欢或不喜欢该天气的原因。

4.能在所给语言框架的帮助下,运用核心词句,对喜欢的天气进行口头描述和书面表达。

方法与策略目标:

1.通过听音、模仿、跟读辨音、总结归纳等方法正确朗读含有5 个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音素的例词。

2.能够在创设的语境中,借助图片等感知理解核心词汇的词义;并通过视听问答、模仿朗读等,认读并运用核心词汇及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3.能够在真实语境中,通过视听问答、互动交流、同伴表演、小组活动等,感知、理解和运用核心语言。

4.通过对话表演、文本复述、阅读、讨论、合作交流、思维导图、仿写等方式完成目标语言输出。

文化与情感目标:

1.通过辨识天气来决定适合做的事情,了解不同天气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并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

2.通过对单元各语篇的学习,感受不同的天气变化,欣赏不同天气的美,了解天气与人类、植物息息相关,感受生活的美好。

明确了单元的教学目标之后,基于单元目标、单元内容和课时划分,教师又进一步分解出三个分课时目标,每个课时目标对应单元目标也分为三个维度呈现,例如三个课时的文化与情感目标分别是:

Period 1 通过学习了解不同城市的天气,欣赏不同天气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通过辨识不同天气决定做不同的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Period 2 通过对文本的学习,理解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weather,了解天气给人类和植物带来的影响,辩证地看待不同天气。

Period 3 了解不同的人对不同天气的喜好,能正确看待不同天气,享受不同天气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活体验。Enjoy each weather,enjoy every day!

从以上的文化与情感目标描述可以看出,课时目标是为单元目标服务的,学生通过对单元中各个单课的学习,最终达成单元目标。

四、设计单课话题梳理语篇内容

语言学习是学生围绕语篇的学习活动,语篇提供的文本语言要与新的语言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语境有效融合,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学生的语言学习应在对语篇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经历学习理解、实践体验、构建运用和迁移转换等过程。每个学校和班级的学生不同,每个学校的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也不统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调整教学目标,对教材提供的文本语言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整合,转换成与实际学情和教学目标匹配的教学文本,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题是Weather,核心词汇是关于描述天气的词汇(rainy,cloudy...)和询问天气的句型“How’s the weather?”及相关回答。单元第一课时,教师设计的是Kitty 去了不同的城市感受到不同的天气。每一段都围绕单元的核心语言来描述各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和Kitty 的个人体验。结合本节课话题Different cities different weather,与学生一起在单元主题语境中体验和谈论不同城市的不同天气及相关活动,教师设计如下语篇:

第一课时教学文本:Kitty呈现自己的旅行相册。

第二课时的话题是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weather.教材中的Say and act 板块提供的是Kitty 和Uncle(farmer)对不同天气的态度。教师基于教材提供的对话文本展开教学,同时为课本中出现的植物增加了拟人化语言,学生在学习语篇时增加了趣味性:

Pitter-patter,pitter-patter,it’s rainy.

We like the rain.We are happy.

Whoosh,whoosh.It’s windy.

Oh,no!We don’t like the wind...

教学文本不仅变得更加富有童趣,丰富了文本语言,又增加了单元核心语言We (don’t)like ...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语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

第三课时的话题是Weather I like。让学生在前两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核心语言谈论自己喜欢的天气及理由。

从三个不同课时的教学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是从“扶”到“半扶”再到“放手”的教学环节。整个学习过程都建立在学生对语篇内容的感知、理解、训练和运用的基础上。教学过程须有“内容”的梳理、有“方法”的运用、有“框架”的表达。因此,教学的语篇内容要丰富,不仅体现真实语境,也要围绕单元的核心语言知识和单元情感体验;语篇的文本框架要清晰,学生在连续几课时的学习后,能用所学语言有逻辑地表达;核心语言循环复现,学生通过文本语言的学习,对单元的核心知识从理解到运用,逐步实现从“懂”到“能”的素养目标。

五、结合板书资源 优化学习效果

板书是一节课的重要资源之一,好的课堂板书能够将一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学重点和学习过程有逻辑地呈现。不仅能帮助学生明晰所学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有效回顾一节课学习的过程和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语篇内容,教师精心设计各个课时的板书:第一课时通过欣赏Kitty 的旅行相册、谈论不同城市的天气情况,学生可以借助板书提供的语言框架等有感情地表达,能够简单地口头和书面描述不同天气及可以从事的活动,表达天气对自己心情和活动的影响。做到内容完整、表达基本流利、语法基本正确。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理解层面的活动,以模仿、朗读为主;第二课时Kitty和爸爸一起与uncle讨论各自喜爱的天气以及原因,学生可以在语境中用单元的核心语言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要求学生在语境中能使用所学语言尝试表达Kitty、uncle 和农场植物对不同天气的喜爱;第三课时的板书提供了一幅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完成前两课时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在板书的提示下自主表达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理由,实现单元语言学习任务的达成,对所学语言也逐渐达成迁移创新的要求。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好的板书设计须凸显教学重点和学习过程。通过板书资源有效支持学生在不同的话题和学习任务驱动下分步骤开展学习活动,体验对天气变化的不同感受和个人的喜好。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也是对语言背后承载的文化和情感的体验过程。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单元各板块的教学功能和板块间的逻辑关联,充分挖掘单元主题意义,围绕单元主题分解不同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语篇为载体,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有效落实单元中各课时教学目标,最终完成单元目标和学段目标,让学生从基于单课语篇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让英语学习过程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

猜你喜欢

板块语篇天气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板块拼拼乐
Weather(天气)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