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五育并举”下高校学习空间体系构建

2024-01-02薛德升许浩铭张启航王波柳意云刘立欣

高教学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学习空间五育并举

薛德升 许浩铭 张启航 王波 柳意云 刘立欣

摘  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五育并举”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从而为高校学习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出新命题。该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五育并举”内涵,并结合正式-非正式学习空间分类,剖析实现“五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活动及其对应的正式-非正式学习空间,试图构建“五育并举”新阶段下高校学习空间体系,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空间规划与营造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五育并举”;高校;学习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3-0033-05

Abstract: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eneral Meeting in 2018,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the education aim of "comprehensively developing moral, cognitive, physical, social, and aesthetic abilities". To fulfill this aim, "5-dimens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key in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new era, which raises discussions 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learning spa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a review of "5-dimension education" and formal-informal learning space division, this paper further expounds the intentions of "5-dimension education" and then tries to construct a learning spac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rising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space where relevant learning activities occur to support the education aim. The system provid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learning spac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5-dimension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earning space; informal learning; spatial context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标志着我国人才培养体系进入“五育并举”新阶段[2]。高校作为开展各类高等教育活动的地点,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场所[3]。这其中,学习空间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校园空间建设的重点内容。新时代“五育并举”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因而对高校学习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出新命题。

已有高校学习空间研究主要关注教室空间的布局与功能、正式/非正式学习的内涵与空间特征、信息技术影响下学习空间发展等方面[4-7]。当前,有关“五育并举”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五育内涵阐述、教育新体系以及五育实践探索等方面[8-13]。总体上,现有文献分别就学习空间以及“五育并举”开展丰富探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相对缺乏“五育并举”新阶段下高校学习空间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五育并举”内涵,并结合正式-非正式学习空间分类,试图构建“五育并举”新阶段下高校学习空间体系,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空间规划与营造提供一定启示。

一  “五育并举”内涵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五育并举”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内涵也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悠久的历史根基。因此,解读“五育并举”内涵需挖掘其思想脉络与具体实践。接下来,在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实践溯源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系统梳理新时代“五育并举”思想内涵。

(一)  “五育并举”思想脉络与实践溯源

德为上一直是中国教育理念的核心。先秦时期“仁义礼智信”五德思想一直是志士仁人的价值追求[14],虽历经时代变迁,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历久弥新。进入宋明时期,中国教育理念开始重视人全面发展。周敦颐、朱熹等理学家诠释下的“内圣外王”思想强调内、外两种不同方向人格的和谐统一[15],说明完整人格培养需要全面发展,体现中华文化中对“人”矛盾性、整体性的认识。近代以来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教育家,继承对人全面发展教育理念[16]。例如,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强调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17]。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时代需求,教育实践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经历了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的演进过程。1957年,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8]”,“德智体”三育并重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才培养标准[19]。进入世纪之交,随着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发展,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将“美育”正式纳入教育目标,形成了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

(二)  “五育并举”新阶段思想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人全面发展的培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教育进入到“五育并举”新阶段。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五育并举”内涵。德育为育人之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基于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总体要求,在五育之中为最根本之所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阐明德育为先的育人目标。智育为育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为德育提供理智基础、为体育提供科学方法、为美育提供认知工具、为劳育提供实践本领。体育为育人保障,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构成了“五育”的物质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美育是五育的精神之所,習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育人的审美素养与艺术创造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情感、气质、胸襟与精神[20]。劳育强调通过劳动实践创造社会价值,在劳动实践中体现对道德、智力、审美、身心健康的集中检验。

“五育并举”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专业素养、体质健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契合马克思19世纪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对人个性解放的目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结晶[21]。同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到“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22],强调“五育”之间并非机械的、平均的并列发展关系,其中育人目标虽各有强调,但地位一致,共同构成相互高度融合、以全面培养为最终目的的教育体系。

二  高校学习空间分类

学习空间是支撑高校教育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重要空间载体,包括教室、图书馆、室外学习区域等物理学习空间(或称实体学习空间)[23-24],又可分为正式学习空间与非正式学习空间。根据已有文献归类[25-26],正式学习通常指在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上经过事前设计,依据计划以教师课题教学为主、学习时间相对固定、以教室为主要空间的学习方式;相对应地,非正式学习则是指在生活、社交等灵活时间,自发组织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习空间灵活的学习方式。

(一)  正式学习空间

根据正式学习的特征,正式学习空间指通常发生在指定教室(如教室、礼堂、实验室等)或试验田、体育场等室外空间,并按照特定时间表进行教学活动的学习空间,是目前校园里师生知识正式交流最主要的地点(表1)。在“五育并举”新阶段,高校正式学习空间的建设以实现内部空间功能多样化为主要措施,从而适应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需求。

表1  正式学习空间与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特征对比

(二)  非正式学习空间

非正式学习空间则是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组织学习行为的空间(如校园内的咖啡馆、食堂、自习区等),是承载学生非正式学习行为的媒介。相较于正式学习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多样性、瞬时性,主要呈现自由灵活的特点,具有多样存在形式(表1)。随着当代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非正式学习概念在当代教育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对应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在高校校园规划建设中得到更多重视,成为落实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25-26]。

三  “五育并举”新阶段的高校学习空间体系

在对“五育并举”内涵、正式-非正式学习空间分类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本节剖析实现“五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活动及其对应的正式-非正式学习空间,从而构建“五育并举”新阶段下高校学习空间体系(图1)。

(一)  空间树德,以德育教育为育人之魂

德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目标可以归纳为爱国主义教育与道德人品教育两方面,包括思政课程讲座与宣传、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3类主要教育活动。

落实这3类教育活动的正式学习空间,主要指承担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知识讲授的教室、报告厅等正式教学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则主要包括3类灵活多样的空间形式:①(品德教育)宣传栏,是思政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宣传地点,吸引学生阅读、了解和探讨相关德育知识;②志愿服务站,是开展乡村振兴等志愿者活动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德育实践机会;③名人雕塑等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集体记忆的凝聚,可以传递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与校园氛围,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在具体空间营造上,例如,延安大学新校区结合当地乡土材料、窑洞等建筑符号,建造蕴含陕北黄土地厚重质朴的高校学习空间景观,时刻提醒传承和发扬革命圣地历史和精神,以达到空间树德成效。

(二)  空间启智,以学业科研为育人基础

智育旨在向大学生传递系统性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智慧保障。智育目标可以归纳为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储备和业务本领)和跨专业素养(多学科、交叉学科知识)培养,对应的教育活动包括课程培养体系完善、教育/知识创新强化,以及多学科交叉机制建设。

落实这3类教育活动的正式学习空间,主要指公共学习空间(公共教学楼、图书馆)与专业学习空间(科研工作室、实验室),是高校进行知识教育与实践最主要的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按照专业/跨专业素养培养则可分为2种形式:①专业共享单元,例如学院楼廊道空间、研讨室等;②跨专业共享单元,例如校内咖啡厅、可进入式草坪等,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知识交流平台,鼓励知识创新。在具体空间营造上,例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利用超大尺度环状结构的设计,将学院楼、研讨室、咖啡厅等多种空间串联,塑造了供学生跨专业交流的非正式学习空间,降低学生探索不同学科的门槛,以达到空间启智成效。

(三)  空间健体,以强身健体为育人保障

体育旨在向大学生传授卫生保健、身体锻炼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目标可归纳为强健体魄(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强健精神(培养竞技精神、锤炼意志、健全学生人格),对应的教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体育社团与赛事兴办、体育文化与竞技精神培养。

落实这3类教育活动的正式学习空间,主要指教室、活动室等体育文化课教学空间与田径场、篮球场等体育运动场馆。对于空间健体而言,非正式空间同样重要,包括2类空间形式:①体育社团赛事活动基地,是服务于社团日常训练、赛事活动的配套场所;②生活区微型活动空间,服务于学生日常休闲活动,例如当前学生宿舍区的一层架空活动场地、花园空地等。

(四)  空间育美,以优美环境塑造美丽心灵

美育是高校培根铸魂的工作,教育目标可以归纳为培育学生认识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两方面,包括美育实践、艺术课程开设和艺术展览与比赛3类主要教育活动。

落实这3类教育活动的正式学习空间,主要指承载正式艺术课程的琴房、画室等教学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则主要包含3类空间形式:①校史馆、礼堂等校园文化场馆,是歌唱大赛、话剧表演等美育实践活动的载体,营造优美人文环境塑造学生美丽心灵;②(美育教育)校园环境与景观,通过优美自然环境潜移默化地进行美育教育;③校园开放式展览空间,是学科成果、校园文化的展示平台,发挥以美化人的作用。在具体空间营造上,例如,康奈尔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学楼利用走廊空间流动性较强的特点,塑造学科特色展览空间,使学生在了解学科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学的熏陶,以达到空间育美成效。

(五)  空间促劳,以劳动实践培育创新人才

劳动教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教育目标可以归纳为劳动习惯培养与实践精神塑造两方面,包括劳动教育培养体系构建、校园劳动氛围塑造,以及课外实践3类主要教育活动。

落实这3类教育活动的正式学习空间,主要指农学试验田、工科实验室等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则主要包括3类空间形式:①(劳动教育)宣传栏,是劳动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宣传空间,吸引学生汲取相关劳动知识;②双创孵化基地与产学研平台等空间,是高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的重要场所,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课程知识与劳动实践结合,达到培育创新人才的成效;③校外实践空间,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拓展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劳动,培养劳动精神。在具体空间营造上,例如,康奈爾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学楼为学生提供大量实验室与车间作为劳动教育场所,供学生在单一或跨学科研究中合作使用,帮助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与劳动实践的结合,以达到空间促劳成效。

四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五育并举”的重要论述是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实践溯源的基础上,对人全面发展内涵的时代性思考与总结,赋予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五育并举”内涵、挖掘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空间特征并结合学习-非正式学习空间分类,剖析实现“五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活动及其对应的正式-非正式学习空间,试图构建“五育并举”新阶段下高校学习空间体系,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空间规划与营造提供一定启示。

当前,“五育并举”文献更多是从教育学视角对“五育并举”的育人内涵、教育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较少关注落实“五育”的高校校园空间规划与营造。本研究基于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视角,尝试构建落实“五育”高校学习空间体系,并重点从非正式空间方面介绍空间营造案例。在后续研究中,有必要在该学习空间体系下,从使用者视角开展学习空间利用情况调研,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高校校园空间规划与营造策略,以更好服务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发展。

参考文献: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

[2] 韩君华,许亨洪.“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建的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2):96-100.

[3] 王枬.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价值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9(11):93-96.

[4] 陈向东,蒋中望.现代教室的空间架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54-59.

[5] 高丹丹,陈向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11-15.

[6] 杨欣,于勇.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1):14-18.

[7] 张亚珍,张宝辉,韩云霞.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1):81-91.

[8] 刘登珲,李华.“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5):85-91.

[9] 张俊宗.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 教育,2019(Z3):70-72.

[10] 乔锦忠.补齐劳动教育短板,重构“五育”教育体系[J].人民教育,2018(21):33-35.

[11] 宁本涛,杨柳.美育建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从“五育融合”谈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5):26-33.

[12] 马云鹏,李哨兵.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下的教材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9,40(2):25-28.

[13] 孟万金,姚茹,苗小燕,等.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2):40-45.

[14] 张娜.“仁义礼智信”的历史源流及其发展[J].汉字文化,2022(16):96-98.

[15] 韩剑英.中国传统哲学所蕴涵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理论前沿,2004(11):23-24.

[16]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A].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7] 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16.

[18]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19] 刘宇文,侯钰婧.我国五育思想的百年演变、基本遵循与未来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1(4):111-124.

[20] 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3):5-14.

[21] 项久雨,王依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5):8-12.

[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23] 从春侠.大学和谐文化建设与学习空间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08(1):31-33.

[24] 杨俊锋,黄荣怀,刘斌.国外学习空间研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6):15-20.

[25]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9-24.

[26] 陈向东,许山杉,王青,等.从课堂到草坪——校园学习空间连续体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1-6.

猜你喜欢

非正式学习学习空间五育并举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对数学素养培养的认识
专业发展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策略
浅谈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