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2024-01-02唐文婷石洋洋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信阳市集体经济集体

唐文婷,石洋洋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了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系统谋划、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推动其在新征程上不断发展壮大,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绕不开的重要议题,对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具有重要作用[1]。

1 信阳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信阳市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带和豫楚文化融合区。全市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人口887.92万人,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18.60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302.25万人,占比48.86%。近年来,信阳市不断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自2016年以来,河南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每年下达信阳市的资金为2500万元至3752万元不等,市、县每年各支持315万元至375万元不等。目前,已建成项目287个,受益总人口达64.4万。例如,光山县运用集体资源流转的方式,联合当地农业企业先后在詹堂、徐湾、潘畈等5个行政村流转林地,发展油茶近万亩,带动周边40多户贫困家庭就近就业,使当地农户有了稳定固定收入;光山县晏河乡许洼村充分运用农村集体土地资产,建设了1800余亩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商城县针对集体土地流转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整组、整村、跨村、跨乡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统筹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的基础上,以高标准推进了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上,信阳市各县区探索实施了利用集体用地的土地开发模式、盘活集体资产的资本经营模式、依托区位及资源优势的特色开发模式、抓住帮促机遇的借力模式等,消除了集体经济薄弱村,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得到了盘活、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经济得到了发展。

2 信阳市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不充分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2021年信阳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乡村振兴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相关报告显示,自2016年以来,信阳市近300家村级集体经济试点的平均收益为177万元,集体经济平均收益较低。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也面临着不同区域之间农村集体经济水平差异化显著、集体经济发展力量薄弱等问题[2]。从全国范围来看,自2015年以来,我国由点及面推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国共建立53万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农业农村部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花园村2020年集体租金等收入2亿多元;江苏省华西村2020年1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收入高达7.98亿元,主要来源于华西集团的利润上交、投资分红,以及房屋租金收入等;河南省南街村通过村民委员会代行集体资产管理职能,兴办工商企业,于2020年实现利润2.4亿元。因此,与其他地区集体经济发展所获收益相比,信阳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2.2 发展不够“新”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从制度、技术、人才等方面着手,创新制度改革、引用新的技术、培育新型农民。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恰恰给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更具备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使集体资源得到最合理、最高效的使用。河南省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加强信息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但是,从信阳市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现有政策只是指明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但在村级层面依然存在制度革新缓慢、技术施展困难、人才支持不足等问题,信阳市在落实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具体的实施指导。

2.3 “特色”不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信阳市是物产丰富的资源宝地,盛产水稻、小麦、油茶、板栗、银杏、红黄麻等作物,粮食产量占全省的近十分之一。信阳矿产资源丰富,珍珠岩、膨润土、沸石等非金属矿的规模和矿石质量闻名于国内外。除此之外,还有信阳毛尖、商城筒鲜鱼、商城黑猪、光山羽绒、潢川甲鱼、固始鸡、固始云雾茶等特色农产品。但是,目前这些特色资源却没有发展出与之匹配的品牌优势。信阳市上市企业仅有2家,其中只有1家为涉农企业,在农业集体资产资源整合、产业合作、品牌推广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习近平书记说过,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足以说明品牌对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意义。

3 案例启示

在我国的国情之下,各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本就是不平衡的,各地的资源、文化、政策、自然条件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有很多个性化的措施能够被推广和借鉴。本文主要从集体资产运用、集体经济创新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启示探索。

3.1 整合集体资产

在集体资产利用方面,可以通过盘活集体资产主要解决信阳市集体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例如,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夹拉村充分利用公有闲置资产开展民宿改造项目,在产业融合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资产+乡村旅游”的新路子。通过依托当地旅游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发挥“传统村落”文化理念,改造闲置资产等措施,净资产增速明显加快,总收入从2020年的5000元增长到2021年4万多元。通过对夹拉村的调查研究,信阳市可在以下方面借鉴经验: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农户+基地+龙头企业”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先进企业,总结土地流转经验,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推进土地流转服务网络的建设;二是开展集体资产盘查,重新评估资产价值,探索资产承包新方案;三是探索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难题。

3.2 创新集体经济

在集体经济创新方面,可以从数字化平台入手开展研究。例如,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西畴县利用大数据对村集体资金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了具有智能记账、账户及账表管理、电子化支付、综合查询、预警监督、实时公开、大数据分析、信息发布等业务功能的农村集体资金监管平台,有效降低了集体资金的流失风险。山东省济宁建设智慧仓储和运输系统,将数字建设和信息化平台融入日常建设服务中,打造了智慧鱼城。烟台市的“广电网+社区治理”的服务模式和招远农村智慧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使创新在乡村服务中发挥了价值。青岛市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促进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基于此,信阳市可以以信阳市农村产权交易指导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作用,推广“农户+电商平台”“农户+科研机构”“农户+行业协会”等“农户+”合作模式,发展规模化农业、订单农业,提升集体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发挥金融政策的作用,发展乡村金融,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

3.3 加强品牌建设

在特色农产品建设方面,可以聚焦于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例如,福建泉州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即品种、品质、品牌及标准化生产。同时,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闽宁特色农产品展览展示”等活动,打造“泉州乡村好货展”农产品营销品牌。河南三门峡市灵宝用品质带动品牌,用品牌创造价值,使灵宝苹果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农产品传播链。信阳地区特色产品众多,必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是可以打破行政区域、城乡界限,连线连片建设特色产业生产基地,推动农业品牌化、集约化发展;二是可以丰富营销手段,线上通过视频、软文、直播,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精准发力,线下推进农产品加工、实体店、快递业一条龙式的电商产业;三是整合特色资源,突出优质产业,实现由品牌产业到名牌产业的道路。

4 信阳市农村集体经济路径探索

4.1 拓宽发展路径

习近平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农村集体经济而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发展现代化的前提和根基。集约化、高效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因此,要在有限的资源上实现纵深发展[3]。

一是开发优势集体资源。信阳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其中,信阳市的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为41.23亿立方米,全市有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15座、小型水库971座,大小型水库共计水库992座,有“千湖市”之称。可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建设生态循环型淡水水产品生产基地,或者建设集美学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为一体的旅游名胜景区。同时,可以充分运用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的政治引领作用,发展现代化农业。

二是盘活闲置集体资源。闲置资源的盘活需要从市级到区县乡镇层层压实责任,对闲置集体资源按地域、类型、数量、质量、权属状况、变动等建立资源档案,再对闲置资源档案资料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统计资料,为集体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信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网中可以查询到,目前大多数在网上交易的集体资源主要包括坑塘、水田、水库、水浇地、旱地、灌木林地、草地、人工草地、综合养殖用地等土地资源,闲置资源盘活仍有很大挖掘潜力。如各乡镇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仓库、校舍等,可以充分利用改造、租赁、入股等形式提升使用效率,各乡镇的水域可以通过反租倒包的形式发展水产养殖、旅游观光等产业,既能解决资源闲置问题,也能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三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采取“龙头+”发展模式,把农民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把资源充分高效的利用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再进入市场,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4.2 创新发展思路

一是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可联合信阳当地的三所本科院校及多所职业院校,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定向培养符合一线要求的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用产业集聚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创新发展要从实施现代化管理、培育现代化农民、使用现代化技术为落脚点。是否能够实施现代化管理手段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先进的技术的运用和发挥,应该充分调动社会化的服务网络、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现代公司治理制度、财务管理审计办法等融入代化新型集体经营主体的运营中。

二是不断完善以创新为载体的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导项目、资金、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重点向产业集聚区倾斜、汇集、辐射。推动信阳市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天梯产业集聚区等有资源和发展优势条件的产业集聚区走创新发展道路。同时,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充分集聚区域内的资源,达成农业产业化规模效应,使资源禀赋作用最大化[4]。目前,信阳市浉河区“信阳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建设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

4.3 提升品牌战略

借助“一村一品”政策红利,充分运用信阳市各地区特色资源优势,提升农产品品牌战略。一是通过专利战略发挥作用。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牢固确立一种知识创新观念和专利保护意识,并将这种观念和意识纳入企业整体的战略发展和管理政策之中。《信阳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规划(2022-2035年)》提出,到2035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国内外竞争能力较强的优势产业和企业,基本建成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具有信阳特色的知识产权强市。与此同时,信阳市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融资工作,可加大知识产权融资向农业类企业倾斜的力度。

二是通过质量信誉战略发挥作用。集体经济中,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是根本,关键就在于产品质量和信誉。强化质量、信誉是资源增值,经营主体创造无形资产的基础。对信阳地区的特色产品,如水稻、小麦、油茶、板栗、银杏、红黄麻等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打造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精品区域公用品牌。

三是通过名牌战略发挥作用。名牌是品牌的高级形式,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富有价值的战略财富,一个地区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名牌。信阳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更为突出,有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许世友将军故里、何家冲红色旅游区、郑维山将军故里等,应该充分把握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历史契机,打造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旅游名牌。

猜你喜欢

信阳市集体经济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信阳市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信阳市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应用
警犬集体过生日
信阳市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