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党史学习教育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2023-12-30李媛媛鲁琳颖

活力 2023年19期
关键词:师风师德党史

李媛媛 鲁琳颖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昆明 650500)

引 言

我党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学党史能够让每个党员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优越性;忆党恩则是为了坚守初心,通过颂党情的方式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谱写新时代发展篇章,助力国家民族兴旺。教师要争做“师之楷模,国之桢干”,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党的领导,以实际行动来推进学党史、忆党恩活动,更好地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一、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教育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教师积极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重要体现。以史为镜,了解我党团结带领下的教育发展历史和根本成就,能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南。以史明志,认清当代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可以笃定教育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开创属于新时代的教育事业。教师学党史、忆党恩,是坚定信仰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骨气、志气。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可以在内心增强历史定力,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肩负起教育重任,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教师在全党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继续发扬革命精神,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教育革命。由此可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推进教师自我革命,让教育工作永葆生机活力。

二、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的路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向人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贯彻党史学习教育迅速掀起热潮,广大党员干部教师纷纷表示:在新时代教育征程上,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在党的团结带领下,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下面从学党史忆党恩、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两个角度进行探讨,提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的路径。

(一)学党史忆党恩,不忘初心

1.忆传统,铭记光辉历程

自新民主主义时期起,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宏观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变为“培养建设人才”“教育为经济、政治服务”。1940 年,毛泽东提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党的伟大决策为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教师应做到“批判地吸收、科学地摒弃”,在回忆我党优良传统的同时,铭记教育的光辉发展历程,在工作中铭记育人初心。

通过学习,深入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结以李大钊、毛泽东等同志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传播和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铭记我党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保持初心,在不同时期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基础上,使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发展、完善,为以后的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与党的百年教育总方针相一致。教师要回忆我党关于教育的光荣传统与光辉历程,坚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认清当前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新方位,铭记育人初心使命,以党的优良教育传统鞭策自我,为迈向教育强国而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1]。

2.品思想,解读初心使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直至1977 年恢复高考,1978 年出现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热潮,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迈向了新阶梯。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中,教师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过程,品读教育发展历史中的重大思想成果,体会毛泽东在1957 年提出的“德育、智育、体育”思想,从中解读教育初心和育人使命,结合当代“五育并举”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勇挑思想研究重担。

3.勤宣传,感悟时代楷模

步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随着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科学部署了教育的全面恢复工作,新时期的教育改革画卷由此展开。截至2012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义务教育巩固率再创新高,国内涌现出大量杰出教育人物,如张桂梅、黄大年等,成为人民赞扬和我党信赖的时代楷模。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宣传教育工作者的先进理念,铭记党恩。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他们深耕思政课堂,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勇攀科研高峰,扎根基层,矢志奉献山区教育,无不展现新时代教师队伍的精神风貌,是新时期广大人民教师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学习党史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应当学习教育领域“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如学习段江华、李保国、黄大年、曲建武、张桂梅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从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汲取经验和力量。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感悟优秀教师身上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接班人。

4.勇奉献,争做四有教师

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2012 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战略先行地位。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实地考察、推广号召、会议研讨等方式,提出“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九个坚持”“停课不停学”等重要论述,鼓舞全国教育工作者勠力同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事业中的发展难题。在学党史的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奉献,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教师”[2]。

例如,教师系统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初心使命与教育领域的重大成就,从党史中汲取智慧。立足新民主主义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三个历史节点,全面学习党对教育方针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历史,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要文件精神。新时期,社会发展形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理解、领会党史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同时,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二)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砥砺前行

1.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师德底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办好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的根本政治保证,有助于筑牢师德底线。教师要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坚定不移跟党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塑造学生成为优质人才。

例如,根据我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优良传统,遵循1929 年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十大教授法”,坚持启发教学,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讲授知识,用清晰的语言阐述冗杂原理,配合肢体语言讲解概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使之能够理解我党优良传统,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教师要忠于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贯彻党史学习教育时,教师应当将自己的知识完全传授给学生,关心和尊重学生的学习,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学习、前进的道路上给予正确指引。教师也要与学生共同回忆1948 年夺取全国政权任务,使学生明白管理干部需要具备政治、军事、经济、党务、文化教育能力,从而合理宣传我党领导的正确性与优越性,在筑牢师德底线的同时,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坚持师德为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因此,教师要坚持学习包括党史在内的“四史”,打牢教书育人思想根基,筑牢师德底线。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将师德涵养与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道德情操[3]。

2.坚定民族信仰,砥砺师德灵魂

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砥砺师德灵魂。教师在忆党恩的过程中,要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仰,不断通过身体力行给予学生向上向善的力量。

例如,在品读党史思想时,引领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再介绍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过,配合党史学习教育,使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教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介绍1950 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召开意义,列举我党“识字教育”“减少文盲”等口号,使学生坚定民族信仰。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站在“双百”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就与经验,锚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激励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获得前行动力,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定民族信仰。师德不仅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力量,它透过教师身上闪耀的光辉,不断给予学生向上奋进的力量,诠释了人民教师能达到的人生高度。通过品读党史,教师分析党史中的民族信仰,引导学生循着先辈的奋斗足迹,通过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人才。如此一来,教师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砥砺师德灵魂,可以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人生境地[4]。

3.怀揣仁德之心,渲染师德本色

怀揣仁德之心学习党史,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渲染师德本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积尺寸之功”,在“德”上严格要求自己,以仁爱和崇高品德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

例如,积极学习张桂梅、黄大年的先进事迹,围绕“燃灯者”话题来探寻我党在改革开放时期建设现代化教育格局、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论断,结合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怀揣仁德之心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教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应积极践行我党赋予的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不断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努力提高自我教育水平,为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而不懈奋斗。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言语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之从党史中获取前行动力,通过学习和探索,成长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宣传工作,并在宣传中结合历史关键节点来感悟杰出教育工作者的突出贡献,自觉约束自身言行举止,争做时代楷模,引导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守我党保障教育使命,秉持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理念推进宣传工作,积极参与研制学校教育督导重要方针,铭记党恩,渲染师德本色。

4.推进协同育人,诠释师德价值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我党发展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推进协同育人,可以更好地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诠释师德价值。教师要正视我党发展历史,牢记教育初心使命,多点推进协同育人机制,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优秀的栋梁之材[5]。

例如,在教学研讨会议中,围绕立德树人设计协同育人方案,利用社会、校园、家庭教育资源,构建全新育人格局,稳步推进协同育人工作。要勇于奉献,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扎实推进学党史活动,引导学生在了解党史的同时,体悟新思想,勇开新局面。同时,教师应积极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推进协同育人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由此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诠释师德价值。在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时,教师应坚定理想信念,致力于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改进教育方式,科学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教育学生学党史、忆党恩。在协同育人建设中,教师应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协同育人全过程,培养五育并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诠释师德价值,助力我国成为人才强国。

结 语

教师是用仁德书写的高尚称谓,是用责任撑起的伟岸身躯,是用生命点燃的前路明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发展,教师牢记初心和使命,积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通过学党史和忆党恩,不断锤炼忠诚政治品格,矢志为人民群众谋利造福,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强化义不容辞的担当,汲取党史中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显著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建设者与接班人。

猜你喜欢

师风师德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党史上的今天
雅行教育 立德立行——泉州市丰泽区第五实验小学师风建设简介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对构建新常态师德师风的思考
新时期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