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语文理念下的游记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3-12-29江苏省江阴市长寿实验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双龙洞长廊游记

江苏省江阴市长寿实验小学 王 蕾

游记, 顾名思义是将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记录成文,多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它区别于一般写景类文章,出游行踪是其线索,且游记凸显了游玩的过程,不仅要求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对游赏之景进行描绘,还需记录游览时的感受,因此,游记作文对小学生写作要求更高。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是一个专门的习作策略单元,其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编者在本单元共安排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设置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及习作:《游》。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旨在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指导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并逐步掌握“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的方法,并能在习作中得以运用。

如何利用本单元教材, 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游记类文章呢? 关键在于“真听、真看、真感受”,切不可误入“虚假”“空洞”的歧途[1]。 而“真”语文理念倡导语文教学就是要实实在在,返璞归“真”,落实“真教、真学、真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以发展“语言”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文本寻真:揭开“看”的神秘面纱

《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也是名家名篇。《海上日出》记录了巴金赴法留学途中在船上看到海上日出神奇壮美的景象,《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叙了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领略到的自然魅力。两篇课文虽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看”,强调了写游记类作文时需“眼中有景”。

作为教者,理应抓住文本特点,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先学会“看”,学会有意识地留意景物的特点。例如,习作指导时化身“导游”,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紫藤长廊。参观时,引导学生“看”景时要有顺序,“看”景时不可浮光掠影,要细致观察,发现特点,如:学校的紫藤长廊里,紫藤萝繁花似锦,藤蔓盘曲极富美感,长廊深远幽静等等。 当然,还可和学生一起寻觅一两处独具匠心之景,如:悄悄藏在藤架深处的鸟窝蜂巢别有情趣; 布满青苔的廊柱颇有年代感,似乎正诉说着学校的沧桑巨变;阳光透过浓密的藤萝叶洒在青砖路上有一种别样的美……引导学生练就一双慧眼,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才能使学生做到眼中有景,在写作时言之有物。

当然,在观察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方式也很重要。教师可通过巧妙的暗示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景物的特点,但绝不能代替学生去看、去想,否则学生的习作就失去了他们的个性。 如A 教师在作前指导学生游校园紫藤长廊时,解说如下:“大家除了看到紫藤萝,还看到阳光透过浓绿的叶子,洒在地上了吗?银光闪闪多美啊,多像一把碎银子泼洒在地面上。 ”乍一听,化身“导游”的教师解说语真美,可这样解说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学生习作中的景物描写脱离不了教师的解说,学生开始写作时,脑海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都是教师所说的“银光闪闪”“像一把碎银子”等,写来写去都是一个味儿,缺乏让人耳目一新的表达。

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引导? 首先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发现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其次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 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强加给学生。 教师要做的是引导,是激发,是点燃。如B 教师作前指导学生游校园紫藤长廊时这样引导:“紫藤长廊里,虽然紫藤萝很美,但也有很多我们平时关注不到的景致,仔细找找,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发现了什么? 再跟同学说说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经过一番发现和交流,学生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看到了紫藤萝叶缝间小憩的鸟儿是那样悠然自得;有的说发现整个长廊紫风荡漾,紫藤萝有节奏地摇晃着;有的说紫藤萝叶子一边稠密,一边却稀疏些;还有学生说长廊里一排古色古香的木椅很特别等等。 B 教师抓准时机请几位学生也来当一当“小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介绍自己所观察到的景物特点。 这样一来,发现与表达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为后续的游记写作铺设了基石。

二、写法探真:破译“记”的言语密码

众所周知,写作不是记账,事无巨细,大小皆记,游记更是如此。 在“游”的过程中,目之所及,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内容,那么,该如何进行素材筛选,如何写好游记作文呢?

(一)有线可寻,移步换景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游记中的代表作,为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鲜活的资源。 课文以游览路线为线索,记录了作者从罗店出发,经过洞口、外洞、内洞,到出了洞口的所见所感。 一条清晰的“游线”将各景点有序串联。

作者又是如何将“游线”表现出来的呢?“一路迎着溪流”,作者将读者带到了双龙洞景区,接着“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了双龙洞,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又和读者一起来到了溪水边,看到了双龙洞。作者又以“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空隙流出”,自然而然将读者的目光移到了孔隙。 不知不觉间,读者跟着作者“移步换景”游览了双龙洞,仿佛身临其境。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这看似不经意却又着实巧妙的游线,习得“移步换景”的写法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以习作《游美丽的校园》为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游校园并非是将学校的各个区块随机堆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写作前一定要设计一条“游线”,选一条最合适的游览路线,画一画路线图。随后,学着课文中的样子,用上看似随意且不着痕迹的过渡语言表现游踪,做到路线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如“穿过学校的文化长廊,往前走大约一二十米,便来到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又如,“站在那株百年老松下,往西望去,一座小拱桥格外引人注目”……把握游线,移步换景,明白“一定的顺序”隐含的真正含义,正是本单元习作训练的一大重点,教师要将这些习作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在语文课上得到能力的生长。

(二)精心选景,突出重点

《颐和园》是本单元的一篇习作例文,重点介绍了长廊以及昆明湖,是游览之路的首站和末站,这两处景点中的色彩、特色雕花、石桥等令人印象深刻。 中途的几处景点,作者花了较少的笔墨带过,这种“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手法,同时出现在《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七月的天山》等课文中。 教师在教学游记作文时,应充分发挥这几篇文章的示范作用, 教会学生不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文章,而且要精心选取景物,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这样才不会使文章变成“景点介绍”的堆叠。

如在指导习作《游下庄公园》时,明确了游览顺序及景点“门口石碑——广场——健身区——圆形池塘——文化墙”后,让学生谈谈如何安排景点的详略。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圆形池塘”及“文化墙”可详写,这两处最能体现下庄公园的美及文化内涵,其余景点略写即可。像这样精心选材,抓住了重点景物,注意了文章的详略,就能使习作更有条理,更富特色。

(三)巧用修辞,凸显景物

写作时,语言若无修辞,就像一杯白开水,食之无味。因此,本次游记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引导学生学会“看”,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还需要学生能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合理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或是展开想象将景物特征凸显出来,使习作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 如《海上日出》一文,作者将海上日出过程写得如此细致壮美,其中一个妙招就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等语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的变化。《记金华的双龙洞》亦是如此,“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溪流的变化。 诸如此类,在游记类文章中比比皆是。 因此,在习作指导时,教师要关注这一点,引导学生恰当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将看到的景物特点作具体生动的说明。 如习作指导《游下庄公园》时,学生明确了游踪,精心选取了景点后,教师要求学生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点,还鼓励学生可以巧妙运用多种修辞,为文章增色。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习作语言丰富了许多。如一学生在看到下庄公园一处景色宜人的池塘时这样写道:“穿过健身区继续向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条小河静静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小河边围着一圈木桩,河中间有一条S 形的小桥,这桥是用一块块木板铺成的,是那么古色古香。漫步小桥,一眼望去,小河清澈见底,河底的小草、石子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河里的小鱼小虾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它们一会儿躲进水草里,一会儿又藏在石块后,有趣极了!河岸边还有金黄色的迎春花呢,虽然只有零星几点,却像极了一个个小喇叭,正鼓足了劲儿吹奏着,迎接春天的到来。 不知从哪儿飞来了几只调皮的小燕子,它们一会儿站在河边的石块上玩耍;一会儿又低下头去喝几口水,润润嘴;一会儿又飞速掠过河面,还时不时用翅膀轻点一下河面,河面泛起层层涟漪……”小作者用上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下庄公园池塘之美,读来极富画面感且饶有滋味。 这样的表达就能使眼中之景更深入人心。

三、感受求真:觅得“情”的表达秘妙

“真”语文理念在游记作文教学中,也体现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自我感受,唯有从心底喷薄而出的情感,才更打动读者的心灵。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2]很多优秀的游记,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将直观的孔隙之景与游览感受紧密结合,突出了孔隙的奇和险。 这种将自然之景与心中之情融为一体,情由景生,借景抒情的写法,不但展现了景的特点,还表达了内心独特的情感与体悟,让人回味。 因此,游记作文,当以情景交融为最佳。 如指导写作《游黄山湖公园》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准游览时感受最深的一个点,将自己的真切感受融进写作中,学生也能活泼地表达情感,字里行间包裹着鲜活的生命力。

学生习作选摘1:“绕过水池, 我们就沿着山间小道拾级而上。走着走着,不觉满山绿意扑面而来。不管是参天的大树林,低矮的灌木丛,还是匍匐山地的小草,都是绿的。她们绿得美丽,绿得稀奇……就连挂在叶子上小水珠也是绿的,透进林间的朝阳也是绿的……低头看,蜿蜒曲折的石阶小路边,青苔也都是绿的,一直绿到石头缝里,让人感觉置身于一片绿海之中,全身的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学生习作选摘2:“水景表演开始了, 十八道彩色光束射向高高苍穹,湛蓝的天空变得五彩斑斓。 随着音乐声响起,两根鲜红的水柱从水中喷出,像两条中国龙直冲云霄,似乎是把发自内心深处的美好祝愿传送给人们。几条绿色的绸带连在一起,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风采。喷泉时高时低,姿态万千,时而像风车旋转,时而像孔雀开屏,时而像美丽的花朵在水中绽放。 啊!多美的景色呀! 喷泉与灯光辉映,音乐伴焰火齐飞。 看,一团团红色‘火焰’直冲而上,把我们的心也燃烧起来了。 ”

综上所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为习作策略单元,给一线教师提供了游记作文教学的范例与素材,搭建了学习支架。 基于“真”语文理念,教师可充分发挥教材优势,结合游记类习作教学特点,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写什么”“怎么写”。 相信在教师系统的基于学生生活的习作指导与训练下,学生的游记作文定能百花齐放,各美其美。

猜你喜欢

双龙洞长廊游记
游金华双龙洞
我和叶圣陶先生游双龙洞
景美篇之行踪清晰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随着脚步看风景
超市游记
漫画长廊
漫画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