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3-12-26戈畅

校园英语·上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高职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

摘 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收尾环节,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需要。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励学生。当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存在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单一、评价过程简单等问题,在高职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引入多元化、多维化、科学化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高职英语教学;终结性评价

作者简介:戈畅(1996- ),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福州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收尾环节,科学的评价不仅能够有效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指出教师教学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引领方向。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学生性格活泼,擅长学习操作性强的实践知识,对概念类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同时,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技巧掌握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挫,从而丧失学习信心。为了提升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将形成性评价引入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活动十分重要。英语教师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合理结合,构建全新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部分困境,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一、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念与功能

(一)教学反馈作用

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学者Scriven在《评价方法论》中提出,形成性评价旨在通过诊断教学方案或计划、教学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以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随后美国教育学家Bloom将形成性评价引入教学领域,他提出评价不是为了划分学生的等级,而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位学者都强调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促进作用。形成性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是多元化的,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成绩,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评价角度、学生的评价语言及在评价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态度等多個维度了解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可度,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整。

(二)教学激励作用

形成性评价对高职学生的激励作用也不可忽视。学生视角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自我观察学习效果,而终结性评价的过程是难以追踪的,学生只能通过参与纸笔测试在学期末获得最终的评价结果。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终结性评价难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不仅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对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评价。当教师的评价重心发生转移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步摒弃唯成绩论的学习观点,转而关注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更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从而获得学习成就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中。

二、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一)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评价的主体仍是任课教师,教师掌握着赋予学生分数的权力。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取知识技能的渠道也逐渐多样化。相应地,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从过去以教师为主导,侧重语法、句型、单词等应试内容教学的讲授法,拓展到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实践探索法等。完全依赖教师的终结性评价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成果及学习状态。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开展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活动,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既能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体现学生自我认识、自主发展的过程。

(二)评价内容单一

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侧重通过纸笔测试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将部分课本原题重现在期末试卷中。片面的评价内容既无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策略等,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主流的英语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应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提升英语交际能力。为了能够实时监测教学活动的效果,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当从“死”的知识拓展到“活”的应用。

(三)评价过程简单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开始尝试通过按比例分配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方式逐步建立高职英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但是,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的认知比较片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仅仅将形成性评价等同于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主观印象分。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对一些英语基础较好、性格活泼、乐于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有较深刻的印象,这部分学生可以获得较高的平时分数,而对班级内大部分表现不够突出、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难以科学地、有梯度地给予平时分数。这样的形成性评价过程不仅缺乏对评价维度的科学划分,更无法体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过程。简单的评价过程无法解决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种种问题,也无法真正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促学功能。

三、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1.加强自评体系建设,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促学作用,教师应当将部分评价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在学期初,教师为学生提供自评表格,学生通过对自己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能力的自评,发现自己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在学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匿名留言板、开放性调查问卷、自我评价报告等方式督促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课后练习、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阶段性反思。在学期末,教师再次发放学生自评表格并引导学生整理学习过程中完成的翻译练习、听写测试等各项练习材料并建立学习档案。学生在完成自评表格与建立档案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自己在本学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改进策略。

2.强化生生互评,发挥小组学习优势。如今不少院校选择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提升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而生生互评环节能够有效增强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小组成员需要合作完成英语口语对话练习、习作互评互改等课堂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学习伙伴。在学期末,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贡献值、任务完成度、进步程度等进行打分,并将互评结果以一定的比例纳入最终评价结果。同时,在互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受到小组成员认可的学生进行表扬,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互相学习。同时,生生互评环节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首先,教师在开展互评活动前,要为互评活动提供清晰的评分标准,并对学生充分说明互评活动的操作规范、意义等,引导学生科学互评。其次,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应当发挥评价主体作用,将互评结果与学生真实的课堂活动表现情况结合起来,把控生生互评的科学性。

(二)评价内容多维化

1.利用多维度评价内容进行课堂管理。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迟到、缺交作业等问题影响了高职教师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利用形成性评价进行课堂管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端正其学习态度,对于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十分重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对于学生日常课堂表现的评价分为两块,第一是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考核,第二则是对学生的日常上课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以量化的评价方式打破传统课堂评价的主观性。教师可以采用个人积分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为不同的问题设定相应的分值。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答对一个课外生词积1分,解读一句长难句积3分等,学期末教师根据学生的积分排名赋予其课堂参与分数。

2.利用形成性评价强化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效果。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相较于本科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更侧重于对学生日常英语沟通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英语交际机会。然而公共英语课程的课时有限,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练习机会。因此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能够为学生搭建英语练习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英语配音比赛、英语话剧比赛、英语广播站、英语口语角等。为了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動,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形成性评价考核内容。教师先将活动任务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班级学生,在完成班级选拔评分的基础上,开展全校范围的成果展示,参与全校展示的学生可以获得额外的活动加分。

3.利用形成性评价督促学生日常积累。除了利用形成性评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之外,形成性评价还应涉及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单词积累、口语沟通、翻译技巧等基本功训练。为了督促学生重视日常的背诵学习,及时复习课堂知识,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作业分数及小测平均分纳入形成性评价考核内容。教师进行日常测验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学生进行日常复习积累,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知识考核,因此纸质小测得分低于60分的学生可以自愿进行重测,教师在最终成绩表上登记最佳测验分数。对学生听力、口语能力的考核可以采用一次性考试,也可以采用“三次考试取最高分”的测试方法,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督促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升英语能力。

(三)评价过程科学化

1.合理设置评价内容占比。为了保障评价内容多元化,使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内容加以重视,教师需要突破传统观念,提升形成性评价在最终评价结果中的占比。形成性评价可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灵活调整各项形成性评价考核内容的占比。例如,对翻译、写作类英语课程来说,写作与翻译方法、固定词句的背诵积累是课程学习的重点,那么教师就应当提高课后作业和阶段性小测等硬性评价内容的占比。如果是口语交际类课程,教师就需要提高第二课堂活动、课堂参与分数等软性评价内容的占比。

2.利用教学软件规范评价过程。评价过程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使用量化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辅助进行形成性评价。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教学软件布置学习任务,跟踪学习平台数据以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进行教学评价,从而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除此之外,教学软件的另一优点在于评价结果公开的及时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查学习积分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排名情况,同时根据不同板块积分的积累情况,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从而对接下来的学习计划进行调整。

3. 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和过程应尽量是开放、宽容、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同时可以采用描述性语言评定学生的作业,如excellent、very good、 good、adequate、 need improvement 等。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采取“完成即得分,优秀再加分”的评价原则。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现英语作为人文学科的人性关怀,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感和自信心。

四、结语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已经不能满足高职英语教学的需要,为了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师需要解放思想,意识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与评价应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因素灵活地将形成性评价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慧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2):78-79.

[2]邵红万.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高职英语多元评价体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29-230.

[3]陈建珍.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学报,2005(2):66-71.

[4]陈红英.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践探究[J].科教文汇,2022(5):77-80.

[5]季明旸.多元评价体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2(1):26-29.

[6]林榕.高职英语教学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2):93-96.

猜你喜欢

终结性评价高职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比较研究
高校外语学习评价现状及改革研究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克拉斯沃尔分类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
初探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