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与应对

2023-12-26滑冬玲

天津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科技型金融风险融资

滑冬玲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387)

0 引 言

金融风险常常体现为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或金融机构的倒闭,因此,企业的金融风险往往被忽视。Fisher早在1933年就认识到过度负债后的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可能会导致债务无力偿还,进而会引发金融动荡[1]。企业的短期或长期偿债能力不足(Minsky,1982)[2]、金融机构将贷款发放给信用不佳的企业(Kregel,1997)[3]是金融风险上升的原因。因此,企业的偿债能力是金融风险的重要体现和根源。截至2022年12月,中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5 200万家,比2021年同期增长400万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近33万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灵活,为带动就业、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完善中国产业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22年,中国有近9 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数14万余项,其中1/6的企业承担过国家级科技项目。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投入高、产品研发周期长、经营规模小、融资约束较大,因此,其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通过综合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并提出对策,旨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 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小、科研投资大和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其潜在的金融风险亦值得关注。当前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债务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立初期需要大量的产品和服务研发投资、人员培训投资,资金需求量大。相对于其他中小型企业,其产品服务研发周期较长,短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低,资产增长速度慢,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期的资产负债率较高,长期债务风险较大。

1.2 流动性风险

相对于其他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集中在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持续时间较长:在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高额的产品服务研发资金;在成长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完善技术的科研资金及增加市场占有率的营销资金;在成熟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提升生产效率、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的投资。高额且长期的资金需求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债务期限较长,债务的流动性风险高。

1.3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承受能力弱

相对于大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当国内社会总需求下降、受到国外经济冲击或利率汇率水平波动时,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初期科研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所以使得系统性风险更容易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出现财务困难和偿债能力降低。

1.4 科技型中小企业承受着更大的非系统性风险

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品种有限,无法通过分散的多元化经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一旦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原材料或人力成本上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容易出现短期偿债能力的下降。

2 引发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风险的因素分析

2.1 宏观经济压力带来偿债能力风险

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从事科技服务业、物流业、互联网服务和互联网零售业,对宏观经济压力较为敏感。经济增长放缓减小了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互联网零售业和物流业收入直接减少,进而影响到了互联网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2020年起,受新冠感染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20和2022年中国GDP增速分别为2.2%和3%,在宏观经济压力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偿债能力风险加大。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依然存在融资困境

尽管政府及中央银行积极利用行政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资金流向科技中小型企业,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初期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固定资产购置和员工培训,起步阶段由于担保品不足、发展前景不确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通过商业银行获取大量贷款难度较大。针对中小企业的小微贷款金额较低,无法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前期巨大的科研投入,能够获得风险投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更少。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初期资金缺口较大。

2.3 来自国外的科技封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挑战

2019年起,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芯片、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高新技术领域的进行投资。科技封锁影响了中国科技型企业的原材料供给、产品生产和国外资金获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相对于大型企业的经营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业务较为单一,技术封锁引发的原材料和技术限制使得生产成本快速上升,而缺乏其他业务的收入支持,使得部分依赖海外技术和原材料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2.4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完善

对于初创或没有通过正规金融部门融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往往缺乏权威机构提供的、能够证明其征信状况征信记录。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采集及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享尚未全面实现。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加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

2.5 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小企业具有挤出效应

当政府实施非结构性的宽松货币政策时,释放的资金更多流入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时,优先保障大型和国有企业资金需求。这导致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资金供给充足,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宽松货币政策下依然融资困难的现象。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会导致市场利率水平上升,对私人投资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产生投资挤出效应,会加剧科技型中小区企业的融资困境。

3 减小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风险的对策

3.1 建立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

为了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资金,可以建立地方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投资基金由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地方政府财政多方出资、联合成立基金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对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对陷入困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市场化救助。

3.2 建立全面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征信数据库

落实国务院的《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的采集与共享。在此基础上,由各级地方政府牵头,利用企业主要投资人的征信状况、科技型中小企业应付账款、商业信用状况及其他大数据信息,对在本地注册的中小企业和企业主进行信用评估,并整理入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动态评估和调整机制,在保护企业、个人等信息主体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征信信息通过多个方面得以反映。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让金融机构和不同部门共享征信信息,满足金融机构信用审核的需要,从而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3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平台与方案

政府部门通过搭建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交流平台,系统地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介绍推荐多种融资模式,如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众筹模式。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业务和特点,政府部门可以邀请金融机构专业人员和专家学者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增加中小企业对融资途径的认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3.4 实施结构性的精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施行结构型货币政策:如对普惠金融机构或中小企业贷款实行更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对具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利率;根据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向商业银行提供常备贷款便利。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资金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以使用针对中小企业减税的结构性财政政策,以财政手段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现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

3.5 分类处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

如果企业出现债务违约情况,则可以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予以分类处理: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行业、创新性及对完善供应链具有潜在作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其不良贷款通过债权转股权、引入新的出资人等手段予以处置,旨在帮助企业渡过财务困境,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产保值,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规模微小、员工人数较少、创新度较低的科技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债务延期、降息、利息财政补贴甚至破产清算等方式处置,旨在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护债权人权益,以及保护债权人未来放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科技型金融风险融资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融资
融资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