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粤语方言词汇看地域文化对粤语的影响

2023-12-25林皓琛

今古文创 2023年45期
关键词:外来词广府粤语

【摘要】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而方言和地域文化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以粤语方言词为切入点,分析地域文化中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风俗文化对粤语的影响,旨在探索粤语地区文化和粤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展现保护方言对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粤语;地域文化;方言;方言词汇

【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5-01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5.04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语言。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各异,语言也各不相同,各地的方言被深深地印上地域文化的烙印,从方言中就能找到地域文化发展和变迁的印记。粤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俗称广东话、广府话、白话,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及港澳地区。粤语的发音和词汇和我国其他地区的区别相当大。就粤语的声韵调而言,粤语的声母有20个,韵母有53个,加上有9个声调,声韵调的组合是丰富多彩的[1]。粤语地区地处我国沿海,与西方国家的交流由来已久。独特的地域文化使粤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言词汇,这丰富了粤语的文化内涵,使粤语更具有地方特色。

一、地域文化与方言

地域文化差异可以体现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还可以体现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种各异,他们所受到的思想熏陶、文化沉淀也不一样;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人,尽管国籍相同,可是他们之间的文化千差万别。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山川阻隔、人口迁徙、文化入侵等原因,人们的思维模式产生了差异,语言表达方式也因此产生了变化。对于同一个概念,不同地域的人表达方法并不一致。比如说,北京人称爸爸为“老爷子”,四川人叫爸爸“老汉儿”;上海人把“我”说成“阿拉”,陕西人说成“额”。这种语言的区域变体就是方言[2]。方言反映着地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地域文化是方言的文化基础,而方言则为地域文化提供可供识别的显性标识,是地域文化保存、传播的媒介”[2]。因此,方言的研究离不开地域文化的研究。只有把方言的研究和地域文化的研究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做到了解方言、了解地域文化。每种方言都有一些独有的词汇,这些方言词汇的产生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影响。粤语作为我国的一种方言,它的词汇和发音与其他省份的方言相距甚大,这和它所在地区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而它独有的方言词汇显示出粤语地区文化对粤语的深刻影响。

二、地域文化中地理位置对粤语的影响

粤语在广东的方言中使用范围最广。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的沿海地区,它的省会广州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而且自古就是中国进行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在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时,广州是唯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频繁的对外通商使各种语言和文化在广州这篇土地上交汇和融合。“广州临南海之滨,扼珠江之口,对于吸收外来文化有着天然的优势”[3]。此外,许多广东人为了生计到海外谋生,当他们重回广东时,又把西方文化带到广东。西方国家的各种文化长期熏陶着广东,久而久之就造就了广东对新文化、新思想的包容性。“改革开放后,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广东,率先走向世界,岭南民众因此有机会率先接触西方社会思潮、了解西方的文化”[4]。其他粤语方言地区,比方说香港和澳门,也长期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国际间的交流使英语对粤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也使得粤语中掺杂了许多来源于英语的外来词。

粤语引进英语外来词汇时,会使用音译的方式。比方说,“波”来源于英语单词 “ball”,指的是球;“朱古力”来源于英语中的“chocolate”,是巧克力的意思。很多外来词汇来源于具有西方特色的事物,比如“呔(tie)”指的是搭配西装的领带,“煲呔(bow tie)”指的是蝴蝶结样式的领带,“布冧(plum)”指的是洋李。部分粤语外来词的发音和原来的发音一致,比如“剔(tick)”,指打钩。但有一些外来词的读音却发生了轻微的变化,使其更加符合粤语的发音方法。比方说,英语单词“spanner”中第一个音节“s”并不是重读音节,可是当它成为了外来词进入了粤语体系后,读音就变成了“士巴拿”,“s”这个音发得比较重。粤语中含“士”字的词语很多都是外来词,比方说“多士(toast)”“卡士(class)”“菲士(face)”“波士(boss)”“甫士(pose)”“贴士(tips)”“晒士(size)”,粤语一般会把这些词中“s”这个音发得较重。还有一些外来词进入到粤语体系后,读音不变,可是意义发生了变化。比如说,“tart”在英语中指的是馅料外露的水果馅饼。成为粤语外来词后,“挞(tart)”指的虽然也是馅料外露的馅饼,但其馅料多种多样,不只局限于水果馅饼,比如“蛋挞”和“椰挞”。此外,“挞”的词性也有了变化。词语“挞着”指打着火或汽车发动,“挞”作动词,指打火。“挞”还有偷的意思,“挞野”就是偷东西的意思。“挞”还可以作形容词,比如说“蛋挞头(一种男士发型)”。词性发生变化的外来词还有很多,比如说“波(ball)”作形容词时,“波衫”指的是球衣,“波鞋”指的是球鞋;“啤酒(beer)”本身是名词,粤语中“啤啤佢”指的是为某事喝啤酒庆祝,啤酒被活用作动词。

还有一些外来词进入粤语的体系后,原本的意义保留了下来,可是在粤语的表达中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比如说 “paparazzi”这个词,它指的是专门追逐名人偷拍照片的摄影者或记者。粤语中却用“狗仔队”表达“paparazzi”的意思,借助了狗喜欢尾随人的天性去表达某些摄影记者尾随名人偷拍的行为,非常生动形象,而且言简意赅。

粤语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其长期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粤语中很多词语都来源于外来词。可是粤语并没有完全照搬外来词,而是对这些外来词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它们更符合粤语地区人们的使用习惯,让这些词语很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方式在丰富了粤语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粤语最原汁原味的元素,使粤语长期以来都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

三、地域文化中地理環境对粤语的影响

使用粤语的地区都分布在我国南部沿海,气候湿热,雨量较大。因此这部分地区的建筑会与气候干燥的地区有所区别,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词汇。比方说,粤语中“骑楼”一词指的是一种“上楼下廊”的建筑,楼下的廊能遮阳挡雨,到了夏天更是纳凉的好地方。此外,“趟拢门”也是一个粤语中独有的建筑词汇。“趟拢门”是为通风降温所设计的,由一个大木框和十几根圆棍子组成,圆棍子横架在大木框中间,隔开室内和室外的环境,同时又能达到通风透气的效果。建筑与气候紧密相关,饮食习惯也是如此。“凉茶”“老火汤”和“清补凉”是一些粤语中独有的食品词汇,它们指的是一些为了祛除体内湿热所设计的食物。粤语地区的粮食以大米为主,这个地区的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吃大米,因此会有很多跟米相关的粤语方言词汇。比方说粤语中“有米”指人很富有;“倒米”指帮倒忙;“倒米寿星”一般用在小孩身上,指小孩很调皮捣蛋;“得米”指目的达成;“米路”指赚钱的门路。

贯穿粤语地区的珠江是中国流量第二大河流,流经的地方聚集了许多水上人家。他们生活清苦,依靠捕鱼、运货为生,一家老小都生活在小舟上。为了帮补家计,有些人会在小舟上与岸上的人做生意。粤语中“艇仔粥”指的就是在小舟上制作并卖给岸上食客的粥。这个与水密不可分的地区有着许多关于“水”的方言词汇。“水”在粤语中很多时候指钱财,比如“沓水(指非常富有)”“回水(还钱)”“磅水(给钱)”“掠水(骗钱)”“一旧水(一百块)”。粤语地区的过年祝福语“猪笼入水”,指的是钱财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猪笼有很多孔,放入水中水自然就会充满整个猪笼,用这来形容钱财滚滚而来非常巧妙。粤语中的关于“水”的一些方言词还与趋吉避凶的思想息息相关。如“威水”“通水”和“睇水”,这三个词分别表示“威风”“通风报信”和“把风”。粤语中“风”和“凶”发音相近,说粤语的人都忌讳说“凶”或者与其发音相近的词,因此就用代表钱财的“水”代替了“风”。在粤语中,“水”的用法还有很多,比如“半桶水”指功夫未到家、“水斗水”指比赛选手水平都很低”“水皮”是差劲的意思。“水”还可以作动词,表示欺骗。除了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外,粤语地区还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航运十分发达。粤语的一些方言词就是起源于这些航运术语。比如粤语中意为谈恋爱的“拍拖”就起源于广东珠江口一带的航运术语。在早期的珠江,大船在主航道行驶时会拖着小船,两船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而大船即将靠岸时会靠近小船,由小船拖着驶向岸边,在粤语中“拍”就是靠近的意思。大船和小船一拖一拍,就好像情侣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于是就有了“拍拖”这一说法,在粤语中表示谈恋爱。

“地域文化中大量属于不同地区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对世界、自然、事物的不同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心理状态和风土习俗。这些都必然会在地域方言中得到反映”[5]。粤语地区的地理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地区的人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使他们交流表达时不知不觉融入了一些与周围地域环境有关的元素,由此产生了许多别具一格的粤语地区方言词汇。

四、地域文化中广府风俗文化对粤语的影响

粤语拥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深受广府文化的影响。广府文化指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以广府民系为主体的一种地方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广府文化在东西方多元文化冲突碰撞中形成了开放兼容、爱国图强、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文化特点”[6]。粤语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生动有趣、别具一格的方言词汇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俗语都极具广府特色,都反映出广府文化地区独有的社会风貌和风俗习惯。

粤语中有许多方言词汇是借助谐音造出的新词汇,以此表达美好的愿望,体现出广府地区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比如说,粤语中的“书”与“输”同音,所以说粤语时会把“通书”称为“通胜”。又如粤语中“舌”与“蚀”同音,“蚀”有损伤、亏损的意思,因此粤语中把猪舌称为“猪利”,把牛舌称为“牛利”。广府地区将水与金钱联系在一起,“干”代表水分不足,没有钱财了。在粤语中“肝”与“干”同音。所以当用粤语说到动物肝脏时,会用“润”字代替“肝”字,因此在粤语把“猪肝”“鸭肝”“鸡肝”等内脏称为“猪润”“鸭润”和“鸡润”。

粤语中还有很多方言词汇取材于广府地区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使用起来非常的直观生动,体现了广府人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特点。广府地区靠近海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海产品,粤语中不少形容人的方言词汇就与海产品相关。比如说,粤语用 “大头虾”形容人粗心大意,容易丢三落四;“失魂鱼”本来指刚被渔夫捞起来惊慌失措的鱼,后来被用于形容人冒冒失失、惊魂未定;“大石砸死蟹”指蟹被大石压住动弹不得,只能任人摆布,比喻人屈服于压力与强权之下。除了海产品以外,粤语还善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造出新的词汇。比如粤语中的“污糟猫”一词,通常用于长辈形容小孩脏兮兮的样子,生动地体现出长辈对小孩的怜爱之情;“烂瞓猪”一词巧妙地利用了猪爱睡觉的憨厚可爱形象,用于形容爱睡懒觉的人;“食死猫”中的“死猫”指无妄之灾,“食死猫”指将某事某物强加于人,使人平白无故受到牵连、损害。水果也是粤语方言词汇造词的重要素材之一,橙子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一般卖橙子的商人都喜欢将品质较好的橙子放在竹箩的最上方,将次品放在最底下,最后卖不出去的一般都是放在竹箩底下的橙子,因此粤语用“箩底橙”指积压的货物。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箩底橙”的含义发生了变化,现在一般和“卖剩蔗”一起用于指没有结婚的大龄女性,含贬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婚庆礼仪变得越来越简约,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广府地区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婚庆习俗,也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相关的方言词汇。比方说“过大礼”一词。“过大礼”与古代婚嫁习俗的“纳征”相近,指婚前15-20天,男家于吉日携带礼金与礼品去女方家,是订亲过程中最隆重的仪式。“过大礼”后女方需要回礼,将嫁妆送到男方家中,这个仪式称为“落栊”。出嫁前女子要将辫子梳成发髻,这一仪式称为“上头”。除了一系列与婚庆仪式相关的方言词汇外,在广府地区的传统婚礼场合中还经常出现一个名词“大妗姐”。大妗姐指传统婚礼女家用以跟随新妇的临时保姆。旧时的岭南民间婚嫁,不但注重排场、还对婚庆仪式各个环节禁忌非常讲究,许多家庭不谙此道,因此只得雇用一些有经验、伶牙俐齿的妇女为新娘排忧解难,后来人们把这样的妇女称为“大妗姐”。

五、结语

通过分析粤语方言词,探究地域文化中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对粤语的影响,可以看出方言和地域文化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方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承载了各个地域的特色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粤语之所以能保留古汉语的语音语调,并拥有大量独具特色的方言词汇,除了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有密切联系,还得益于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粤语中大量的词汇反映出广府地区的人文观念和地域文化,是研究广府文化的鲜活材料。我们通过研究地域文化对粤语的影响,除了要认识到地域文化与方言之间强大的精神纽带,还要意识到各地方言乃至各地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要通过保护各地语言去延续各地的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人文引领,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丰富与传承,让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詹伯慧.广东粤方言概要[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姚小烈.试论方言与地域文化自信[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5.

[3]易中天.读城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4]周雪华.从粤语的英源外来词探析广府文化的内涵[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0.

[5]詹伯慧.略论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J].学术研究,2015,(1):157.

[6]刘绮婷.地域文化传播视域下的 文化自信教育探赜——以广府文化为例[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2):22.

作者简介:

林皓琛,女,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助理工程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外来词广府粤语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