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屠格涅夫《父与子》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23-12-25田诺

今古文创 2023年45期
关键词:父与子父辈冲突

田诺

【摘要】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所以他的作品大多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一部作品往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动态发展方向。在屠格涅夫的作品《父与子》中也是如此,实际上它所描写的父辈与子辈冲突,不仅是两代人的矛盾冲突,更主要的是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通过对小说《父与子》创作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全面分析,可以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小说《父与子》。该部作品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父辈与子辈的冲突可以说是任何时代环境下必然存在的一个共同话题,而在小说中父辈与子辈的冲突有着鲜明的特点。父与子之间的冲突已经并不依附血统关系,这种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已经超出了家庭的范畴,而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揭示这种冲突的本质,所以“父与子”的概念更加广义。通过分析与研究,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屠格涅夫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欣赏这部作品,同时也为今后《父与子》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冲突;讽刺性;父辈;子辈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5-004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5.013

И·C·屠格涅夫是19世纪的俄国现实主义作家。《父与子》是他的小说之一,也是其代表作品。以此向他的精神导师,已故的别林斯基表示敬意。屠格涅夫的小说《父和子》长期以来在俄罗斯和国外享有广泛赞誉,并得到一些学者的响应。作家的作品被多次翻译和修订,在世界不同国家出版,在不同国家享有很高的声誉。该书多次再版,目前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在对《父与子》这部小说的研究中,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对小说《父与子》更多的艺术特点和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了解当时的史前史和当时俄国的社会秩序。

一、《父与子》概述

(一)写作背景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敏锐地反映了俄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仿佛是一部完整的艺术纪事。高尔基认为,屠格涅夫为俄罗斯文学留下了辉煌的遗产。

屠格涅夫在1860年开始构思《父与子》,小说写于1861年6月,即农奴制废除后。可以说,这部作品的构思与废除农奴制的进程密切相关。当时俄国正处于农奴改革阶段,革命民主运动正在兴起,民间知识分子正在历史舞台上取代贵族中的先进分子,并成为将历史从舆论转向实际行动的重要力量。俄国正在积极思考和研究国家的未来命运。人们不反对迅速废除农奴制,但两派在使用暴力方面存在分歧。

到了19世纪中叶,屠格涅夫巧妙地发现俄国社会和政治改革的深化,而一个新的文化阶层,即《父与子》中出现的公民知识分子正在崛起;他们是平民的后代,这使他们困难重重,意志坚定,勇于创新;平民阶层的知识分子受到上层社会的压迫和疏远,是一种文化机构和权威。他们以自然的抵抗力崇拜自然和科学,因此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阶层,即平民阶层,它介于贵族和农民文化之间。屠格涅夫对文化现象的敏锐观察,在《父与子》中塑造了民间知识分子巴扎罗夫的形象。

(二)内容简述

在小说中,屠格涅夫从启蒙的角度,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了俄国贵族精英文化不可避免的逐渐崩溃,描述了1861年农奴改革前后,俄国贵族和平民民主知识分子之间一年的思想斗争。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毕业于基尔萨诺夫大学的贵族如何把他的朋友、医学院的平民学生巴扎罗夫带到他父亲在格兰德的住所的故事[1]。巴扎罗夫的民主观点与基尔萨诺夫家族的贵族自由主义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他的叔叔阿尔卡迪·巴沙尔,巴扎罗夫在其中占了上风。有一天,巴扎罗夫和阿尔卡迪去参加外省的一个舞会,认识了一个贵族寡妇阿斯本,他爱上了她,但被拒绝了。最终,巴扎罗夫回到了父母身边,被感染了,并在验尸时死亡。

小说反映了农奴改革前夕民主派和自由派阵营之间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巴扎罗夫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性格坚强,有埋头苦干的品质。在政治上,他反对奴隶制,批评贵族的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生活的规范;在哲学上,他是一个重视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主张实用科学;但他也表现出一些庸俗的唯物主义观点,如否定艺术等。

作者通过这部小说唱出了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屠格涅夫对贵族的历史使命的结束唱出了一曲悲壮的挽歌。同时,俄国社会崛起的希望被寄托在以巴扎罗夫为代表的新一代思想家——民主人士身上。巴扎罗夫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屠格涅夫对俄国文学中的人物描写体系做出了贡献。

二、《父与子》中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

(一)人物形象

1.主要人物形象

《父与子》的中心人物是民间知识分子巴扎罗夫。巴扎罗夫是民间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是一个“新人”[3]的写照,他的性格特点是带有强烈的革命色彩。他強烈地否定了现有的制度。消极性是巴扎罗夫性格的一个突出特点。巴扎罗夫的否定具有历史的合理性。首先是历史进步的需要,其次是革命者的意识和过度兴奋。作者虽然不欣赏巴扎罗夫的精神品质,但还是作了现实的描述。

他鄙视贵族。这是公民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巴扎罗夫坚信,真理在他手中,他是时代的英雄,有权利鄙视贵族阶层。他总是同情右派的愤怒挑战,经常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在纠纷中,在决斗中,他是高贵的胜利者。最后,鲍尔也不得不接受他的名声已成为过去的事实。

巴扎罗夫,作为一个平民而自豪,与人民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巴扎罗夫已经与巴斯托瓦尔不同,他不再是优秀乡绅的追随者,他意识到平民比贵族更优越。这是平民力量崛起的又一重要标志。同时,屠格涅夫还展示了巴扎罗夫的知识分子生活方式使他与自己的人民成为隔膜的情况。农民对巴扎罗夫的评价是:“他肯定是个年轻人,他能知道什么呢?”[5]这个描述也很深刻,它揭示了巴扎罗夫凌驾于普通农民之上,与人民分离,这也是当时民间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现象。这也是日后民粹主义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巴扎罗夫自信、精力充沛、精明强干。他从不屈服于权威、自主个性和评价标准,反映了年轻人对独立思考的新人类态度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战斗精神,当然也会受到年轻人在不成熟的过渡时期可能出现的偏见和极端的影响。尽管如此,他还是以无可置疑的精神优势打败了对手。巴扎罗夫还是一个行动的巨人,他从小事做起,批评了万恶的贵族。他有实践能力,专注于自然科学。

屠格涅夫对巴扎罗夫所代表的公民知识分子有着无尽的兴趣,欣赏他们的个人品质和牺牲精神,但不赞成他们的社会政治信念。这位温和的自由主义贵族作家惧怕暴力革命,不希望他们成功。他认为他们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成为悲剧人物,所以他精心策划了巴扎罗夫的分手、悲观和最后的死亡。巴扎罗夫性格上的分歧充分反映了作家对民主派的矛盾态度。

2.次要人物形象

基尔萨诺夫兄弟是贵族阶层的代表,是《父与子》中的“父辈”。他们坚定地站在贵族的立场上,保留着贵族的特权。他们还主张“自由”和“改良”,但实际上这些只是贵族和平民要履行的“义务”。除了维护贵族的尊严和特权外,与巴扎罗夫否认文化的消极性相反,基尔山诺特兄弟特别赞成社会科学和人际关系。巴维尔经常讨论哲学、逻辑和艺术,而尼古拉对文学,特别是普希金的诗歌更感兴趣。也就是说,这两兄弟也很感性,特别是对爱情,各自都有一个传奇的浪漫爱情故事。巴维尔一生都在为爱而活,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仍与他的完美爱人单身,而尼古拉在妻子去世后,把美丽的奴隶费内奇卡作为自己的情妇。基尔萨诺夫兄弟整天沉溺于他们的贵族文化,鄙视巴扎罗夫全心全意崇拜的“科学”和“自然”。因为这些科学论述所展示的“平等”概念与他们的贵族文化是不相容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对改革农业事务无能为力。他们不知道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不知道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来改进农具和科学种田,面对日益凋零的农场,他们所做的只是叹息。

(二)小说《父与子》的艺术特点

屠格涅夫在他的小说《父与子》中使用了各种艺术手法:肖像画、讽刺、对立面和风景素描。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讽刺不仅发生在作者的言论和描述中,而且作品中还有一个人物,他自己也相当讽刺地看待他周围的人,评估环境。这个主人公当然就是巴扎罗夫。即使面对死亡,巴扎罗夫也试图对自己进行讽刺:“我自己的形体已经腐烂了”,或者“虫子被压扁了一半,但仍然在推挤”。主人公即使在最可怕的时刻也能自嘲(小说中只有巴扎罗夫有这种品质),这证明了他不寻常的性格、他的意志力和他不寻常的个性。屠格涅夫的讽刺很有感染力(例如在决斗的场景中),但他很难说是一个讽刺作家。讽刺的形象并不适合他的作品。他更像是一位抒情诗人,所以悲伤或快乐的嘲弄、幽默和嘲讽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讽刺被作者用作表达作者对这个或那个人物的态度的手段,这有助于更广泛、更大量地反映其人格的多面性。

作者广泛使用了对立的手法。小说开篇就向读者介绍了阿尔卡迪和巴扎罗夫,两人是朋友关系。巴扎罗夫和基尔萨诺夫从一开始就相互对立。阿尔卡迪与虚无主义思想格格不入,特别是他热爱音乐,对自然界有一种美好的感觉,而巴扎罗夫则认为,自然界不是一座庙宇,而是一个车间,人是其中的工人。

巴扎罗夫也与他的父亲形成了对比。他们有着相同的命运,都是医生,都被迫与环境抗争以求得生存,靠自己的力量闯荡。但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明显的对立的例子:年长的巴扎罗夫因职业而成为医生;他显然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欣赏他周围世界的美。他的儿子则是相反的。叶甫盖尼不承认医学,尽管他自己是个医生。所以,小说《父与子》中对立面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它起着重要的情节构成作用,因为小说是建立在巴扎罗夫与几乎整个世界的冲突之上。反义词还有助于作者更深入地揭示人物形象,强调他们的积极和消极品质。

三、《父与子》主要思想

(一) 父辈与子辈的主要矛盾

“新人”的主要代表是巴扎罗夫。他不承认艺术,对他来说,重要的是一个人应该对社会有用和实用。巴扎罗夫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社会的利益不断工作。这是一种良好的品质。阿尔卡迪对虚无主义感兴趣,他钦佩巴扎罗夫,但自己永远不会成为虚无主义者。年轻的基尔萨诺夫是一个浪漫、感性和温和的人,他对最新学说的迷恋只是表面的。因此,他可以被称为“父辈”的代表。

巴维尔·彼得罗维奇不断与巴扎罗夫争论,试图让他陷入冲突。他对自己如何在没有原则的情况下生活,否认爱情、感情、绘画感到震惊。这两代人甚至在巴维尔和叶甫盖尼的外表上都形成了对比,揭示了父辈和子辈所看到的生活的不同侧面。

矛盾还表现在巴扎罗夫来到他父母身边的时候。对老人来说,他们的儿子仍然是那个小孩子,他们热切地爱着他,但又害怕用他们的爱、关怀和感情吓跑孩子。叶甫盖尼自己也无动于衷,在阿卡迪面前隐藏自己的感情。

父輩和子辈的问题在今天仍有意义。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所有人:如果上一代人对新的变化和想法比较宽容,他们会接受并试图理解它们。而年轻人,同时也会尊重旧的传统。虽然孩子和父母有不同的意见,但当父母离开历史舞台时,孩子最终会接过继承人类文明的接力棒,最重要的是继承作为民族发展基础的精神财富。

(二)小说中社会斗争的反映

小说中矛盾发展的主要形式,以及揭示人物的方式,是不同社会运动和世代代表之间的争端。当时最重要的问题,如人民和贵族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对艺术的态度,都成为争论的主题。

屠格涅夫在他的小说中展示了60年代的社会斗争。虽然他没有以任何特定的方式站队,谴责巴扎罗夫和基尔萨诺夫对彼此的不容忍,并描述了两者的消极方面,但作者同情巴扎罗夫,因为屠格涅夫认为,俄国需要转型和变革。他相信,只有积极的、活泼的、有目标的人才能改造俄国。但为了避免将巴扎罗夫理想化,屠格涅夫夸大了他对艺术的拒绝和他的观点的实际一面。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小说《父与子》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艺术特点和思想意义。根据屠格涅夫的说法,巴扎罗夫经常与自己做斗争,他所推崇的思想往往与他的本性相悖。有时他觉得自己是个小人物,最终是个充满死亡的悲观主义者,因此他怀疑是否有必要为人民的福祉而战。在当时和社会环境下,巴扎罗夫具有矛盾的个性和冲突的行为。总之,巴扎罗夫有强烈的愿望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并积极为实现它而努力,但却死于意外。这个结局反映了作家们社会观的矛盾。同时,巴扎罗夫是一个不完美的民主人士。他对封建农奴的批评,对贵族腐败、空虚的精神生活的揭露,以及俄国社会的觉醒,对社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事实上,父子之间的冲突不仅是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也是贵族自由主义者和公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本文通过对《父与子》的研究和分析,使读者对屠格涅夫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并为今后研究《父与子》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屠格涅夫.父与子[A]//屠格涅夫全集(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3.

[2]Батюто А. И.Тургенев-романист[M].Л.:ЛГУ,1990:C.3-4.

[3]石玲玲.试论《父与子》中巴扎罗夫的“新人”雏形形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9(06).

[4]屠格涅夫.父与子[M].巴金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

[5]魏玲.屠格涅夫筆下的“新人”——巴扎洛夫[J].国外文学,1988,(1):5.

[6]屠格涅夫.《父与子》 [M].张冰,李毓榛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6:7.

[7]И.С.Тургенев.Отцы и дети[M].М.,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1979:C.9.

[8]米尔斯基.俄国文学史(上卷)[M].刘文飞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9]Тургенев И. С.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тридцати томах[C].том 4. М.: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 СССР, 1982:C.14.

[10]雷成德.《父与子》中的中心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J].外国文学研究,1978,(02).

[11]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6.

[12]И.С.Тургенев.Отцы и дети[M].М.,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1979:C.16.

[13]Тургенев И.С.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в 12 т. Т.3:Накануне Отцы и дети[M].M.: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53:C.17.

[14]张中锋.从《父与子》看屠格涅夫的文化理想主义[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

猜你喜欢

父与子父辈冲突
父辈们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父与子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有趣的父与子
接过父辈的旗帜
父与子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