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种植活动中发展幼儿探究能力的做法

2023-12-22李玉琼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种植活动科学探究幼儿园

李玉琼

【摘要】本文提出利用幼儿园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包括:激发幼儿种植的兴趣;在种植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在观察活动中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在交流与总结中积累科学探究经验;在实践探索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 种植活动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5-0109-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要求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科学学习是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尝试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和异同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大自然,使幼儿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活动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操作实验等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活动经验,拥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园种植活动是指以幼儿为主体开展的植物栽培和收摘管理的活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而且可以为幼儿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探究的过程,提高观察力、表达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本文以幼儿园种植活动为例,探讨利用种植活动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做法。

一、展示植物种子,激发幼儿探究种植活动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自己发现的东西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同时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获得深刻的理解。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的探究行为,是最好的学习内驱力。很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人们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好奇行为表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对幼儿来说,他们对植物不是很了解,甚至说不出常吃的蔬菜名称。在种植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出示葱、蒜、芹菜、韭菜、洋葱等,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同时告知幼儿这些都是平时常吃的蔬菜。幼儿看了特别兴奋,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些菜叫什么名字?”“它们是怎么种出来的呢?”“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可向幼儿展示这些蔬菜的种子,对幼儿说:“这些蔬菜都是由一粒粒小种子长出来的。”幼儿听了之后十分惊讶,有的幼儿会问:“它们是长在土里还是长在水里?”有的幼儿在讨论:“这么小一粒种子可以长出韭菜吗?”教师抓住幼儿提出的问题,结合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幼儿园种植活动真实自然,可以为幼儿提供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二、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探究种植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探究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乐于探究,爱上自然与科学,在探究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探究能力。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将探究过程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幼儿园种植活动是一种符合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种植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植物与空气、水、泥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种植活动中培养观察力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在种植活动中,首先是认识种子和选种。由于幼儿不认识各种蔬菜种子,教師应先给幼儿提供相关蔬菜的种子,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观察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幼儿对蔬菜种子有所了解后,教师再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各小组自主选择喜欢种植的蔬菜。比如:第一小组选择种植葱和蒜,第二小组选择种植芹菜、香菜、小西红柿,第三小组选择种植韭菜、荞头,第四小组选择种植马铃薯、洋葱、胡萝卜,第五小组选择种植花生、芝麻等。其次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种植的方法。选定蔬菜种子后,各小组成员共同商量以下几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容器和工具进行种植?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种植?小组成员如何分工?比如:第一小组经过商量,选择苗种,于是他们找来葱苗、蒜苗,将它们种在土壤里;第二小组把芹菜、香菜、小西红柿的种子撒在土里;第三小组选择水培方法,把收集的韭菜、空心菜等放进水容器里。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铲土、有的播种、有的寻找幼苗,他们全程参与种植活动,在动手操作中提高了观察力和思考力。最后是分工合作,共同管理种植的蔬菜。播种之后,幼儿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区分土培蔬菜是哪个小组种植的呢?种子发芽后如何才能长得又快又好?驱除害虫的方法有哪些?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决定在种植区域贴上数字号码,方便区分和管理。种植过程涉及浇水、松土、施肥、驱除害虫等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探索以下许多问题,比如:给植物种子浇多少水、哪个时间段浇水才更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成长,用什么样的工具松土更方便,肥料放多少才合适,采取哪种驱除害虫的方法更加环保。明确任务后,各小组成员每天聚集在一起,分工合作完成浇水、施肥、松土等任务,同时观察和记录种子、幼苗的变化,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的意识,而且发展了幼儿的科学思维。

三、强化过程管理,指导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指南》在“科学领域”指出,教师要真诚地接纳和支持孩子的探究性行为,在科学探究中要关注孩子是“怎么发现探究的”,而不是他们“探究到了什么”。探究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种植活动进行科学探究,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教师要灵活设计种植活动,为幼儿留足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观察、去探索,支持幼儿多样化、个性化的探究行为。

种植活动开展以来,幼儿全程参与种植,十分关心种植区的蔬菜。每天来园,幼儿便迫不及待地跑向种植区,观察种子幼苗,给它们浇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水培绿豆的水过多或过少,种子可能会烂掉甚至发霉;种子撒下几天后有些不发芽;一些幼苗的叶子会变黄。同时幼儿会提出若干问题:如何能够知道幼苗每天长高了多少;周末没人来幼儿园照顾幼苗怎么办。幼儿基于认真观察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才能得出答案。植物一般要经历种子萌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幼儿要观察植物生长初期、生长过程和开花结果的变化,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变化。比如: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习性,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浇水;种子撒下后,可以在上面铺一层薄薄的稻草,帮助种子尽快发芽;给幼苗施肥、除虫、除草,幼苗不会出现黄叶;可以用图画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碰上假期,可以把植物搬到盥洗室等阴凉的地方,请保安叔叔帮忙管理,也可以带回家照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幼儿基于观察而提出的问题,表明他们已经学会了思考,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观察种子生长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探究的方法,比如观察时从整体到细节,运用观察量表和探究工具,记录种子生长变化的过程。幼儿在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往往隐藏着自己的思考和个性化表达,这些是富有童趣的科学话题,也是幼儿思维碰撞和情感表达的素材,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幼儿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例如,幼儿学会按照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顺序观察花生的生长过程;幼儿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运用同一种方法种植不同类别的蔬菜,从中了解植物生长与空气、阳光、水分的相互作用;幼儿运用追踪观察法定期观察、跟踪,记录种子从发芽到开花再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以及各阶段生长变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根据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分享交流,在观察和探究中积累经验,学会简单地分析和推理,培养观察能力。

四、延展活动收获,丰富幼儿探究体验

幼儿园种植活动是一种有温度、有情感的活动,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还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多样化的幼儿园种植活动有利于幼儿积累多个领域的知识经验,体会种植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有利于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关联,懂得热爱、尊重和保护大自然,在探究活动中提高能力、发展思维。

种植区域的种子发芽长成幼苗后,幼儿每天主动照顾植物,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当植物幼苗逐渐长大,变成幼儿熟悉的蒜、葱、韭菜、香菜时,他们兴奋不已。有的幼儿说:“快看,它们长得可真快。”有的幼儿说:“葱叶是圆形的,蒜叶是扁状的。”有的幼儿说:“我们种的西红柿成熟了。”有的幼儿说:“我们种的韭菜又长高了。”有的幼儿每天追着老师问:“老师,我们种的菜可以摘了吗?可以把它煮了吃吗?”幼儿在提问的同时,也在商量如何处理这些长大了的蔬菜。例如,在收割韭菜时,种植韭菜的小组成员商量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收割韭菜更省力,如何收割韭菜更有利于韭菜的再次生长;种植青菜的小组成员讨论采摘青菜时是整颗青菜一起摘,还是逐一摘下青菜的每一片叶子,是从最外面的那片菜叶往里摘,还是从任意一片叶子开始摘。

幼儿采摘蔬菜后,教师要鼓励幼儿将收获的蔬菜做成美食,体会收获的快乐和劳动的乐趣。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来园指导幼儿制作美食,让幼儿知道制作美食需要哪些工具、哪些食材、哪些调料,以及制作美食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有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韭菜制作了韭菜煎饼、韭菜炒蛋、韭菜饺子,有的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将西红柿和鸡蛋放在一起炒,做了一道西红柿炒鸡蛋。从播种、管理植物生长、收获果实到动手制作食物,幼儿都乐于交流、操作、探索,提高了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科学探索等能力。

五、注重活动总结,引导幼儿交流科学探究的经验

《指南》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在种植活动中,幼儿经历了选种、栽培、管理、收获等过程,体会到了种植带来的乐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验包含珍贵的学问。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教师除了指导幼儿观察、探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还要引导幼儿学会积累经验,让幼儿在交流与互动中学会总结和反思,提高能力。

利用幼儿园种植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教师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交流讨论中积累经验。种植活动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植物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植物由种子长成幼苗,再到开花、结果,为幼儿带来了许多乐趣,幼儿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幼儿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考,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自由活动、离园前的时间,与幼儿进行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表达出来,尝试说一说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幼儿交流讨论时,教师切忌“一言堂”,剥夺幼儿思考与表达的机会。幼儿经过交流、讨论,在老师和同伴的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参与种植活动的积极性,增长了知识,积累了科学探究经验。同时,幼儿参与植物的种植和管理,可以认识更多的植物,不仅可以准确地说出植物的名称及其生长特性,而且可以培养动脑思考、自主探索的习惯。其次,教师鼓励幼儿展示种植成果,从中积累经验。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展示幼儿种植和探究的过程,及时与幼儿一起总结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幼儿学会积累探究经验。在种植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幼儿播种、施肥、锄草、收获的精彩瞬间,以照片、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可以记录植物生长的新变化,如植物叶子变黄了、植物根部腐烂了、植物开花了但没有结出果实,再让幼儿通过请教老师、父母或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植物变化的原因,在交流讨论中总结经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教师将幼儿探究的过程进行梳理、整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增强幼儿的探究体验,促使幼儿主动参与种植活动,享受种植的快乐,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6岁幼儿求知欲旺盛,对大自然、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种植活动在幼儿园一直都有,且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种植活动对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因此,幼儿园在开展种植活动时,要以幼儿的个性特征和认知特点为基础,以科学教育为中心,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指导幼儿自主探究,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放手让幼儿动手操作,给予幼儿时间、空间,倾听、陪伴和鼓励幼儿,鼓励他们敢于尝试、自主管理,在增强劳作意识的同时,激发科学探究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沈慧琴.在自然角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J].福建教育,2020(20):39-41.

猜你喜欢

种植活动科学探究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种植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风景”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