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质量的策略探析

2023-12-19任欣悦

活力 2023年18期
关键词:常态应用型人才

任欣悦

(黑龙江工商学院,哈尔滨 150000)

引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应当让更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到创新创业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与创新型的劳动大军。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全新的发展方向。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保证可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后,也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认识当前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一、经济新常态特点

(一)经济新常态之中高速

站在速度层面去分析,经济提升出现了放缓,从之前10%的高速增长变化为7%~8%的中高速增长,而这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站在全球的角度去分析,在国家或者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经济迅猛提升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的现象。比如,1950—1972 年,日本GDP 年均增速为9.7%,而1973—1990 年瞬间回落到了4.26%,1991—2012年更是降低到了0.86%。

还有许多类似的国家都在经济增速到了8%的高速挡后,又切换回4%的中速挡。我国经济在7%~8%的中高速挡运行了一段时间,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建平分析,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并不均衡的大国,各个经济单元可以持续发力。比如,当服务业在东部地区崛起后,退出的制造业并不会消失,而是转移到了西部地区。

(二)经济新常态之优结构

站在结构角度去分析,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结构正在发生全面的转变。产业结构方面的转变是,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产业主体。在2013 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 比例已经高达46.1%,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在今年上半年,这个比例提升到了46.6%。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服务行业占总GDP 的80%以上。所以,在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例的上升是一个长期趋势。

站在需求结构角度去分析,目前消费需求逐渐成为需求主体。消费给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已经远超于投资。根据当前数据分析,最终消费对GDP 增长贡献已经达到了54.4%,而投资在48.5%,出口则为负值。但是在城乡区域结构上,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

在2011 年末,我国城镇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农村,在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的收入也显著提升。从改革开放直到现在,我国GDP 在不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升,在经济新常态下,这种情况将会随时发生变化。

(三)经济新常态之新动力

站在动力层面去分析,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渐转向创新驱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已经达到了35.6%。

(四)经济新常态之多挑战

站在风险层面去分析,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有许多不确定的风险显性化。不管是楼市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都层出不穷,而这些风险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为一个爆炸点将会引起连锁反应。

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加平缓,但是经济规模决定实际增量依然比较可观。新常态下经济提升更加稳定,增长的动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发展也更加稳定。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需要做好职能转变,提升市场活力。

二、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与潜能

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与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并不是由高校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经济需求所决定的。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直接决定了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的创新创业方面能力与素养。

(一)创新驱动,体制、制度及科技创新是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力

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作为关键,而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包括了基础研究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应用创新三个方面。在当前科技不断创新的背景下,衍生出大量全新的技术,作为新时代技术应用型人才,如果缺少创新能力,将会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大部分应用型人才所从事的行业或者岗位为技术创新行业,所以许多人才缺少内在品质,在创业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动力,将会影响创新驱动作为系统的功能性发挥。比如,在运用全新的技术手段时,需要进行全面尝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对应的人才缺少创新能力,则直接影响创新创业的发展。

(二)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促使高校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服务业尤其是中高端服务行业成为当前社会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且消费需求成为需求的主体,社会需求规模在不断提升,进而对质量和形式的要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所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更多服务型的实体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作为新时代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可以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开展电子信息技术服务、汽车维护服务及金融保险服务等实体经济,顺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趋势。

(三)业态升级加快,对创新创业能力要求提升

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下,逐渐形成了“互联网+”时代,工业也进入4.0 时代,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生活、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一新常态下,各个企业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转型发展,保证在原本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实现对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灵活运用。在行业内外技术升级变化的大环境下,产业提质升级速度比较快,进而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所以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方面的需求也显著提升。作为新时代优秀的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先进的技术,进而满足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变化。如果无法达到这一标准,将会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阻力,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三、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首先需要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找准定位,进而可以探索有效的策略,实现最终的目标。

(一)结合地区经济社会需求,开展动态定位策略

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基本是延续着传统的目标进行人才培养,将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作为主要的目标,使学生掌握对应的就业技能与知识,但是这样的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所以,需要结合地区经济社会需求,实现动态化的调整与优化。在当前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与教育过程中,需要提升对创新创业方面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在不同时间维度、不同行业及地区,在对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及西部地区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并不相同,主要是因为人才所需要的服务行业及地区经济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动态的定位,明确最终的目标。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需要加强对新一代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网络金融技术的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顺应经济新常态发展需求。

(二)根据专业大类与对应岗位群进行定位

根据专业大类及对应岗位群开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对人才创新创业属性的不同维度及尺度的把握,进而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专业大类及对应岗位群开展定位,结合不同标准实现系列的划分与定位。首先,需要按照大类分为法律财经、商科类等多个方面,不同行业及专业岗位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习惯,对应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要求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将其作为主要的标准。针对商科类学生,观念和机制创新、组织管理能力及创业标准显著提升;针对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对新技术运用创新标准显著提升;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需求,实现对不同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位,一些学生创新能力较差,创新能力的提升比较缓慢,在传统服务业背景下,这些服务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新技术含量也比较低,所以对这一类学生应当采取较低的标准,明确创新人才的定位;针对新兴技术应用型岗位学生,需要提升创新人才定位标准。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调查研究、团队协作、精益求精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形成社会、学校及市场多主体参与,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及创业政策协同推进,提升最终的教育质量。

四、经济新常态下创业内涵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路径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业”具有两层含义:其一,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比较封闭的市场环境中,一些私人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创业主要强调了创业行为及市场主体性质。从改革开放直到目前为止,创业本质主要就是新的市场参与主体,对产业结构及经济模式影响不大。除此之外,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更加注重创造新产品、新技术与新文化的市场资源整合行为,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会对传统产业开拓及传统行业带来一定的转变。

大众创业主要强调了创业对象的广泛性,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形成了国家经济与人民智慧之间的桥梁。与当前国家宏观产业相比,大众创业规模都比较小,更加适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地发挥出市场的试错功能,保证为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的创业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明确创业方向

大学生应当认识到经济新常态给当前社会各个行业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掌握经济新常态对各个领域的影响,进而使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及所学专业,实现有目的的选择创业领域和就业单位。在掌握经济新常态对各行各业发展的需求后,大学生才能够在创业领域中明确自身的地位。经济新常态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促使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如节能环保、新型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及新能源等。例如,节能环保产业在未来五年内的投资需求超过三万亿元,单纯的固废处理投资就已经达到了七千亿元,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投资达到了八千亿元,在未来七年,新能源投资将会达到五万亿元。所以,注重新兴产业及相关领域,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服务行业跨越性发展与机会,因为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家发展起步比较晚,当前得到了对应的发展,但是还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在未来几年内,第三产业的GDP 占比将会显著提升,可以达到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和。所以,服务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大学生创业应从这一点出发。

(二)积极进行创新

当前,大学生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背景,应当将其作为主要要求。在经济新常态大环境下,企业发展机遇在于创新、在于变化,只有变化才有机会。因此,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从人才角度出发,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都需要创新。所以,创新是经济新常态的前提。只要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就能够满足新常态下社会生存。当前,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所有企业都需要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市场就业压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企业对高科技人才及高管人才需求显著提升,形成了井喷式的增长,许多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一直处在饥渴状态。所以,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科技人才及高管人才,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专业人才,适应新常态社会发展的背景。根据当前国家提出的国际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目前对外语外贸类专业需求显著提升,因此选好专业方向是大学生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有效手段。

结 语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社会背景并不是单纯指经济无法高速增长,而是在下次高速增长之前需要做好全面的准备。为了做好应对之策,需要了解经济新常态的特点,认识到其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明确发展的方向。大学生作为当代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应当不断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顺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常态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