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本土红色文化 加强党史学习价值

2023-12-19周振煜

活力 2023年18期
关键词:党校党史红色

周振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 545006)

引 言

党史教育能坚定理想与信念,全面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史也是最丰富的养料,能持续为干部群众提供力量。红色文化完整表达了党的精神追求与梦想信念。红色文化是最动人、最有效、最丰富的历史教材。因此,必须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深化研究根基,不断丰富红色文化,总结历史经验,牢记使命,凝聚重要精神动力。

一、新时代党史学习的价值及文化枢纽

(一)新时代党史学习的价值

列宁曾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于人民而言,历史是教科书,也是清醒剂。新时代,青少年可能会缺乏对国际大事的了解,但不能遗忘历史,如果遗忘了历史,就会迷失方向。现如今,人们要正视历史,强化对历史的认知,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党史学习是保持初心、铭记历史的有效方式。参与党史教育既可以学习前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精神,还可以学习党的优良作风。学习党史,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智慧,还为我们的前进指明了方向。党史教育中,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都是重要内容。学习党史应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看清事件本质,并始终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指明方向。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能体会真理的力量,使人保持初心。

党史教育能坚定理想。参与党史教育能鉴定信念,强化党性修养,进一步提高能力。学习党史能感受到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的胜利,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持学习党史,能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拥护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新时代党史学习的文化枢纽

在现实生活中,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史教育中,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仅能提高人们对历史的了解,还能坚定自信心,培养凝聚力。文化的表层意思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物质及所获得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文化能反映经济与政治的观念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真实的生活。文化还是智慧的象征,能悄无声息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把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精神和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主线,集合人物、精神的内容体系成为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先进的历史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精神养料。新时代党史学习的文化枢纽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凝结改革开放时期、创业时期所形成的时代精神,这些独特的文化精神是独一无二的宝藏,也是党优良作风的体现。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与党史教育的核心高度契合。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发挥出来,不断扩大红色精神影响力,使红色文化与党史教育相融合,发挥党史教育的全部力量,持续提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二、柳州地区本土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红色历史事件

1924 年5 月至1927 年4 月,国内出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运动,也被称为农民革命运动。1929 年,发动南宁兵变。南宁兵变是白色起义、龙州起义的一部分,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兵变运动的成功典范,在革命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广州百色地区由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这一支军队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主力部队。1930 年,在邓小平领导下发动龙州起义,建立红八军。1934 年11 月底,广州北部湘江地区发生湘江战役。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英勇奋战,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彻底粉碎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同时,湘江战役也是长征过程中损失最大的以此,人数减少5 万余人。1939 年,中国军队机械化部队首次与日本王牌军事交锋,共歼灭敌军5000 余人,几百日军钢军第5 师团,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二)红色精神

红色精神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奋斗精神、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创新精神,蕴含了无产阶级思想、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红色精神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1930 年,革命形势严峻,革命力量较弱,在此情况下,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人发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并创建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人展现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体现党的先进性。第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南宁兵变后,邓小平等领导并没有坚守柳州,而是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将武装力量拉入南宁,并挺进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充分体现出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第三,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就是奉献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风险精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长征、抗日战争等均能体现出党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党的本色。第四,民族平等的团结精神。龙州地区少数民族较多。1930 年,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培养干部。在广西龙州红军部队中任用大量少数民族干部,充分展示出民族平等的团结精神。

三、弘扬本土红色文化、加强党史学习的方法

(一)坚持做到学做结合,推动党史学习落实

党校姓党,代表党校的主要教学内容、工作重心。党史教育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组织干部职工读原著、学原文,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科学应用立场观点方法,领会这一思想中的哲理、道理,感悟这一思想的重要意义。同时,党员干部之间要积极深入探讨,交流世界观、方法论,科学运用立场观点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深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党史教师应发挥作用,由内而外地影响他人,真正发挥四史教育作用。

人才强校可作为党校的指导思想,通过举办多种活动,提高党校教师的综合能力、整体素养。比如,党校可举办党史教育课程比赛,通过竞争的方式,实现以赛促教,进一步提高党校教师的能力,强化党史教育的质量。比如,党校可以举办展览活动,展览党校教师的课件,驱动党校教师自主学、主动学,进而提高备课的观赏性、科学性和高效性。党校课件展览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的开发成果、多样化的授课形式、对学员的需求分析。可以周、半月、月为单位,组织开展该类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除此之外,党校可以举办交流会,拟邀有经验的党校教师共同探讨党史教育、红色文化,也可以组建课程开发小组,邀请教师共同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深刻感悟红色文化精神。

党校还以可举办志愿者互动服务。每年七月一日,党校负责人与党校教师共同组织召开送祝福活动。活动当天,党校教师及学院亲自书写对党的真诚祝福,共贺节日。党校负责人可组织志愿者队伍为学院发送信息,帮助学院扩展学习渠道。党校负责人还可在当天发布关于展现红色精神的文章,文章内容以蕴含红色精神的历史事件为主,使每一个学员都可以感悟到党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民族平等的团结精神。此外,党校应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组织工作,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顺利完成。

(二)推动建设红色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学习

构建本土红色文化网站,扩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进一步强化党史学习教育。我国部分地区缺少红色文化网站,可由当地党史部门牵头,与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构建本土红色文化网站。网站内容包含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历史发展历程、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主体活动内容等。网站内还可构建交流窗口,该窗口可允许干部群众交流红色文化内容。比如,在广西地区构建红色文化网站时,负责人可依照红色旅游规划相关文件,根据红色旅游路线介绍红色文化与历史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红色精神,学员也在交流窗口表达感悟。市、县应紧跟脚步,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网站,挖掘历史事件中的红色精神,使干部群众深刻感受到红色精神。网站内容还应包含具有当地特色的景点、服务。群众登录网站既可获得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浏览相关历史事件。网站主页可以排播红色电影、红色文化主体活动视频、专题讲座等相关内容,也可以开发红色动漫等,赋予党史教育、红色文化趣味性,有效促进年轻人的党史学习,使其成为年轻人学习党史,感悟红色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深刻挖掘红色文化,讲出地方党史

发挥红色历史作用,创建红色历史故事的传声器。传播者、媒介、接收者构建出的传播链可被称为品牌传播。品牌传播是红色文化精神宣传的有力途径,是强化党史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传播红色历史过程中,国家、城市是传播者。国家与城市身兼制定战略的重要责任,掌握重要的信息资源,并将信息资源根据历史路径分布到各个城市。此外,如何布局党史教育的目标、党史教育的传播路径、党史教育的成果也是传播者的责任。基于此,必须组建一支高素养的宣讲队伍。宣讲队伍主要由懂历史的导游、宣讲员组成。品牌教育必须与红色文化、党史相结合。要想发挥品牌教育作用,取得良好的成果,就必须把当地独有的红色文化展现出来。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可以用媒介将各种因素链接起来。媒介可以是网站,也可以是报纸、电影、App 等,在优化媒介的过程中,党史品牌教育的传播力进一步增强,党史教育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信息时代,可使用新媒体与旧媒体融合的方式,形成多样化的宣传工具,不断整合媒体资源,形成新的高效传播形态,同频共振,积极吸引群众的注意力,获得群众的肯定与支持,实现党史教育品牌的有效推广。

(四)打造固定与流动的党史课堂,推动红色文化传承

红色历史文物见证党的历史,红色历史文物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历史文物自身就具有教育价值、历史价值。在弘扬红色文化,开展党史教育的过程中,使用红色文物能再现历史情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红色历史文物可以直接当作党史教育的教材使用。党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党史教育课堂分为两种,一种是流动课堂,另一种是固定课堂。流动课堂是指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群特点、接受程度,通过应用多样化的传播媒介、文物载体展开党史学习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播媒介可以是地铁站、红色驿站、商圈的大屏幕等。固定课堂是指利用博物馆、历史遗迹等红色遗产开展党史教育,也可以指传统的党史教育模式。打造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相结合的学习教育模式能丰富党史教育形式,延伸党史教育范围,还能强化宣传与教育效果,赋予党史趣味性和艺术性,使党史教育也更具有创新意义。固定课堂与流动课堂相结合,能使党员愿意听、主动记,真正做到弘扬本土红色文化,强化党史教育价值。

(五)完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全面推动党史学习

开展党史教育需要红色精神资源与红色物质资源。红色精神资源力量更强大,兼具持续性、穿透性。红色物质资源包括可移动资源、不可移动资源,两种资源均涵盖重大历史事件、杰出的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历史文物等。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均是精神之源,也是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一部分。红色精神资源将过去、未来、现在紧密连接。红色物质资源是党史教育的主要支撑,党史教育也依赖红色物质资源。可以红色物质资源为中心,组织举办旅游、交流会、主题活动日等活动,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最大限度地展现红色物质资源背后所蕴含的伟大精神,使参与成员感受到党历经的磨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并坚持为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贡献力量。

结 语

综上所述,参与党史学习能感悟到前辈们的伟大红色精神,学习党的优良作风。党史教育活动能不断为人们提供养分,为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红色文化中蕴含着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各地可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扩大红色精神的宣传深度与广度,使人们深刻感受到红色精神。还可灵活应用红色物质资源、现代化信息技术,吸引年轻群体的目光,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

猜你喜欢

党校党史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