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2023-12-19刘暮霞

活力 2023年18期
关键词:去行政化行政化淮安

刘暮霞 周 瑞

(江苏省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淮安 223300)

一、改革与探索

(一)管理“流程再造”,推动从“机关化”到“扁平化”“市场化”的机制之变

“去行政化”改革,关键在于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前的淮安高新区,机关化、行政化倾向较为突出,部门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界限比较模糊,招商模式相对固化,服务效能仍需提升。为此,淮安高新区真刀真枪地开展体制机制改革,从管理体制入手,以市场化、扁平化为方向,以打造“特种部队”为标准,全力构建更加契合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机关”的味道逐渐淡去,放开的是束缚、身份,提高的是动能、效率。

1.系统谋划改革方案

在学习借鉴南京等地经验的基础上,淮安高新区认真研究谋划,统筹设计改革方案、措施、步骤。提请淮阴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工作,印发《淮安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对改革中涉及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绩效考核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明确区直各部门支持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的职责分工,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精准定位职能职责

针对部门、平台、属地街道履职过程中出现的职责不清、边界模糊、推诿扯皮等问题,明确各方职责职能,即党工委管委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职能,内设职能机构统筹协调、产业引导、项目培育、营商优化的服务职能,平台公司开发建设、资本运营、招商引资的发展职能,属地街道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维护稳定、征地拆迁的保障职能。推进“瘦身强体”,调整设置8 个内设职能机构、6 个产业园区管理办、8 个议事协调工作组和6 个派驻单位,整合设置5 个科级事业机构。突出园区经济发展主业,全面剥离社会管理职能,交由属地街道承担,让管理更精干、职能更聚焦。

3.全面压缩管理层级

针对机构臃肿、行政事业企业性质庞杂,以及综合管理部门人员多、经济一线人员不足的实际情况,淮安高新区党工委提请上级编制部门,精简机构数量,充实一线人员,实行员额管理。成立高新区招商、“三资”管理等13 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分别牵头、一线指挥,有效打破了部门壁垒,推动形成了“扁平化”管理体制。

4.健全优化运营模式

注重发挥平台公司市场主体作用,全力培育具有较强运营能力的市场化运营公司,转变现有平台公司的单一融资功能定位,合理划分财政事权,注入科创园、江淮科技园等优质资产,推动平台公司向市场化、实体化方向转型。配齐配强6 个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由产业园属地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兼任产业园办党组书记,推动“城乡园”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党工委管委会+平台公司+特色园区管理办”的运行体制机制,持续凝聚园区发展合力。

(二)队伍“重新整编”,完成从“普通生”到“特长生”“优等生”的能力之变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改革前,淮安高新区在人员使用上存在行政事业企业人员混编、借用人员在编人员混用等现象,在工作及考核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大锅饭”、考核“老好人”、结果“糊涂账”等现象。为全面激发人才能量,淮安高新区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岗位员额制、全员聘用制、绩效考核制,在人员管理上淡化行政人员、事业人员的身份,消除“身份界限”,突出优绩优酬导向,适当向重点岗位倾斜,实现人随岗走、薪随岗变、同岗同酬的管理目标。

1.岗位职责定员额

根据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共核定岗位总员额266 名,其中党工委管委会设置员额166 名,管委会下设三个区管一类平台公司设置员额100 名。明确员额向招商一线、经济一线、科技一线、服务一线等专业性岗位倾斜,经济一线部门岗位员额占比达到81.8%。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管委会及下属企业所有人员根据原行政关系全部回归原单位,实现名实相符、各归其位。在改革中,共有34 名下属平台公司人员回归原岗位、7 名外部借用人员回归原单位。

在高中时期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能养成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与品质,是现代高中学生获得发展的基本能力.高中数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其所具备的理性精神课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与进步,使中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不断被完善.理性精神会让人更加理智,强化自身对现实事物的理解能力,基于对现实事物的理解强化认知.

2.全员聘用定岗级

打破行政、事业、企业身份性质限制,实行身份档案制、岗位聘用制“双轨运行”。出台《淮安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全员竞聘工作方案》,内设机构部门负责人及以下人员,全员岗级“归零”,双向选岗、重新聘岗。对所有岗位实行“任期制”,落实“两挂钩两分离”,即竞聘条件与工作实绩挂钩、与行政职务分离,绩效待遇与所聘岗位挂钩、与原有职级分离,有效打破了“只能上不能下”的惯性思维,构建了竞争有序的选人用人机制。2020 年以来,共有22 人岗级得到了晋升,3 人被降岗降级。

3.择需选调优结构

针对园区内招商、财政、金融、电子信息等专业性人才较为匮乏的实际情况,结合“3+1”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园区发展状况,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从镇街、区直部门、“名校优生”中择优选调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园区重要岗位,全力优化人员结构。近年来共从人才、科技、财政等部门择优调入干部25 名,争取省市挂职干部4 名,代为培养“名校优生”3 名。

4.量化考核严奖惩

建立健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根据部门的不同职能,实行分组差异化考核,并按职能工作、重点工作、中心工作、项目招引等细化赋分,量化打分,考核等次结果强制分档。考核结果与绩效收入直接挂钩,第一等次与最后等次垂直差距近1 倍。同时,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实绩显著、群众普遍认可的干部要优先推荐提拔,对工作态度较差、绩效考核排名末位的干部要刚性淘汰,全力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2020 年以来,共向区委推荐提拔重用副科级以上干部9 名,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职能实现从“管理者”到“店小二”“服务员”的角色之变

园区是“政府眼中的企业”,又是“企业眼中的政府”,如何定位自身是一道难题。改革前的淮安高新区,在项目招引服务中更多的是担任管理者角色,主动站在企业角度为企业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中仍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招引时承诺多、建成后兑现少,签约前沟通多、落地后帮办少,建成前关注多、投产后服务少。淮安高新区党工委坚持问题导向,以打造区域营商环境“最高地”为目标,持续优化招商模式、帮办方式和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双转双提”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实现了服务企业质效和企业满意度双提升。

1.以链组团招商更精准

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项目招引和帮办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和现代绿色食品优势特色产业体系,按产业链分设6 个招商团组,由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分别牵头负责相应产业链项目招引、洽谈和帮办服务。抽调投资促进、规划建设、经济发展、人才科技等部门专业人员分别进驻招商团组,根据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推介、产业招商等工作。2020 年以来,新落户模具产业园、百胜中国苏北供应链支持中心、中天钢帘线等亿元以上项目48 个。

2.帮办代办服务更高效

聚焦项目从招商到运营全过程,组建成立若干工作专班,明确投资促进部门为项目洽谈、开工、建设的牵头部门,规划建设部门为土地出让、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推进的牵头部门,经济发展部门为投产运营后续服务的牵头部门,人才科技部门为企业孵化、科技支撑的牵头部门,实现项目帮办服务“无缝衔接”。同时,实行全程帮办代办机制,创新建立“1+3”项目服务专班制度,为每个签约项目配备一名项目长、一名项目助理、一名项目秘书,从签约、开工、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为每个项目提供点对点、全过程帮办代办服务。及时为百胜中国苏北供应链项目调整土地并挂牌,比原定摘牌时间提前半年以上完成,创造了淮安高新区项目帮办的全新速度。

3.规范服务企业更满意

针对掌握企业信息不及时、服务企业不精准、到企业执法检查过于随意频繁等突出问题,淮安高新区要求所有干部职工树立“有事必到、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将园区内961 家经营单位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明确一名网格员,常态化跟踪服务。同时,建立“企业履职清单告知制、首次轻微违规警告制、涉企执法检查统筹制、标杆示范企业豁免制、企业帮办服务专班制、涉企行为监督举报制”等涉企服务六项机制,通过免检牌、抽检牌和重检牌名录管理,扎紧行政权力的“笼子”,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企业更能安心舒心的生产经营,赢得了广大企业的普遍点赞。光大城乡、万香科技、翔宇电力、赛斯草坪等一批入园企业相继追加投资,新扩产(技改)项目已经通过立项,即将启动建设。

二、经验与启示

开发园区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主阵地,承担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开路先锋”的重要职能。淮安高新区通过三年的“去行政化”改革,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机制弊病,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烈,服务企业效能显著提升,园区发展基础越发厚实。2021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增长8%,入库税金增长10%,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增长2.65%、入库税金增长21.5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5 户,“淮安合伙人”创成首个国家级众创空间,高新区获批省级汽车零部件制造众创社区,迈尔汽车成功上市,绿色食品产业以苏北五市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全省7 个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建设支持项目。淮安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的成效为全市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经验启示。

(一)改革要有理有据,全面把准把实中央和省市部署是“去行政化”改革的根本要求

“去行政化”改革并不是“拍脑袋”“喊口号”“心血来潮”的“自选动作”,而是上级有部署、有要求的“规定动作”。淮安高新区始终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关于推动有条件的开发区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时刻对标对表,大力推进市场化、扁平化改革任务,确保动作“不走样”,各项改革顺利进行。这启示我们,在“去行政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作为根本遵循,对照省市关于加快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步伐的最新要求,以及科技、商务等园区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系统谋划改革方案、制订改革计划、推进改革任务,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改革任务不落空。

(二)改革要有序有力,制定科学明晰路线图并获得多方支持是“去行政化”改革的成功基石

“去行政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机制重构、人员重组等方方面面,必须科学谋划、汇聚合力、系统推进。在淮安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过程中,作为代管单位的淮阴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改革任务、讨论改革方案,印发《淮安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并对改革领导小组、改革后的机构设置,以及首次员额配置、绩效考核、全员竞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安排,要求区直各部门大力支持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保障了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这启示我们,在“去行政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前瞻研究、规划,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争取所在地党委政府和编制、财政、发改、商务、科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凝聚各方合力,保障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有力开展。

(三)改革要有章有法,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有效破解是“去行政化”改革的取胜之道

“去行政化”改革涉及的改革任务众多、触及的利益众多,体制需要重构、业务流程需要重组、人员力量需要重配,找准抓住关键环节是决定改革成功的关键之举。淮安高新区在“去行政化”改革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人事制度改革这一关键环节,创新开展人员身份档案制、全员聘用制,分步完成了科级干部、中层以下干部和平台公司员工的双向选岗、全员聘岗,实现了人员身份对应、职位岗位对应。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员岗位职能,建立科学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结合实际贡献大小,拉开收入差距。这启示我们,在“去行政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准影响和制约本地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进行有效破解,实现“纲举目张、盘活全局”。

(四)改革要有根有魂,始终牢记园区的初心使命和主责主业是“去行政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去行政化”改革是园区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方法。淮安高新区在“去行政化”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将激发园区活力,提升项目招引、项目帮办和企业服务效能,打造区域营商环境“最高地”作为根本目的,在制定和实施工作流程再造、人员定岗定级、项目帮办服务等改革各环节中全力向招商一线、项目一线、服务一线聚焦,保证了改革目的不变、方向不偏,赢得了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启示我们,在“去行政化”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牢记园区发展的初心使命和主责主业,把握把准园区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一切聚焦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去行政化”改革行稳致远、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去行政化行政化淮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大学“去行政化”更需去行政思维
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实践问题研究
对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