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柳钢集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3-12-16王海英

桂海论丛 2023年3期
关键词:柳钢绿色发展

□王海英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1]38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对做好广西工作提出了“五个更大”的重要要求,即“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2]。其中一个“更大”就是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广西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广西”[3]的目标任务。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钢集团”)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城市钢厂发展新模式,持续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以及超低排放改造,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绿色低碳发展对柳钢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2 年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包括“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在内的12 项主要任务[4],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在钢铁行业减量发展的背景下,柳钢集团只有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聚焦行业动向,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

(一)绿色低碳发展是柳钢集团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17,“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17。国有企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方面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柳钢集团作为广西工业的排头兵,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带头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走绿色循环发展道路,切实担当起企业社会责任。多年来柳钢集团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升级改造,有效确保工业废水“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废渣综合回收利用,成就柳州市“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美誉,也为柳州市水质2020—2022 年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现代化钢铁企业与宜居城市的和谐相融,较好地履行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绿色低碳发展是柳钢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钢铁行业是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近十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能政策和严格的钢铁行业环保标准,以此倒逼钢铁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促进降低综合能耗。从实施效果来看,无论是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化解、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还是工艺技术装备和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水平的提升,以及超低排放改造的有序推进等,都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钢铁行业仍然是我国能源消耗大户和重点减碳领域,减量化、低碳化发展之路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形势下,柳钢集团必须深入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持续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柳钢集团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柳钢集团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

柳钢集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实业为基、效益为上、低碳为标、开放为先、创新为要、进取为荣”的“六为”发展思路,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低碳的生产方式,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20 年获评全国“第五批绿色工厂”,2022年获评全国“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广西“2022 年度环境社会责任企业”和“清洁生产企业”。

(一)有序推进超低排放改造

2019 年4 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对钢铁企业所有生产环节(包含原料场、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轧钢、自备电厂以及大宗物料产品运输等)的超低排放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全国新建(含搬迁)钢铁项目原则上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推动现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 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5]。

柳钢集团按照“统一部署,系统提升,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基本原则,组织制定了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选择成熟可行的污染物控制技术,特别针对有组织排放提标改造、无组织排放综合治理进行重点项目升级,按计划有序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柳州本部生产基地自主研发烧结烟气氨法脱硫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烧结、球团烟气全脱硫。投入专项资金陆续完成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焦炉机侧超低排放除尘、焦化厂煤场棚化、烧结球团烟气脱硝、烧结厂脱硫系统烟气净化及消白项目、转炉热泼渣场环保改造等重点项目,焦炉烟气全部实现脱硫脱硝,焦炉煤气实现全脱硫;在焦炉、烧结、高炉、转炉等冶炼各工序均配套技术先进的除尘工艺设备,岗位粉尘治理实现全覆盖,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达到超低排放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防城港钢铁基地从设计规划到开工建设,都始终坚持采用超低排放作为基地建设的绿色标准。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四大冶炼工艺均采用国内先进环保工艺,确保外排废气达到超低排放限值要求。2022年柳钢集团主要污染因子除吨钢NOX排放量达到Ⅱ级值,属于国内先进水平外,吨钢SO2排放量、吨钢颗粒物排放量等其他主要污染因子排放绩效均远优于《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指标表中Ⅰ级基准值的要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柳钢集团始终坚持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在钢铁生产及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实行清洁生产、绿色采购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1.工业废水近“零”排放。柳钢集团先后建成4 座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每天33万吨,并形成了封闭式的“水→废水→处理→回用水”循环利用模式,整个生产流程都不外排废水,工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以上。2022 年吨钢新水耗由2001 年的46.54 立方米下降至1.34立方米[6]。

2.余热余能自发电率稳步提升。近年来,柳钢集团陆续完成焦炭干熄发电、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发电、高炉炉顶TRT发电、转炉煤气回收及富余煤气发电等余热回收技改项目建设,充分回收利用各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余压等余能余热资源,从源头焦化工序一直贯穿到轧钢及辅助系统。柳州本部生产基地2022 年自发电率达73.95%[6];防城港钢铁基地2022 年自发电率达到84.38%[6],2023 年3 月超过95%,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3.固废综合利用率100%。作为千万吨钢企,柳钢集团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包括钢渣、冶炼渣、除尘灰、粉煤灰等在内的固废,变废为宝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柳州本部基地建成120 万吨热焖渣生产线,采用国内先进的热焖处理工艺,回收冶炼工序产生的钢渣,用于再回炉或建筑行业。柳州本部基地的矿渣立磨生产线,每年可将300 万吨矿渣等量转化为矿渣微粉,广泛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生产。防城港钢铁基地建成后,又新增建成1 条240 万吨/年矿渣微粉生产线和1 条120 万吨/年钢渣热闷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三)充分运用绿色金融政策

钢铁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无论是装备升级改造还是工艺技术研发,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中国在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后,绿色金融迅速发展,成为了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工具。柳钢集团主动把握政策机遇,全面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充分运用绿色金融资金,以绿色金融推动超低排放、降碳减排等项目的顺利实施。2021年5 月,柳钢集团以实现超低排放的关键性指标——单位产品氮氧化物排放量作为关键绩效指标(KPI),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全国首批暨钢铁行业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5 亿元。2022年9 月,柳钢股份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广西制造业首单绿色中期票据5 亿元,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和柳钢股份转炉项目的废钢采购,进一步提升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率。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3 月,柳钢集团累计获得绿色低碳项目贷款额度超26 亿元,涵盖高炉煤气回收利用发电机组改造、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升级改造及绿色锰系新材料改造等项目,有效地推进了各生产基地绿色低碳项目的实施。

三、持续推进柳钢集团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中央‘双碳’战略部署,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7]。在加快推进全面绿色低碳发展中,柳钢集团近几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目前仍没有达到全面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标杆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柳钢集团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加快布局绿色发展体系,切实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一)强化顶层设计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实现绿色发展理念与柳钢集团生产经营战略的深度融合。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坚持从行业发展和企业实际出发,科学确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重点,有序推进实施《柳钢集团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专项规划》,以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加强突破性低碳冶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为重点,切实践行风光绿电高效应用的领跑者、极致用能钢化联产的推动者、绿色循环协同降碳的引领者、低碳冶金科技创新的践行者四大使命,全面促进达成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目标。

(二)优化产能布局与原燃料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资源布点,稳定原燃料质量。优化配煤配矿模型,充分发挥配煤配矿联合攻关小组作用,提高炼铁炉料球团矿配比,强化精细化管理和操作,进一步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坚持就近、高效、循环利用原则,在保障废钢质量的前提下,扩大废钢采购来源,与废钢回收企业形成战略供需联盟,或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在防城港、南宁、柳州等地区获取废钢加工基地,提高废钢资源掌控能力。完善废钢和合金性价比模型,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转炉废钢使用比例。坚持钢轧协同,重点开展工艺路径优化、合金减量化、合金替换工作。按计划稳步实施绿色锰系新材料产业基地升级改造,保障合金辅料资源低碳供应。充分发挥防城港钢铁基地绿色物流、清洁物流的优势,优化调整柳州、防城港、玉林等三基地钢铁产能布局,提升水运、水铁联运等清洁运输的占比,在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实施高质量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因地制宜选择技术路线和改造方案,加强技术交流和案例考察,充分学习借鉴标杆企业的先进改造经验。稳步推进烧结机脱硫系统升级改造及烟气消白、烧结机电除尘器超低排放改造、棒线型材厂加热炉汽化冷却及超低排放改造、料场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到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全面加强低碳物流再造,重点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对厂内物流管控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最优条件下的低碳物流运行。防城港钢铁基地加快推进剩余5 个码头泊位的建设,柳州本部生产基地最大限度减少物料厂内二次倒运和汽车运输量,进一步提升铁路、水路、管道等清洁方式及新能源汽车运输的覆盖面。对外加强与建材、化工等产业的协同,形成完善的钢铁、建材、化工协同发展产业链,最大限度发挥产业链协同减排效应。

(四)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根据柳钢集团不同生产基地所处地域的特点和优势,广泛利用厂房屋顶面积或现有土地资源,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政策以及地方各类光伏补贴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柳州本部、防城港和中金基地以及铁合金公司的绿色低碳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一方面,光伏发电充分运用太阳能资源,改善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给,节约煤炭及水资源,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效改善环境,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另一方面,光伏发电项目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可作为柳钢集团余热余能自发电的必要补充,在优化企业用电结构、扩大绿色低碳电力使用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发电机组的运行成本和企业用电成本。

(五)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25柳钢集团将以实现极致能效为目标,切实增强创新发展的决心,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多想实招、多出实效。一是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运用,提升主要工艺技术指标水平。进一步降低焦化煤耗、烧结固体燃耗、炼铁焦比和燃料比,提升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率、连铸坯热送热装率、各工序品种命中率等。二是优化现有科技人才培育机制和创新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完善多元化的评价和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三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建立完善超低排放与绿色低碳协同管控数字化平台,全面实现精准降碳减排。四是坚持与国内、国际先进企业、同行标杆企业对标对表,正视自身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有针对性的技术与管理创新补齐短板和弱项。五是持续创新开展绿色金融实践。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良性沟通,及时掌握绿色金融政策动向和绿色金融产品开发情况,根据企业实际,开展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业务,以绿色资金注入助力企业绿色低碳项目的落地实施。

四、结语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钢材市场整体呈现强供给、弱需求的状况,钢材价格大幅下滑,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较大挑战,加大了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的资金保障压力。面对行业下行周期的严峻形势和诸多困难,柳钢集团要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不变,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始终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柳钢集团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克服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诸多困难,持续开展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坚持对标行业标杆找差距,明目标,定措施,补短板。坚持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流程、全环节、全方位持续推进超低排放改造。不断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投入力度,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实施《柳钢集团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专项规划》,全面促进达成柳钢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目标,争当风光绿电高效应用的领跑者、极致用能钢化联产的推动者、绿色循环协同降碳的引领者、低碳冶金科技创新的践行者,为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柳钢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党领导广西钢铁工业建设的历程和经验
——以柳钢为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与智慧,柳州工业升级发展的硬核关键词
柳钢6号高炉应对炉缸侧壁温度超高的护炉实践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