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践行要求

2023-12-16苏曼丽

桂海论丛 2023年3期
关键词:斗争总书记精神

□苏曼丽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扬斗争精神,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充分彰显了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和顽强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在2019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1]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列为“三个务必”的其中一个,并着重阐述了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重大原则就是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他强调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2]27。斗争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答案之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践行要求,对战胜新征程上的艰难险阻,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呈现出鲜明的理论和时代特征,展现了深厚的民族智慧和历史传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这样评价马克思:“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斗争思想的继承。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决定了斗争精神的必要性。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是一切现实存在着的事物及其运动过程的本质。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其相互作用构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促进事物发生量变和质变,使旧的矛盾统一体解体、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4]22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论述,既指出了矛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又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及其特殊性。抓住事物存在及其运动过程的本质,从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唯物辩证法精髓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我们要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清醒地认识到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是存在矛盾,有矛盾就必然有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旧的社会主要矛盾消失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又随之产生。新的矛盾便具有新的历史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拥有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应对各种新的矛盾带来的挑战。

2.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表明了斗争精神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等重要论述体现了存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历史观中的生动运用,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而意识对存在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这个原理引申到社会领域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种作用与反作用是通过人民的实践完成的,社会存在规定、制约、影响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能动性通过人民的斗争实践推动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历史发展的主体、条件和基本原理,这一科学理论突破了思想的牢笼,大大地增强了人民通过实践来自觉地推动历史发展的勇气和信心。正是因为意识所具有的能动性特点,为斗争赋予了多种形式和可能性。斗争精神的发扬和斗争本领的提高都有赖于发挥人的这种主观能动性,使斗争精神成为前进道路上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锐利武器。

(二)历史逻辑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来看,斗争精神源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斗争精神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具有生动的体现。从百年党史来看,斗争精神也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全过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只有切实发扬斗争精神,才能不断取得新胜利,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1.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斗争精神源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斗争精神的传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无数反映劳动人民英勇斗争的典故,华夏儿女以卓越的智慧、顽强的精神与各种艰难险阻进行英勇抗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例如,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早期,中华民族的先民们面对滔天洪水,不是造方舟逃避灾难,而是在大禹的带领下奋起抗争,保卫家园。这种斗争精神深刻烙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我国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中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几千年来,《周易》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鼓舞着中华民族顽强斗争。近代以来,在面临亡国灭种危急关头,中华民族更是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斗争精神,发起了一次又一次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斗争精神贯穿始终,中华民族面对困难向来是披荆斩棘、战天斗地,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与困难顽强斗争,从未间断。正是有了这种斗争精神,在经历各种磨难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重新踏上了民族复兴之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斗争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4]225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说一路走来历尽艰辛,经过顽强的斗争,中华民族才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大革命的失败,毛泽东同志毅然发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号召,中国共产党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开辟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与具有优势装备的敌人血战到底,迫使其签订停战协定。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发扬斗争精神,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涌现出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等。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改革当成第二次革命。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要敢闯敢冒。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国内外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6]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渡过了一个个惊涛骇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斗争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全过程,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切实发扬斗争精神、依靠斗争的力量,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三)现实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4]225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

1.发扬斗争精神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要。2018 年9 月3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提出了“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7]的命题。2020 年10 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8]的论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的崛起。2021 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用豪迈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9]2但是,国际形势表明,一些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顺利实现。尤其是近年来个别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遏制、封锁、打压等多种手段,试图扰乱中国和平发展的局面,遏制中国发展。在这个关键阶段,妥协退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才能有效应对外部的干扰。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我国不仅要应对国家之间日益激烈的博弈,还要应对全球发展共同面临的诸如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种挑战。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严峻环境中,中国人民必须凝心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大变局中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发扬斗争精神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现实需要。改革是一场革命,革命离不开斗争精神。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认清国情,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这个“牛鼻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这样才能为解决其他矛盾创造良好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党的治国理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我国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需要进行包括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社会利益格局等在内的深刻的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10]因此,应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革命,必须发扬斗争精神,这是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解决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其他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11]83在前所未有的形势、矛盾和困难面前,唯有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直面各种风险挑战,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才能闯出生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扬斗争精神,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①的气概,奋力夺取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胜利。

3.发扬斗争精神是新征程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并持续向纵深拓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明确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是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意味着每个党员都要从自身做起,通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推动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从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必须要发扬斗争精神。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最终成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本身就是把党与各种腐败分子、不良作风等作斗争的成果用制度体系巩固下来,并通过健全的制度体系继续展开斗争的过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始终高举斗争精神的旗帜才能确保行稳致远。三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党的二十大强调,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全面清除不健康因素的自我革新,将影响和引领社会各个领域的根本性变革。党的自我革命关系到反腐败、整顿作风等与党生死攸关的战略安排,要深入触动党员的灵魂、改造党员的主观世界等方面。党的自我革命成败的关键在于敢不敢斗争,善不善于斗争。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从斗争的目的、斗争的方向、斗争的准备、斗争的艺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我们开展斗争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强调要明确斗争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1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作了精辟概括。他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1因此,我们进行斗争的目的十分明确,必须时刻牢记斗争“为了谁”“依靠谁”。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为民情怀,坚持深入基层,倾听人民心声,从群众中汲取斗争智慧,凝聚斗争力量,切实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斗争的目的指引着我们矢志不渝地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力拼搏,并为持续斗争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才能营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强调要把握斗争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1]2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个大方向不动摇,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我国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保持战略定力,大踏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凡是出现可能对我国造成危害的五种风险挑战,就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即“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4]226这“五个凡是”既是斗争的原则也是我们的底线,在这些原则问题上必须寸步不让、寸土不让,这不仅是维护我们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根本遵循,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我们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战略定力,防止在斗争中迷失方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底线思维,未雨绸缪,随时做好同各种风险挑战作坚决斗争的准备。

(三)强调要做好斗争的准备

斗争不是喊口号,更不是做样子,斗争是一场能力与勇气的较量。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不想被欺负,并且要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绷紧斗争之弦,不仅要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还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强化斗争的底气和资本。

1.做好硬实力的准备。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主要包括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我们只有做好各方面充分的斗争准备,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经济发展状况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性因素。习近平经济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主要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硬实力。军事实力是国家硬实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作出过诸多具体的指示。他还强调:“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13]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充分体现,更是为军队的作战目的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军事力量的准备不是为了“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战”,体现了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防御性国防政策,也契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精髓。科技力量是经济和军事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新征程的发展目标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4]

2.做好软实力的准备。要增强斗争的底气,不仅要有硬实力的准备,更要做好软实力的准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软实力建设,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1日首次明确提出的“四个自信”集中体现了价值理念、社会制度、文化等软实力的几个关键要素。此后在各种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文化自信。他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5]二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也是意识形态之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通过狠抓一系列工作的部署和落实,极大地增强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6]三是高度重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2]45-46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坚持中国软实力的原则方向,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要义就是建设中国软实力的精神支柱,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彰显中国软实力的基本途径。

(四)强调要掌握斗争的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4]227要达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要求,不仅要从理论层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斗争艺术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更要娴熟地运用到斗争实践中,才能达到掌握斗争艺术的境界。

1.具备科学的判断力。科学判断形势是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4]226-227精准的判断力是取得斗争胜利的重要前提,斗争要提高战略判断的科学性,明晰斗争的趋势,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科学排兵布阵,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一要提高预测和判断的准确率,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看待问题,针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开展斗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提高风险和危机的判断力。二要准确把握斗争的时机,掌握斗争的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时、度、效,提高随机应变的速度和效率。三要有大局意识,明确斗争的总目标,未雨绸缪,做好合理规划,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在艰巨斗争面前不畏惧、不退缩,要沉着冷静、理性思考、积极作为,促进转危为机。

2.坚持又斗争又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4]227中国自古以来崇尚以和为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根据革命对象不同和革命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斗争策略,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充分体现了团结和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倡导者、维护者和贡献者。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具有战略眼光的“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应对环境变化治理规则的制定,为争取创造美丽和谐的地球村而不懈奋斗,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国始终倡导合作共赢,斗争只是维护本国利益和经济发展的手段,并不是目的。只要形势发展有利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更愿意讲团结,求共赢。

3.注重立足长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4]226一方面,任何社会的进步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的过程必然充满艰辛,唯有通过伟大斗争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另一方面,斗争的过程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有顽强拼搏的勇气、绝处逢生的自信、百折不挠的毅力,前进的道路才会越来越宽阔。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进行伟大斗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之计,要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科学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找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既要立足现实,又要放眼未来,避免因鼠目寸光贪一时之功、逞一时之能而得不偿失。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统筹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践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时,特别强调要经历严格的锻造。他明确指出:“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4]227党中央也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17]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面对斗争的长期性、严峻性和复杂性,党员干部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一)加强思想淬炼

思想淬炼是锤炼党员干部斗争意志、提高党员干部斗争本领的坚实根基。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淬炼,重点要强化理论武装、锻造人民立场、提高思维能力,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从而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基础。

1.强化理论武装。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4]227因此,要有刻苦学习的劲头,切实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斗争实践。面对未来可能面临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必须扎实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理想信念强化斗争意志,把理论学习和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相结合,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应对重大挑战、化解重大矛盾的能力,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当前,最重要的理论武装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并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中关于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课程内容。

2.锻造人民立场。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一是坚持人民立场斗争才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18]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斗争的智慧和力量,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二是坚持人民立场才能自觉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不断提高为人民谋福祉的自觉性。三是坚持人民立场才能不偏离正确的斗争方向。在具体斗争实践中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切实把人民群众的任何“小事”,都当成国家的“大事”,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持续奋斗的目标,这样才能把握斗争的正确方向。

3.提高思维能力。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在斗争中,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防止盲目自信。国家安全稳定是实现民族复兴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我们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加大打击力度,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原则问题上,坚持寸土不让,毫不动摇。在与经济困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所谓的经济增长。二是提高战略思维。要从全局的角度和长远的眼光面对前进道路上日趋复杂的艰难险阻,以整体观和全局观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弥补短板、发挥优势,提高思维的系统性。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把本职工作放到国内国际的大局中去思考和研究。三是运用辩证思维。认真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统筹兼顾各方任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判断当前的各种形势,理性对待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合理选择斗争方式,举重若轻。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看GDP,但是不能只看GDP,还要考虑经济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政治历练

政治历练主要指干部在执行党的指示、接受党的委派、完成党安排工作任务中铸就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不断增强斗争本领的过程。

1.加强党性锤炼。党性是党作为先锋队的本质体现,其根本特征是鲜明的阶级性,集中体现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要认真学习党章并对照党章要求不断反省自身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在工作、生活中按照党性的要求立足本职岗位,克己奉公,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其次,要通过内在的自我反省提高和外在的制度监督来强化党性。一方面要引导每个党员养成反思反省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净化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监督,把锤炼党性作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支撑,构建一个内在自省与外部约束的合力机制,同时发挥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最后,要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平台。“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19]在新征程上,要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平台的重要作用,“三会一课”要聚焦党性锻炼这一主题,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2.加强斗争历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11]80这里强调的“斗争历练”,实质上也是一种政治历练,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斗争历练的要求、途径和目的。首先,“自觉加强斗争历练”要求干部强化勇于斗争的政治自觉,提高斗争的敏锐性,保持顽强斗争的韧劲,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在事关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利益上,自觉地站在人民一边,主动与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一切行为作斗争。这是加强斗争历练的基本要求。其次,“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就是要在各种复杂的斗争实践中认识斗争、掌握斗争,实现从敢于斗争到善于斗争的飞跃。这是加强斗争历练的基本途径。最后,“在斗争中成长提高”是指通过斗争实践锻炼,使干部的能力素质、政治素质得到提高,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从而成长为能够胜任各项工作任务的优秀人才。这是加强斗争历练的目的。

(三)加强实践锻炼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的一切成就都是从实践得来的。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必须加强实践锻炼,磨砺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

1.在平凡岗位上磨砺斗争意志。大多数党员从事的是平凡的工作,所有优秀的党员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成长起来的。因此,要磨砺斗争意志。首先,要做到甘于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例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的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的典范之一,她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时代楷模。其次,要增强斗争的信心,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前进的道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和艰难险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顽强拼搏的斗志,以无私无畏的勇气,以越挫越勇的斗争精神,攻克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拦路虎”,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最后,要有久久为功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4]54平凡的岗位要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磨练斗争意志就要耐得住寂寞,认准了方向,就要以极大的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做到“滴水穿石”“踏石留印”,这样才能练就无坚不摧的斗争意志。

2.在化解矛盾中增强斗争本领。要真正增强斗争本领,必须投身实践锻炼。只有在同各种矛盾和困难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增强斗争本领。首先,要敢于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锻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4]227广大党员干部要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在斗争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其次,面对矛盾和困难要勇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2]66-67因此,在面临艰苦复杂环境的时候,在党组织压担子、交任务的时候,不能推诿、逃避、挑肥拣瘦,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担当作为,不怕难、不怕苦、不怕累,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实际行动奋进新征程。最后,要把斗争本领作为干部考核考察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旗帜鲜明地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切实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推动广大干部奋起斗争的意志和本领。

(四)加强专业训练

党员干部要增强斗争本领,成为各领域的行家能手,就需要加强专业训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20]在新征程上,斗争环境和斗争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斗争任务的艰巨性,必须加强专业训练,增强斗争本领。

1.通过专业训练增强斗争的专业能力。一是突出专业训练的问题导向。要对党员干部开展斗争的专业能力状况进行精准评估,及时发现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训练,提高破解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二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专业训练。按照“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4]50要求,着力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等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训练。三是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要根据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需要,制定符合党员干部成长规律和专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方案,通过务实管用的培训提高党员干部开展斗争的专业能力。

2.通过专业训练提高斗争的专业素养。一是通过专业训练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勤学苦练。斗争本领的养成需要党员干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自觉阅读各类专业书籍,夯实专业知识功底,提高斗争知识素养。二是通过专业训练培育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下,既要有斗争的智慧,更要有斗争的勇气,要通过专业训练提高党员干部在斗争中的抗打压能力,锻造敢于斗争的品格。三是通过专业训练学习掌握斗争的方法规律。斗争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基于对斗争对象的充分了解和对斗争形势的准确把握,要围绕斗争对象深入开展研究,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斗争形势的变化,使斗争决策更加科学。

四、结语

斗争是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必须不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才能确保不断取得斗争胜利。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前提,必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斗争本领,做到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有利于我们有效化解新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注释:

①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从军行七首·其四》。

猜你喜欢

斗争总书记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拿出精神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