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3-12-15杨雯雯

乡村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小陇山林场林木

杨雯雯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太碌林场,甘肃 天水 741033

0 引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人类活动范围日趋扩大,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问题日益突出,给森林健康和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威胁[1]。在林业生产中,害虫、有害微生物和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侵袭,会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导致林业经济效益降低,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2-4]。而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会导致部分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增强[5]。因此,探索对环境友好、高效、可持续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是当今林业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笔者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为例,总结包括害虫、杂草、有害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在内的林业有害生物的物理防治方法,并对物理防治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分析,旨在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1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概况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所辖林场分布于天水、陇南、定西3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2′~106°43′、北纬33°30′~34°49′,海拔700~3 300 m,年均气温为9.6 ℃,年降水量为460~800 mm,年无霜期140~218 d[6]。该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野生动物61科389 种,植物兼有南北植物区系的特点(有224 科945属2 8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800多种[7]。

2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常见林业有害生物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常见林业有害生物包括害虫、杂草、有害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具体如表1所示。

2.1 害虫

害虫是以昆虫为主的能够对林木生长发育造成损害的有害生物。害虫通过取食树皮、叶片、花朵及木质部分,导致林木树皮脱落、叶片黄化等,严重影响林木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从而降低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产力。同时,许多害虫会携带病菌,通过取食活动或排泄物传播给林木,引发林木病害[8]。

2.2 杂草

杂草是指在林业生产中无意种植且会对林木生长与发育造成损害的野生植物。杂草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能够迅速扩散并形成密集的群落,通过与林木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等资源,抑制林木的正常生长,导致林木尤其是幼龄林营养不良、生长受限[9]。

2.3 有害微生物

有害微生物主要是指对林木生长有不良影响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通过侵入林木组织使林木感染病害,导致叶片变形、叶色异常,受感染部位坏死、脱落,使林木健康受损甚至死亡[10]。

2.4 其他有害生物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的其他有害生物以鼠类、兔类和鸟类为主。鼠类会啃食林木的根系和树皮,在林地中掘洞、穿行,破坏林木根系和土壤稳定性,影响林木的营养吸收,导致林木生长停滞甚至死亡。兔类会啃食林木的嫩叶和幼苗,造成林木受损;特别是在幼苗期或伐后更新时,野兔的啃食行为会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鸟类会啄食林木的芽、嫩叶和果实,对林木造成损害,影响林木的生长和繁殖[11-12]。

3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常见害虫的物理防治方法

3.1 人工捕杀

人工捕杀是指工作人员通过振动或摇晃植物使害虫掉落等方式直接捕捉、摘除或杀死害虫。该方法目标性强,可以更精确地针对特定的害虫进行处理,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该方法除虫高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清除大量的害虫,同时成本较低。但该方法更适用于虫害发生程度相对较轻、清理越冬害虫的情况。

3.2 诱杀

3.2.1 灯光诱杀

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吸引害虫飞向光源,然后利用粘虫板、电击装置或其他捕捉装置将其捕获。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害虫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在每年4月至次年10月害虫频繁活动期,通过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对大青叶蝉、铜绿丽金龟、卷叶蛾等害虫的诱杀效果显著。

3.2.2 粘虫板诱杀

粘虫板诱杀是利用部分害虫对颜色的敏感性吸引、诱捕害虫。例如,在黄色面板上涂抹黄油,可吸引白粉虱、叶蝉、蚜虫等对黄色敏感的害虫。粘虫板上的黄油一般每7~10 d涂抹一次。

3.2.3 饵料诱杀

饵料诱杀是林业生产中最常用的物理除虫方法之一。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害虫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通常配制糖醋诱杀液(白糖、白醋、水、黄酒质量比为3∶4∶2∶1,将液装进红色和黄色盆中,盆深4 cm,每667 m2摆放1 盆,红色和黄色盆交替摆放),对害虫进行诱杀。该方法对金龟子、枯叶蛾、地老虎等气味敏感型害虫防治效果极佳。

3.3 设置屏障

采用设置屏障网等方式,也可以阻止害虫危害林木。该方法多用于苗圃、育苗大棚等。例如,可以在苗圃上方及周边设置纱网,将苗木与外界隔绝,阻止害虫进入苗圃危害苗木。

4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常见杂草的物理防治方法

4.1 刈割、铲除

刈割、铲除是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最常用的物理除草方法。刈割多适用于植株较高的草或多年生的杂草,且杂草需要具备经刈割后生长明显受阻甚至难以成活的特性,以免杂草反复生长;铲除法则多用于苗圃、人工幼龄林的日常除草。

4.2 机械化除草

机械化除草是指利用各种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大面积除草的方法。工作人员先用除草机对林地进行大范围除草,然后用翻地机对林地进行深翻,破坏杂草根系,从而抑制杂草生长。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除草方法,机械化除草作业效率高,可以快速完成大面积的除草工作,能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且机械化除草能够保证除草的质量和效果,为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4.3 其他物理防治方法

防治杂草的其他物理方法还有高温蒸汽除草和覆膜除草等。

4.3.1 高温蒸汽除草

高温蒸汽除草是用专门的设备将高温蒸汽喷在杂草上,利用高温蒸汽迅速杀死杂草的细胞组织,使杂草死亡,从而达到除草效果。这种方法无须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友好,但需要专业操作人员和相应设备。

4.3.2 覆膜除草

覆膜除草是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土壤表面,阻断光线进入,使杂草无法生长。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在苗圃除草中常采用该方法,除草效果良好。

5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常见有害微生物的物理防治方法

5.1 高温蒸汽处理

高温蒸汽处理是用专用设备将高温蒸汽喷在土壤和枯落物中,利用高温蒸汽迅速杀死其中的有害微生物,但应注意避免喷到植株根部,以免对植株造成不利影响。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常用该方法进行林木病害治疗后的杀菌工作。

5.2 紫外灯照射

高温蒸汽处理仅适用于杀灭地表枯落物层、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难以杀灭林木上的有害微生物。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紫外灯对待消毒苗木持续照射30 min 以上,也可在林内大面积架设紫外灯杀灭有害微生物。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作用,能够有效地破坏有害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从而使有害微生物死亡。需要注意的是,在紫外灯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范,做好保护工作,设置好警戒线,避免紫外线对误入人员造成伤害,同时要注意用电安全,以免发生森林火灾。

6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场其他有害生物的物理防治方法

6.1 鼠类

6.1.1 封堵入口

工作人员需要检查苗圃周边的墙壁、围栏和门窗等,确保鼠类无法通过缝隙或松动的地方进入,同时修复任何可能造成鼠类进入的漏洞。该方法多用于苗圃等相对封闭的空间。

6.1.2 使用防鼠网

在鼠害发生严重的林地周边、鼠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安装防鼠网,可将鼠类控制在一定区域进行集中捕杀,从而降低鼠类对林木的危害。

6.1.3 设置捕鼠器具

工作人员可在林区设置捕鼠夹、捕鼠笼、粘鼠板等捕鼠器具,定期检查并清空器具。但采用该方法时除捕杀鼠类外,可能会误伤林内其他生物,需要谨慎使用。

6.1.4 使用声波装置驱鼠

鼠类可感知30 kHz 以上的声波,而人类可感知的声波频率在20 kHz 以下,因此可使用声波装置驱鼠。工作人员可在鼠害发生严重的林区内每隔100 m 布设1 个太阳能超声波驱鼠器(布设高度为离地50 cm),可有效驱除林内鼠类。但与捕鼠器具相同,该方法同样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不宜大范围使用。

6.2 兔类

兔类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种群数量合理时无须进行防治,但当其泛滥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以免其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6.2.1 设置障碍物

在林地周边或者易受兔类侵害的区域设置障碍物,如围栏、铁丝网等,以阻止兔类进入林地,损伤林木。

6.2.2 埋设捕兔器具

工作人员可在受兔类危害严重的林区埋设捕兔器具,定期检查并清空器具。但应用该方法时除会捕捉兔类外,可能会误伤林内其他生物,需要谨慎使用。

6.3 鸟类

与兔类相同,鸟类同样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鸟类泛滥成灾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6.3.1 建立防护网

工作人员可在林地周边搭建高度适当的防护网,阻止鸟类进入林地。网孔大小要根据目标鸟类的体型而定,以确保其无法穿过网孔。该方法多用于苗圃、濒危树种林地、种子园等地区。

6.3.2 架设威吓器具

工作人员可在林区架设稻草人、旗帜、气球、铃铛等,利用其恐吓鸟类,使鸟类不愿进入该区域。

6.3.3 人工捕捉

工作人员可使用捕鸟网等装置人工捕捉危害林木的鸟类。该方法效果显著,但应注意捕捉目标鸟类是否合法合规,且应严格制定捕捉标准,避免矫枉过正。

7 林业有害生物物理防治的优势与局限性

7.1 优势

第一相比于化学防治方法,采用物理防治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13]。

第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而且短期内无法彻底分解,进而会对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14]。物理防治不使用化学农药,因此在环境和林副产品中不会残留任何化学物质。这有利于保护人类健康,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第三,物理防治是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放射能和声波等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措施。这些措施具有可持续性,不会导致林业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从而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7.2 局限性

第一,一些物理防治方法可能需要用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专业知识来实施,如光谱辐射、超声波处理等。这可能会增加实施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对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有一定的限制。同时,采用人工捕虫、人工除草、人工驱鸟等方法时,劳动力成本总体较高。

第二,尽管物理防治方法相对环境友好,但有些物理防治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仍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对某些有害生物的过度清理可能导致生物链断裂,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捕鼠器等“无差别”捕捉工具会误伤非目标生物,造成其他生物种群数量下降。

第三,不同的林业有害生物对物理防治方法的敏感性各异,某些林业有害生物可能难以或不适合采用物理防治方法进行有效控制,这就需要结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例如,对鼠类、鸟类的控制,物理防治方法仅能做到限制数量,难以在不误伤其他生物的同时进行有效防治,这时便需要采取其他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方法),以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小陇山林场林木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林场住宅
携手共筑绿色梦 大山深处著文章——记小陇山百花林场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事迹
全国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举行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