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动力和路径

2023-12-15李明鑫

乡村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助推体育赛事助力

李明鑫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体育赛事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对丰富农民精神世界、推动乡村建设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笔者主要探讨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动力和路径。

1 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伟大工程。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方针来看,体育赛事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5 个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笔者从这5 个方面全面、系统思考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1.1 举办体育赛事可助推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举办体育赛事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依靠体育赛事发展体育相关产业,如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健身训练、体育康复保健、体育装备产品等,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刺激当地体育类消费;另一方面,举办体育赛事可以吸引大量观众前来观看,可实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带动餐饮娱乐、酒店民宿、交通运输、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例如,2023 年3 月,贵州省台江县“村BA”总决赛共接待游客超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 516 万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项目预订量同比增长140%[3]。

1.2 举办体育赛事可助推生态宜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的财富。以体育赛事为主体的体育相关产业,不仅具有能耗低、污染少、对生态环境破坏小的优点,而且能提供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各地可通过发展以体育赛事为主体的体育相关产业,营造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助力乡村生态宜居[4]。举办乡村体育赛事,乡村需要有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这需要进一步整治乡村环境,如修建乡村主干道路、建设景区公共卫生间、设置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站和水质监测站等,提升乡村的宜居性和居民生活的便利性,有效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

1.3 举办体育赛事可助推乡风文明

体育赛事作为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展现乡村体育文化特色、培育乡风文明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第一,举办体育赛事可以促使地方政府充分挖掘当地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和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助推乡风文明。第二,举办乡村体育赛事有利于极大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村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激发乡风文明新活力。村民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切磋技艺、相互交流,也增进感情,有助于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的和睦,能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从而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第三,体育赛事一般都会彰显出奋力拼搏、挑战自我、团结合作、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村民在参加体育赛事的过程中,会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助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助推乡村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

1.4 举办体育赛事可助推乡村治理有效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体育赛事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第一,体育赛事是一项系统性活动,举办体育赛事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全村人共同参与、共同商议,还需要凝聚起政府部门、相关社会组织与企业等社会多方力量。在参与体育赛事的过程中,村民会不断树立主动健康理念、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第二,乡村体育比赛可打破乡村空间的封闭性。组织比赛可增强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使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和睦,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果。

1.5 举办体育赛事可助推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体育赛事在带动产业兴旺的同时必然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富裕[5]。当前,农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年轻人外出务工。而农村体育赛事的发展可以为大多数农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如由体育赛事带动的餐饮业和乡村旅游业等需要大量劳动力),能有效引导农村地区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增加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进而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除此以外,发展体育赛事还可以吸引社会民间投资,为农村经济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从而促进乡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

2 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来源

2.1 政治动力:政策叠加

关于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国家出台了较多政策。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 年原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提出指导意见。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全面系统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未来五年的发展任务,其中明确提到“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体育活动”。2021 年,国家针对乡村振兴专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值得注意的是,该法中多处提到“体育”这一关键词,体育助推乡村振兴实现有法可依。2022 年6 月,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发展群众体育赛事作为“十四五”时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和具体行动。2023 年,国家体育总局等12 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实施“美丽乡村”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专项行动计划,发展繁荣乡村文体事业助力乡村振兴,更加突出了体育赛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落地说明党和国家越来越关注体育赛事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这为乡村体育赛事举办指明了方向,为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多维政治保障。

2.2 经济动力:金融扶持

为了促进乡村振兴,国家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例如,2022 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体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进一步扩大农民体育工作经费在全民健身投入中的份额和比重……体育部门要……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力度……乡村振兴部门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公益捐赠、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6]2023 年,国家体育总局等12 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依法合规加大对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金融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体育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对乡村体育发展予以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投入力度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系列的金融扶持政策促使各地积极举办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

2.3 社会动力:全民健身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理念渐入人心,全民健身的氛围愈发浓厚。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全民健身变得更加火热,冬奥会作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也成为体育赛事的标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广泛,这包括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富足的精神生活。体育赛事作为一项文化娱乐活动,是人民强身健体、精神快乐的源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需要。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和全民健身的热潮无疑成为体育赛事发展的社会推动力。

2.4 科技动力:短视频+直播

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快速发展是体育赛事发展的催化剂。短视频平台可以加快体育赛事信息的传播速度。关注度是发挥体育赛事聚合效应、带动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对体育赛事的精彩瞬间进行传播,可极大提升人们对体育赛事的关注程度。例如,“村BA”篮球赛的火爆出圈绝非偶然,它得益于当下新兴媒体的方兴未艾。新兴的传播方式为“村BA”篮球赛提供了传播渠道,越来越多的主播成为“村BA”篮球赛的有力推动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10 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 亿;其中,体育直播的用户规模为3.73 亿,仅次于电商直播[7]。快手平台先后获得北京冬奥会、NBA 等重要体育赛事的直播、视频点播及短视频版权,带动了体育赛事内容的广泛传播,“短视频+直播”推动体育赛事的发展模式已日趋成熟。由此可见,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体育赛事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可进而助推乡村振兴。

3 体育赛事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3.1 发展体育融合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体育赛事具有极强的耦合性,可以和其他产业融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第一,推动体育赛事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可充分利用举办体育赛事带来的影响力,设置摊位展示、宣传、售卖当地特色农副产品;还可充分利用体育赛事热度和流量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为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打开销路。第二,打造乡村体育赛事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规划建设乡村体育赛事旅游打卡景点、体育旅游观光小镇,设计多条体育旅游特色路线供游客选择,融入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体育赛事,如马拉松比赛、乡村自行车骑行赛等,进而带动餐饮民宿、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体育赛事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8]。

3.2 壮大体育人才队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体育赛事的举办,迫切需要大量真正懂体育的专业人才。第一,各地应与当地体育类高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采取定向就业培养模式,创建体育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吸引青年人才主动返乡,壮大体育人才队伍。第二,鼓励高校体育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发挥学科专业联动优势,考虑设置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体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体育赛事举办与旅游管理提供专业指导。第三,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与体育赛事工作人员洽谈交流、相互学习,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并帮助体育赛事工作人员获得更多体育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当地体育赛事更具专业性。

3.3 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不仅是一种体育形态,而且是一种活的文化。第一,要深入挖掘、有效整合当地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支持各地举办武术、太极拳、赛龙舟、跳绳等传统体育赛事项目,鼓励武术等观赏性强的体育赛事项目与影视、演出相结合,实现地方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应将当地民族特色体育文化印刷成赛事秩序册发放给参赛运动员和观众,以体育赛事为窗口使其了解更多当地的传统体育文化,提升体育文化自信。第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民俗文化等,创新策划并举办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乡村体育文化节、嘉年华、“村晚”等文体娱乐活动,彰显乡村特色体育文化底蕴,打造乡村体育特色文化IP,提升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9]。同时,可以依托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节日,举办体育赛事+民族文化节。例如,蒙古族人口主要聚居区可以充分利用那达慕大会传承草原体育文化,让人们感受到骑马、摔跤、射箭这些传统体育活动的魅力,以体育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3.4 打造绿色体育设施,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体育赛事的举办离不开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建设。第一,体育赛事场地建设应以绿色为原则,尊重大自然原本的地形地貌。各地应主动避开水源保护区及自然生态保护区,避免对历史文化遗址和乡村田园生态环境进行过度改造和破坏性开发;将体育设施融入山水、小路、田园等农村自然空间,既能保护生态环境,也能给游客带来别样的游玩体验。第二,在体育赛事场地设置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做好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引导人们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将环保宣传海报、环保标语等张贴在赛事场地各个角落,打造绿色的赛事空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环保理念的熏陶。第三,可以制定《乡村体育赛事生态行为规范》,加强体育赛事期间游客管理。游客是乡村振兴的贡献者,也是乡村环境的保护者。各地应明确游客在乡村体育赛事举办期间的具体行为要求,引导游客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以提升游客行为的规范性,从而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3.5 提升体育治理能力,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乡村治理覆盖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多个方面,体育治理是其中重要一环,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地应以体育赛事为契机,提升乡村体育治理能力,助力乡村组织振兴。第一,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要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加强体育相关社会组织建设,形成政府指导、党建引领、社会参与的多方协同管理模式,鼓励、支持、引导创建体育赛事相关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促进乡村体育治理事业专业化、系统化,提升体育赛事组织活力和抵御风险的韧性。第二,在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当地要从法治、德治、自治3 个方面有力推进乡村治理,调动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农民自治的内生动力。各地应积极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进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乡差距的日益缩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体育中国”等一系列政策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乡村体育赛事恰逢其时。未来,各地应发挥体育赛事的综合价值,引导村民参与体育运动,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助推体育赛事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五大融合”助推物畅其流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