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工作机制研究

2023-12-15王晓素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党组织深度机制

□ 文/王晓素 孙 建

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是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保证,是落实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重要途径。2021年4 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要“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1]。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既是发展理念,也是工作实践问题,要积极探索深度融合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促进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键是深度融合,目标是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探索工作机制,须准确把握深度融合的关键特征。一是政治性。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重要的政治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最本质的特征、最显著的优势,要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的发展目标、办学定位以及改革发展始终围绕并服务于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二是系统性。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大多实施科层制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校级层面,党建工作、事业发展分属党委职能部门、行政部门负责;院系级层面,实施两套班子管理模式,即党组织班子、行政班子;科层制层面,管理具有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运行高效的优点,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业务领域割裂、资源整合不足的弊端。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要运用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健全完善党组织设置、党的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等,通过统筹、交叉、协同、共治,实现党建和事业一体推进,避免“两张皮”。三是互促性。党建、事业发展有各自的发展逻辑、发展目标和评价体系,要通过深度融合,在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向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即“一融双高”。

完善政治引领机制,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目标融合

第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党建和事业发展目标统一。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钉钉子精神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自觉把加强党的建设放到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的高度去认识”[2],把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上。二是要深刻理解“国之大者”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党建和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使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战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第二,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在促发展中加强党的领导。一是学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地位,在办学方向、改革发展、重大事项上强化党的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同时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二是院系党组织要履行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涉及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以及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院系党组织要把好政治方向。三是基层党组织要完善政治把关机制,落实系(室)务会制度,党支部书记参与学科、专业发展重要事项的决策,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职务晋升、各类评审中把好师德关、政治关。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任务融合

第一,找准发展定位,促进三级党组织发展“一盘棋”。一是学校党委要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坚持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锚定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谋发展。二是院系党组织要紧扣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对标对表上级和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机制,在学校的发展中找准发展定位,谋划学院发展目标。三是基层党支部要把执行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的决策部署作为重要任务,打通“神经末梢”,不能出现“断头路”,形成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 “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第二,探索融合路径,聚焦中心工作加强示范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的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3]党建和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往往存在从学校党委到院系党组织再到基层党支部逐级递减的现实问题。越到基层,党建和事业发展的融合度越弱,“两张皮”的现象越明显。要聚焦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做好深度融合的示范引领,以“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为平台,研究制定三级党组织融合指南,探索深度融合的工作措施,重点建设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三全育人”“大思政”、党管人才、有组织科研、党建引领社会服务等融合载体,把基层党组织深度融合的政治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

完善体系优化机制,促进党建和事业“双向赋能”

第一,健全党的领导工作机制。当前,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党建工作容易简单为党务工作,导致党的建设在事业发展中缺位、不到位。一是健全完善重要工作领导机制,在关系改革发展、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工作中建立党组织统筹领导机制,党组织引领,统筹各方力量,集中力量谋大事、办大事、成大事,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健全完善党政资源整合机制,用“事业”凝聚党建和行政管理力量,把他们的思想、行动统一于学校事业发展中。三是研究部署党政协调机制,做到重大事项、重要任务,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实施、一体考核。

第二,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以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导向,根据高校特点和办学规律,在既有党组织设置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方式。探索在“双一流”建设重点任务、重大科研攻关团队、人才培养试验区、学生公寓等组织中创新设立临时党组织或功能型党组织,确保事业发展需要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组织。在推动事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健全高校组织工作体系。

完善队伍选育机制,围绕党建和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

第一,推进队伍结构融合。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以政治标准为统领,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建设符合事业发展需要,政治过硬、对党忠诚,业务精通、本领高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落实新提任院系党政负责人党务工作履历要求,推行院系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增强班子整体功能,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深入推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成长发展机制、支持保障机制。

第二,着力提升干部政治能力。要着力提升队伍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自觉把握“国之大者”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善于把上级决策部署转化为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具体举措。“要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干部的素质能力,大力培养选拔有真才实学、能力过硬的干部”[4]。“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5],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系统谋划把干部放到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最需要的地方锻炼的工作规划,在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提升政治能力,把干部建设的成效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成效。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鲜明导向

第一,深入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机制。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健全完善包括定期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巡视巡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追责制度在内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评价机制。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理念,推动《党委(党组)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党委(党组)班子其他成员抓分管领域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落地,提升领导干部落实党建与业务“一岗双责”的政治意识,发挥好既有工作机制对党组织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第二,健全党政领导班子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在坚持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述职内容体系,既聚焦基层党建主题看党建任务落实情况,考党建主责主业;又要看引领事业发展情况、政治功能发挥情况、组织凝聚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情况,推动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理念落到实处。完善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考核评价制度。把落实分管领域党建工作责任、联系党建联系点、联系基层党支部的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党组织深度机制
清华党组织公开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深度观察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