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养成路径分析

2023-12-13张文怡

考试周刊 2023年47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初中历史新课标

作者简介:张文怡(1989~),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核心素养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良好的学习方法。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主要核心素养之一,增强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性地把握历史知识。如何在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养成时空观念,值得历史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7-0129-05

基于教育發展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人类认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是国人认识国家发展变化的重要渠道,以时空观念来分析历史事件对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不仅体现在做题中,更是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素养培养中。事关国人与国家的命运产生共同连接的意识,是当下国际竞争激烈、树立一致对外方向的重要指导。

一、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重要性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同时提升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和信息素养,更新专业知识,以便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二)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理念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和教师要共同努力进行落实的教育理念,而时空观念是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是当下教学任务中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要注重时空观念的养成,并参照该素养的教学效果实现其他核心素养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

(三)帮助学生架构历史框架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能会偏向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科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无法系统地掌握知识,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见解也有一定的难度。而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架构历史框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凭借所学知识梳理历史时间线,按照时间线进行复习。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历史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善于抓住时代背景的关键信息,结合特定时空下的具体事件和背景来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准确性、全面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事件是处于特定时间和空间下的指定事件,具有不可改变的性质,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特定的背景和时间线来进行理解和记忆,具备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时间线,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从而降低记忆的难度。

二、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的教学现状

新课标针对教育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将历史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重组和划分,以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实现历史教材的科学编排,更加有利于教师科学地展开教学。由于学科素养是近年来提出的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还处在摸索的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时空观念的教学,但是从历史教学的整体上观察,教师在教学时引入的时空观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更重要的是,将时空观念传授给学生,在实践活动或者课堂练习中却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时空观念在历史学科中的使用过程。

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次正式接触历史学科的重要时间节点,对学生后续的历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初期的教学中,应该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同步教学,而部分历史教师认为学生的历史基础差,应该在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后再进行学科素养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历史学科学习中才开始接触学科素养,而学生已经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某一固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学习思维,在后期是不容易轻易转变的,尤其是到后期,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学习内容也更多,要在整体上重新进行整合,重新梳理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虽然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会提及时空观念对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足够的有关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只能片面地掌握知识,无法运用时空观念去解决历史问题。

三、历史时空观念的探索内容

历史学科中的时空观念是指对有关历史事件或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主要是以历史纪年、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进行呈现。

(一)定位历史时空

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分析有关的历史史料,按照题干的要求解答对应的问题,而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的具体定位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中遇到的难点之一,需要学生在给出的史料中根据某一物品、人名、地名、事件、时间节点等信息分析出当时处于什么样的历史年代,且分析其原因。

(二)梳理历史背景

概括史料中的历史背景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所学进行补充,也是学生遇到的难点之一,需要学生不仅可以熟练地解读史料信息,还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所学,查询知识库中与给出的史料信息有关的知识来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全面地认识某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着的,但是历史对人类的社会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参考价值,具备时空观念是要求学生从客观、全面的角度来评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该事件之所以发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不否定当下事件存在的必然性,不以当下超前的发展眼光来看待历史事件。且站在历史的时间发展线上,总结过往的经验,记住历史,避免重蹈覆辙。

四、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养成策略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则需要在所有教学环节中进行落实,分析时空观念的元素,将其涉及的元素融入不同的教学方法中,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作为时空观念教学的承载体,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时空观念。

(一)运用时间线思维导图,建构历史框架

思维导图是各学科在教学中都会使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或者巩固旧知识的一种方法,是以关键的信息作为引导,让学生梳理大概的知识脉络后进行细节知识点的补充。而针对历史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其他学科一样,在思维导图中以关键的教学内容即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为导向;另外一类是以时间点作为导向。时间线为主的思维导图更加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涉及的内容会更加广泛,在同一历史时间段,会涉及中国历史发展、世界历史发展等,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为例,这是集较大范围内容于一体的梳理知识的方法,一般在梳理某一阶段的历史事件中用到。如针对初中阶段不同学期不同教材的内容,在完成某一本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后,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整体的时间线梳理,通过时间线,梳理在时间节点所有的关键事件后,再针对历史事件进行知识内容的扩充。在综合性的历史解答题中,这是学生的学习难点,由于对关键时间节点涉及的所有事件记忆和理解不足,学生在调动知识储备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此,教师需要逐步推进,将时间线进行划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划分不同的时间线,并将比较有记忆点的历史事件进行标示,让学生产生记忆点,围绕该事件进行前后事件的梳理和记忆。

而当下的教学情况是教师依照教材的划分安排教学内容,以单个课时内容或者单个的单元教学内容为一个教学单位,没有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将知识进行整合,导致学生在解答综合性的历史题时无法灵活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二)挖掘史料背景内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的时空内容通常不会直接在史料中进行标示,而是需要学生在解读史料信息时,抓住关键信息,挖掘其背后涉及的关键时间和历史背景。且历史事件涉及的历史背景是学生进行解答的关键内容,因此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深挖教材涉及的背景内容,让学生学会梳理背景内容中的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学会进行知识迁移,进而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历史背景知识的能力。

历史史料信息通常会以文言文的形式进行展示,不仅涉及基础的文言文知识的融合学习,还涉及对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教师在日常的史料信息扩充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跨学科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认真积累文言文知识,以便在碰到新的史料信息时可以顺利地解读,能够分析和剖析史料信息的表象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探索历史知识的重要保障,无法辨析出具体的信息就无法开展下一步的深度学习。这意味着除了日常的教材内容,学生在日常遇到的题材都要尽可能地进行信息分解和积累,不仅是作为历史学科知识的积累,也是作为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既便于自己后续可以顺利地进行史料信息的分析,也便于增加语文学科的知识素材。

(三)创设时空情境,培养学生的时空感知力

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事件的发生和走向是具有局限性的,无法用当前的发展水平和认识去衡量历史事件发生的黑与白。当下历史教学中存在一种现象:教师让学生以现在的认识去评价当时某一事件存在的因果关系,虽然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但是学生无法以真实的感受去体会当时的真实处境,学生的理解比较片面和肤浅。要促使学生具备时空感受力,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创设与讲述的历史事件贴近的时空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处境下真正地感受历史时空,明白历史的发展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没有后退余地的。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或者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让学生模拟穿越回原始农耕时期,看学生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否可以提出其他更好的制作农业工具和其他生活工具的方法,或者是就地取材搭建更加安全和牢固的住所。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进入自己扮演的角色状态里。另外要设立第三方,让第三方的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看扮演者所提出的创意是不是遵循当下历史时空中的特定场景而进行提议的。

通过这样的时空情境创设,让学生意識到祖先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创造出这样便捷的用具已经是取得进步的表现。学生只有真实地模拟过历史事件,才能真正地解读历史,才会意识到历史事件给予人类发展的启示,才会让学生正视历史,直面未来。

(四)布置综合性强的作业,拓展学生的时空线

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长时间的训练中才能慢慢养成,因此要求教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都要为学生设计有关时空观念的练习,让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摸索时空观念,比如可以通过分析历史史料或者做历史习题来进行巩固。

目前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会比较繁重,因此很多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往往会以现有的练习题册或者是教材的课后练习作为学生的课后练习题,没有将时空观念的元素进行融合。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由于作业本身的片段化,没有整体性,尤其是在课时教学内容中,练习习题的综合性不够强,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时空观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久而久之便不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养成。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需要将时空观念的元素进行设计,不仅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时空观念的元素,还要将时空观念的元素设计到作业中。这就需要教师先进行学习和完成练习题后综合考虑,将不如意的习题进行删减,结合教学目标的需要,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综合习题。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教学内容为例,在教材的结尾,有个课后活动: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还可以进行衍生,如:各国之间的往来不论是在古时候还是现代都是一直在发展和变化着的,而随着历史的变革与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请分析与唐朝时期相比,现在的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往来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下的中国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或者相似之处吗?这样衍生的课后讨论就比较符合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涉及的问题事关历史中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要讨论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结合所学,回忆在唐朝时期,当时的政府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国家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与中国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便可以很好地解答该问题。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意识到特定的时空场景下,同一个国家在过去的发展中有辉煌的一面,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让人们引以为鉴,知道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过去的史实,更重要的是要从历史中学习和继承优秀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制度,摒弃腐朽的传统观念。

另外,跨学科教学也是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实现跨学科教学,还要在作业的设计中体现跨学科的理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日常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可以以综合性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同一个问题。

以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的结合为例,语文学科中会涉及课外古诗词的积累,古诗词不仅会反映作者的情感变化,还会折射时代背景,且古诗词晦涩难懂,涉及一些古言古语的使用,无论是站在历史学科的角度还是语文学科的角度,解读古诗词的大意都是基本要求。教师要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以语文学科常见的题型来要求学生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历史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不仅仅只有在学习历史科目时才会用到,它同样可以出现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让学生具备跨学科学习的意识。如《泊秦淮》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诗反映出诗人对晚唐朝廷腐败、社会动乱不安的担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诗歌赏析,同时要求学生解读诗歌蕴含的时代背景和有关的历史事件。

该题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跨学科学习的观念,且让学生综合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的思维进行解答,是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五)开展实践性活动,感知时空的重要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或者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又将在教材中获取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将知识盘活。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之一是让学生铭记历史,不忘使祖国变得强大的初心,避免时代悲剧的重演。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将历史时空进行重现,同时也可以向他人展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教学内容为例,在该章节的末尾补充了附加的历史知识——“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由于受空间、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可能没有直接的途径去参观真实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而教材上的知识补充较少,不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全面了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及放假的时间进行有关资料的搜集,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本、视频、音频等资源,然后进行资源的整合,从导游的角度为大家进行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景点介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将自己整合的资料制作成PPT或者Word的形式,以便在教室的多媒体上进行主体展示,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此次实践活动,也可以是自己独立进行,但是得保证活动的完成效率。其次,允许学生进行额外的拓展和丰富,比如学生有兴趣的话,可以制作双语解析,或者制作有关的立体模板等,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保证学生的实践成果可以得到认可。比如学生很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在学校的公共社交平台上进行展示,如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这样可以让学生重视实践活动,同时也是认可学生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意识到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可以转化为实际需要的。

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的时候会搜集、整理、分析史料信息,活的史料信息会将学生带领到真实的历史时空下,尽情地感受秦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和习俗,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一切历史现象的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

五、结论

综上所述,历史时空观念不仅作用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上,也会作用在有关学科的学习上,对训练学生用综合性的学习思维来思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不亚于主科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落实时空观念的培养,就得认真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将时空观念融入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韩秋滢.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J].山东教育,2023(Z5):94-96.

[2]林荣.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部分为例[J].教师,2023(19):81-83.

[3]孔君.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3(18):38-40.

[4]杨林.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5):59-60.

[5]杜建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素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3(5):43-45.

[6]陈景和.在初中历史教學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方法[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2):74-75.

[7]林雅香.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路径——以时空观念为例[J].名师在线,2023(3):69-71.

[8]沈秀求.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索[J].教师,2023(10):72-74.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初中历史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