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油画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浅论中国油画的未来发展之路

2023-12-13杨志国

河北画报 2023年20期
关键词:油画民族传统

杨志国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中国油画发展到今天,无疑取得了其非凡的成就,但也有其存在的问题与阻碍。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把握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大机遇,将中国油画推上新高度,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符合时代背景、符合历史潮流、符合文化环境、切合民族精神和人民需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界定

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必定不会陌生。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古老国度。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被我们悠久深邃的、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围和影响着。他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滋养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让我们的民族走向更深更远的未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造就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与人文。深刻的影响着这个民族和国度里的每一个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并也天然的成为了这个民族和国度的内在基因,刻入了生命的迭代传续。

诚然,对于艺术来说,她也必定处于文化的强大框架之下。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艺术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如何,文化与艺术,这种强大的内在链接是我们都可以肉眼可见和深有所感的。什么样的文化就产生什么样的艺术,什么样的艺术就传达着什么样的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去定义和界定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想讨论的中国油画艺术又会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浸润下如何发展呢?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儒家、道家、佛家及其他诸多的学说或流派。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发挥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囊括了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哲学思想、普世价值、科学技艺、天文历法以至于到衣食住行、医学养生、文体娱乐等方方面面。从社会伦理价值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深入我们这个民族的骨髓,深刻影响并塑造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独特的社会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拥有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其核心内容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因此,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具备着育人的功能。正是因为这样,《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我国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中学语文课增加诗词的比重;继续完善中华民族始祖的祭典活动;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可见国家已经有意识地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国人的视线又一次聚焦到“回归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上来。在社会实践中,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商业等行业应用于经营管理中。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我们在推崇倡导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明白,文化并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劣之别,没有所谓的先进与落后。我们也没有区分和评判文化的好坏,我们应该从人类发展的维度去审视文化,从历史长河中感受文化。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也一定和必须是适合当下的时代、当下的社会发展进程、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整体的社会价值观的。

二、中国油画艺术现状

400多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把油画从欧洲带入中国。油画这一艺术表达形式在中国大地上从无到有,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最初的皇帝贵族的专属艺术,到后来慢慢进入民间,开启了中国油画的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油画蓬勃发展,同时也饱经磨难。侯一民、靳尚谊、詹建俊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主张、见解、绘画形式及艺术风格对中国近代油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80年代初,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中国的油画界涌现了一大批钟情于油画艺术的中青年艺术家,并逐渐成为了中国油画的生力军。中国油画迎来了一次全新的蜕变与成长。

在改革开放后,不止在油画的创作上,油画的研究、收藏及学术交流等都得到持续繁荣发展。同时,中国油画也正在受到的两个冲击波的强烈冲击。那就是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和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艺术商业化。也可以说,近40年来,中国油画和油画艺术家们就是在这两大冲击波下,被艺术思潮和商品经济的浪潮推动着走到今天。

随着艺术门类的多样化和艺术手段的相互融合,导致了艺术间界限的日益弱化。当代油画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形式,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更加包容、更加综合、更加多方位的艺术表现形式。各种绘画方法也与现代油画在表现、审美情趣、形式等诸多方面相互融合。由于观念的变化,当代油画艺术可以说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于中国文化方方面面都强烈的撞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许多当代艺术家认为当代艺术更多地是一种对于传统的反叛,更多的在于除去客观因素对于艺术的影响。过去的艺术受到政治等外部因素影响的痕迹过于明显,而当代艺术则使艺术的表现回归艺术本身。

进入21世纪后,世界范围内的格局变化开始加剧。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一个快速改变的上升通道。而就是在这样的快速发展变革中,也就必然需要面对更多的变化与挑战。油画艺术也必然处在这样的影响、变化、与发展挑战中。

首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脑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数字技术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世界的进程。近些年来,数字绘画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年轻艺术家所接受并喜爱人们对电脑数字绘画趋之若鹜。而作为传统的架上绘画的油画开始呈现被冷落甚至萧瑟之感。这其中有时代发展的趋势影响、有新兴艺术手段的冲击、也有油画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和一个行业所面临的发展瓶颈等诸多原因。

其次,中国油画当下最需要面对的就是创作与发展的缓慢。中国油画历经多年的发展与磨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与成果,但我们也应该客观的认识到:中国油画更多的是继承和学习了西方油画的语言而根本上缺少真正的中国文化精神的表达。依然忽视和欠缺了对于中国油画的民族风貌的深度思考与探索研究。展望中国当前的绘画界,有很多油画艺术创作者还没有对中国的统文化有比较清楚而深入的认识,当然也缺乏全面的理解,对传统文化也缺乏必要的研究与学习。以致于在创作的作品中缺少对中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内在源动力,往往只是一些中国传统的图像符号和题材上的表层应用,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民族精神的内在灵魂。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油画的融合发展之路

油画艺术虽然来自西方,但从宏观的人类视角和人类文化的层面去观察,他只是人类文明的一簇星光,是人类艺术的一个形式。欧洲是油画艺术的诞生地,但不应该把他视做油画艺术的最终归宿。同样,对于中国水墨画亦是如此。世界各国各地的热爱艺术的人、热爱绘画的人都有权利去学习、传播、与弘扬。任何绘画都应该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的共同财富。

当我们摒弃所谓的东西文化界限,将其看作是人类精神文明之共同的艺术瑰宝。以更宏观更博大的艺术包容力去对待与接纳,如此,我们便能更清晰的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应如何在油画艺术中生根。抑或说,如何让油画艺术真正融入中华文化,真正成为中华文化大家族的成员,而不是狭隘的认为油画是艺术舶来品。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华文化一直都是处于各种文化交融、吸收、创新并不断发展中。而所有的艺术形式也全然都在这种奔涌向前的文化洪流中不断变化、更新与前进。

油画家董希文先生主张“油画中国风”,从绘画的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努力的最高目标。这一主张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油画家们真正开始思考和探索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化。在此后的多年间,多位当时具有影响力的油画家都提出了个人的艺术主张:如油画家吴作人认为“只有精通油画,才是油画民族化的先决条件”。艾中信也主张“先精通油画技巧然后再民族化”。他也反对简单的民族化,认为油画民族化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且不是传统形式的简单继承,而是再深层的文化层面进行融合,真正使油画成为民族艺术的一部分。罗工柳认为油画家、学油画的学生学习中国画很有必要,但又说不宜用对半的力量“双管齐下”“齐头并进”,而必须以油画为主。

民族化的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展开与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孕育民族魂魄之母体。如何将传统文化真正的融入到油画创作和油画作品中,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与油画这一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而非把中国传统文化单纯作为表现符合和创作题材,是我们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现阶段,这种融合其实更多的还停留在表层与外在,过于简单,并不够深刻与彻底。众所周知,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有其内在的精神本质和外在的表达方式,油画亦如是。作为中国油画,我们需要重新塑造的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做为支撑的油画的内在精神本质、文化根源和外在的题材形式、画面语言的表达等。

首先,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我们的民族发展和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是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的,是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宏观性与复杂性的,是具有非常强烈的深度与广度的。从夏商周时期乃至更早,一直延续到今天的5000年的文化脉络、从宗教哲学思想到道德伦理、普世价值。所以,在油画中真正的融入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必定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是用油画这样的艺术形式来传达、表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来自西方的绘画形式将成为我们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段。让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成为中国油画的灵魂。这是一种主动思维,而非被动改变。更不是强行的文化植入。我们的油画创作者需要具备的初心就是我们要表达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诉求与文化精神。所以,与其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油画,不如说是用油画的形式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根本的、意识形态上的、是建立在绘画创作开始之前的。但我们也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并不是要把油画变成中国画。我们要清晰的区分油画与中国画的界限,不能简单的用中国画的思维与方式去画油画,这显然是不恰当的。这其中存有共通性更要保持差异性,这样的融合才能给中国油画带来全新的面貌与活力以及未来的良性的生存空间。当然,这样的融合过程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的,一定是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或许是需要几代艺术家去完成的。这也注定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创举和艺术创新。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具有共通性的,但对于艺术家、画家的创作来说,他依然应该是个体性的表现。对于不同的画家来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一定是不同的。不同年龄、性格、文化教育背景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程度、层次、境界的不同,都将影响着每一位艺术家的表达。沃尔夫林认为,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往往与地域、流派、民族等有着密切关系。艺术的形式感与精神和道德也有着直接的联系,时代和民族具有内在的互相影响的关系。那么,我们如何去学习、传承、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实则是成为了油画创作的核心问题。这是我们艺术创作者的内功,只有我们深谙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作为创作者的我们才能真正把传统文化化成我们的艺术基因,而印刻在我们的作品中。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这种文化精神的融合一定是自然的,顺应时代环境而发生的。我们回顾历史,并不难发现这一点,所有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都与历史背景密不可分。绝不是刻意的。今天的中国文化,是古往今来的多少次的华夏民族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而演变形成的。今天,中国正逢盛世,中华民族正大踏步走在文化复兴的大路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也必将是一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作为艺术创作者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唤起认识,并坚定的走在这条文化复兴之路上。积极探索、勇敢尝试。在顺应祖国发展大势和文艺创新变革中,我们为之努力的结果将自然呈现。在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创造下,这种融合也将是必然发生的。这也是中国油画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所产生的必然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中国油画创作者必须加强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要对民族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入、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汲取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营养,努力历练和锤炼油画本身这一艺术形式的基本功。在油画创作中注重油画创作的民族性这一问题,以创作具有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油画艺术作品为创作目标,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中国油画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油画民族传统
一张油画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油画《塬下》
油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