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算法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2023-12-11钱周伟

高教学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困境马克思主义

摘  要:算法时代之下的大数据技术既为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对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而言,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面临一定的机遇,但对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而言,也面对严峻的现实困境。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契合算法时代的内在要求,通过从党的领导、安全建设、工作队伍与大数据思维四个不同维度来建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路径,切实维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关键词:算法时代;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5-0018-04

Abstract: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era of algorithms has not only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different aspects of social life,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s certain opportunities with the blessing of big data technology, but for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also faces sever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Mainstream ideology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conform t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algorithm era, and construct an effective path of mainstream ide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different dimensions: Party leadership, security construction, work team and big data thinking, so as to effectively safeguard the security of mainstream ide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lgorithm era; ideology; Marxism; dilemma; path

在算法時代,算法会以不同的方式评估训练数据集,找出真正起作用的模式,这些模式连人类程序员都不一定会意识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环境伴随算法时代的到来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且复杂的变化。数据规模大、数据种类多、数据处理速度快等诸多方面是算法时代的显著特征,这既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众多机遇,同时还带了一定的挑战。意识形态工作既是为国家立心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为民族立魂的重要工作,在所有工作中,意识形态工作处于核心地位,其重要地位与作用不可替代。因此,要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以此统领社会思潮,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要不断提升其对西方错误思潮进行自觉抵制的能力,从思想维度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保驾护航,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一  算法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机遇

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关键原因在其重要作用不可替代。而对于高校而言,意识形态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场域,因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同样重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在算法时代场域之下也面临多元机遇。

(一)  大数据技术成为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手段

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每一个人而言,皆有权享受信息和知识,这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而大数据技术是算法时代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既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也打破了空间的局限,实现了不同媒介的相互融合,因而也构成了跨地区、跨空间最广的信息传媒,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在网络空间之中,生存于算法时代的每一个人皆可享受信息与知识,并且这种享受是均等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互联网普及率的逐步提高,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意识形态工作实现了更多的便利。意识形态工作者可借助数据搜集与处理技术来实现不同信息的转化,将其转变为统一的结构,实现对数据多方位的存储、分析。此外,借助于现代数据清晰技术,可实现对一些内容残缺、虚假错误数据的剔除,进而建立起一种能够呈现受众思想动态的模型,便于全面认知受众思想的动态,并进行准确地把握。概言之,算法时代之下大数据技术已然成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准确把握的重要手段。

(二)  大数据技术拓展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宣传平台与渠道

借助于新媒体传播自身的优势,如低成本、即时性等特点,进一步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新媒体传播成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平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借助于新媒体传播实现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能够更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伴随算法时代的到来,已逐步延伸至虚拟的互联网环境之中,并不再局限于现实的群体,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参与面也在不断扩大。算法时代之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者一方面可对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进行随时了解,另一方面也可对信息内容与教育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更加凸显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此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可借助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来及时公布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关的信息,并通过微信等多元媒介来进一步扩大校园信息的传播面和信息传播效率,学生们也可借助传播媒介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对校园信息进行及时关注,因此,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渠道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这也进一步扩大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受众面。

(三)  大数据技术增强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伴随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而日益贴近受众生活,也因此能够直接与受众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地位,也不断扩大了其影响范围。我们可借助网络传播的个性化发展来面对不同群体,以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为发力点,可具体化开展网络文化创新等一系列工作,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影响力。

伴随算法时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具有了更多喜闻乐见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者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能够与大学生之间产生有效互动,意识形态教育介质实现了多样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教育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因而在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才能被充分发挥,才能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辐射力。算法时代之下的网络语言具有声情融会等特点,既可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拓展高校师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与手段,也可具体化意识形态的内容,使其更为生动,学生们也能够易于接受。借助微信等新媒体方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形式更为多样化,宣传的语言也更为生动性,能够更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才能得到不同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工作也能得到不断发展。

二  算法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式微

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也因此决定了该群体极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与冲击。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得到极大改善,对于与其相对应的意识形态教育环境而言,也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对处于高校之中的大学生而言,其政治、思想与情感认同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外部环境而言,借助于“大数据霸权”,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多种途径,从思想维度通过网络、媒体等不同方面对高校师生进行渗透,对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不断宣传,而这其中也贯穿了极端的自由主义思想。其中,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被一部分人所实时监控,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操纵,煽动学生无故制造事端。而从内部环境来看,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再加之两极分化等矛盾的不断激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使得社会负面情绪传输至高校,這也直接或间接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此外,由于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自身数据素养不足,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缺乏多元的形式与路径。

(二)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管难度加大

在算法时代场域之下,社会成员拥有更为开放的信息来源,因而也会面对更多价值与信仰选择的可能性,这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控制力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削弱,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在网络传播虚拟性、开放性的作用之下具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任何人皆可在网上获取与发布信息,这也逐步消除了意识形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宣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信息落差,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管的难度。

基于信息的垄断,对于处于传统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而言,大学生自主性并不突出,而处于算法时代之下的大学生能够更为便捷地了解与获取信息,而提供信息的渠道也更为个性化、隐蔽化,这也就使得大学生群体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也更为多元化。大学生不再被拘束于传统意识形态教育者所制定的目标与内容,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取而代之的是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整合不同信息,通过主观性作用使其成为自己的思想,并用于指导个人实践活动,从而增加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管的难度。

(三)  高校意识形态法治体系不健全

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发生了彻底性变革,也同时引发了伦理等不同方面的问题,加之关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并不完善,这些也导致在意识形态治理过程中极易受到旧制度的制约。此外,当下关于大数据的采集、使用与分析、交易等环节的立法或监管等内容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模糊的,因此针对大数据发展的法律框架、监管体系还在进行不断地探索之中。

人们身处大数据时代之中,人们的日常交往、消费娱乐等信息数据皆被大数据所记录,而正是在这些数据之下都体现出青年学生的行为特点,呈现出学生们的思维习惯,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者而言,这也为研判学生行为提供了决策支撑。相反而言,一旦这些数据被所谓“有心”之人所窃取并进行不当使用,都会对高校意识形态造成一定的危害。作为主体力量,青年学生是算法时代最为活跃的群体,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的特点逐步从虚拟社会传输到现实社会之中,意识形态话语在算法时代的虚拟特点与现实社会现实性之间所产生的共生效应的作用下被多元切割,而这正是导致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复杂性与艰巨性的重要原因,也对算法时代如何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受到冲击

长期以来,高校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往往只是单向的说教模式,即“教师说、学生听”。

但意识形态工作所面对的受众等不同因素伴随算法时代的到来而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工作者的部分工作内容被社会媒体所取代,这样导致以教师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因而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自我认识的过程被再度强化,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因此,针对算法时代的具体特点,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支撑,网络直播与互动平台可实现重复浏览与随时观看,这也成为学生们进行在线互动与学习的重要场所,由于不受时空的局限,算法时代之下大学生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也更容易被侵蚀。由于新媒体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交互性特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治理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这也会对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外,传统教育场所在空间上难以移动,而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出场,同时也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教育模式,如“网络慕课”等,这会淡化虚拟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之间的界限,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治理的外延也因此得到不断延展,而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教育制约的难度也被不断扩大,因此也使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也被一度消解。

三  算法时代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策略分析

算法时代之下的大数据既是一种新兴科学,也是一种全新思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对此,作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而言,首先要对其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能够正确研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所要面对的机遇、挑战,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因此,在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而言,要对其进行不断创新与建构。

(一)  强化党的领导,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传统模式伴随算法时代的到来而改变,作为高校党委要始终牢记自身政治使命,不断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凡事以大局为重,高校应始终坚持以意识形态斗争工作为核心,彻底清除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各类危险,并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状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维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要牢固掌握。党委书记与校长作为党委的一把手,要始终站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线,继续深入推进校长负责制,还要注重结合算法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自身的特点、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线,有效抵御国外势力的侵入,推进国际合作交流的正常进行。只有始终辩证处理好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进一步把党建优化转化为意识形态上的竞争优势。对于各级党组织与负责人而言,要不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制的落实工作,能够正确辨析大数据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不同效应,一方面,要对西方敌对意识形态的渗入进行积极抵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正面作用,推动大数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融合,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  倡导主流意识,构建高效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机制

安全建设对于高校意识形态而言也十分重要,为此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师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还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约束力,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制度上的坚强保障。对于高校而言,在各类政策的具体制定中要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相关要求,在进一步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同时,也要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与完善,进一步优化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时刻倡导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匹配的行为,不断完善相应机制,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为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管相关工作,推动其与现代科学管理制度的深入融合,就要从意识形态规范维度进行不断完善,进而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具体而言,高校要制定具体化的意识形态行为规范,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加强对师生言行的管理及其约束力度,引导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塑科学的行为方式。算法时代之下的学生行为呈现出极大的自由度,高校要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在党委统一领导之下,构建学生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共融发展的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监管与消除校园网络空间的道德失范现象。高校要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融入至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之中,推动课内外教育的无缝衔接,助力教育教学一体化目标的实现。此外,还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对校园网络秩序与环境进行进一步规范,为高校师生构筑绿色的网络环境。

(三)  狠抓队伍建设,打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铁军防线

对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而言,本身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复杂性,这也就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艰巨性,而这些特征的存在正是说明了建设高素质意识形态队伍的紧迫性与严峻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维度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以此提升他们在算法时代的创新力、领导力,提升他们对于意识形态领域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的能力,以此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敢于冲锋、敢于发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助力作用。算法时代场域之下,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中,不断实践与探索大数据技术的充分运用,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发展,始终确保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后,要充分发挥其他教育主体的合力作用。要积极发挥不同主体之间的合理作用,加快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培养的步伐,塑造全方位的高校主流舆论氛围。

(四)  树立数据思维 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

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而言,算法时代的到来既为我们带来了挑战,也为我们带来了机遇,我们要不断强化大数据意识,积极树立大数据思维,实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与大数据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与深度融合。首先,要从思想上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随着算法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我国意识形态治理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而言,在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可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立场与观点进行全面掌握与监测,实现精准资助等功能,不断强化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其次,要从话语上创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大数据本身蕴藏着强大的信息传播功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要对其进行充分挖掘,灵活采取多元形式将马克思主义话语传递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实现不同话语的融汇与统一。最后,要从治理上不断提升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安全的水平。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网络舆情与预警作用,对高校内的突发性事件进行分析、研判与预测,随时掌控网络舆情话语权,不断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

算法时代之下的高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固立足于“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之中,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站在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之上,始终遵循高校意识形态发展演变的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对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所面对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化解,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治理能力,厚植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清醒地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坚持走中国式意识形态现代化之路,最终实现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印〕卡尔提克·霍桑纳格.算法时代[M].蔡瑜,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20:56.

[2] 郑元景.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治理策略[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5):19.

[3] 张慧,汪寅.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23(3):153-160.

[4] 姜长宝,任俊霞.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困境与破解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1):110-113.

[5] 陈为化.新媒体境遇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职业教育,2023(12):97-100.

[6] 郭卫,左徽生.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92-96.

[7] 钱周伟.新文科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实践路向[J].北京教育(高教),2023(7):68-71.

[8] 林开蕾.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样态与治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57-165,208.

[9] 钱周伟.近年来社会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回顾、评价与前瞻[J].高教论坛,2023(2):1-5.

[10] 王浩业,张安梅.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保障机制建设研究[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3(1):102-108.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困境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困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